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色素论文_苗爽,崔永珠,何佩峰,于洪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姜黄色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姜黄,色素,粒径,纳米,稳定性,挥发油,阿拉伯。

姜黄色素论文文献综述

苗爽,崔永珠,何佩峰,于洪健[1](2019)在《羊毛织物姜黄色素泡沫染色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天然染料姜黄色素上染羊毛织物的色牢度,以海藻酸钠为稳定剂、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发泡剂,使用泡沫染色法上染羊毛织物。在植物原料中提取姜黄色素后,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了染液pH值、汽蒸时间、发泡剂质量浓度、稳定剂质量浓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通过K/S值及色牢度判断其染色效果的质量。结果表明:染液pH值为4、100℃汽蒸3 min、发泡剂质量浓度3 g/L、稳定剂质量浓度1 g/L时,泡沫染色效果最佳、K/S值达到最大,同时各项色牢度可保持较高水平。(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郑瑾,王杨柳,王帅,Huw,Owens,杨凯[2](2019)在《原位微悬浮聚合法制备姜黄色素微胶囊》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为壁材、油性姜黄色素为芯材,在氮气氛围下,制备出天然色素微胶囊,系统研究了搅拌速率、芯壁比、苯乙烯(St)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比例、引发剂含量对其粒径和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芯壁比为1:4、搅拌速率为800 r/min、引发剂占单体质量分数为1.56%、St:MMA比值为7:1时,所合成的天然色素微胶囊均匀度较好、分散稳定性较高,姜黄色素经包裹后其耐酸碱性、耐光性有很大的改善,且对姜黄色素的色光无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王美,傅玉颖,李欣,倪俊杰,李可馨[3](2018)在《水溶性姜黄色素分散体系的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GA-zein-cur分散体系的纳米粒子粒径和zeta电位及分散体系吸光度和色差的变化为指标,探讨光照、p H、温度、离子强度、防腐剂、甜味剂和贮藏时间等条件对GA-zein-cur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姜黄色素被GA-zein纳米粒子包埋后,光稳定性得到很大地提高,经过8 h的阳光直射,体系中姜黄色素的保留率由原来的25.5%提升到33.9%,半衰期也增长到317.9 min。分散体系经不同的pH和温度或加入蔗糖处理都对分散体系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此外,GA-zein-cur分散系对0~8 mmol/L NaCl和0~1 g/L苯甲酸钠有一定的耐受力,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和色泽都没发生明显地变化。Fe3+与分散体系中的姜黄色素络合成红棕色沉淀,应避免分散体系与铁容器等接触。在贮藏过程中,温度、光照都加速GA-zein-cur分散体系中姜黄色素的降解,造成分散体系颜色的损失,说明GA-zein-cur分散体系应该在低温、避光的环境下保存。本研究旨在考察GAzein-cur分散体系在应用和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能,为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李子宜[4](2018)在《姜黄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其在彩妆产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彩妆使用的年轻化,人们对化妆品原料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色素是彩妆重要组成成分,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现代研究表明以姜黄素为代表的天然植物色素使用历史悠久,对人体健康无危害,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性、抗癌等优良功效。姜黄色素颜色鲜艳、上染效果好且抗氧化功效显着,目前已被应用于染发剂和祛皱类护肤品中,但尚未有报道将其应用于彩妆产品中。为此本论文基于乙醇回流法提取姜黄药材中的姜黄素类化合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提取液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制备薄层色谱法(PTLC)对姜黄色素进行分离,最后将提取液添加到BB霜配方当中。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姜黄药材作为原料,探索了提取次数、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姜黄中色素提取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姜黄色素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10,纯乙醇,提取温度60℃,回流时间为80 min,提取一次,其提取总姜黄素量为29.09 mg/g,提取率为2.91%。2、用HPLC对提取液的姜黄色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索了检测波长、参比波长、流动相比例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定检测波长为420 nm,参比波长为550 nm,流动相比例为乙酸(HAc,8%):乙腈(CH_3CN)=60:40。结果表明该提取液主要含有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叁种化合物,其含量分别为3.52 mg/g,4.63 mg/g和16.56 mg/g。HPLC方法得到的总姜黄素含量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检测结果精准。3、用薄层色谱法(TLC)分离姜黄素提取液,探索了展开剂种类和展开剂比例对姜黄叁素分离的影响。确定最佳展开剂配比为二氯甲烷(CH_2Cl_2):甲醇(CH_3OH)=220:1,拖尾抑制剂为乙酸。提取液通过PTLC分离,成分用红外光谱(IR)进行鉴定。4、以姜黄素提取液作为天然色素制备姜黄素BB霜彩妆,离心、耐热、耐寒、冻融和静置测试结果表明该提取液在配方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配伍性。上妆测试表明姜黄素BB霜具备遮瑕和提亮肤色效果,皮肤刺激性测试证明提取液作为配方成分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光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姜黄色素在配方膏霜中光稳定性比溶液状态好,可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1-11)

