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带血供肌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态,带血,发生,蛋白,蛋白质,载体,骨骼肌。
带血供肌瓣论文文献综述
魏宽海,裴国献,金丹,田雪梅,王珂[1](2005)在《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带血供肌瓣修复骨缺损成骨过程中骨骼肌的转归(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局部软组织条件不好的难治性骨缺损修复是临床的重大难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成骨过程中骨骼肌的变化。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对象: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清洁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1.5~2.5kg,雌雄不拘。方法:实验于2000-01/2002-08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取10只兔,制作兔桡骨下段15mm骨缺损,将指深屈肌肌瓣去神经后,转位至缺损区,将纤维蛋白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物植入肌瓣中。分别于1,2,4,6,8周麻醉状态下各处死4只兔,进行骨缺损区肌瓣大体观察、组织学、原位末端标记及超微结构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兔桡骨缺损区肌瓣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结果及超微结构。结果:2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桡骨缺损区肌瓣大体观察结果:骨骼肌逐渐发生萎缩,8周时肌纤维几乎完全消失,新生骨组织呈条索状桥接两断端。②兔桡骨缺损区肌瓣组织学检查结果:组织学显示骨骼肌萎缩的同时,部分细胞核出现崩解,并有凋亡小体出现。③兔桡骨缺损区肌瓣细胞凋亡情况: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萎缩的骨骼肌纤维内大量显色阳性的细胞核或核碎片。④兔桡骨缺损区肌瓣超微结构:骨骼肌肌丝随时间延长逐渐消失,细胞核出现染色质边集、固缩、碎裂,呈典型的凋亡改变。结论:带血供肌瓣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骨缺损成骨过程中,肌纤维逐渐发生萎缩、凋亡,最终被骨组织所替代。(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5年34期)
覃昱,裴国献,覃旻,金丹,魏宽海[2](2004)在《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以带血供肌瓣(VMF)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BMPMs)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制成复合微球,包裹骨形态发生蛋白,以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植入骨缺损处。通过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组织学观察了解其修复效果。结果: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植入兔桡骨缺损处,在8周时缺损修复,组织学检查显示成熟骨组织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带血供肌瓣复合单纯BMP组及空白微球组。结论: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可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良好载体,以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可以修复兔桡骨15 mm的骨缺损。(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04年06期)
魏宽海,裴国献,金丹,王珂,陈滨[3](2004)在《带血供肌瓣作为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缺损尤其是局部软组织条件差的难治性骨缺损是临床重大的棘手难题,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骨折修复过程中多种蛋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作用最为重要和直接。BMP是特异性的骨生长因子,能促进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从而促进骨折愈合。临床上可见创伤及手术后异位骨化现象;骨良性肿瘤、慢性骨髓炎刮除术后缺损区常采用肌瓣填塞,经过一段时间钙化达到愈合目的,同时研究发现肌肉中的间充质细胞是骨骼外对BMP反应最为敏感的组织细胞,这些现象说明带肌瓣有可能作为BMP载体构建血管化的骨组织来修复骨缺损。但在临床上,骨折端发生肌肉嵌压常造成骨不愈合。本文旨在通过观察带血供肌瓣作为BMP载体修复骨缺损成骨过程中的变化,来阐述骨形成与骨骼肌的转归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4-05-01)
魏宽海[4](2002)在《带血供肌瓣作为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1)制作带血供肌瓣作为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动物模型,探讨带血供肌瓣作为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及骨骼肌的变化。(2)获取并培养骨骼肌卫星细胞,探讨其正常的分化方向。(3)观察BMP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粘附、增殖及分化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探讨带血供肌瓣作为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细胞生物学机制。(4)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hBMP7基因转染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方法及可行性。 方法 (1)制作兔桡骨中下段15mm骨—骨膜完全性缺损,将去神经化的指深屈肌肌瓣转位至缺损区,作为BMP载体来修复骨缺损,通过大体、X线、组织学、TUNEL染色、电镜等方法观察成骨过程及骨骼肌的转归。(2)取大鼠肱叁头肌,采用二步消化法分离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通过生长曲线、细胞融合率研究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3)用含BMP浓度分别为0、50、100、500、1000 μg/L的培养基进行培养,通过荧光法测定接种后1h的粘附细胞率,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层粘连蛋白的含量;通过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通过HE染色观察细胞融合率;利用NPP法检测细胞ALP活性的改变;通过3H-脯氨酸掺入实验测定细胞胶原蛋白合成量;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骨钙素含量的变化;通过RT-PCR检测细胞内ALP、Ⅰ型胶原蛋白、0C、0P等成骨细胞特异性蛋白在mRNA水平的表达。(4)制备含hBMP7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液,感染骨骼肌卫星细胞,使用RT-PCR方法检测hBMP7在转染细胞中mRNA水平的表达。 结果 (1)骨骼肌逐渐发生萎缩,2 w时肌瓣内可触及串珠状团块,有大量软骨细胞生成,沿肌间隙分布。6 w时骨桥与宿主骨紧密结合,软骨溶解区有大量编织骨形成,出现骨髓腔并与宿主骨髓腔再通。8w时骨骼肌纤维几乎完全消失,新生骨组织呈条索状桥接两断端。组织学显示骨骼肌萎缩的同时,部分细胞核出现崩解,并有凋亡小体出现;TUNEL染色呈阳性,电镜观察细胞呈典型的凋亡样改变。(2)采用二步消化法可成功分离获得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在生长培养基作用下,细胞增殖旺盛;在分化培养基条件下,细胞分化良好,可融合成肌管。骨骼肌特异性蛋白a-sarcomet,ic actin和 myosin兔疫化学染色显不,骨骼肌卫星细胞弱阳性,肌管强阳性。