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残留物论文_刘纪达,张健,吴凯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燃烧残留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残留物,物证,鉴定,色谱,气相,闪蒸,火灾。

燃烧残留物论文文献综述

刘纪达,张健,吴凯凯[1](2019)在《放火火灾中聚乙烯塑料载体燃烧残留物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应用在火灾物证鉴定中,进一步总结分析实验方法和规律。选取火场中常见的聚乙烯(PE)塑料载体和95#汽油、0#柴油2种助燃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制备得到的PE塑料载体原样燃烧残留物、PE塑料载体与汽油混合燃烧残留物以及PE塑料载体与柴油混合燃烧残留物3类火场残留物进行分析。PE塑料载体燃烧残留物的主要裂解产物是一系列呈现规律性的叁连峰,每一组叁连峰都是相同碳数的二烯烃、烯烃和烷烃。PE塑料载体3类燃烧残留物的裂解产物分布和特征规律并不相同,可对火场中是否存在助燃剂进行判别。(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9年12期)

刘霞,刘燕,姜华[2](2019)在《应用GC/MS检验柴油燃烧残留物两种前处理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应用GC/MS对一起火场残渣中易燃液体残留物的检验,比较了固相微萃取与溶剂提取两种前处理方法对柴油残留物检验的效果,验证了固相微萃取在易燃液体残留物的检验中具有较强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广东公安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程芳彬[3](2019)在《塑料对汽油燃烧残留物鉴定的干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纵火案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火场高温破坏下,大部分物证失去了证据价值,现场所采集到的易燃液体残留物往往会成为确定案件性质、证实犯罪事实的重要物证。然而,一些常见火场基质会释放出易燃液体燃烧残留物鉴定的目标特征组分,干扰检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影响结果研判。本论文选取纵火现场最常见的易燃液体——汽油和对其存在严重干扰的基质——塑料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系列火场模拟实验,通过对汽油燃烧残留物组分变化规律研究,结合已有的ASTM E1618-14与GBT 16840.5-12易燃液体残留物鉴定标准,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汽油燃烧残留物鉴定方法。综合分析了13种常见塑料的燃烧产物,对其中的燃烧标志物和鉴定干扰组分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塑料燃烧产物,对其反应机理进行推导,在此基础上,对倾向于产生汽油目标特征组分的塑料化学结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了塑料干扰组分推测方法。探索了不同条件下塑料干扰组分的变化规律,为参考样本中干扰组分的提取提供科学依据。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对本文所建立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现已建立的ASTM E1618-14、GBT 16840.5-12鉴定标准适用于所有易燃液体,并不是为汽油专门设立。通过开展一系列燃烧实验,对汽油燃烧残留物组分的变化规律进行探索,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汽油燃烧残留物鉴定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在燃烧过程中,汽油残留物符合轻组分相对含量减少、重组分相对含量增加的变化规律;汽油中的烷烃组分变化明显,而芳香烃组分保留较好,特别是C4-烷基苯、茚满、萘等重组分。在面对火场未知检材时,鉴定人员可根据总离子流图,初步判定易燃液体的种类和燃烧程度,在确定易燃液体种类为汽油后,鉴定人员可根据检材燃烧程度选取合适的目标特征组分进行精准判别。(2)塑料以其质轻价廉、可塑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用品中,并大量出现在火灾现场,对汽油燃烧残留物鉴定造成严重干扰。本文首先对常规材质本身挥发物检测方法进行改进,随后结合汽油目标特征组分,对13种常见塑料的燃烧产物进行系统全面分析,归纳出了其中的燃烧标志物和鉴定干扰组分。通过研究发现,常规材质本身挥发物检测方法无法检测到一部分低含量组分,为此,对其前处理方式进行了改进。在13种常见塑料中,聚氯乙烯燃烧残留物中含有大量汽油目标特征组分,严重干扰汽油燃烧残留物的鉴定;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氨酯、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塑料对汽油燃烧残留物的干扰稍弱;聚乙烯、聚丙烯、聚甲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酚醛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酰胺等塑料的燃烧残留物中不含汽油目标特征组分,不会对汽油残燃烧留物鉴定造成干扰。(3)除燃烧产物外,塑料热解产物也会对汽油燃烧残留物鉴定造成一定干扰。本文通过采用加热方式模拟基质热解条件,对热解影响因素以及鉴定干扰组分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燃烧、热解产物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探索。通过研究发现,热解程度、温度、基质种类等因素对塑料热解产物影响明显。大量碳化检材存在许多热解产物,严重干扰汽油燃烧残留物的鉴定,而少量碳化与完全碳化检材的干扰稍弱。在低温下,塑料热解产物少,对汽油残留物鉴定的干扰有限;在较高温度下,塑料热解产物增多,会对汽油残留物的鉴定造成干扰。聚氯乙烯塑料的热解产物中含有大量汽油目标特征组分,严重干扰汽油残留物的鉴定,其次为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等塑料。反应机理简单、产物种类少的塑料,燃烧、热解产物的种类基本相同;反应机理复杂、产物种类多的塑料,热解产物的种类略多于燃烧产物,但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相同。(4)开展基质干扰机理研究,不仅可以探索基质的燃烧反应过程,也为其他基质干扰组分的推测提供借鉴作用。本文根据塑料燃烧产物,对其燃烧反应机理进行推导。在此基础上,对倾向于生成汽油目标特征组分的塑料类型以及其反应机理、干扰组分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基质干扰组分推测思路。通过研究发现,存在两类塑料倾向于生成汽油目标特征组分:第一类塑料由C-C链组成,每隔一个碳原子与一个取代基相连(如聚氯乙烯等),此类塑料主要发生侧基消除与环化反应,生成大量苯、甲苯、C2-烷基苯、萘、甲基萘等芳香烃化合物;另一类为分子结构式中存在苯环的塑料(如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等),此类塑料主要发生链断裂,一般会生成甲苯、C2-烷基苯等烷基苯类化合物。在面对无法查询到参考样本的检材时,鉴定人员可根据检材化学结构特征以及平均键离解能确定检材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而推测出燃烧产物与干扰组分。本文从燃烧产物、反应机理、影响因素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了塑料对汽油燃烧残留物鉴定的干扰,以期能为鉴定人员得到准确、科学的鉴定意见提供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期刊2019-06-05)

