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钊鸿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建筑是文化的象征,是文化和信仰的传播体。岭南建筑作为中国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古至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岭南建筑的概述及设计手法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例形式对岭南建筑进行描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岭南建筑;背景;设计手法
建筑是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为自身创造的物质环境,同时又是精神文明和综合艺术的承载体,是社会文明演进与历史发展的积淀和见证。建筑的创造与发展,建筑体系的构设,建筑风格的形成,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历史和经济条件、人文意识的制约。岭南建筑在我国各个建设时期往往开全国风气之先,几度出现引领全国建筑界建筑创作的繁荣局面。
1岭南建筑的概述
1.1自然环境
岭南是一个地域,位于我国南疆,东接福建、南临南海、西连云贵、北枕南岭。广东背靠五岭,面向南海,与海南岛隔琼州海峡相望。广东境内,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还有岛屿及漫长的海岸线。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5.3%,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东和粤西的内陆地区。复杂的地理条件,是造成岭南建筑形制上多元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防风、防雨、防腐是共同的要求,以后发展起来的岭南建筑,不论是木、石、砖构,都十分注意抗击自然袭扰功能。气候条件对岭南建筑注重通透的共同风格特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2历史背景
岭南的历史进程,决定了岭南建筑相应的发展时期。大致是先秦及以前是萌芽时期,秦汉至南北朝是起步时期,唐宋五代是形成时期,明清是成熟时期,晚清及民国是演变时期。岭南历史的演变必然具体地反映到建筑上。比如军事上,秦汉时期兴建的堡城塞峰,反映了这一时期巩固统一与割据守土的斗争;明清时期卫城所城、炮台烽隧的营建,表明了岭南在抵御外伤、镇压反抗、巩固封建统治上的重要战略地位。至于烈士陵园、纪念碑等建筑的构建,表明了近代岭南的觉醒和斗争之激烈。
1.3岭南建筑形成的民俗文化背景
岭南建筑的民俗文化背景可分为内、外部因素来分析。就内部状况而言,岭南地区土著文化为百越文化。随着北方汉民族的大规模迁移南下,融合衍变为属于汉文化的广府、客家和福佬三大民系为主体的多元文化组合,大体可划为四个文化区及相应的文化核心区和文化亚区。就外部因素而言,岭南周边的地域文化,视其发展与传入状况及毗邻位置,因时因地有不同的影响。比如,秦汉以前,较多受到楚文化的影响,秦汉以后,中原文化、两湖文化、江南文化先后省较大影响。粤北受湘赣文化,粤东受闽南文化的影响更为宜接,尤其是幅佬文化,其命名已点出这一民系文化的直接渊源。
2现代岭南建筑的特征及设计
2.1开敞通透的平面与空间布局
在建筑平面布局中要考虑建筑的朝向,以便获得良好的通风条件。通透的空间,包括室内外空间过渡和结合的敞廊、敞窗、敞门以及室内的敞厅、敞梯、支柱层、敞厅大空间等。立面造型利用退台、台阶处理,扩大了屋顶设计。外墙采用多孔吸湿材料或强反射浅色材料以及有效的遮阳措施,充分利用建筑表面和其它开敞空间灵活配置绿化,加上传统的细部装饰装潢的运用,强化了外部空间设计。
2.2轻巧的外观造型
建筑设计的艺术组成有体型、材料、细部和色彩四个要素,其中关键是体型。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人们对于厚重实体的物件,往往从内心感到压郁,这种观念也影响到对建筑的看法。岭南建筑轻巧的造型通过不对称的体型体量、线条的虚实对比、材料的质感、漏空的细部构件和淡雅的色彩来体现。
2.3明朗淡雅的色彩
岭南建筑在色彩选择上往往喜爱用比较明朗的浅色淡色,同时又喜欢用青、蓝、绿等纯色作为色彩基调,这些都能减少建筑物的沉重感,从而产生建筑外貌的轻巧的感觉。合适的细部和色彩(包括装饰、装修)也会增加建筑的美感。
2.4建筑结合自然的环境
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建筑与大自然的结合,即建筑充分利用天然的山水(如山崖、峭壁、溪水和湖泊等)作为环境,以增添建筑物的自然风光。其二是建筑与园林结合,布局时把具有中国南方特色的亭、廊、榭桥引入建筑,使建筑平面开敞。具体做法可以是把庭园引入大厅或室内、把庭园引入屋顶层(称为屋顶花园或天台花园),还有把庭园引入支柱层(称为底层花园)。
2.5强调建筑防热技术
岭南建筑防热的主要途径有隔热、通风和遮阳,自然降温与人工空调相结合。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前者为自然控制的建筑环境,后者为人工控制的建筑环境,也就是所谓的“被动式”和“主动式”。具体的思路和实践符合建筑节
能与建筑生态的设计的原则。
2.6注重中西结合和突破创新
