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枝晶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固态,镁合金,组织,合金,含量,液相,电磁场。
非枝晶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黄晓锋,马振铎,张玉,毕广利,李雅[1](2018)在《Mg-6Zn-1Cu-0.5Ce镁合金的非枝晶组织演变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固态金属坯料部分重熔是半固态金属触变成形工艺的重要技术环节,采用等温热处理法对Mg-6Zn-1Cu-0.5Ce镁合金在部分重熔过程中的非枝晶组织演变过程和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固态重熔初始阶段,Mg-6Zn-1Cu-0.5Ce合金沿晶界分布的共晶相逐渐向α-Mg基体中扩散溶解,达到共晶熔化温度后,剩余部分开始熔化。随着保温时间的进一步延长,为了降低系统的界面能,颗粒将发生合并长大。其中,非枝晶颗粒的分离是由液相沿亚晶界浸渗和根部重熔两种机制起主导作用。Mg-6Zn-1Cu-0.5Ce合金的最佳等温热处理工艺为保温温度600℃和保温时间25 min,采用该工艺处理后所得非枝晶颗粒平均尺寸为57μm,形状因子为1.16,固相率为68%。(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张玉,黄晓锋,郭峰,杨健长,马颖[2](2018)在《微量Mn添加对Mg-6Zn-3Al镁合金非枝晶组织演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Mg-6Zn-3Al-xMn(x%=0%,0.1%,0.3%,0.5%,质量分数)合金的铸态组织和在等温热处理过程中的非枝晶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铸态基体合金由α-Mg、Mg_2Zn_3、Mg_7Zn_3和Mg_(32)(Al,Zn)_(49))相组成。添加Mn后,析出了Al Mn和Al_8Mn_5相,且随Mn含量的增加,晶粒逐渐得到细化。合金经580℃等温保温30 min后,获得的非枝晶组织由初生α_1-Mg颗粒和包裹在共晶组织中二次水淬凝固形成的α_2-Mg颗粒及分布在初生颗粒间呈蜂窝状的共晶相组成。随着Mn含量增加,固相颗粒的平均尺寸和形状因子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组织中液相比例逐渐减少。当Mn含量(质量分数)为0.1%时,可获得近似球状、细小圆整、均匀分布的固相颗粒。在等温热处理过程中,溶质扩散和界面张力对组织演变起主导作用。Zn和Al溶质原子在液相中的成分起伏是初生颗粒在分离和球化过程中产生颈缩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张玉,黄晓锋,马颖,闫峰云,李元东[3](2018)在《添加Sm对不同尺寸Mg-6Zn-0.4Zr镁合金坯料非枝晶组织演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法对添加0%、2%(质量分数)稀土SmΦ10mm和Φ20mm的Mg-6Zn-0.4Zr合金坯料非枝晶组织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添加Sm的两种尺寸合金坯料的半固态组织都存在明显的尺寸效应。从试样的边缘到芯部,固相颗粒尺寸由小逐渐变大,圆整度趋于恶化,液相逐渐减少;此外,随着坯料尺寸增大,由边缘到芯部的半固态组织的差异也增大。添加Sm的两种合金坯料经等温热处理后,固相颗粒的尺寸效应基本消除。固相颗粒尺寸整体变得均匀且细小,同时颗粒圆整度趋于完美,适宜触变成形要求。此外,添加2%的Sm使合金的非枝晶组织演变进程加快。(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08期)
刘静,刘思冕,张东,王平[4](2016)在《A356合金近液相线半固态铸造非枝晶组织与模锻成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近液相线铸造技术制备出具有等轴晶粒的半固态A356合金坯料,合适的铸造工艺为铸造温度615℃、铸造速度160mm/min、液面深度220mm、冷却水流量0.1m3/min;在电阻炉加热的条件下,半固态A356合金坯料的重熔加热温度场均匀,合适的加热制度为保温温度585℃,保温时间10min。