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长因子在牙齿发育和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神经生长因子在牙齿发育和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一、神经生长因子在牙齿发育和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校堃,刘旭,刘建华,饶志恒,Yongde Luo,陈轲扬,张通[1](2022)在《细胞生长因子在神经康复与神经可塑性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刺激细胞生长分裂活性的多肽类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细胞生长因子不仅调控机体生长发育等正常生理功能,还在神经损伤等病理过程中调节神经康复及神经可塑性,具体表现为促进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再生,调节突触可塑性;促进细胞分化与血管再生,调节微环境;促进神经纤维髓鞘形成,改善神经传导。本文旨在探讨细胞生长因子在神经康复与神经可塑性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以期提供细胞生长因子在康复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在临床神经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刘皎皎[2](2021)在《“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方法观察“补肾生髓成肝”法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疗效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1.采用随机分组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科的入选晚期肝癌患者共126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成3组,即西医对照组42例(以下简称西医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42例(以下简称中医组),采用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丸合方化裁,辨证加减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42例(以下简称中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组方案基础上加上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丸合方化裁,辨证加减。入选后有10例患者脱落(中医组6例,3例因失访脱落,3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脱落;西医组4例,2例因异地就医不便退出,2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脱落),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病例资料的共116例,西医对照组(西医组)38例、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中西医组)42组、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中医组)36例。该研究通过湖北省中医院伦理审查,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完成临床试验注册,注册号:Chi CTR-IOR-17011439。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比三组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对比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常规、粪常规加潜血、肝功、血糖、血脂、肾功等指标,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对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依据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后分别收集中医组、西医组、中西组每组20名患者血清,共60份,正常人群血清18份。收集的血清-80℃冻存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实验室。通过悬液芯片系统检测患者血清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Factor,G-CS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6/8/18(Interleukin-6,IL-6,Interleukin-8,IL-8,Interleukin-18,IL-18)、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观察体现“补肾生髓成肝”的中药对这些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率及生存期比较: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88.10%VS72.22%VS52.63%)、(71.43%VS58.33%VS34.21%)(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西组和西医组患者生存期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23.86±17.55VS20.08±19.86VS15.95±16.44)(P<0.05)。(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组间比较及前后测量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指标比较: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直接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组治疗后胆碱酯酶水平较治疗前显着升高,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中西医组及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其他生化指标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水平,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肌酐水平比较,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以时间因素为源的主体内差异及以组别为源的主体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医组显着低于西医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量表积分比较:三组患者生理机能积分方面治疗后积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的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三个维度的积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两组间比较后中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三个维度的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HGF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明显高于中西医组、中医组及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2255.17VS1097.76VS1072.39VS882.67)(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GF的过度表达。