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抗战历史观培育创新研究

大学生抗战历史观培育创新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精日”现象的产生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顺利开展产生了干扰。大学生的历史观培育亟待重视和加强,尤其是要引导他们对抗战历史形成正确和理性的认识。从当前热议的“精日”现象出发,深刻把握现象背后少数青少年抗战历史观扭曲的本质,进而以问题为导向,探讨如何创新大学生抗战历史观培育。

关键词:“精日”;抗战;历史观培育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历史说事,散布历史虚无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他们抹黑英雄,丑化领袖,歪曲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影响。近期网络上频繁爆出的“精日”现象便是其中之一。历史虚无主义具有极强的欺骗性、诱导性和渗透性,致使部分大学生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偏离了主流的历史观。抗战历史教学应以还原历史真相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抗战历史观。

一、“精日”现象——一种不良的错误思想

1.“精日”概念界定、现象描述

所谓“精日”,就是“精神日本人”,是指那些在精神上把自己看作为日本人的非日籍思想畸形人群。这类人极端崇拜日本,深厚媚日,蔑视和仇恨自身民族。他们长期鼓吹反党、反国家言论,污蔑、中伤党和国家领导人,侮辱民族英雄,丑化中国历史、戏谑抗战历史,对历史进行任意解释和歪曲抹黑。突出表现为诽谤抗日英雄、迷恋日本文化、喜爱日军制服,把对日本的热爱建立在对自身民族和历史的亵渎和侮辱上,有时还会体现出狂热的二战日本军国主义色彩和特征。“精日”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2014年沈阳某中学的校运动会上,少数学生公然身穿日军和汉奸的服装,哗众取宠;2015年成都某漫展,多名身着日军旧式军服的青年在现场“展示”;2016年联合国国际维和人员日,某漫展上,两名头戴维和部队“UN”蓝盔,胳膊上缝着五星红旗的人,向一名打扮日式的“少女”磕头;2017年8月7日,四个“精日”分子身穿二战日军制服,乘夜在抗日遗址四行仓库前拍照留念;2018年2月20日,两名男子穿着日本军服,在南京紫金山抗日守军碉堡前摆造型拍照;2018年4月19日,厦门大学在读研究生田佳良以“@洁洁良”的网名在新浪微博上发表诸如“恶臭你支!”等错误言论。此等行为无视公序良俗,严重诋毁民族历史,亵渎烈士英灵,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置之度外,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2.现象背后的本质探究

“精日”现象泛滥,“精日”分子再三挑战民族底线。“精日”从本质上看是对自身民族、历史的怀疑和否定。他们没有对既定史实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一种扭曲和病态的心理导致崇日媚外并践踏民族和历史的系列行为。“精日”分子中弥漫和充斥着历史虚无主义。他们企图用假设掩盖事实,用支流否定干流,用个别现象否定历史本质,恶意编篡历史、颠倒是非黑白,究其根本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下的典型表现。之所以形成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必要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概念,而是无法正确看待抗战历史问题、没有形成科学的抗战历史观。“精日”现象表明在我国意识形态斗争领域出现了新形势。历史虚无主义是滋生“精日”的土壤,要从根本上解决“精日”问题,必须树立和坚持科学的抗战历史观,用正确的方法来记述历史,用科学的历史观来认识历史。坚决批判“精日”的错误观点和极端行为,用严谨的概念和铁一般的史实,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历史不可以、更不可能被颠倒和篡改。大学生的历史观培育亟待重视和加强,尤其是要引导他们对抗战历史形成正确和理性的认识,树立主流抗战历史观,抵制错误思潮和言论的侵蚀。

二、当前大学生抗战历史教育的现状

1.对抗战历史认识不足

为了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抗战历史认知状态,在武汉某211高校选取6个学院的300名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抗战历史认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并回收有效问卷288份。根据调查反馈我们了解到:第一,在对抗战历史的兴趣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52.5%的同学对抗战历史感兴趣,44.5%的同学表示对抗战历史兴趣一般,3%的同学对抗战历史不感兴趣。第二,在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战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认识问题上,结果显示71.5%的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过程中的“中流砥柱”,28.5%的学生表示反对;48%的学生赞同网络言论“国民党是领导抗战胜利的主要力量”,52%的学生表示反对。第三,关于“共产党抗战动机不纯,躲在后方‘游而不击’,只顾抢地盘,以致坐大,扰乱国军抗战”这种国民党在抗战问题上经常攻击共产党的传统观点,62.5%的学生表示反对,37.5%的学生表示赞同。从调查结果可见,第一,大部分大学生对抗战历史抱有较大兴趣;第二,在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和观点上大部分同学能保持正确立场,但也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在这些问题上认识不清,甚至持有错误观点;第三,在对抗战历史的认识上存在很多不足,不能全面把握完整的抗战历史过程和史实。整体来看当代大学生关于抗战的基本史实了解较多,大多数大学生的抗战史观较为端正和理性,能够牢记民族历史、不忘耻辱和艰辛。不过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抗战历史观多元化、非理性化的发展趋势。

2.网络上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

虚无主义在历史观上的反应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否认历史的规律性,孤立的分析历史中的阶段错误而否定整体过程。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上网覆盖率几乎达到100%,90.5%的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渠道。——有分析说,“通过新媒体营造的虚拟空间已成为大学生的第二生存空间。”近年来,打着“还原历史真相”幌子的言论在抗战历史领域甚嚣尘上,试图对抗战历史进行重新评判。突出表现就是,抹杀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贡献,将国民党政府视为抗击日本的主要力量。他们惯用双重标准,在评估中国共产党战绩时,用不完整材料进行片面评价;在评估国民党战绩时,多采用国民党当局资料进行论证,其背后动机不言而喻。尽管这种虚无化抗战历史的方式不难驳斥,但由于大学生独立性强,却缺乏明辨思考的能力,在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少部分大学生容易对中国抗战历史产生质疑,对革命先辈的建设功劳予以否定。当今时代,信息传播和获取途径多样,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内容零散但渗透性强,其恶劣影响难以制止,对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树立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3.抗战历史教学问题突出

