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CS仿真软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培邦,张才科,叶小舟[1](2021)在《核电厂DCS功能及性能验证平台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将实物DCS最小系统、虚拟DCS平台、控制机柜3D仿真、核电厂工艺系统仿真模型及验证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搭建一套与参考核电机组工艺系统和控制系统规模一致、运行特性一致、控制逻辑一致的核电厂DCS功能及性能验证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对各工艺工况下DCS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性能进行验证,复现DCS运行事件,进而发现DCS系统的漏洞和缺陷,提高核电厂DCS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保障核电厂安全稳定运行。
周华,李晓,华志刚,冉晓隆,肖亮,单福昌[2](2020)在《基于仿真技术的核电厂非安全级DCS组态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优化和改进核电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调试过程和方法,研究一种基于仿真技术的核电厂非安全级DCS组态验证方法,阐述了其实现过程和关键问题。某华龙一号核电项目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依赖实际DCS设备,能实现闭环控制、集成测试,有利于缩短DCS现场调试时间,保障机组整体调试进度。该基于仿真技术的核电厂非安全级DCS组态验证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姚凯[3](2019)在《高温燃料电池和微型燃气轮机混合发电半实物仿真系统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化石能源日益短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研究和开发高效、清洁的发电技术已迫在眉睫。高温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化学能高效转换为电能的清洁发电技术,同时其高温排气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将高温燃料电池和燃气轮机组成混合发电系统可以获得比单独高温燃料电池系统更高的发电效率。在分布式发电领域中,高温燃料电池和燃气轮机的混合发电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其系统本身强耦合性和强非线性的特点,混合发电系统的研究充满了挑战。本文针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和微型燃气轮机(Micro Gas Turbine,MGT)混合发电系统(高温燃料电池和燃气轮机混合发电系统的代表之一)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以凯普斯通公司的C30微型燃气轮为设计基础,在前人已设计好的SOFC系统中寻找合适的能够匹配C30 MGT的SOFC系统,将两者耦合在一起设计出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利用APROS仿真平台,构建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利用和利时DCS控制系统、KingSCADA软件和APROS仿真平台,通过OPC通讯技术搭建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半实物仿真平台,以避免全数值仿真带来的研究精度低、动态特性不明确等缺点,同时避免了高昂的全实物实验成本。设计了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启动过程和变负荷运行过程中的详细控制策略,给出了控制器的参数,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本文建立的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仿真模型精度较高,应用方便。搭建的半实物仿真平台采用OPC通讯技术具有拓扑性,为混合发电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控制策略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本文设计的启动过程和变负荷运行过程的控制策略,对仿真模型的控制效果非常好,对SOFC-MGT混合发电实物系统的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汪晓琦[4](2018)在《U公司仿真软件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所提出的“互联网”概念在我国软件行业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数据统计表明,即使在2016年我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互联网相关等软件行业依然保持着高速的增长。