(8)IL-6表达水平比较:中医组、中西医组及西医组均低于正常人群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38.03VS5166.45VS12842.5VS24559.34)(P<0.05)。中西医组、中医组IL-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6的过度表达。(9)IL-18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中西医组及中医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20.345VS82.61VS78.58)(P>0.05),但均较正常人群组升高(75.16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同样可以促进IL-18的表达。(10)PDGF-BB表达水平比较:中医组相对中西医组、西医组降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677.18VS6140.6VS5534.885)(P>0.05)。但中医组低于西医组及中西医组,且更接近正常人群组(4401.67)。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可以抑制PDGF-BB的过度表达。(11)TNF-α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中西医组、中医组及正常人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35.955VS244.93VS573.46VS1037.25)(P>0.05)。中西医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可以更好的抑制TNF-α的过度表达。结论:“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晚期肝癌能够显着提高晚期肝癌患者3个月及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改善患者各种生化指标。明显降低晚期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晚期肝癌患者HGF、PDGF-BB、TNF-α、IL-6的过度表达,同时升高晚期肝癌患者IL-18的表达,改善肝癌的肝再生微环境及其相关的炎症微环境、免疫微环境、血管新生微环境等。

穆睿[3](2021)在《LIM矿化蛋白1调控人牙髓干细胞复合氧化石墨烯改性支架促进组织再生研究》文中指出干细胞修复受损组织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人牙髓干细胞(hDPSCs)来源于神经嵴细胞迁移分化的外胚层,具备快速增殖、自我更新和特定条件下分化的能力。LIM矿化蛋白1(LMP-1)是与骨发育相关的因子,在牙本质和骨组织的构建和矿化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拟将LMP-1慢病毒载体转染hDPSCs,探索其对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及潜在的调控机制。生物材料是组织工程必不或缺的要素之一。明胶海绵(GS)是一种可吸收天然高分子生物材料,因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力学性能过低及降解过快,无法为新生组织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和时间。氧化石墨烯(GO)为石墨烯的氧化衍生物,表现出优异的亲水性和生物活性。本课题拟将GO与GS结合形成复合支架,有望改善GS的各项理化性能和生物学性能,更好的促进组织再生。目的:探索LMP-1低表达和过表达对hDPSCs的增殖及分化能力的影响,初步明确LMP-1调控hDPSCs定向分化的MAPKs通路机制。同时,将GO与GS相结合构建复合生物支架,复合LMP-1转染的hDPSCs,植入体内探索组织再生情况,评价该方案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中的发展潜力。方法:利用LMP-1慢病毒载体转染hDPSCs,通过CCK-8法绘制转染后细胞的生长曲线;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茜素红染色检测转染后细胞的矿化能力;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矿化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APK通路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及矿化相关蛋白的变化。采用改良Hummers法合成GO,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对GO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利用浸渍涂膜法,将少层GO均匀的涂覆在GS表面制备形成复合支架,检测复合支架的表面形貌、理化性能以及其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将LMP-1转染的hDPSCs接种至GO/GS复合支架上,移植入裸鼠背部皮下,评价在体内环境下新生组织的形成情况。结果:体外细胞实验表明,LMP-1可以调控hDPSCs的矿化,并且ERK1/2和p38 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此调控过程。GO的涂覆有效地改善了 GS支架的理化性能和生物学性能。同时,LMP-1可以诱导hDPSCs在体内环境中的生长和矿化,形成基质及成牙本质/骨样组织,伴有血管生成,并增强矿化相关生物标志DSPP、OCN和ALP的表达。结论:本研究将LMP-1转染hDPSCs后与GO/GS支架复合形成细胞与支架复合体,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表现出较大的潜力。

王文雅[4](2021)在《儿童口腔门诊初诊需求分析及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回顾性分析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初诊儿童的病历资料,了解就诊儿童的口腔疾病发病情况,为儿童口腔疾病预防措施的制定和临床工作提供数据参考。2.结合五例不同类型的病例,探讨常见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及操作要点。方法:1.选取2019年5-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3216名儿童的病历资料,对患儿的年龄、性别、主诉、诊断、患病牙位、程度等信息进行Excel录入整理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2.结合第一章的研究结果,选取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牙外伤、错畸形这几种最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的典型病例进行展示,结合临床操作指南及相关研究进展,对治疗计划的制定、治疗方法的选择、操作要点和治疗效果的评价进行深入探讨。结果:1.2019年5-12月共收集初诊病例3216例,其中男1707例,女1509例,年龄为1-15岁,中位数为6岁,平均年龄为(6.58±2.25)岁。主要就诊需求分布情况:龋病1414例(44.00%),牙齿发育异常621例(19.31%),预防检查538例(16.73%),牙髓根尖周病437例(13.59%),牙外伤111例(3.45%),错畸形69例(2.15%),其他26例(0.81%)。在3-5岁年龄段,因龋病和牙髓根尖周病就诊的患者占该年龄段就诊总人数的76.60%(802/1047)。乳牙龋病和牙髓根尖周病从就诊年龄分布上来看高峰期均位于4-6岁。2.通过短期随访,五例病例患儿均预后良好。结论:1.龋病是儿童口腔门诊工作的主要内容,且整体呈现低龄化的特征,需进一步加强低龄儿童龋的防治工作。2.儿童口腔科是按年龄划分的综合性科室,儿童口腔疾病复杂多样,涉及到口内、口外、修复、正畸各个领域以及乳牙列、混合牙列、恒牙列各个时期,儿童口腔医生应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结合临床指南规范化诊治。