学校的历史教育主要局限于课堂,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大多来自历史教材。14年抗战,艰苦卓绝的过程和国破家亡之后取得的伟大胜利,仅仅体现在教材上的几页简单文字,着实难以深刻触动学生的心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大学生抗战历史教育的主阵地,该课程的教育教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抗战历史观的树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学设计不科学。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诸要素如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作为一个整体平等的组成部分而不断地相互影响,致使教学设计处于变化之中,教学活动呈现出复杂的状态,教学设计不易把握。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历史观培育没有得到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都以大班的形式进行授课和教学,部分学生带有思政课易考易过的想法而不认真学习和对待。有的老师自己也缺乏教学热情和情感投入,无法带领学生深刻领会历史意义并对抗战历史作出正确评价。

三、加强大学生抗战历史观培育的方法与途径

1.建构抗战历史记忆

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伪装,要对抗战历史正本清源,要引导学生建构正确和主流的抗战历史认识和历史记忆。费孝通先生曾说过:“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1]历史是我们的财富,建构主流的抗战历史记忆的根本是要还原历史真相并尊重历史事实,坚持实事求是,以史实取信于人。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2]建构抗战历史记忆的基础是让大学生把握系统、完整的史实。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抗战历史过程和党史国情,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历史过程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深入挖掘真实的历史资料,澄清是非。对大学生进行抗战历史观培育要着实把握抗战历史的主线,引导学生构建科学的历史记忆,形成正确的抗战历史观。

2.坚定抗战历史自信

增强对国家和历史的认同,必须切实加强对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教育。抗战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素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3]坚定历史自信,才能选择正确的立场,才能树立科学的抗战历史观。坚定历史自信的基础和前提是了解和把握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金戈铁马、烽火硝烟中不屈不饶,同仇敌忾,奋起抵抗日本侵略。雪洗了中华民族百年来屡战屡败的耻辱,十四年的抗战是一场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保卫国家的爱国战争,是实现民族解放的进步战争,是反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正义战争。坚定历史自信有深厚的渊源,也有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人满怀救国救民的革命豪情,同敌人浴血奋战,浴火重生,用不屈的精神和智慧赢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上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4]中国抗战历史是爱国主义最好的教科书和最好的营养剂,抗战历史饱含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铸就了不朽的精神,赢得了伟大的胜利。历史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坚定抗战历史自信,才能提高历史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改进历史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在历史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背景、事件、影响”传统的三段论的模式,不关注历史细节,不重视历史叙述的通俗化。这样导致历史教育变得苍白无力,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只有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育效果。

一是讲好抗战历史故事。首先,我们即要把历史事件的千头万绪细致入微地描述出来,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赋予历史新的趣味。历史过程不是单线的,而是多方位和多角度的,讲好抗战历史故事多元全面把握历史过程。同时要在有限的课时里面突出重点,例如针对历史虚无主义者鼓吹的抗战正面战场的作用,对大学生历史观培养有迷惑性的一些抹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言论,在教学过程和内容上应重点进行分析和讲述,务必使学生通过史实和历史发展规律形成科学的历史认知。其次,坚持问题导向,增加对社会思潮的热点、难点以及社会思潮的解读,通过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将科学的历史观与其他社会思潮和观念的对比与区分,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主流的抗战历史观。

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把握好课堂主渠道作用,要与时俱进。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着眼于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这必然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以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搞好教学设计。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研究性、辩论式学习,而不满足被动接受历史结论。应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历史观教育的目标,积极引导大学生就某一历史事件进行思考、探讨,让教学过程变得丰富有趣。如推进实地教学法。充分利用博物馆、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历史事物,通过切实感受激发历史情感和共鸣。还可以开展情境教学,创新教学的艺术形式,通过历史歌曲、戏剧、情景剧的带入,更好的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思考历史发展规律。

三是重视网络媒体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应运而生并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媒体有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不能消极对抗网络上相关的历史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而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去搜索和课堂教学相关的历史资料。对于历史观点和历史思潮,要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当然,网络媒体环境下鱼目混杂,是各种思潮争相占领的地方,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强主流历史观在网络媒体下的阵地建设,网络媒体的高地只能由主流的历史思潮来占据。

总之,当前应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挑战,加强历史观培育是促使大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和人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历史观是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部分青年抗战历史观扭曲的现实,必须对大学生抗战历史观现状及成因进行科学分析,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立场,站稳学校教育主要阵地,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抗战历史观,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新时代优秀新青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1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7/31/c_1116107416.htm.2015-7-30

[3]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4-9-3

[4]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7/07/c_1111497611.htm.2014-7-7

[5]赵婀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上建起新课堂[N].人民日报,2011-7

[6]杨军.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J].求是.2013-02

[7]李松林;王秀刚.简论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2-06

[8]吕百利.刍论当代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培养[J].理论导刊.2015-08

[9]荣剑.论历史观与历史价值观—对中国史学理论若干前提性问题的再认识[J].中国社会科学.2010-01.

作者简介:姚艳萍(1993—),女,湖北恩施人,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文(1993—),女,土家族,重庆酉阳人,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大学生抗战历史观培育创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