张娜,翁伟锋[5](2017)在《天然可食用姜黄色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天然可食用姜黄色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姜黄色素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对天然可食用姜黄色素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7年21期)

傅玉颖,李可馨,王美,沈亚丽,陈国文[6](2017)在《GA-zein复合纳米粒子运载姜黄色素体系的制备与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玉米醇溶蛋白(zein)纳米粒子的运载功能,以阿拉伯胶(GA)为稳定剂,通过测定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吸光度等参数,研究GA-zein核壳结构对姜黄色素(Curcumin,cur)包埋率影响并探讨姜黄色素包埋后存在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zein在低质量浓度下形成均匀、分散的球状纳米粒子,随着zein质量浓度的增加,纳米粒子发生聚集、粘连、熔融等变形效果;当阿拉伯胶作为稳定剂,且添加量为0.3 g时,GA-zein-cur分散体系最稳定;姜黄色素与zein质量比为1∶10时,GA-zein-cur纳米粒子最稳定,包埋率高达95.90%,形成了均一、稳定、透明度高的姜黄色素水溶液。(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方恩华,曾琪,阮彩章,蔡裕凤[7](2016)在《HPLC法测定面制品中的姜黄色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面制品中姜黄色素添加剂含量的方法,用甲醇∶水(7∶3,v/v)稀释并提取面饼样品中的叁种姜黄素,采用Kinetex PFP五氟苯基柱(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420 nm,进样量为4μL。结果表明,叁种姜黄素分别在1.0~100μg/m 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定量限为10 mg/kg。实际样品检测发现,袋装方便面和咖喱味点心面的面饼中均检出姜黄素,总姜黄素含量均在50 mg/kg以内,符合GB 2760–2014的限量规定。(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6年07期)

刘佳慧,王修俊,郑君花,田多,尹爽[8](2016)在《酶法-微波法联合提取贵州生姜中姜黄色素及其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贵州生姜为原料,采用酶法-微波法联合提取生姜中姜黄色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生姜中提取姜黄色素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提取得到的姜黄色素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酶法-微波法联合提取生姜中姜黄色素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酶解p H 6.0,酶解温度60℃,乙醇浓度75%,微波时间10 min,此条件下,姜黄色素的平均提取量为13.91 mg/100 g,酶法-微波法联合提取的姜黄色素提取量比单一的微波法、酶法分别提高14.67%、38.0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对比标准品与样品的保留时间,得到所提取姜黄色素中含有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两种单体。(本文来源于《保鲜与加工》期刊2016年03期)