李云逸[5](2021)在《浓缩生长因子在自体牙移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浓缩生长因子在自体牙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外科门诊行自体牙移植的84例患者,并随机分为CGF组、单纯移植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前拍摄CB CT,并利用3D打印供牙模型指导牙槽窝预备。CGF组患者在受区牙槽窝内放置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后再将供牙植入;单纯移植组患者仅将供牙植入受区,不放置CGF。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术中供牙植入后的初期稳定性,以及术后第1、3、7天临床症状[包括疼痛程度、开口度、肿胀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症状严重度评分(Posse评分),并对术后1年疗效进行评价。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CGF组术中供牙初期稳定性优于单纯移植组(P<0.05)。CGF组术后第1天、3天疼痛程度低于单纯移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的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7天开口度及肿胀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CGF组开口度及肿胀度优于单纯移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复诊时,CGF组Posse评分低于单纯移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 GF组发生术后感染1例,经过局部冲洗上药,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单纯移植组发生感染2例,下唇麻木1例,CGF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移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CGF组成功率和存留率分别为92.9%和97.6%,单纯移植组成功率和存留率分别为76.2%和90.5%;CGF组成功率高于单纯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自体牙移植取得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减轻患者术后症状,有利于维持移植牙稳固,提高自体牙移植成功率。

董露[6](2021)在《浓缩生长因子复合物与单纯骨修复材料填充下颌骨术后缺损成骨效率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针对下颌骨良性病变刮治术后遗留的下颌骨骨腔缺损(骨腔缺损最大径≤4cm),经过两种不同类型的充填物:一种是患者自体静脉血提取的浓缩生长因子联合异种异体骨修复材料复合物、另一种是单纯同类骨修复材料,将两类不同的骨修复混合物充填骨腔中,在术后愈合的不同时间阶段,应用影像学方法检查术区骨再生的情况,分析并总结骨愈合的特点,评价在下颌骨缺损成骨愈合过程中两种不同类型的填充物形式的成骨效率。方法:随机选取下颌骨非肿瘤性占位病变患者约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约20例)采用患者自体静脉血提取物(浓缩生长因子)与异种异体骨修复材料复合物充填术后骨腔;B组(约20例)采用单纯同类骨修复材料与患者下颌骨骨腔渗出血液混合充填。对于缺损骨壁数目较多,不能保证维持良好成骨周径的病例,采取可吸收性屏障膜覆盖骨腔、移植物及周壁,软组织瓣基底骨膜减张处理,保持无张力下颊舌侧组织瓣对位缝合。两组病人术后均随访一年以上,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术期术后反应(采用VAS视觉量表法评估患者术后疼痛反应)、术后长期成骨愈合情况,采用患者不同愈合时期口腔CBCT影像学数据(取灰度值变化)评估下颌骨缺损成骨愈合情况。结果:A、B两组共40名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术后三天,A组1例术区相邻牙出现急性牙髓炎症状,予以局麻下开髓行根管治疗后恢复良好,将此病例排除试验范围;术后一周,所有患者口内术区愈合良好,达到一类愈合等级。术后一个月,B组一男性患者口腔卫生较差,牙结石明显,术区牙槽嵴顶出现一瘘口,骨修复材料溢出。给予局麻下清除骨腔移植物,碘仿凡士林纱布填塞术区,并将此患者排除试验范围;1.术后一周,A、B两组疼痛反应大体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2.A组患者术后缺损骨腔内移植物的灰度变化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六个月以后A组骨腔填充物最先与周围正常骨融合,影像学未见明显分界,骨小梁呈现生理性分布。结论:患者自体提取的凝缩生长因子联合异种异体骨修复材料相比单纯同类骨修复材料填充下颌骨术后缺损更能提高骨修复效率,效果可靠。

于凤麟[7](2020)在《多功能改性壳聚糖自愈合水凝胶修复牙槽骨损伤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创伤、炎症、肿瘤等各种原因导致的牙槽骨损伤,持续发展会导致患者牙脱落缺失,植牙困难,进而引起口腔功能障碍,还会有美观和心理困扰,因此修复损伤的牙槽骨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意义重大。本研究发现不同生长因子在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成骨分化的过程中具有时空特异性,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促进其增殖和成血管分化,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3,TGFβ3)促进其成骨分化,为此设计了一种次序释放bFGF和TGFβ3的自愈合水凝胶,原位注射于牙槽骨缺损部位,通过序贯释放不同生长因子来修复损伤的牙槽骨,为牙周组织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和修复手段。方法:(1)以原代hPDLSCs增殖和成骨分化性能对bFGF和TGFβ3两种生长因子进行评价和剂量筛选,涉及到的实验方法有:组织块-酶消化细胞提取术,流式细胞术,碱性磷酸酶染色法,结晶紫染色法。(2)利用Schiff-base反应,制备以壳聚糖为基质的复合TGFβ3微球和bFGF自愈合水凝胶,其中TGFβ3壳聚糖微球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自愈合水凝胶由改性壳聚糖(Chitosan glutamate,CSG),四臂聚乙二醇苯甲醛(4-Arm-Polyethylene Glycol-Benzaldehyde,PEG-BA),bFGF和TGFβ3微球组成。通过胶凝时间、流变性能、溶胀性能、内部结构、体外降解等指标进行配方筛选和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水凝胶中bFGF和TGFβ3的体外释放量。(3)自愈合水凝胶体外药效学研究:分别进行了管腔形成实验、细胞迁移实验、成骨分化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和细胞3D培养实验。(4)自愈合水凝胶体内药效学研究:采用SD大鼠牙槽骨缺损模型进行研究,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验证造模成功后,在给药后1 w,6 w观察牙槽骨的修复情况。大鼠皮下埋植实验研究其体内相容性及体内降解过程。结果:(1)MTT法测定hPDLSCs增殖结果表明bFGF促进了hPDLSCs的增殖(P<0.01,vs Control),而TGFβ3不影响hPDLSCs正常生长。