刘纪达,张健,刘玲,杨涵[4](2019)在《不燃载体与助燃剂混合燃烧残留物闪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火场中常见的泥土、抹灰层2种不燃载体,模拟火场条件,制备不燃载体与95#汽油、0#柴油2类助燃剂的混合燃烧残留物。通过应用闪蒸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混合燃烧残留物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合燃烧残留物中均能检测到助燃剂燃烧产物的特征组分,闪蒸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满足对不燃载体与助燃剂混合燃烧残留物中助燃剂特征组分的检验要求,可对火场中是否存在95#汽油和0#柴油2类助燃剂进行辨别。(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刘烁彤,包喜杰,刘玲[5](2019)在《不同提取时间对汽油燃烧残留物鉴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不同提取时间下汽油燃烧残留物的特征组分进行分析,利用标准质谱检索图对所得结果进行检索。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提取时间增加,检测出的芳香烃和稠环芳烃类组分含量减少,多环芳烃类组分含量变化较大,茚满类组分含量较为稳定。实验结果可以为放火案件中汽油的鉴定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刘纪达,张健[6](2019)在《闪蒸气相色谱法应用于天然纤维与助燃剂混合燃烧残留物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闪蒸气相色谱法对2种火场中常见的天然纤维载体(木材和棉布)与汽油(或柴油)的混合燃烧残留物进行分析。在模拟火场条件下,分别制得2种载体与汽油或柴油混合燃烧的残留物。根据燃烧残留物热重分析结果选择闪蒸温度为300℃。分析对象为上述2种载体分别在无助燃剂和有助燃剂条件下共同燃烧得到的残渣,分别在完全燃烧后0,24,72h进行取样。结果表明:闪蒸气相色谱技术可从混合燃烧残留物中检测到助燃剂的特征组分,能够满足助燃剂检测鉴定的要求。随着取样时间的延长,助燃剂发生挥发,残留特征组分减少。棉布载体燃烧残留物比木材载体燃烧残留物对助燃剂特征组分的保留效果更好。柴油燃烧产物特征组分较汽油特征组分保留时间更长。(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01期)

