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论文_周婵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词类活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词类,文言文,修辞,语法,效果,汉语,战国策。

词类活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婵娟[1](2019)在《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具有一定的修辞效果,例如:简洁凝练、形象生动、突出强调、结构紧凑等。借助于对词性的改变,让词语体现出两种语法的意义,以此来拓展语言的表意性,强化了语言的张力,从而取得了"一言双义、意义深远"的语言表述特效,能较好地彰显出语言运用的奇妙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3期)

亢梦真[2](2019)在《浅谈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现象一直是现代汉语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对于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很大的价值。因此,本文将通过对现代汉语词类多功能性、词类活用、词的兼类的简单整理和论述,尝试分析叁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现代汉语词类的多功能性概说;二是词类活用概说;叁是词的兼类概说;四是词的兼类、词类活用、词的多功能性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9年11期)

孙翠翠[3](2019)在《李清照词的词类活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李清照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了考察,从中归纳出词中出现的四个主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这四个类型包括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并摘取作品中的例句,从语法和语义上对以上四个类型进行了分析,然后从语用上探究了这些词类活用在词作中产生的修辞效果,以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和情感内涵。(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7期)

田燕[4](2019)在《古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词类活用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汉语教学中教师对教学任务的开展首先是要先让学生们理解古汉语当中存在的语法,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文章当中所代表的含义都是不一样的,所构成的语法现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耐心教导。针对目前古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词类活用的处理还有待商榷,语法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词类活用现象的教学需要格外注意,各种不同词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词做名词的用法等都是处理的关键。(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9年08期)

车小雯[5](2019)在《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阅读一些关于"词类活用"的论文和相关着作,笔者发现这些文章主要讨论了以下叁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词类活用的定义和对其的称呼方面,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第二、关于词类活用的范围划分,每个学者都有各自的标准;第叁、关于词类活用的实质,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第四、在是否支持"词类活用"的问题上,各学者也是各抒己见。(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07期)

贾广瑞[6](2019)在《“字本位”理论视野下词类活用问题的再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词类活用是古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作为对语言事实的解释手段应用于教学和研究领域,而一些不属于语法范畴的语言现象也被不加分别地冠以词类活用的名号,使得汉语教学和研究陷入了误区。"字本位"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对汉语语义型的提出与论证,语法型语言的"词类"不能完全覆盖汉语事实,而作为"词类"划分"补丁"的"词类活用"以共时的、静态的眼光来割裂历时的、动态的语言事实则是另一种错误。(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2期)

贺笑楠[7](2019)在《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文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衡量国家实力的重要维度。2018年初,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肯定了“文化传承与理解”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愈发突出。其中,涉及语法的词类活用成为文言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本研究以北京市H中学为个案,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观察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课堂观察记录与问卷数据分析,归纳出了词类活用教师讲授方面及学生学习方面的症结所在,并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有效的教学对策。本文首先从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词类活用教学的系统性、知识间的迁移性以及词类活用教学方式四个维度观察、记录并分析了语文教师A(执教X班和Y班)关于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教学实施及效果;其次,向H中学的9位语文教师以及X班和Y班的105名同学发放问卷。一方面从语法掌握及迁移情况、词类活用重视程度及常用的讲授方法等几个维度分析教师讲授词类活用的情况;另一方面,从学习动机与兴趣、语法认知与掌握、词类活用重视程度及学习词类活用常用方法等几个方面探究了学生学习词类活用的相关情况。此外,对3位语文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以帮助探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教学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通过分析发现词类活用教学不容乐观,主要是教师虽在观念上重视词类活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侧重单向传授,倾向碎片化教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且不能充分利用学生擅长的知识与经验帮助学生完成理解。此外学生学习词类活用的兴趣不高,掌握的语法知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学习的意愿,且忽略知识间的迁移,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加强。追本溯源,导致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出现困境的主要原因如下:—是教师方面,教师在教学时未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且其本身知识的整体性以及跨学科迁移能力有限等;二是学生方面,课堂参与度低,文言文语法知识掌握过于零散且基础薄弱,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较弱等。在此基础上,本文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学对策:第一,转变教师的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着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参与意识;第二,转变教学方式,重视整体性教学,强化语法体系教学,开展词类活用集中专题课程;第叁,完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第四,丰富知识体系,重视跨学科融合及迁移。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9-06-01)