硬件成本、软件成本、使用及维护成本、培训费用和准备费用是构成软件企业成本的五个重要组成部分。U公司所处的电力行业近几年的面临着产业优化调整、电力改革,火电——尤其是煤电的产生过剩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项目进度管理理论,以U公司的软件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计划和控制两个方面着手对进度管理展开研究。本文以U公司的仿真软件培训系统项目为例,首先就论题研究背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进度管理、进度管理方法等,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对现阶段软件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U公司所在行业面临的问题,基于近年来U公司软件项目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出,提出控制项目成本的关键在于在项目进度控制。通过深度访谈及头脑风暴法,分析U公司项目进度管理现存的三个问题:工期延误率高、成本超支严重、客户满意度不高,运用相关进度管理模型对项目进度管理进行优化。使用甘特图法、关键路径法、WBS工作结构分解法等理论方法对项目进度进行计划。着重项目进度控制,通过一系列改善措施,U公司项目软件工期有明显下降,项目成本超支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改进后的项目进度管理给带来成本的降低和优化,提高竞争优势。最后总结了本文关于项目进度管理提出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并对未来更进一步的规划及优化提出了展望。本文以项目进度管理为最终目标,针对U公司项目的特点,采用WBS工作结构分解、甘特图、关键路径法找出项目实施的关键路径,着重于项目进度控制。旨在切实的为U公司项目管理提出了优化方案,降低项目成本,赢得竞争优势和利润突破点,也为其他中小型软件企业提供参考借鉴。
徐奎,张丹红[5](2017)在《基于数据总线的核电DCS仿真实时数据通信方案》文中指出在核电DCS二层仿真应用中,实时数据几乎与所有的功能都相关,是操纵员最主要操作和监视的数据。二层仿真系统实时数据通信软件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仿真软件系统的稳定,是仿真软件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文章分析了核电DCS二层仿真系统实时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总线的DCS仿真实时数据通信方案,并将实时通信服务从繁杂的二层功能中抽象出来,使其成为与具体应用无关的基础服务。实验表明,该方案能满足大数据量、特别适用于功能复杂的核电仿真应用,能提高仿真软件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徐奎,张丹红[6](2017)在《全范围模拟机数字仪控系统全仿方案研究》文中提出全范围模拟机是核电操纵员培训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数字仪控系统仿真模拟方法存在着价格昂贵、数据难以采集、进度得不到保证等缺点.研究了一种结合功能模拟和翻译模拟的全范围模拟机数字仪控系统全仿方案,在项目前期采用功能模拟方式保证核电厂操纵员培训进度的要求,而维护阶段采用翻译模拟的方式,使用DCS实际机组的组态工程数据对模拟机进行数据更新.研究结果表明该DCS仿真软件在功能完整、各项性能指标与同类型核电用DCS软件相当,在满足模拟机培训需求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谢红云[7](2015)在《基于虚拟DCS技术的EPR核电站控制功能仿真及测试研究》文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形成核电系统自主建设能力是我国当前核电建设面临的新形势。目前我国批量建设百万千瓦核电站的二代改进型和三代先进数字化控制系统设计研发、项目建设仍然面临许多的关键技术需不断优化、改进和再创新.本文工作是基于核电工程数字化仪控实验室为平台,依托在建第三代核电技术EPR核电工程,建设核电站数字化控制功能测试试验平台,掌握控制系统设计和测试的关键技术,研发适用于现场DCS的测试系统。在国内首次基于虚拟DCS技术和仿真建模开展EPR核电站控制功能测试研究,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虚拟DCS技术研究。以台山EPR项目为依托,建立一套包括工程师站、操纵员站、运行服务器以及逻辑处理单元在内的最小配置DCS。通过对该套虚拟DCS系统的应用,可对DCS组态图和设计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利于深入理解和掌握DCS的技术特点,并为仪控系统的设计以及DCS组态结果的测试提供良好的参考。第二部分为EPR核电站控制功能动态仿真。建立EPR核电站控制功能的动态仿真模型,并实现与虚拟DCS数据通信。开展标准功能块设计及组态设计、组态设计仿真与验证及Level3层网络通讯技术研究。