成骨分化实验发现bFGF抑制了hPDLSCs的骨向分化,而TGFβ3促进其骨向分化(诱导14 d,P<0.01,vs Control)。同时,bFGF促进HUVEC形成管腔(最佳剂量为80 ng/m L);TGFβ3可加速hPDLSCs在Transwell小室内的迁移(最佳剂量为250 ng/m L)。(2)微球中TGFβ3的载药量可达到23.53±0.41μg/mg。CSG溶液(分别为1%,2%,3%)与20%PEG-BA的体积比为1:0.05时,水凝胶胶凝时间小于2 min,胶凝时间不随PEG-BA(20%)体积增加而缩短。1%CSG水凝胶孔径大小不一,微球分布不均匀,PBS溶液中快速降解;2%和3%CSG的水凝胶孔径大小相同,微球分布均匀,但3%CSG的水凝胶降解较慢,溶胀率较高,优选CSG浓度为2%。优选配方为:2%CSG溶液与20%PEG-BA的体积比为1:0.05,微球的用量为5 mg/m L。初步的体外释放研究发现,自愈合水凝胶在前期快速释放bFGF,7d后释放量达到80%左右,而TGFβ3的释放在1d后才被检测,且7d后释放量只有40%左右。(3)HUVEC能在自愈合水凝胶上形成完整的管腔样结构;hPDLSCs在TGFβ3诱导下发生迁移,并向骨向分化。细胞3D培养显示细胞能在自愈合水凝胶内存活并生长。(4)成功建立SD大鼠牙槽骨缺损模型,给药1周后,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和空白凝胶组相比,低剂量组(TGFβ3,1μg/m L;bFGF,100 ng/m L)和高剂量组(TGFβ3,4μg/m L;bFGF,100 ng/m L)牙槽骨缺损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再生;给药处理6 w后,高剂量组缺损部位面积明显少于其它组。皮下埋植42d后,2%CSG自愈合水凝胶降解了80%。结论:(1)bFGF和TGFβ3在hPDLSCs成骨分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bFGF促进hPDLSCs的增殖,在快速增殖阶段发挥作用,同时促进微小血管生成,为hPDLSCs提供营养支持;TGFβ3在分化阶段发挥作用,可促进hPDLSCs成骨分化。(2)优选自愈合水凝胶配方为:2%CSG溶液与20%PEG-BA的体积比为1:0.05,微球的用量为5 mg/m L。此自愈合水凝胶具有较为理想的理化特性,载双因子的凝胶体外可以序贯释放bFGF和TGFβ3。(3)载药自愈合水凝胶体外可以诱导血管形成,模拟细胞微环境募集hPDLSCs并促进骨形成。(4)载药自愈合水凝胶对牙槽骨缺损模型大鼠可以有效地促进缺损牙槽骨的修复,是一种治疗牙槽骨损伤的新策略。

董碧莹[8](2020)在《Sfrp5在调控小鼠磨牙间充质细胞诱导成牙潜能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牙齿作为颅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咀嚼功能,同时在保持脸部外形及面容美观、帮助发音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牙齿发育依赖于外胚层来源的牙上皮和颅神经嵴来源的间充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上皮或间充质组分须有一者具备诱导成牙潜能。在将来,想要利用基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实现人类牙齿再生也应当遵循体内牙齿发育的原则,需要上皮与间充质源性的干细胞,同时需要其中之一具备诱导成牙潜能。目前为止,无论是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还是牙源性上皮细胞的替代物,均不具备诱导成牙潜能,仅能被动地响应发育诱导信号而分化形成牙齿组织。因此,鉴定诱导成牙潜能的分子构成,赋予这些细胞具备诱导成牙潜能,是牙齿再生工程中的一项重大挑战,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考虑到通过鉴定牙间充质诱导成牙潜能的分子构成去赋予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备诱导成牙能力应该比通过鉴定牙上皮诱导成牙潜能的分子构成去赋予非牙源性上皮细胞具备诱导成牙能力更容易实现,因此我们旨在解析牙间充质诱导成牙潜能的分子构成。在课题组前期研究中,以小鼠为研究模型,我们确立了小鼠E13.5和E14.5磨牙间充质细胞(m MMC)经体外培养具备/丧失诱导成牙潜能的时间节点,通过RNA-Seq技术筛选到m MMC具备诱导成牙潜能的关键因子之一Sfrp5,并证实Sfrp5可有效维持m MMC的诱导成牙潜能。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利用组织重组技术,分别尝试了两种外源添加SFRP5蛋白的研究体系(一种是在m MMC(已丧失诱导成牙潜能)与第二鳃弓上皮进行重组的过程中添加SFRP5蛋白琼脂珠;另一种是在m MMC(已丧失诱导成牙潜能)体外培养过程中添加外源SFRP5蛋白共培养一定时间后,细胞重聚并与第二鳃弓上皮进行重组),探究SFRP5是否能够使丧失诱导成牙潜能的m MMC重新具备该潜能,同时检测了这两种研究体系中成牙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外源添加SFRP5蛋白能够在m MMC完全丧失诱导成牙潜能后,有效提高m MMC成牙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挽救m MMC的诱导成牙潜能,使其重新具备诱导成牙能力。但SFRP5蛋白的挽救能力随m MMC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同时相比于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添加SFRP5蛋白共培养,在体外重组时添加SFRP5蛋白对m MMC诱导成牙潜能的挽救效果更佳。因此,我们认为Sfrp5是m MMC具备诱导成牙潜能的关键因子之一。尽管Sfrp5对牙间充质诱导成牙潜能的调控可能与多个信号通路相关,但前期研究发现,Sfrp5可以有效维持m MMC中β-catenin的表达,在m MMC中作为激活因子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传导。因此,我们进一步在m MMC中深入研究Sfrp5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m MMC经体外培养8h后,在体外重组时添加外源SFRP5蛋白仍能显着地提高重组体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而在体外培养时添加外源SFRP5蛋白共培养的m MMC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提高(尽管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水平总体较低),此结果与重组成牙率相吻合。说明Sfrp5对m MMC中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具有激活作用,而不是拮抗作用,与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相吻合。为探究Sfrp5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我们检测了牙齿发育过程中内源Sfrp5和β-catenin的表达模式,发现内源性SFRP5和β-catenin的表达位置存在重叠。进一步分析了外源SFRP5蛋白对m MMC中SFRP5与β-catenin共定位表达情况,发现m MMC体外培养8h后,尽管SFRP5与β-catenin的表达在时间与空间上均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但二者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都十分微弱,而外源SFRP5蛋白能够有效提高m MMC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SFRP5和β-catenin含量,同时SFRP5与β-catenin在m MMC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共定位重合程度也显着提高。