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553001
一、职院类学生数学面临的问题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给职院学生的生源状况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随之生源质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整体水平下降、个体差异悬殊、基础课程单科成绩不均衡、智力因素差异大等等。现就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1.数学基础差异显著。据2017年我校对新生入学成绩的统计分析,基础文化课的成绩的方差大小排列的依次顺序是:数学、英语、化学、物理、语文、政治。数学的方差最大,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英语,及格率不到13%。近两年的情况比这还要严重。
2.对基础文化课的学习认识不到位,学习兴趣淡薄。2016年我们对6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30%的学生对数学课程不感兴趣,甚至希望不再开设数学课;有近30%的学生对考试满不在乎,分不在高,“及格”就行;更有10%的学生对考试合格与否无所谓,甚至不愿意参加考试。
3.智力因素差异较大。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多数学生初中数学基础就相当差,入职校后更难适应学校的数学教学,因此还需要教师很长时间内“抱着走”、“牵着走”。
4.数学教学的总课时量减少,所学知识不能适应专业需要。随着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职业学校突出了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相对压缩了基础文化课的教学时数,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大多由原来的200左右教学时数,压缩到100学时左右,这使中职数学本来就内容多、覆盖面广、任务重、教学时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对策
1.加强教材建设,调整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之本,一本好的教材,能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因此,各校要重视教材建设,编写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而不能过多地依赖于统编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中,应突出“适合、适用、适当”的原则。适合即适合于本校特点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适用即适合专业需要,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突出基础性、应用性;适应即要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过分拔高、偏宽、偏难、偏深。
2.加强教学研究,探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各校应针对当前生源特点和学生的数学基础,结合本校特点,对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时数的合理分配,进行不断的教研活动。适时交流教学经验,探讨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其次,各校要创造一定条件,加强校际之间、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不断寻求较好方法,使数学教学取得新的成效。
3.落实课堂教学,更新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各种素质和能力的渠道。要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改变课堂教师中心论,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教师要由“主演”变为“导演”,让学生由“听众”变为“演员”。要变以往上课教师单向的信息交流为师生双向交互的信息交流。做到课堂气氛和谐,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其敢说、敢想、勇于质疑。要恰当引导,精巧点拨,授之以法,鼓励自学,逐渐过渡到由教师“抱着走、牵着走”到让学生“自己走”。对此,笔者有如下思考。
(1)对常规教学模式的再认识。对常规的教学模式,由教师直接控制着教学过程,能使学生比较迅速有效地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信息,比较突出地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地认识过程的特性,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得以长期盛行不衰。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客观上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注入新的内容,我认为:首先要变“导入新课”为“创设情景”。如果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自己要学”,那么创设学习情境应是良策。情境是教师为学生创设的,但要贴近生活,要学生自己经历、体验得到并且容易理解和领悟。但情境创设莫走近误区。常有的误区是科学错误、偏离实际。其次要变“讲授新课”为探究新课。近年来,课堂上“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现象大为减少,大都能采取讲述、谈话、讨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堂上不断地启发学生,通过与学生谈话、交流来督促学生学会应知应会的东西。为了更好地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应提倡师生互动。第三,变“巩固运用”为“巩固反思”。近来的巩固运用形式,已经有机械模仿训练,也有了变形、变式、变换的训练,但还缺少质疑,事实上学生是积极思考的个体,他们对本节课上所学的新内容需要咀嚼、消化、反思。学习发问、能够质疑,是创新的前提。因此,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在课堂上应让学生的质疑有适当的地位和一定的时间。
(2)对新教学模式的认识。目前,在素质教育的创新教育方向的指引下,已经出现一些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如探究型数学教学,整体与范例教学、数学质疑教学、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式数学模数学,开放式数学教学等等。新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而要将这些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教学中,有一个基本前提条件就是要把按照学科逻辑程序呈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待探究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没有问题和问题情境作前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也就无从谈起了。从培养创新精神的角度讲,任何创新都来源于问题的解决,如果没有问题解决的活动,创新就失去了依托。换句话说: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以此为着眼点,教学中尤其是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将逻辑序列较强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为问题或问题情境是尤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