与工程项目建设紧密结合,为三代EPR技术的引、消、吸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部分为EPR核电站控制功能测试研究。基于此平台可以开展EPR相关的画面及控制系统自主设计验证(包括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涉及到Level0到Level3四层结构,可提供相应控制系统的组态及测试环境,为EPR核电站的控制系统组态自主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服务于设计和工程的各个阶段,可有效提高仪控设计质量,从而避免工程后期的修改工作量,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祝子强[8](2014)在《气相法聚丙烯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某20万吨/年的聚丙烯生产装置采用世界上先进的气相法聚丙烯生产技术,控制复杂,易联锁,工艺操作要求精度高,为辅助操作人员深刻理解工艺、熟练操作,采用仿真技术成功开发该聚丙烯装置聚合全流程仿真培训系统,该系统对稳定生产提高操作人员技能具有重要意义。该仿真培训系统开发包括仿真模型的开发与DCS控制系统的投用。本仿真培训系统采用真实的日本横河CENTUM CS3000控制系统,通过开发通讯接口软件实现仿真模型与CENTUM CS3000的连接。突出DCS操作环境的真实性。仿真模型的开发涉及物性准备、仿真模块开发、模块搭接、评分与事故设置、现场站生成与动态测试。聚丙烯反应器的开发是仿真模型开发的核心,在深入分析反应机理与过程的基础上以动力学方程表征反应,以四段全混式反应器串联方式模拟聚合产物流动过程。模拟结果与实际装置运行数据吻合。模型建立在质量平衡、相平衡与能量守恒的基础上,采用机理建模,模拟吻合度高,能很好模拟装置实际运行状况。不仅能够可以用于仿真培训还能够用于工艺和控制系统的研究。仿真培训系统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得到用户的肯定,不仅用于职工的日常培训、企业内部操作技能比赛还应用到石化集团级技能大赛。
李东升[9](2013)在《基于PSSP2.0平台的天然气负压原稳装置的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PSSP即过程仿真系统平台(Process System Simulation Platform),是一套石化、炼油、化工装置仿真系统开发和运行软件平台。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利用PSSP2.0系统对石油工业中应用的天然气负压原稳装置进行系统仿真,将最新的控制技术应用到负压原稳控制过程中,提高天然气负压原稳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应用PSSP2.0系统对石油工业应用的天然气负压原稳装置进行系统仿真。确定了负压原稳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建立了装置中主要设备的数学模型,详细阐述了装置各模块的工艺流程及采用PSSP2.0系统设计的模拟仿真系统控制方法。本文对整个系统的开发包括工艺模型开发和仿DCS系统开发。工艺模型开发通过调用PSSP软件中已有的单元子模块以及新建的单元模块,建立全流程的信息流程图;仿DCS系统开发包括了点组态、系统画面组态以及通讯组态。用该仿真系统实现原油稳定装置在正常运行操作下的三种操作:装置启车操作、装置正常运行操作和装置停车操作时的详细步骤和流程进行了演练,通过评分系统得出操作员的评分情况,利用PSSP软件提供的DCS组态开发出的负压原稳操作培训系统,经现场验证使用效果良好。从现场应用试验效果来看,对系统的选型和资源配置达到设计要求。利用PSSP2.0实现对天然气负压原稳装置的系统仿真,方案合理可行,仿真达到预期效果。本平台可适用于许多类似化工生产装置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
郑儿,胡俊,由玉伟[10](2013)在《核电站非安全级DCS仿真系统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安全级DCS仿真系统是核电站全范围模拟机系统的一部分。本文档介绍了核电站非安全级DCS仿真系统的功能和设计实现方案。本文描述的非安全级DCS仿真系统主要采用实物模拟和虚拟实物模拟仿真方式,实现了与实际核电站非安全级DCS系统完全相同的人机界面和功能;整个系统保留实际DCS系统的设计结构并对仿真功能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便于系统使用、升级、维护。
二、DCS仿真软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CS仿真软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核电厂DCS功能及性能验证平台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DCS验证平台组成 |
1.1 DCS控制环境 |
1.2 控制机柜3D仿真 |
1.3 工艺仿真环境 |
1.4 验证控制站 |
1.5 通讯网络 |
2 DCS验证平台硬件 |
2.1 DCS二层设备 |
2.2 DCS一层设备 |
2.3 仿真模型服务器 |
2.4 验证控制站 |
2.5 L0L1通讯服务器 |
3 DCS验证平台软件 |
3.1 DCS二层软件 |
3.2 DCS一层软件 |
3.3 控制机柜3D仿真软件 |
3.4 工艺仿真模型软件 |