进一步利用蛋白邻位连接技术检测发现,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内源性SFRP5与β-catenin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结果说明,m MMC具备诱导成牙潜能与其细胞内SFRP5与β-catenin的水平密切相关,二者可能通过互作来提高Wnt/β-catenin信号活性,使Wnt活性维持在一定水平。最后,为鉴定Sfrp5调控的下游关键因子,收集经SFRP5蛋白(实验组)或BSA(对照组)共培养5h的m MMC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对Sfrp5调控的下游关键基因进行筛选,得到了51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基因涉及酪氨酸的修饰及磷酸化,以及酪氨酸的磷酸化频率、速率或程度的调节,还有一部分涉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和ERBB信号通路。通过查阅基因功能,发现显着下调的基因中很多都是与促进细胞凋亡相关,而上调的基因中大多为细胞外基质组份与核内作用的转录因子。结合GO富集分析和基因功能的结果,筛选了2个最有可能是Sfrp5调控的下游关键基因:Pik3r2和Sstr2。已有文献表明,Pik3r2通过编码PI3K的调节亚基,促进PI3K通路的激活;Sstr2不仅与酪氨酸磷酸激酶活性有关,还能抑制PI3K介导的信号通路活性,而PI3K信号通路涉及的多个下游反应均与β-catenin的磷酸化状态、向细胞核转移以及稳定性相关。因此,我们推测,在m MMC中,Pik3r2和Sstr2可能与促进β-catenin向细胞核转移,促进与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维持β-catenin的稳定性和定位等过程密切相关。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解析牙间充质诱导成牙潜能的分子构成,理解m MMC中Sfrp5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机理,为实现人类牙齿再生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王璐瑶[9](2020)在《不同正畸力对大鼠压力侧牙周组织中Th17/Treg细胞相关因子表达变化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究不同正畸力作用下大鼠压力侧牙周组织中的免疫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特征性核转录因子(RORγt、Foxp3)和相关细胞因子(IL-17、IL-10、TGF-β1)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骨保护素(OPG)表达和破骨细胞(OC)数目变化的影响,初步探讨Th17/Treg细胞在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144只8-10周龄220g±10g雄性Wistar大鼠,将其随机等量分为4组,包括0g、50g、100g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6只。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上用结扎丝固定镍钛拉簧构建正畸加力模型,分别于加力第0、1、3、5、7、14天后,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采集上颌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RORγt、Foxp3 mRNA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7、IL-10和TGF-β1蛋白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RORγt、Foxp3和OPG蛋白表达量,并计数OC数量。结果:1.50g组和100g组的Th17细胞相关因子(RORγt、IL-17)均随时间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峰值分别位于第5d和第7d,50g组于第14d可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而100g组仍维持较高水平,其表达量均为100g组>50g组>0g组。2.50g组和100g组的Treg细胞相关因子(Foxp3、IL-10、TGF-β1)亦随时间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峰值分别位于第5d和第7d,除了TGF-β1的表达量在第7d时100g组>50g组>0g组外,其余表达量均为在第1-7d时50g组>100g组>0g组,在第14d时100g组>50g>0g组。3.OPG在50g组呈先降低再升高后降低趋势,于第3d和第7d分别达最低值和最高值,第14d恢复正常。OPG在100g组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于第5d和第14d分别达最低值和最高值。4.OC数目的变化趋势与比较同Th17细胞相关因子的基本一致。结论:1.本研究发现Th17/Treg细胞特征性核转录因子RORγt和Foxp3在压力侧牙周组织的表达规律,证实Th17/Treg细胞参与了正畸牙移动过程。2.不同正畸力可通过调控Th17/Treg细胞相关因子(RORγt、IL-17,Foxp3、IL-10、TGF-β1)表达对加力后的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产生不同的影响。3.适宜正畸力(50g)具有促进压力侧Th17细胞特异性核转录因子RORγt表达及细胞因子IL-17分泌,参与压力侧牙周组织的骨吸收过程,而Treg细胞通过其特异性核转录因子Foxp3和细胞因子IL-10、TGF-β1在压力侧的表达,参与了骨重建过程。4.过大的正畸力(100g)可打破Th17/Treg细胞平衡,使Th17细胞增殖占主导地位,并对Treg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从而影响骨稳态,造成牙周组织的严重破坏。

余梦佳[10](2020)在《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疗效分析及支架材料对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年轻恒牙因急、慢性根尖周炎而行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综合治疗效果,分析和比较了临床上两种常用支架材料的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因急性或慢性根尖周炎而接受牙髓血运重建术的74位患者共85例年轻恒牙,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牙位、病因、诊断等基本信息,详细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和影像学的检查结果,对所有患牙的临床存活率、临床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牙根发育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统计学分析;此外,进一步按照患牙的病因、Nolla分期和诊断这三个匹配因素,分别从以“根尖引血”和“静脉采血”作为支架的组中各筛选出16例具有可比性的病例,对筛选出的两组患牙的临床存活率、临床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牙根发育情况的评估结果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比较。结果:经过(13.54±8.82)月的观察,85例患牙临床存活率达100%,临床成功率为95.29%,轻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中度为4.71%,重度为0%。在81例取得临床成功的病例中,有39.51%实现了I型牙根发育,35.80%实现了II型,7.41%实现了III型,7.41%为IV型,6.17%为V型,剩下的3.70%没有硬组织的沉积。量化评价结果显示患牙的牙根长度增长率为(7.97±9.85)%,根尖孔直径减小率为(41.46±29.00)%,影像学牙根区域(Radiographic root area,RRA)面积增长率为(7.00±12.65)%,影像学根管区域(Radiographic canal area,RCA)面积减小率为(22.40±21.99)%。