刘纪达[7](2018)在《放火火灾中EVA材料燃烧残留物的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火场中常见的EVA泡沫地垫及汽油、柴油2类典型助燃剂,模拟火场条件制备3种燃烧残留物。在惰性(N2)气氛下,利用热重技术和差式扫描量热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分析EVA在放火现场不同残留状态下的对应样品在热失重过程中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EVA原样失重最多,EVA与柴油混合燃烧残留物和原样燃烧残留物次之,EVA与汽油混合燃烧残留物失重最少、残炭率最高;EVA与汽油、柴油混合燃烧残留物的热失重过程中,在低温区均出现了一个吸热过程。(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何柳,刘纪达[8](2018)在《典型溶剂汽油及其燃烧残留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20~#溶剂汽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汽油原样、燃烧烟尘及在不同载体上的燃烧产物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120~#溶剂汽油燃烧产物的主要成分和关键特征组分。依据GB/T 18294.5—2010《火灾技术鉴定方法第5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的附录中对汽油燃烧产物的描述,对溶剂汽油与燃料汽油在特征组分上的差异做了进一步分析,为溶剂汽油火灾鉴定工作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期刊2018年10期)

周文[9](2018)在《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燃烧残留物的对比分析与辨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柴油是一种可替代石化柴油的新型燃料,近年来许多火灾中屡见不鲜。模拟真实火灾条件,对比观察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的燃烧特征及残留物的微观形貌,并对燃烧残留物样品进行GC/MS分析。结果显示,生物柴油的燃烧过程及燃烧残留物的微观形貌与柴油较为相似;生物柴油燃烧中存在自熄现象,且有较多油品附着在载体表面,形成明显的小且密的气孔;生物柴油对于石化柴油不存在干扰影响,石化柴油的特征组分以正构烷烃为主,生物柴油以酯类化合物为主。(本文来源于《武警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顾琮钰,王子硕,金静,彭珩鑫,方少华[10](2018)在《常见镁制品燃烧残留物的痕迹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火灾调查领域缺乏对镁等活泼金属类危化品研究的现状,以两类危险性较大的遇湿易燃类镁制品——镁粉和镁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含水量不同的镁制品样品进行燃烧试验,观察其起火特征、燃烧过程、燃烧残留物的宏观痕迹特征,分析了镁制品燃烧残留物的微观痕迹特征,并总结其变化规律,以为分析判定涉及金属镁的危化品火灾事故的起火原因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燃烧残留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应用GC/MS对一起火场残渣中易燃液体残留物的检验,比较了固相微萃取与溶剂提取两种前处理方法对柴油残留物检验的效果,验证了固相微萃取在易燃液体残留物的检验中具有较强的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燃烧残留物论文参考文献

[1].刘纪达,张健,吴凯凯.放火火灾中聚乙烯塑料载体燃烧残留物的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化学世界.2019

[2].刘霞,刘燕,姜华.应用GC/MS检验柴油燃烧残留物两种前处理方法的比较[J].广东公安科技.2019

[3].程芳彬.塑料对汽油燃烧残留物鉴定的干扰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9

[4].刘纪达,张健,刘玲,杨涵.不燃载体与助燃剂混合燃烧残留物闪蒸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5].刘烁彤,包喜杰,刘玲.不同提取时间对汽油燃烧残留物鉴定的影响[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6].刘纪达,张健.闪蒸气相色谱法应用于天然纤维与助燃剂混合燃烧残留物的分析[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7].刘纪达.放火火灾中EVA材料燃烧残留物的热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8

[8].何柳,刘纪达.典型溶剂汽油及其燃烧残留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

[9].周文.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燃烧残留物的对比分析与辨识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8

[10].顾琮钰,王子硕,金静,彭珩鑫,方少华.常见镁制品燃烧残留物的痕迹特征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8

论文知识图

对普通胶纤维、阻燃粘胶纤维燃烧阻燃聚乙烯泡沫塑料对比样品的燃烧2-13添加不同添加剂的秸秆混神木煤~...纳米复合材料燃烧残留物面料未整理时燃烧残留物表面不同OMMT含量的复合体系燃烧残留物

标签:;  ;  ;  ;  ;  ;  ;  

燃烧残留物论文_刘纪达,张健,吴凯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