3.5 验证控制站软件 |
4 DCS验证平台应用研究 |
4.1 DCS系统验证 |
4.2 DCS系统变更验证 |
4.3 DCS信息系统安全研究 |
4.4 机组DCS运行事件复现 |
4.5 仪控设备国产化研究 |
4.6 DCS运维人员技能培训 |
5 结论 |
(2)基于仿真技术的核电厂非安全级DCS组态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核电厂DCS组态验证方法及问题 |
2 基于仿真技术的DCS组态验证关键问题 |
2.1 构建验证平台 |
2.2 验证数据一致性 |
2.3 数据通讯 |
2.4 工艺过程仿真 |
2.4.1 仿真平台 |
2.4.2 主要仿真软件和工具 |
3 基于仿真技术的DCS组态验证实现过程 |
3.1 开发验证程序 |
3.2 验证过程控制 |
3.3 验证结果 |
4 结论 |
(3)高温燃料电池和微型燃气轮机混合发电半实物仿真系统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温燃料电池和燃气轮机混合发电技术现状和仿真现状 |
1.2.2 半实物仿真研究现状 |
1.2.3 高温燃料电池和燃气轮机混合发电系统控制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模型建立 |
2.1 引言 |
2.2 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 |
2.3 SOFC模型 |
2.3.1 SOFC工作原理 |
2.3.2 模型假设 |
2.3.3 电化学模型 |
2.3.4 热力学模型 |
2.4 MGT模型 |
2.4.1 压气机模型 |
2.4.2 热交换器模型 |
2.4.3 燃烧室模型 |
2.4.4 透平模型 |
2.4.5 转子模型 |
2.5 模型验证 |
2.6 混合发电系统额定工况性能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3 SOFC-MGT混合发电半实物系统建立 |
3.1 引言 |
3.2 半实物仿真系统体系结构 |
3.3 和利时DCS控制系统 |
3.3.1 和利时DCS控制系统简介 |
3.3.2 和利时DCS控制系统组态过程 |
3.3.3 半实物仿真平台中和利时DCS控制系统关键设置 |
3.4 APROS虚拟仿真平台 |
3.4.1 APROS仿真平台简介 |
3.4.2 APROS基础计算模型 |
3.5 半实物仿真平台通讯系统 |
3.5.1 OPC通讯技术 |
3.5.2 OPC数据存取方式 |
3.5.3 基于KingSCADA的双信号通道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SOFC-MGT混合发电半实物系统启动控制研究 |
4.1 引言 |
4.2 启动过程中问题和需要的辅助设备 |
4.3 启动过程控制策略 |
4.4 启动过程控制器和控制器参数 |
4.5 启动过程仿真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SOFC-MGT混合发电半实物系统变负荷运行控制研究 |
5.1 引言 |
5.2 变负荷运行控制策略分析 |
5.2.1 混合发电系统变负荷运行控制器设计要求 |
5.2.2 混合发电系统变负荷运行控制器 |
5.3 变负荷运行动态仿真分析 |
5.3.1 负荷阶跃降低10% |
5.3.2 负荷线性降低50% |
5.3.3 环境温度扰动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B.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4)U公司仿真软件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项目管理研究综述 |
1.2.1 软件项目管理概述 |
1.2.2 软件项目进度管理概述 |
1.2.3 软件项目进度管理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U公司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及问题 |
2.1 U公司基本情况 |
2.1.1 U公司概况 |
2.1.2 仿真软件介绍 |
2.2 U公司项目进度管理现状 |
2.2.1 U公司管理现状 |
2.2.2 U公司项目管理现状 |
2.2.3 U公司项目进度管理现状 |
2.3 U公司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
2.3.1 项目工期延误 |
2.3.2 项目费用超支 |
2.3.3 客户满意度不高 |
2.4 S仿真软件项目进度影响因素 |
2.4.1 S仿真软件项目进度管理鱼骨图分析 |
2.4.2 项目计划影响因素 |
2.4.3 项目组织管理因素 |
2.4.4 客户影响因素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仿真软件项目进度计划优化 |
3.1 S仿真软件项目进度计划 |
3.2 项目进度计划分析 |
3.2.1 项目进度计划制定过程 |
3.2.2 项目进度计划方法 |
3.3 S仿真软件项目进度计划优化 |
3.3.1 项目进度计划框架确定 |
3.3.2 基于Project软件的项目进度计划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仿真软件项目进度控制 |
4.1 项目进度控制分析 |
4.2 S仿真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进度偏差控制与分析 |