其中,“根尖引血”组和“静脉采血”组的临床存活率(100%vs100%),临床成功率(100%vs87.5%),轻度(31.25%vs6.25%)、中度(0%vs12.5%)、重度(0%vs0%)不良事件发生率,I型(56.25%vs35.71%)、II型(25.00%vs28.57%)、III型(0%vs7.14%)、IV型(6.25%vs7.14%)、V型(12.50%vs21.43%)牙根发育占比,以及牙根长度增长率[(4.27±6.89)%vs(7.59±9.47)%],根尖孔直径减小率[(49.04±29.03)%vs(35.21±29.75)%]和RRA面积增长率[(4.09±12.32)%vs(10.53±12.43)%]均无统计学差异。而RCA面积减小率在“根尖引血”组则要显着高于“静脉采血”组,为(30.26±20.68)%vs(12.07±17.37)%,P=0.015。结论:牙髓血运重建术用于治疗年轻恒牙的根尖周病变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在根尖引血不足的情况下,用静脉采血的方式替代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二、神经生长因子在牙齿发育和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神经生长因子在牙齿发育和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细胞生长因子在神经康复与神经可塑性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细胞生长因子的发现
2 细胞生长因子调控人体的生理功能
3 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康复与神经可塑性
    3.1 促进神经元存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3.2 促进神经再生,调节突触可塑性
    3.3 促进细胞分化与血管再生,调节微环境
    3.4 促进神经纤维髓鞘形成,改善神经传导
4 运动康复上调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可塑性
5 细胞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
6 小结

(2)“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名称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标准
        2.4 退出标准
        2.5 中止标准
        2.6 观察指标:包括安全性观察指标和疗效性观察指标
        2.7 疗效判断
    3 治疗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
        5.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5.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率及生存期比较
        5.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
        5.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5.5 三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5.6 三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5.7 观察指标对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讨论
        1 “补肾生髓成肝”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期的影响
        2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及“补肾生髓成肝”的改善作用
        3 “补肾生髓成肝”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4 “补肾生髓成肝”对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机制研究
    1 研究样本及方法
        1.1 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操作流程
    2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结果
        3.1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正态性检验结果
        3.2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在各组人群中表达的差异性
        3.3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补肾生髓成肝”疗法相关研究进展
        2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疗效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一 肝癌微环境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中医药影响肝癌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医证候评分量表
    SF-36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LIM矿化蛋白1调控人牙髓干细胞复合氧化石墨烯改性支架促进组织再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人牙髓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1 材料
        1.1 主要材料和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hDPSCs的分离、纯化和培养
        2.2 hDPSCs的鉴定
    3 结果
        3.1 hDPSCs的分离、纯化和培养
        3.2 hDPSCs的鉴定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LMP-1对hDPSCs增殖与定向分化能力的影响
    1 材料
        1.1 主要材料和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慢病毒预感染hDPSCs
        2.2 慢病毒转染hDPSCs后LMP-1表达情况检测
        2.3 慢病毒转染hDPSCs后细胞增殖能力检测
        2.4 慢病毒转染hDPSCs后ALP活性检测
        2.5 慢病毒转染hDPSCs后茜素红染色及半定量检测
        2.6 慢病毒转染hDPSCs后矿化相关基因表达情况
        2.7 慢病毒转染hDPSCs后矿化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2.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慢病毒预感染hDPSCs
        3.2 慢病毒转染hDPSCs后LMP-1的表达
        3.3 慢病毒转染对hDPSCs增殖能力的影响
        3.4 慢病毒转染hDPSCs后ALP活性检测
        3.5 慢病毒转染hDPSCs后茜素红染色
        3.6 慢病毒转染hDPSCs后矿化相关基因的表达
        3.7 慢病毒转染hDPSCs后矿化相关蛋白的表达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MP-1调控hDPSCs定向分化的MAPK通路机制
    1 材料
        1.1 主要材料和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MAPK通路抑制剂作用下细胞的ALP活性检测