在模具温度为300℃~500℃条件下,触变模锻成形了汽车轮毂件,经T6热处理后的抗拉强度为215.65MPa,延伸率为14.45%,硬度为78.66HV,该研究结果对半固态加工技术在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的应用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黄晓锋,苏继鹏,毕广利,秦牧岚,张玉[5](2015)在《Mg-Zn-Zr-xNd镁合金的非枝晶组织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显微镜、SEM及EDS分别观察了不同Nd含量的Mg-6Zn-0.9Zr合金,讨论了微量稀土元素Nd在Mg-6Zn-0.9Zr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对组织及性能的作用影响机理;同时采用等温热处理法研究了Nd含量对Mg-Zn-Zr合金非枝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Nd能够细化Mg-6Zn-0.9Zr合金的铸态组织,在加入Nd元素的合金中出现Mg41Nd5相;随着Nd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固相颗粒尺寸逐渐减小,圆整度显着提高,同时固相率明显降低,非枝晶组织主要包括球状及类似球状的初生固相颗粒,以及晶界处和包裹在初生颗粒间的共晶组织。(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5年09期)
高中堂,胡锐,王军,杨劼人,李金山[6](2014)在《电磁场下近液相线高温合金熔体处理非枝晶组织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磁场近液相线熔体保温工艺对Ni-20Cr-18W(质量分数,%)高温合金进行处理,获得了平均晶粒尺寸d=127μm,凝固组织为球状晶粒的60 kg铸锭.借助于OM,SEM和EBSD等手段,针对所获得的电磁场对原子团簇、界面稳定化以及树枝晶向球状晶转变的研究结果,从形核热力学方面对近液相线处理后高温合金铸锭晶粒细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细化凝固组织;其细化机制为原子团簇与球晶分别作为后续凝固过程中的形核核心,促进凝固过程中晶粒形核,细化组织.此外,在改善熔体宏观温度场均匀性的基础上,电磁场促进了球晶稳定化以及树枝晶向球状晶的转变,并提高其形核率.(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孙方遒[7](2014)在《含Sn镁合金半固态非枝晶组织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具有等轴晶的含Sn元素AZ85镁合金,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元素Sn改善AZ85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并且在560℃等温温度下,分别进行10、20、30 min半固态等温热处理,使镁合金组织由枝晶组织向球状组织转变,获得细小化的球形或非枝晶组织。通过对不同含量的Sn元素的AZ85镁合金铸态组织分析,得出添加Sn后合金的铸态组织中,合金基体组织被细化,点状第二相Mg2Sn析出量增多,α初生相周围出现了一些规则的球形颗粒相,且随着Sn含量的增加,颗粒相增多;经过不同参数的等温热处理后,AZ85-xSn合金能够获得半固态非枝晶重熔组织,其圆整度会随着Sn添加量的不同而不同,在560℃条件下,Sn含量在5%时,经20 min等温处理后,所获得的组织最为圆整,适于在线生产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4年05期)
冯凯,黄晓锋,马颖,吕峥,李兴鹏[8](2013)在《Al含量对Mg-7Zn合金非枝晶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温热处理法研究Al含量对Mg-7Zn合金半固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Al元素后,合金的固相率随温度变化曲线逐渐下移。在相同的等温处理工艺下(580℃保温30 min),随着Al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固相颗粒尺寸逐渐减小,圆整度显着提高,同时固相率明显降低。非枝晶组织主要包括球状及类似球状的初生固相颗粒α1-Mg,水淬二次凝固形成细小的等轴晶α2-Mg以及晶界处和包裹在初生颗粒间的共晶组织。随保温时间的延长,Mg-7Zn-xAl合金非枝晶组织中的初生固相颗粒的尺寸逐渐增加,形状因子逐渐降低,而在后期处于固液平衡阶段,固相率的变化不明显;同时,固相颗粒粗化符合Ostwald熟化机制,且Al元素的加入减小了初生固相颗粒的粗化速率,从而在较宽的保温时间范围内可获得细小圆整的固相颗粒。(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孙方遒[9](2013)在《ZA85镁合金半固态非枝晶组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等温热处理技术,设计一种适于在线生产的新型ZA85镁合金。通过研究合金组织随温度和时间的演化过程,即在560~570℃等温过程中,ZA85镁合金发生反常非枝晶化行为,在等温时间为20 min时同时发生初生相组织的合并长大与熔断过程,而等温时间为30 min时,表现为初生α-Mg相以及合并后的枝晶熔断瓦解过程,分析讨论了ZA85镁合金非枝晶化过程与机制。(本文来源于《船舶职业教育》期刊2013年02期)