4.2.1 甘特图比较法 |
4.2.2 S形曲线比较法 |
4.2.3 项目进度计划的变更控制 |
4.3 S仿真软件项目控制主要措施 |
4.3.1 项目范围变更控制 |
4.3.2 提高项目资源利用率 |
4.3.3 增强项目内外沟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S项目进度管理执行保障及改善效果 |
5.1 S仿真软件项目进度管理执行保障 |
5.1.1 做好项目启动前准备工作 |
5.1.2 有激励效应的项目绩效管理制度 |
5.1.3 项目进度管理信息化 |
5.2 S仿真软件项目改善措施改善效果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项目管理影响因素调查评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基于数据总线的核电DCS仿真实时数据通信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DCS二层实时数据通信 |
1.1 实时数据的特点 |
1.2 实时数据通信方案的设计 |
1.2.1 基于功能的通信方案 |
1.2.2 基于数据总线的通信方案 |
2 实时数据总线协议的实现 |
3 方案分析 |
3.1 理论分析 |
3.2 数值分析 |
4 实际应用数据分析 |
5 结论 |
(7)基于虚拟DCS技术的EPR核电站控制功能仿真及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控制功能测试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虚拟DCS技术 |
2.1 虚拟DCS原理 |
2.2 虚拟DCS系统结构与特点 |
2.2.1 虚拟DCS系统结构 |
2.2.2 虚拟DCS系统特点 |
2.3 虚拟DCS系统通信与运行 |
2.3.1 虚拟DCS系统通信 |
2.3.2 虚拟DCS运行模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EPR核电站控制功能仿真 |
3.1 EPR核电站控制功能仿真软件 |
3.2 EPR核电站控制功能仿真建模 |
3.2.1 EPR核电站控制功能仿真建模 |
3.2.2 EPR核电站控制功能系统集成 |
3.3 EPR核电站控制功能仿真及测试数据通讯交互 |
3.3.1 EPR核电站控制功能仿真与测试系统网络 |
3.3.2 EPR核电站控制功能仿真与测试数据通讯交互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PR核电站控制功能测试 |
4.1 EPR核电站控制功能测试系统功能 |
4.2 EPR核电站控制功能测试系统配置 |
4.3 EPR核电站控制功能块分析 |
4.3.1 EPR核电站控制功能块 |
4.3.2 EPR核电站控制功能块分析 |
4.4 EPR核电站控制系统测试 |
4.4.1 EPR核电站控制系统测试过程 |
4.4.2 EPR核电站控制系统测试方法 |
4.4.3 EPR核电站控制系统测试流程 |
4.5 工程应用 |
4.5.1 工程应用 |
4.5.2 工程应用总结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8)气相法聚丙烯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聚丙烯生产工艺概述 |
1.2 系统仿真与仿真技术 |
1.3 过程仿真 |
1.3.1 化工过程稳态模拟与动态模拟 |
1.3.2 化工过程模拟的基本计算方法 |
1.4 化工动态模拟的应用 |
1.4.1 教育培训 |
1.4.2 辅助设计 |
1.4.3 辅助生产 |
1.5 仿真培训系统架构与功能 |
1.5.1 仿真培训系统架构 |
1.5.2 仿真培训系统架构仿真培训系统各站功能 |
1.5.3 仿真软件组成 |
1.6 化工仿真培训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
1.6.1 国外仿真培训系统发展情况 |
1.6.2 国内仿真培训系统发展情况 |
1.6.3 发展趋势 |
1.7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气相法聚丙烯装置工艺流程 |
2.1. 装置简介 |
2.2. 基本原理 |
2.2.1. 主要反应机理 |
2.2.1.1 均聚反应机理 |
2.2.1.2 乙烯-丙烯共聚反应机理 |
2.2.2. 工艺流程叙述 |
第三章 聚丙烯仿真培训系统的结构 |
3.1 仿真培训系统的硬件结构 |
3.2 CENTUM CS 3000控制系统 |
3.3 OPC数据通讯软件 |
3.4 聚丙烯仿真软件 |
第四章 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 |
4.1 仿真模型开发 |
4.1.1 物性准备 |
4.1.1.1 物性准备过程 |
4.1.1.2 稳态模拟结果 |
4.1.2 仿真模块开发 |
4.1.3 模块搭接 |
4.1.3.1 节点网分析 |
4.1.3.2 模块搭接 |
4.1.4 事故与评分设置 |
4.1.4.1 事故设置 |
4.1.4.2 评分设置 |
4.1.5 生成现场站 |
4.1.6 仿真结果与动态测试 |
4.1.6.1 模拟结果 |
4.1.6.2 动态响应 |
4.2 控制系统投用 |
第五章 应用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和作者简介 |
附件 |
