海洋最小含氧带氮流失过程与机制

海洋最小含氧带氮流失过程与机制

论文摘要

对全球大洋氮循环的研究发现,大洋输入和输出的氮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所固定的氮中有相当一部分被还原为N2或N2O从大洋中流失,而海洋最小含氧带(OMZ)被认为是发生氮流失的最主要区域,通过反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作用,固定氮在OMZ海区内损失量可达40~450 Tg·a-1.对不同海区OMZ内固定氮损失的两种主要作用总结发现,异养反硝化作用在热带太平洋东部、阿拉伯海的OMZ内以及海洋沉积物内占有显著优势,在智利、秘鲁沿岸海域及阿拉伯海域也已发现自养反硝化作用的存在;而在黑海、非洲西南部的本格拉上升流、智利北部沿岸等地,厌氧氨氧化作用强烈,且其在陆架区的作用强度和面积要大于大洋区.OMZ氮的流失除受氮流失过程自身影响外,固氮作用、硝化作用、硝酸盐异化还原作用等都可能对OMZ海区内氮收支不平衡造成影响.其中固氮作用的影响最不能忽视,其在全球OMZ内固定的氮的总量可达15~40 Tg·a-1,是对OMZ氮流失量的重要补充.区分反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作用对OMZ氮流失的相对贡献,明确氮流失的另一产物N2O的形成机制和定量评估方法是当前OMZ氮流失研究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本文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研究设想,以期为海洋最小含氧带的研究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 1 海洋最小含氧带与氮的损失
  •   1.1 异养反硝化作用与OMZ固定氮的损失
  •   1.2 厌氧氨氧化作用与OMZ固定氮的损失
  •   1.3 自养反硝化与OMZ固定氮的损失
  • 2 海洋最小含氧带内影响固定氮转化的相关过程
  •   2.1 OMZ内氮的固定值及其固定过程
  •   2.2 硝化作用与OMZ
  •   2.3 DNRA与OMZ
  • 3 海洋最小含氧带氮收支不平衡研究存在的问题
  • 4 总结与展望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田东凡,李学刚,宋金明,李宁

    关键词: 最小含氧带,氮流失,反硝化,厌氧氨氧化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基金: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10080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6ASKJ14),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1030202)资助~~

    分类号: X145

    DOI: 10.13287/j.1001-9332.201903.038

    页码: 1047-1056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994K

    下载量: 298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海洋最小含氧带氮流失过程与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