冯凯,黄晓锋,马颖,阎峰云,郝远[10](2013)在《ZA74镁合金非枝晶组织的演变过程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温热处理法对ZA74镁合金在部分重熔过程中非枝晶组织的演变过程和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重熔过程中,ZA74合金原始组织中沿着晶界分布的Mg32(Al,Zn)49共晶相逐渐向α-Mg基体扩散溶解,当温度达到共晶熔化后,剩余部分开始熔化。非枝晶组织的演变是在体系自由能降低的驱动下完成的,主要机制是共晶组织的固溶,溶质原子扩散,枝晶组织的粗化、分离、球化以及晶粒的合并和长大。其中,ZA74合金固相颗粒的分离是由溶质扩散、能量起伏、成分起伏等因素造成液相沿亚晶界浸渗和根部重熔两种机制起主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非枝晶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光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Mg-6Zn-3Al-xMn(x%=0%,0.1%,0.3%,0.5%,质量分数)合金的铸态组织和在等温热处理过程中的非枝晶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铸态基体合金由α-Mg、Mg_2Zn_3、Mg_7Zn_3和Mg_(32)(Al,Zn)_(49))相组成。添加Mn后,析出了Al Mn和Al_8Mn_5相,且随Mn含量的增加,晶粒逐渐得到细化。合金经580℃等温保温30 min后,获得的非枝晶组织由初生α_1-Mg颗粒和包裹在共晶组织中二次水淬凝固形成的α_2-Mg颗粒及分布在初生颗粒间呈蜂窝状的共晶相组成。随着Mn含量增加,固相颗粒的平均尺寸和形状因子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组织中液相比例逐渐减少。当Mn含量(质量分数)为0.1%时,可获得近似球状、细小圆整、均匀分布的固相颗粒。在等温热处理过程中,溶质扩散和界面张力对组织演变起主导作用。Zn和Al溶质原子在液相中的成分起伏是初生颗粒在分离和球化过程中产生颈缩的重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枝晶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黄晓锋,马振铎,张玉,毕广利,李雅.Mg-6Zn-1Cu-0.5Ce镁合金的非枝晶组织演变及机理[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8
[2].张玉,黄晓锋,郭峰,杨健长,马颖.微量Mn添加对Mg-6Zn-3Al镁合金非枝晶组织演变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8
[3].张玉,黄晓锋,马颖,闫峰云,李元东.添加Sm对不同尺寸Mg-6Zn-0.4Zr镁合金坯料非枝晶组织演变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8
[4].刘静,刘思冕,张东,王平.A356合金近液相线半固态铸造非枝晶组织与模锻成形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
[5].黄晓锋,苏继鹏,毕广利,秦牧岚,张玉.Mg-Zn-Zr-xNd镁合金的非枝晶组织演变[J].铸造技术.2015
[6].高中堂,胡锐,王军,杨劼人,李金山.电磁场下近液相线高温合金熔体处理非枝晶组织的形成[J].金属学报.2014
[7].孙方遒.含Sn镁合金半固态非枝晶组织的设计[J].热加工工艺.2014
[8].冯凯,黄晓锋,马颖,吕峥,李兴鹏.Al含量对Mg-7Zn合金非枝晶组织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3
[9].孙方遒.ZA85镁合金半固态非枝晶组织设计[J].船舶职业教育.2013
[10].冯凯,黄晓锋,马颖,阎峰云,郝远.ZA74镁合金非枝晶组织的演变过程及机理[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