(9)基于PSSP2.0平台的天然气负压原稳装置的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原油稳定 |
1.1.1 原油稳定的概念 |
1.1.2 原油稳定的方法 |
1.1.3 原油稳定的目的 |
1.2 过程控制仿真概况 |
1.3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负压原油稳定工艺 |
2.1 原油稳定工艺介绍 |
2.2 原油稳定方法 |
2.2.1 闪蒸稳定法 |
2.2.2 分馏稳定法 |
2.2.3 稳定方法的选择 |
2.3 原油稳定的主要设备 |
2.3.1 稳定器 |
2.3.2 气体压缩机 |
2.3.3 冷换设备 |
2.3.4 泵 |
2.4 负压原稳工艺流程 |
2.5 负压原稳装置的控制系统 |
2.5.1 控制和调节冷却水系统 |
2.5.2 控制和调节原油系统 |
2.5.3 控制和调节排污系统 |
2.5.4 控制和调节轻烃系统 |
2.5.5 控制天然气系统 |
2.5.6 工艺卡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过程仿真系统平台基本原理 |
3.1 PSSP 系统简介 |
3.2 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
3.3 过程控制及 PSSP 技术特点 |
3.3.1 过程控制 |
3.3.2 PSSP 技术特点 |
3.4 PSSP 功能 |
3.4.1 算法库管理 |
3.4.2 模型管理 |
3.4.3 仿真系统功能组态 |
3.4.4 仿 DCS 组态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设备的数学模型 |
4.1 建模方法 |
4.2 原稳系统的数学建模 |
4.2.1 稳定器的数学模型 |
4.2.2 压缩机的数学模型 |
4.2.3 加热炉的数学模型 |
4.2.4 阀的数学模型 |
4.2.5 离心泵的数学模型 |
4.3 控制系统 PID 算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 PSSP2.0 平台的负压原稳仿真系统 |
5.1 系统的硬件配置 |
5.2 系统仿真软件 |
5.2.1 仿真步骤 |
5.2.2 仿真前期准备 |
5.3 仿真模型开发 |
5.3.1 绘制仿真 P&I 图 |
5.3.2 系统模块选择 |
5.3.3 仿 DCS 组态 |
5.3.4 评分系统 |
5.4 仿真软件实现负压原稳操作流程 |
5.4.1 装置正常操作 |
5.4.2 操作模拟训练评分成绩 |
5.5 负压原稳装置设备参数列表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罐、塔、炉参数列表 |
附件2 仪表参数列表 |
附件3 现场阀参数列表 |
详细摘要 |
(10)核电站非安全级DCS仿真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全范围模拟机系统 |
2 非安全级DCS仿真系统功能分析 |
2.1 系统功能 |
(1) 数据处理、记录、监视和分析功能 |
(2) 操作功能 |
(3) 诊断维护功能和辅助功能 |
2.2 支持仿真命令 |
(1) 系统启停类指令: |
(2) 系统状态控制指令: |
(3) IC管理类指令: |
3 分析设计 |
3.1 软件结构 |
3.2 数据处理 |
3.2.1 IC存储、加载的数据分析 |
3.2.2 历史信息处理 |
3.3 仿真功能 |
3.3.1 故障模拟 |
3.3.2 回放处理 |
4 结语 |
四、DCS仿真软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核电厂DCS功能及性能验证平台应用研究[J]. 刘培邦,张才科,叶小舟. 电子技术应用, 2021(S1)
- [2]基于仿真技术的核电厂非安全级DCS组态验证[J]. 周华,李晓,华志刚,冉晓隆,肖亮,单福昌. 核动力工程, 2020(S1)
- [3]高温燃料电池和微型燃气轮机混合发电半实物仿真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 姚凯. 重庆大学, 2019(01)
- [4]U公司仿真软件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D]. 汪晓琦.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5]基于数据总线的核电DCS仿真实时数据通信方案[J]. 徐奎,张丹红.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7(02)
- [6]全范围模拟机数字仪控系统全仿方案研究[J]. 徐奎,张丹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7]基于虚拟DCS技术的EPR核电站控制功能仿真及测试研究[D]. 谢红云.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1)
- [8]气相法聚丙烯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D]. 祝子强. 北京化工大学, 2014(06)
- [9]基于PSSP2.0平台的天然气负压原稳装置的仿真研究[D]. 李东升. 东北石油大学, 2013(12)
- [10]核电站非安全级DCS仿真系统分析[J]. 郑儿,胡俊,由玉伟. 自动化博览,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