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潮灾论文-张国旺

风暴潮灾论文-张国旺

导读:本文包含了风暴潮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泰定帝,叁角洲,台州路,雷州路

风暴潮灾论文文献综述

张国旺[1](2017)在《元代风暴潮灾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潮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潮汐、涌潮、海啸和风暴潮。潮汐和涌潮在台风的作用下,可以形成潮灾。中国古籍中的"海啸"多是有啸声的风暴潮,而非现代意义上的海底地震或火山引起的海啸~([1])。风暴潮是现代海洋学提出的概念,是指沿海地区因台风或飓风等热带气旋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其主要表现为"飓风,海溢"、"大风,海溢"、"海水溢"等。中国古代文献中"风潮"一词(本文来源于《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期刊2017年00期)

谢行焱[2](2012)在《明代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与国家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口,全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长1.4万公里,海岸跨越几大气候带。所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风暴潮灾多发国家之一。与其他朝代相比,明代的风暴潮灾在时空的分布及发生的规律上都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明代国家的防灾减灾措施也有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特征,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史料中的相关记载的分析,探讨明代风暴潮灾的特征及其危害,并重点讨论风暴潮灾下明代国家的应对措施。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是明代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根据相关史料统计的数据,有明一代共发生过83次风暴潮灾中,有40次导致了万人以上的死亡,本书把这40次风暴潮灾定性为特大风暴潮灾。明代的风暴潮灾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集中性,还体现出强烈的突发性和极大的破坏性。其主要危害是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影响沿海经济,破坏海塘和沿岸生态环境,此外还会引发一些次发灾害。明代国家应对风暴潮灾的措施有赈济、抚恤,蠲免,修筑海塘,祭祀神灵等。在国家应对风暴潮灾的过程中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除了国家(政府)的力量外,地方社会在防灾减灾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依赖于宗族与绅士的影响和力量。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与古代相比,我们的灾害预警系统已较为完备,灾害预报水平较为发达,防灾救灾技术更为先进。但是,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严重威胁、对社会经济的巨大破坏仍然无法避免。研究明代的风暴潮灾,探讨其特征及发生规律,对于我们今天的防灾救灾工作定会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谢行焱,谢宏维[3](2012)在《明代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与国家应对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是明代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明代国家应对风暴潮灾的措施主要有赈济灾区,蠲免田租、税粮及盐课,修筑海塘堤堰,祭祀神灵等。明前期国家荒政的执行较为有力,但中后期则逐渐废弛。在明代防灾救灾的过程中,地方社会中的宗族与士绅力量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鄱阳湖学刊》期刊2012年02期)

高莹,张鸿翔[4](2011)在《天津沿海风暴潮灾成因分析及防潮减灾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天津的历史风暴潮及潮灾,对天津沿海风暴潮进行了成因分析,引用了大量有关风暴潮的实例资料,对天津沿海的潮汐特性、致灾因素和防潮减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有些论点、论据是首次提出的。可供防潮决策部门参考。(本文来源于《海洋预报》期刊2011年01期)

谢翠娜,许世远,胡蓓蓓,王军[5](2009)在《地面沉降对天津滨海地区风暴潮灾危险性影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定性分析天津滨海地区风暴潮灾和地面沉降两种灾害,得出地面沉降对风暴潮灾有明显的扩大效应。在此基础上,对1966~2005年海河闸验潮站的年极值潮水位及验潮站地面沉降速率进行定量分析和空间迭加,完成天津滨海地区风暴潮位与地面沉降关系谱图。以沿海防潮堤坝为研究对象,对比可知同等潮水位情况下,考虑地面沉降后,沿海地区风暴潮漫堤高度上升,风暴潮灾加重趋势明显。(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09年04期)

[6](2008)在《风暴潮灾损失的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是指由风暴潮灾害直接影响造成的损失。它与由台风造成的损失不同,主要包括江、海堤的毁坏,沿海工程的毁坏,道路毁坏,岸滩的破坏以及盐田、海岸渔业的损失。由海堤坍塌和大面积的海水浸(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报》期刊2008-08-07)