        2.2 MAPK通路抑制剂作用下细胞的MAPK通路和矿化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3 结果
        3.1 MAPK通路抑制剂作用下细胞的ALP活性
        3.2 MAPK通路抑制剂作用下细胞的MAPK通路和矿化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O/GS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材料和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改良Hummers法合成GO
        2.2 GO的结构表征检测
        2.3 GO涂覆的明胶海绵复合支架的制作
        2.4 GO涂覆的明胶海绵复合支架的理化性能检测
        2.5 GO涂覆的明胶海绵复合支架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GO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3.2 支架的表征和理化性能
        3.3 支架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MP-1转染hDPSCs复合GO/GS支架的体内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材料和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LMP-1转染hDPSCs
        2.2 细胞接种
        2.3 细胞与支架复合物体内培养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LMP-1在干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成果
致谢

(4)儿童口腔门诊初诊需求分析及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儿童口腔门诊初诊需求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儿童口腔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
    第一部分 乳牙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治疗
        病例一 严重低龄儿童龋序列治疗一例
        讨论
        体会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年轻恒牙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治疗
        病例二 左下后牙深龋行部分活髓切断术+超瓷嵌体修复一例
        讨论
        体会
        参考文献
        病例三 右下后牙慢性根尖周炎行牙髓血运重建术一例
        讨论
        体会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牙外伤的临床治疗
        病例 四左上前牙简单冠折合并右上前牙复杂冠折一例
        讨论
        体会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治疗
        病例五 活动矫治器矫正乳牙列期前牙反(牙合)一例
        讨论
        体会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激光在儿童口腔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浓缩生长因子在自体牙移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样本量计算
        1.4 研究分组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手术器械及设备
        2.2 手术方法和步骤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3.1 术中测量指标
        3.2 术后1周效果评价指标
        3.3 术后随访指标
        3.4 术后疗效评价标准
    4 质量控制
    5 统计学分析
    6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自体牙移植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6)浓缩生长因子复合物与单纯骨修复材料填充下颌骨术后缺损成骨效率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具体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材料及设备
    2.5 浓缩生长因子CGF及其复合物的制备:
    2.6 具体治疗方案
    2.7 术后观察指标
    2.8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术后反应
    3.2 A、B两组术前术后口腔CBCT影像学检查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自体浓缩生长因子在口腔临床实践中的运用进展
    参考文献

(7)多功能改性壳聚糖自愈合水凝胶修复牙槽骨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牙槽骨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2.骨组织工程技术在牙槽骨修复中的应用
    3.课题研究思路
    4.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生长因子对h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
    1.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功能改性壳聚糖自愈合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1.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功能改性壳聚糖自愈合水凝胶体内外药效学研究
    1.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1.总结
    2.创新点
    3.展望与不足
英文缩略词表汇总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课题资助及基金支持
致谢

(8)Sfrp5在调控小鼠磨牙间充质细胞诱导成牙潜能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仪器与器械
        1.1.3 实验试剂与药品
        1.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各胚胎龄小鼠的收集
        1.2.2 小鼠胚胎与相应组织的剥离
        1.2.3 重组与移植
        1.2.4 总RNA提取和逆转录
        1.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1.2.6 细胞免疫荧光
        1.2.7 石蜡包埋与切片
        1.2.8 切片免疫荧光
        1.2.9 切片HE染色
        1.2.10 邻近连接测定技术(PLA)
        1.2.11 RNA-Seq数据分析
第二章 实验结果
    2.1 Sfrp5是mMMC具备诱导成牙潜能的关键因子之一
        2.1.1 体外重组时添加外源SFRP5 蛋白对mMMC诱导成牙潜能的影响
        2.1.2 细胞培养时添加外源SFRP5 蛋白对mMMC诱导成牙潜能的影响
    2.2 mMMC中 Sfrp5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