贾坤[9](2016)在《姜黄的质量控制研究及姜黄色素与茶多酚联用纳米体系的制备、质量控制和体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姜黄是传统的中药材,以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为代表的姜黄素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JH1是姜黄中一种姜黄素类新天然产物,抗炎活性强。本研究采用LC-MS/MS技术对姜黄药材中姜黄素类化合物进行含量测定,完善了姜黄药材的质量控制体系。本研究建立的LC-MS分析方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准确度高,稳定可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四川、重庆产地的姜黄药材中JH1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产地。鉴于姜黄素类化合物诸多显着的生物活性,将其开发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系统具有极强的潜力,但其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阻碍了临床的应用和新药开发。茶多酚和姜黄色素两者均是源自植物提取物的天然酚类成份,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相似性,且都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具有显着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薄膜-超声法将姜黄色素和茶多酚同时包埋于固体脂质纳米粒中,制备成抗癌复方纳米粒,采用HPLC-DAD-ESI/MSn技术,从成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方面首次建立了CTP-SLNs的质量控制方法,建立了复方制剂的完整质量控制体系;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LC/MS质谱裂解研究表明,姜黄素类和茶多酚类8个活性单体在制剂中稳定存在,制剂性质稳定;HPLC指纹图谱分析显示所制得的20批次复方纳米制剂中有17批的相似度大于99%,所有批次复方纳米制剂的成分基本稳定;采用HPLC-DAD法建立了纳米粒中姜黄色素和茶多酚类共8个活性成分的同步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重现性良好。制剂各项表征指标正常,在六个月存储期间制剂性质稳定,直径波动很小,没有任何退化或聚合。MTT实验结果显示姜黄色素和茶多酚联用对HepG2和CT-26肿瘤细胞的增殖产生了协同抑制效应;联用固体脂质纳米粒对细胞的毒作用较姜黄素、EGCG、姜黄色素、茶多酚以及姜黄色素与茶多酚混合物更强(P<0.05),体现了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载体的优越性,提高了姜黄色素和茶多酚的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了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增加药效。(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16-04-01)

唐宜轩,马旻新,朱宁,曾谨,李青苗[10](2016)在《不同产地姜黄中挥发油及姜黄色素的含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姜黄有效成分在不同地区的含量差异,考察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与挥发油之间含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集不同产地姜黄样品,结合HPLC-UV及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挥发油测定法分别分析姜黄中姜黄色素和挥发油的含量,采用SPSS 20.0软件的聚类分析及相关分析功能对测定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姜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姜黄色素质量分数最大值约4.9%,最小值仅约0.2%,相差约24.5倍;姜黄挥发油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距达4.2倍。姜黄的传统道地产区含量优势明显,不同姜黄色素与挥发油之间均呈现极显着正相关关系。结论:海拔差异对姜黄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有一定影响,姜黄的产区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以提高其品质并推进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姜黄色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为壁材、油性姜黄色素为芯材,在氮气氛围下,制备出天然色素微胶囊,系统研究了搅拌速率、芯壁比、苯乙烯(St)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比例、引发剂含量对其粒径和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芯壁比为1:4、搅拌速率为800 r/min、引发剂占单体质量分数为1.56%、St:MMA比值为7:1时,所合成的天然色素微胶囊均匀度较好、分散稳定性较高,姜黄色素经包裹后其耐酸碱性、耐光性有很大的改善,且对姜黄色素的色光无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姜黄色素论文参考文献

[1].苗爽,崔永珠,何佩峰,于洪健.羊毛织物姜黄色素泡沫染色工艺研究[J].毛纺科技.2019

[2].郑瑾,王杨柳,王帅,Huw,Owens,杨凯.原位微悬浮聚合法制备姜黄色素微胶囊[J].上海纺织科技.2019

[3].王美,傅玉颖,李欣,倪俊杰,李可馨.水溶性姜黄色素分散体系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8

[4].李子宜.姜黄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其在彩妆产品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8

[5].张娜,翁伟锋.天然可食用姜黄色素的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7

[6].傅玉颖,李可馨,王美,沈亚丽,陈国文.GA-zein复合纳米粒子运载姜黄色素体系的制备与特性[J].农业机械学报.2017

[7].方恩华,曾琪,阮彩章,蔡裕凤.HPLC法测定面制品中的姜黄色素[J].粮食与油脂.2016

[8].刘佳慧,王修俊,郑君花,田多,尹爽.酶法-微波法联合提取贵州生姜中姜黄色素及其定性分析[J].保鲜与加工.2016

[9].贾坤.姜黄的质量控制研究及姜黄色素与茶多酚联用纳米体系的制备、质量控制和体外活性研究[D].西华大学.2016

[10].唐宜轩,马旻新,朱宁,曾谨,李青苗.不同产地姜黄中挥发油及姜黄色素的含量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

论文知识图

乙醇体积分数对姜黄色素得率的...5 益智酮A与姜黄色素的抗氧化性及其...乙醇浓度对姜黄色素得率的影响姜黄色素-姜黄色素生产工艺流程图提取温度对姜黄色素得率的影响提取温度对姜黄色素得率的影响

标签:;  ;  ;  ;  ;  ;  ;  

姜黄色素论文_苗爽,崔永珠,何佩峰,于洪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