孙宝兵[7](2007)在《明清时期江苏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与社会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苏沪地区在明清时期乃至现在都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是中国经济重心所在之地。从地理位置上看,由于该地区地处沿海,地形南北较长,东西较窄,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都难免会频繁地受到风暴潮的影响。历史上,江苏地区频受风暴潮灾害袭扰,造成很大的损失。全文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明清时期江苏沿海地区风暴潮灾的概况及时空分布特点分析。首先通过两个表格,将正史和地方志所记载的潮灾分别加以统计,从中可以看到明清时期江苏地区较为全面的潮灾情况;使读者认识到,明清时期的江苏地区,不但发生了如正史记载的那些影响较大的潮灾,而且揭示了江苏是一个频受潮灾困扰的地区。通过对该地区地方志所载潮灾的统计和分析,笔者认为该地区风暴潮灾有如下特点:首先,苏沪地区潮灾大多以飓风和暴雨为背景;其次,在明清交替之际,潮灾发生较为频繁,十八世纪中期以后潮灾发生频率较前有所提高;最后,潮灾不仅与季节和汛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和江苏沿海海岸的形成特点有着特定的联系。此外,通过对历史时期风暴潮灾的个案考察,揭示了长江口地区潮灾的特殊性,深化了人们对潮灾这种特殊自然灾害的认识。第二部分,风暴潮的社会危害。由于风暴潮与其它自然灾害的不同,所以造成的社会后果也会有所不同。在这一部分里,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潮灾对滨海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这是潮灾造成的最为直接的后果。其次,潮灾对沿海经济的影响。文章着重从潮灾对农业和盐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其中对农业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对盐业生产是摧毁性的。再次,潮灾对海岸和海塘的影响也很大,这往往是造成沧海桑田的一个原因。另外,潮灾不仅会造成堤溃人亡的惨剧,还会给人们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最后,风暴潮造成的次生性灾害是多方面的,如环境污染、瘟疫流行等等。人们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其影响,给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带来长期困难。第叁部分,风暴潮之下的社会反应。该部分着重从沿海地区人们对潮汐的认识入手,借助于对当地潮变规律的长期观察,揭示了人们在与这种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果,特别是对风信等气象和潮候变化规律的总结,尤为值得称道。然而,在古代,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人们对灾害的认知程度是有限的,所以求神拜佛等迷信活动也就在所难免了。作为一种现实的防潮灾手段,人们把建设堤塘作为首要的任务。该部分通过对明清时期大规模堤塘修建的历史史实的陈述,突出了这一时期人们在与这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时做出的重要物力和人力的贡献,肯定了人们所取得的成绩和彰显出来的勇气。认为:历史时期中,这种斗争方式和经验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仍然值得当今人们去借鉴。潮灾作为自然灾害之一,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影响它的发生。不过,为了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每次潮灾过后,政府总要进行相关的救援活动。文章通过对几次救灾过程和效果的分析,认为:救灾成效不仅取决于政府反应速度和适当的措施,还跟吏治的清明与否不无关系。(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7-06-30)

吴德平,陈海亮[8](2004)在《引起雷州半岛风暴潮灾的台风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雷州半岛是台风风暴潮灾害的重灾区,从1949~2003年的54年间,共8个台风带来了2.4米以上潮位的风暴潮,引起重大风暴潮灾的有6次,几乎每次重大风暴潮灾都造成数百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以上。本文对这些台风进行了统计分析,归纳出了以下特征,可供日常台风风暴潮预报参考。(本文来源于《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04-06-30)

许富祥[9](2002)在《天津沿海叁次特大风暴潮灾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天津沿海叁次(8509、9216和 9711)特大风暴潮灾的天气形势及风暴增水特点,讨论了潮灾的成因,并就其预防对策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海洋预报》期刊2002年01期)

叶琳,于福江[10](2002)在《我国风暴潮灾的长期变化与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给出了中国历史上和建国后发生在大陆沿海的风暴潮灾统计。在统计的基础上给出了风暴潮灾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并对我国风暴潮灾的长期预测方法进行了某些探索。(本文来源于《海洋预报》期刊2002年01期)

风暴潮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的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口,全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长1.4万公里,海岸跨越几大气候带。所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风暴潮灾多发国家之一。与其他朝代相比,明代的风暴潮灾在时空的分布及发生的规律上都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明代国家的防灾减灾措施也有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特征,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史料中的相关记载的分析,探讨明代风暴潮灾的特征及其危害,并重点讨论风暴潮灾下明代国家的应对措施。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是明代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根据相关史料统计的数据,有明一代共发生过83次风暴潮灾中,有40次导致了万人以上的死亡,本书把这40次风暴潮灾定性为特大风暴潮灾。明代的风暴潮灾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集中性,还体现出强烈的突发性和极大的破坏性。其主要危害是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影响沿海经济,破坏海塘和沿岸生态环境,此外还会引发一些次发灾害。明代国家应对风暴潮灾的措施有赈济、抚恤,蠲免,修筑海塘,祭祀神灵等。在国家应对风暴潮灾的过程中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除了国家(政府)的力量外,地方社会在防灾减灾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依赖于宗族与绅士的影响和力量。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与古代相比,我们的灾害预警系统已较为完备,灾害预报水平较为发达,防灾救灾技术更为先进。但是,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严重威胁、对社会经济的巨大破坏仍然无法避免。研究明代的风暴潮灾,探讨其特征及发生规律,对于我们今天的防灾救灾工作定会有所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暴潮灾论文参考文献

[1].张国旺.元代风暴潮灾述论[J].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2017

[2].谢行焱.明代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与国家应对[D].江西师范大学.2012

[3].谢行焱,谢宏维.明代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与国家应对机制[J].鄱阳湖学刊.2012

[4].高莹,张鸿翔.天津沿海风暴潮灾成因分析及防潮减灾对策[J].海洋预报.2011

[5].谢翠娜,许世远,胡蓓蓓,王军.地面沉降对天津滨海地区风暴潮灾危险性影响评价[J].世界地理研究.2009

[6]..风暴潮灾损失的评估方法[N].中国水利报.2008

[7].孙宝兵.明清时期江苏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与社会反应[D].广西师范大学.2007

[8].吴德平,陈海亮.引起雷州半岛风暴潮灾的台风特征分析[C].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2004

[9].许富祥.天津沿海叁次特大风暴潮灾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海洋预报.2002

[10].叶琳,于福江.我国风暴潮灾的长期变化与预测[J].海洋预报.2002

标签:;  ;  ;  ;  

风暴潮灾论文-张国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