        2.2.1 外源添加SFRP5 蛋白显着提高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水平
        2.2.2 外源添加SFRP5 蛋白对SFRP5 蛋白和β-catenin共定位的改变
        2.2.3 内源性SFRP5 蛋白与β-catenin在小鼠磨牙间充质中存在互作
    2.3 转录组测序筛选Sfrp5 调控的下游关键因子
        2.3.1 测序数据的质量检测
        2.3.2 差异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2.3.3 差异基因的表达验证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3.1 Sfrp5是mMMC具备诱导成牙潜能的关键因子之一
    3.2 mMMC中 Sfrp5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
    3.3 Sfrp5 调控的下游关键因子的筛选
    3.4 研究诱导成牙潜能对牙齿再生的意义
第四章 结论
    4.1 Sfrp5是mMMC具备诱导成牙潜能的关键因子之一
    4.2 Sfrp5 不仅提高mMMC中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水平,而且与β-catenin存在互作
    4.3 Pik3r2和Sstr2 可能是Sfrp5 调控的下游关键因子
附录
    附录1 基因和蛋白质符号说明
    附录 2 缩略词表
    附录 3 引物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不同正畸力对大鼠压力侧牙周组织中Th17/Treg细胞相关因子表达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的选择及分组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构建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
        2.2 标本采集
        2.3 Q-PCR法检测牙周组织中RORγt和 Foxp3 m RNA的表达
        2.4 ELISA法检测牙周组织中IL-17、IL-10和TGF-β1 蛋白的表达
        2.5 组织学标本制作
        2.6 HE染色
        2.7 IHC法检测牙周组织中RORγt、Foxp3、OPG蛋白的表达以及TRAP阳性OC数量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成功建立
        1.1 牙齿移动情况
        1.2 HE染色结果
    2 Q-PCR法检测牙周组织中RORγt和 Foxp3 m RNA的表达
        2.1 RORγt m RNA的表达
        2.2 Foxp3 m RNA的表达
    3 ELISA法检测牙周组织中IL-17、IL-10和TGF-β1 蛋白的表达
        3.1 IL-17蛋白表达
        3.2 IL-10蛋白表达
        3.3 TGF-β1蛋白表达
    4 IHC法检测牙周组织中RORγt、Foxp3和OPG蛋白的表达以及TRAP阳性OC数量
        4.1 RORγt的 MOD值
        4.2 Foxp3的MOD值
        4.3 OPG的 MOD值
        4.4 TRAP阳性OC数量
讨论
    1 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的成功构建
        1.1 关于力值的选择
        1.2 关于实验周期的设立
        1.3 关于不同力值组的移动距离
    2 Th17 细胞相关因子—RORγt和 IL-17 在压力侧牙周组织中表达变化的意义
    3 Treg 细胞相关因子—Foxp3、IL-10 和 TGF-β1 在压力侧牙周组织中表达变化的意义达变化的意义
    4 OPG在压力侧牙周组织中表达变化的意义
    5 Th17/Treg细胞平衡与骨组织代谢的关系
    6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展示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疗效分析及支架材料对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引言
    1.1 年轻恒牙牙髓根尖周病的传统治疗方法
    1.2 牙髓血运重建术的概念和发展
    1.3 牙髓血运重建术的基本要素
2.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器械与材料
    2.3 操作方法
    2.4 临床和影像学的评价
3.结果
    3.1 牙髓血运重建术的治疗效果
    3.2 两种不同支架材料疗效的比较
4.讨论
    4.1 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以及失败后治疗方案的选择
    4.2 轻度不良事件——牙冠变色的防治
    4.3 不同牙根发育分型的探讨以及牙髓血运重建术后的组织学结构
    4.4 静脉采血与根尖引血构建支架材料后的疗效分析与比较
    4.5 不足与展望
5.结论
参考文献
年轻恒牙的牙髓血运重建术五例
    病例一
        参考文献
    病例二
        参考文献
    病例三
        参考文献
    病例四
        参考文献
    病例五
        参考文献
综述1 支架材料在牙髓血运重建术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 短根畸形的分子机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四、神经生长因子在牙齿发育和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细胞生长因子在神经康复与神经可塑性中的研究进展[J]. 李校堃,刘旭,刘建华,饶志恒,Yongde Luo,陈轲扬,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02)
  • [2]“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D]. 刘皎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
  • [3]LIM矿化蛋白1调控人牙髓干细胞复合氧化石墨烯改性支架促进组织再生研究[D]. 穆睿.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4]儿童口腔门诊初诊需求分析及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D]. 王文雅.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浓缩生长因子在自体牙移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李云逸.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6]浓缩生长因子复合物与单纯骨修复材料填充下颌骨术后缺损成骨效率的疗效对比[D]. 董露.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多功能改性壳聚糖自愈合水凝胶修复牙槽骨损伤的研究[D]. 于凤麟. 暨南大学, 2020
  • [8]Sfrp5在调控小鼠磨牙间充质细胞诱导成牙潜能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 董碧莹.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9]不同正畸力对大鼠压力侧牙周组织中Th17/Treg细胞相关因子表达变化的影响[D]. 王璐瑶. 青岛大学, 2020(01)
  • [10]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疗效分析及支架材料对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D]. 余梦佳. 浙江大学, 2020(02)

标签:;  ;  ;  ;  

神经生长因子在牙齿发育和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