()BMP叮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粘附,在 500 u g/L的浓度时粘附率最高,BMP诱导后可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当BMP浓度为500 p矿L时这种作用最强:BMP可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并随BMP浓度的增加这种作用愈发明显;BMP可降低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细胞融合率,增强骨骼肌卫星细胞的ALP活性,增加其胶原蛋白及骨钙素的含量;BMP可诱导骨骼肌卫星细胞在 mRNA水平上表达 1型胶原蛋白、骨钙素和骨涎蛋白。(4)经病毒液感染的骨骼肌卫星细胞中RT-PCR检测显示有hBMP mRNA的表达。 结 论(1)带血供肌瓣可作为 BMP的良好载体用于构建血管化的骨组织来修复骨缺损。(2)体外培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具有良好的生长与分化能力,适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BMP可增强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粘附能力,其机制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增高有关:SMP可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抑制其成肌表型而促进向成骨细胞分化。(4)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方法可以将hBMP7转染至骨骼肌卫星细胞中,转人基因可在mRNA水平上有效表达。(本文来源于《第一军医大学》期刊2002-05-01)
裴国献,杨润功,魏宽海,金丹[5](2001)在《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和单纯BMP组修复骨缺损时的成骨情况,对四种不同载体的成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以指深屈肌支为蒂制备的带血供肌瓣复合BMP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单纯BMP组。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复合BMP组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其它载体。结论 带血供肌瓣可作为BMP的良好载体,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作BMP的载体效果更优。(本文来源于《中国创伤骨科杂志》期刊2001年03期)
裴国献,杨润功,魏宽海,金丹[6](2001)在《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观察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和单纯BMP组修复骨缺损时的成骨情况 ;对纤维蛋白粘合剂、带血供肌瓣、无血运肌瓣、同种异体脱钙骨 4种不同BMP载体的成骨能力进行比较。 结果 以指深屈肌支为蒂制备的带血供肌瓣复合BMP修复骨缺损 ,效果优于单纯BMP组 ;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复合BMP组修复骨缺损 ,效果优于其它载体。 结论 带血供肌瓣可作为BMP的良好载体 ,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作BMP的载体效果更优。(本文来源于《中华外科杂志》期刊2001年01期)
杨润功,赵明,裴国献,王会信,徐达传[7](2000)在《带血供肌瓣复合纤维蛋白粘合剂作为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组织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优选、优化载体是BMP临床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肌肉中的间充质细胞是骨骼外对BMP反应最为敏感的组织细胞[1]。为了了解带血供肌瓣复合纤维蛋白粘合剂(Fibrinsealant,FS)能否作为BMP载体,本文旨在从组织学观察带血供肌瓣中植入 F(本文来源于《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期刊2000年03期)
杨润功,裴国献,徐达传,钟世镇,李中华[8](1999)在《带血供肌瓣作为骨生长因子载体修复骨缺损实验模型的探讨与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带血供肌瓣植入骨缺损的动物模型。方法:取6只新西兰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只,一组用于制备前肢铸型标本,一组行前肢动脉乳胶灌注,另一组用于骨缺损模型制作。结果:兔前肢指深屈肌有一较恒定的桡动脉分支,肌支长度在25mm左右。以该肌支为蒂制成带血供肌瓣通过皮下隧道可安全地转移至桡骨下段骨缺损处。结论:以带血供指深屈肌瓣转移至桡骨下段10cm以上骨缺损处是检验其能否作为骨生长因子载体较理想的实验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1999年03期)
唐敬达[9](1983)在《用带血供的皮脂瓣和皮肌瓣修复咽和颈段食管的广泛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治疗量放疗后行喉切除术者,其咽及颈段食管缺损的发生率为17~54%。为修复这类缺损,不少作者曾提出采用局部组织及费拉托夫皮管等多种方法,但均因其各自具有的缺点而未被广泛应用。近年来,赞成应用带血供的、未经照射区的复合组织瓣转移法修复咽和颈段食管的广泛缺损。作者报告自1975年以来采用包括皮肤、脂肪和肌肉在内、带有血供蒂的复合组织瓣,修复46例咽和颈段食管广泛缺损的方法、适应证、疗效(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期刊1983年03期)
带血供肌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以带血供肌瓣(VMF)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BMPMs)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制成复合微球,包裹骨形态发生蛋白,以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植入骨缺损处。通过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组织学观察了解其修复效果。结果: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植入兔桡骨缺损处,在8周时缺损修复,组织学检查显示成熟骨组织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带血供肌瓣复合单纯BMP组及空白微球组。结论: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可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良好载体,以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可以修复兔桡骨15 mm的骨缺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带血供肌瓣论文参考文献
[1].魏宽海,裴国献,金丹,田雪梅,王珂.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带血供肌瓣修复骨缺损成骨过程中骨骼肌的转归(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
[2].覃昱,裴国献,覃旻,金丹,魏宽海.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
[3].魏宽海,裴国献,金丹,王珂,陈滨.带血供肌瓣作为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C].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
[4].魏宽海.带血供肌瓣作为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
[5].裴国献,杨润功,魏宽海,金丹.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J].中国创伤骨科杂志.2001
[6].裴国献,杨润功,魏宽海,金丹.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1
[7].杨润功,赵明,裴国献,王会信,徐达传.带血供肌瓣复合纤维蛋白粘合剂作为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组织学观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0
[8].杨润功,裴国献,徐达传,钟世镇,李中华.带血供肌瓣作为骨生长因子载体修复骨缺损实验模型的探讨与制备[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9
[9].唐敬达.用带血供的皮脂瓣和皮肌瓣修复咽和颈段食管的广泛缺损[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