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性灵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灵,和乐,骈体,儒道,袁枚,意趣,绝句。
性灵说论文文献综述
张静[1](2019)在《从“性灵说”到书法创作的尚趣》一文中研究指出"性灵说"盛行于晚明时期,其顺应时代的发展,追求真情实感与个性张扬,讲求意趣和灵性,对当时的文学与艺术创作影响颇大,书法艺术创作中倡导的"尚趣"与"传神"更是与之契合。(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张作栋[2](2019)在《清代的骈文性灵说》一文中研究指出袁枚于清代诗歌领域提倡“性灵说”,其实在骈文领域也有性灵说,主其说者是较袁枚年辈略晚而与之有交往的吴鼒()。吴鼒于嘉庆叁年选辑袁枚、洪亮吉、吴锡麒、孙星衍等八位师友骈文153篇为《八家四六文钞》(以下简称《文钞》),通过《序》、题辞与选文等批评形式倡导“(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9-09-23)
许雪莲[3](2019)在《文化遗产的虚拟化展示——从“性灵说”探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时代的人们追求精神文化世界的自我导航。然而,传统的展示性传播过度重视文物的物质实体,强调对历史的守护作用,却忽视了文化的再创精神。从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现实角度出发,借鉴中国古代文学流派风格特点,阐述文化遗产虚拟化途径,论述其进行虚拟化的重要意义,旨在探讨信息时代中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理想模式。(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益,王军涛[4](2019)在《阳明心学与明代性灵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阳明心学在与宋明理学对抗中逐渐形成,又继承先秦两汉儒学心性论,并融合佛道心性论思想,促使中华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使明代文学风气也为之大改。本文通过对阳明心学的产生、发展和流传及明代性灵说的提出、发端和影响的探究,从先秦儒学心性论到阳明心学,从阳明心学再到性灵说,探讨期间继承和发展关系,借以阐述明代文人精神状态及理想信念,从而揭示出明中后期文学的本质特征。(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朱倩[5](2019)在《论袁宏道性灵说在诗歌创作中的实践——以《潇碧堂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袁宏道作为性灵说的集大成者,将"性"与"灵"即作者的真性情与运文用字之技巧结合,并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论。《潇碧堂集》收录的诗歌是他居柳浪馆潜心学习时所作,他这时期的诗歌在理论运用与创作实践上都较成熟,能很好地阐释其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情况,体现其自然性情之真、描山画水之趣、思想语言之奇及世俗之外、世雅之间的归于平淡。(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09期)
杨有山[6](2018)在《试论龚自珍“尊情说”对袁枚“性灵说”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龚自珍的"尊情说"继承了袁枚"性灵说"崇真情、尚个性、反礼教的启蒙精神。又结合清代后期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从改良社会、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把忧世之情、个体健全人格的建构融入到"尊情说"中,把个体情感扩展为忧国忧民之情,把个性解放与社会改良、救亡图存相结合,完美实现了启蒙与救亡的辩证统一,触及到晚清社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既实现了对袁枚"性灵说"的重要发展,又对当时和后代的思想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8年30期)
王秋[7](2018)在《浅论袁枚性灵说》一文中研究指出袁枚论诗主张抒写性灵,他认为人意所欲出,不达者悉为达之,对后世学者多有影响。提起袁枚,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性灵说"。在《和希斋》中这样记载"数卷仓山集,先生道性灵,锦心罗万象,妙手通无形。"(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8年08期)
李天道,唐君红[8](2018)在《“性灵说”之“贵情”美学精神及其学理溯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性灵说"是清代诗文家袁枚提出的论诗主张。他提倡"性灵说",认为"自叁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并由此致使其"性灵说"突出地呈现出一种"贵情"美学精神。这种"贵情"美学精神,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极为深厚的学理渊源,可以追溯到陆机的"缘情说"。(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李天道,唐君红[9](2018)在《“性灵说”之“重生”美学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袁枚"性灵说"的实质体现出一种"重生"、"乐生"的美学精神。"重生"之"生",意指生命、生存。同时,"生"就是"性"。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大的"德",就是孕育出生命,并且承载、维持着生命的延续。"大德",最大最美的善行,就是"生"。由此可见,中国美学"重生"。而袁枚的"性灵说"要求诗歌审美创作"发抒性灵",追求一种真实、贴切的生命体验而,"性灵"的实质就是"生"之趣、"生"之味与"生"之灵性,而"发抒性灵",就是"生"之趣、"生"之味与"生"之灵性的一种诗意呈现。(本文来源于《成都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陈颖聪[10](2018)在《风云变动,性灵感召——晚明诗歌性灵说及其历史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诗坛的大致轮廓,可以粗略表述为由复古向性灵的转变。由定汉唐为不可逾越的一尊而产生的刻板描摹的社会风气,转向冲破汉唐的藩篱,解放人的个性,写出诗人的真情、真趣、真乐的书写性灵的诗风。晚明袁宏道在心学的支持下,提出了书写性灵的主张,其理论直指复古诗派唯唐是崇,唯宋是非,抹煞诗人创造精神的错误方向,冲破了明代诗坛沉闷的气氛,打开了新局面,表现出向传统诗论挑战的勇气,为晚明及其后诗歌的发展清除了路障。(本文来源于《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性灵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袁枚于清代诗歌领域提倡“性灵说”,其实在骈文领域也有性灵说,主其说者是较袁枚年辈略晚而与之有交往的吴鼒()。吴鼒于嘉庆叁年选辑袁枚、洪亮吉、吴锡麒、孙星衍等八位师友骈文153篇为《八家四六文钞》(以下简称《文钞》),通过《序》、题辞与选文等批评形式倡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灵说论文参考文献
[1].张静.从“性灵说”到书法创作的尚趣[J].美术教育研究.2019
[2].张作栋.清代的骈文性灵说[N].光明日报.2019
[3].许雪莲.文化遗产的虚拟化展示——从“性灵说”探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4].李益,王军涛.阳明心学与明代性灵说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
[5].朱倩.论袁宏道性灵说在诗歌创作中的实践——以《潇碧堂集》为例[J].名作欣赏.2019
[6].杨有山.试论龚自珍“尊情说”对袁枚“性灵说”的发展[J].河南农业.2018
[7].王秋.浅论袁枚性灵说[J].唐山文学.2018
[8].李天道,唐君红.“性灵说”之“贵情”美学精神及其学理溯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9].李天道,唐君红.“性灵说”之“重生”美学精神[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
[10].陈颖聪.风云变动,性灵感召——晚明诗歌性灵说及其历史价值[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