代杰[8](2019)在《《左传》中词类活用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左传》作为我国富有语言特色的经典古籍,因其记实性强、词汇含量大、语言涉及面广,且较为接近口语等特点,具有了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词类活用是其中重要而常见的语法现象,所以本文从《左传》中选取大量的论证,深入阐释了词类活用的现象,并力图探寻词类活用的规律性,这对于我们能正确流畅地阅读古籍,进一步准确理解古代汉语中语法功能及特点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9年05期)

柯秀清[9](2019)在《《战国策》词类活用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战国策》中存在的词类活用现象,通过对《战国策》一书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出了叁种词类活用现象。主要包括:名词活用现象、动词活用现象和形容词活用现象。在本篇论文的研究过程中,不仅要对《战国策》文本进行筛选和整理,更需要运用上古汉语语音、词汇及语法方面的知识,对相关语言学材料进行整合,从而更加全面揭示《战国策》中反映的古汉语词类活用规律。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的绪论介绍刘向的生平及《战国策》的流传与注疏情况,综述词类活用现象的研究成果,又对论题的研究意义及方法做具体说明。第二章明确词类活用现象的判定标准,先阐述理论解释,区分与词类活用相关的概念,再展示本文的具体操作过程,并给出例字进行分析。本文在整理例字时,与已有专书研究中的活用现象进行对比,按照文中提出的研究方法,找出《战国策》中独有的例字进行解释说明,尽量做到穷尽性整理。第叁章从名词活用的分类、名词活用作动词后的语义变化和活用作动词的条件等,对《战国策》中名词活用的规律进行分析。第四章讨论动词活用现象,主要从动词活用的类型和动词活用后的语义变化角度,对《战国策》中动词的活用规律进行研究。第五章探究的是形容词活用现象,主要从形容词活用的类型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条件、意义变化等,对《战国策》中形容词活用的规律进行说明。第六章的结语部分是对《战国策》中词类活用规律的归纳总结,比较名词活用、动词活用以及形容词活用之间的差异,从而初步探索出上古汉语中实词活用的主要规律。(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李乾艳[10](2019)在《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它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文言文语言精练,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意蕴绵长。中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能近距离地感知民族文化的博大和深厚,领略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能力,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增长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教学难点,那就是词类活用。教师觉得不好教,学生觉得不好学。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没有系统的资料对词类活用知识进行阐释,只有课文的注释有简单的说明,课后练习题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也没有详细讲解。仅靠这些课文注释,很难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的知识,不利于对文言文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对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词类活用教学问题进行探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相关资料。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研究应先对词类活用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词类活用的类型,与词类活用有关联的其他文言知识,也应该总结出一些规律。由于大多教师认为语法知识内容太过繁杂,在初中阶段不易教学,导致学生对语法知识陌生且畏惧。但文言文词类活用是一种语法现象,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对文言语法知识的掌握。教师本身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其中的影响因素。本文借鉴已有成果,实践深入调查研究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教学现状,发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再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更有效的词类活用教学方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说明选题缘由,对文言文和词类活用界定概念,对词类活用研究进行相关文献综述,以及说明研究方法。第二,阐述对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必要性。第叁,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现状,分析调查结果。第四,对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提出的一些改进建议,整理词类活用类型,分析词类活用教学可以借助词类的功能和句法知识进行教学,以及探讨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结语,总结本课题的观点,指出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词类活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现象一直是现代汉语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对于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很大的价值。因此,本文将通过对现代汉语词类多功能性、词类活用、词的兼类的简单整理和论述,尝试分析叁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现代汉语词类的多功能性概说;二是词类活用概说;叁是词的兼类概说;四是词的兼类、词类活用、词的多功能性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词类活用论文参考文献

[1].周婵娟.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探析[J].北方文学.2019

[2].亢梦真.浅谈词类的多功能性、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之间的关系[J].参花(下).2019

[3].孙翠翠.李清照词的词类活用研究[J].北方文学.2019

[4].田燕.古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词类活用的处理[J].散文百家.2019

[5].车小雯.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研究综述[J].文学教育(下).2019

[6].贾广瑞.“字本位”理论视野下词类活用问题的再观察[J].汉字文化.2019

[7].贺笑楠.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

[8].代杰.《左传》中词类活用浅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

[9].柯秀清.《战国策》词类活用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10].李乾艳.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2.1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情...3—2教师积累词类活用使用方法情...表关系法”两种学习词类活用的方3-1教师讲授词类活用方法调查...2-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涉及文言文...一l忿有利于学生理解词类活用方法...

标签:;  ;  ;  ;  ;  ;  ;  

词类活用论文_周婵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