岭南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西方的先进技术、先进材料和先进的思潮,不断给现代岭南建筑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建筑上也有明显的反映,不少外来文化和技术被广泛地融进了现代岭南建筑之中。但是,无论建筑材料和技术如何变化,只有符合岭南特定地势、地质、气象和建筑环境等条件的建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岭南建筑。现代岭南建筑中西结合,突破创新,大胆吸收现代建筑理论和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尤其是借鉴西方适用于岭南地区的设计经验,尽量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
3岭南建筑作品实例分析
3.1中西合璧的岭南建筑——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位于广西梧州市中山公园内,民国10—11年(1921—1922年)孙中山曾3次到梧州从事革命活动,发表重要演讲,召开军事会议,组织北伐工作。孙中山逝世后,梧州人民为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在李济深的倡议下,筹建中山纪念堂。于1927年夏动土施工,1929年10月落成,是中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见图1)中山纪念堂占地面积1630平方米,建筑的平面呈“中”字形,采用中国古典宫殿式与西洋教堂式相结合的建筑理念设计,这与孙中山先生博采世界先进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胸襟相吻合。纪念堂的主体建筑分前、后厅,两厅之间有三门相通,前厅正中有三扇大门,厅左右两翼对称。
图1中山纪念堂
3.2彰显生态与节能的建筑理念-——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
逸夫人文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提倡整体性和生态性、建筑与地理环境充分结合。在理性设计与地域性设计的同时体现在针对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的研究中。人文馆在表现岭南建筑的“轻”与“透”方面比较出色。见图2.
图2逸夫人文馆
通过玻璃与砖墙的相互配合,立面虚实分明。人文馆设置外廊,底层部分架空,楼层上设置平台,通过整合后在中轴线上获得视线的穿越,建筑实体现对往内缩进,各个体块错落有致,形体显得清澈通透。除了以庭院、连廊等开敞式的空间组织通风外,在建筑材料和构造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屋顶设置可调式遮阳百叶,并通过变换百页板角度,实现对遮阳的有效控制;利用柱廊与脱开的墙体来阻挡太阳光线;采用低辐射玻璃及浅色挂石降低辐射热。这些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性,并达到节能的效果,也体现了人、自然与建筑的共生。
3.3活用传统岭南建筑中的低技术手段——岭南住宅小区
传统岭南建筑的许多优点在今天的房地产小区开发中颇受青睐。比较典型的有由方圆集团开发的云山诗意小区,其建筑立面运用了体现我国建筑传统精髓的色彩技巧,以白色墙面为主基调,黛色屋面、檐口和马头墙为构图的要素进行组合,恰如其分的色、形、影、韵,使建筑浑然天成。穿插精细雅致的雕花和柱饰、欲隐犹现的镂空花窗、趣味精致的挑台拱门等传统元素使建筑高低错落、清新淡雅。匠心独具的前庭院,让每栋楼都变成一户“大户人家”。通过院落、大堂等岭南传统民居模式,中心花园与架空庭院互为渗透,扩大了交流空间。见图3
图3岭南住宅小区
在岭南地区一些高层住宅设计中,针对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用底层架空的形式来解决潮湿的问题,还可在架空层设置绿化小品,使庭院与建筑有更好地结合。针对多高层离地面绿化距离较远的特点,门厅被扩大成为入户花园,传统的庭院空间从室外地面迁移至室内空中,合理地实现了建筑绿化,使客厅和餐厅通风换气、采光,有利于调节室内微气候,改善了居住环境。在某些别墅设计中,除原有遮阳用的门廊以外,往往仿效传统岭南建筑的廊道,在别墅的东西两侧还加设了平台和敞廊,以达到良好的遮阳和防雨的效果,设计主要房间时尽量争取良好的朝向,并为南北向房间设置通透的玻璃窗,为形成南北对流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建筑也加设了阁楼层,在增大储存空间的同时,获取良好的通风和隔热效果,使阁楼下部的居室获得凉爽的热环境。除了在单体设计上仿效传统岭南建筑的气候设计做法,在组团设计上也活用了传统围合式院落的组团布局设计,即使建筑在坐北朝南的同时围合成院,既有利于自然通风,又可以形成大面积阴影区,形成舒适的公共院落空间。
4结束语:
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现代岭南建筑的创新不仅表现在建筑形式和表现手法上,而且还表现在对建筑文化内涵的深层求索和建筑意境的美学追求上。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建筑师们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在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中,确立一个积极的态度,努力使岭南建筑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岭南派建筑新风格。
参考文献
[1]《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思考》2012年
[2]崔艳琦.岭南建筑文化初探[J].中外建筑,2009,(07)
[3]钟健慧.浅谈岭南建筑的发展[J].科技资讯,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