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赖氨酸阿司匹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阿司匹林,赖氨酸,百草,不良反应,庆大霉素,变态反应,基质。
赖氨酸阿司匹林论文文献综述
尹永杰,张京晓,宋德彪[1](2014)在《赖氨酸阿司匹林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脏AQP5表达及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赖氨酸阿司匹林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脏AQP5表达及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wales雄性大鼠30只,对照组10只。百草枯组10只,百草枯40mg/kg灌胃。百草枯赖氨酸阿司匹林组10只,百草枯40mg/kg灌胃及赖氨酸阿司匹林20mg/kg腹腔注射。试验24h、48h分别留取1 ml新鲜血测定淋巴细胞凋亡比率,并颈椎脱臼法处死5(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08-07)
李艳娜,崔向丽,董杰[2](2014)在《赖氨酸阿司匹林注射液不良反应中文文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赖氨酸阿司匹林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2012年赖氨酸阿司匹林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以及北京大兴区人民医院不良反应上报系统,对其典型案例的发生特点、规律及预后等进行汇总。结果赖氨酸阿司匹林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共25篇,北京大兴区人民医院不良反应上报系统共有2例,其中肾损害13例,变态反应13例,肝损害2例,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各2例,死亡2例。结论赖氨酸阿司匹林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与合并用药、患者年龄、肝肾功能、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对其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要高度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4年08期)
黄春生[3](2013)在《赖氨酸阿司匹林致变态反应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报告患者女,33岁。因全身酸痛、发热,体温39.3℃就诊。给予赖氨酸阿司匹林0.9g加入注射用水4ml肌内注射,约5min,患者感觉颜面部、咽喉部瘙痒,很快眼睑及唇周出现大小不等红色风团,并不断扩大融合,呼吸急促,有窒息感伴哮鸣音。脉搏115/min,血压120/80mmHg。考虑赖氨酸阿司匹林所致的变(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13年12期)
王杰赞[4](2011)在《赖氨酸阿司匹林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损伤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阿司匹林的盐复合物,赖氨酸阿司匹林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大鼠经口一次性灌胃PQ 50mg/kg,建立大鼠中毒模型,用赖氨酸阿司匹林干预(200mg/kg)。分第1,3,7,14,和21天观察各组大鼠血液和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肺组织细胞凋亡率,Bcl-2,Bax蛋白的表达,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LAS干预后,与PQ组相比,在第1、3、7、21天中,血中MDA含量P均<0.05,在第1、3、14天组织中MDA含量P均<0.05。LAS干预后,促进血和组织中SOD、GSH-Px、CAT的恢复,与PQ组相比,在第1、3、7天,P均<0.05,PQ染毒组,第3天后肺组织HYP明显上升,LAS干预后HYP明显下降,与PQ组相比,P均<0.05;LAS干预后,与PQ组同一时段相比,肺组织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均<0.05,而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值都增加,P均<0.05;LAS干预后大鼠外周血中CD3、CD4,CD4/CD8的比值,与PQ组相比,在第1、3、7、天,均P<0.05;肺组织病理可见LAS干预后早期肺组织充血,水肿以及炎细胞浸润以及后期的胶原纤维含量不同程度减轻。结论赖氨酸阿司匹林能有效保护PQ中毒肺损伤,通过多途径发挥作用,减轻PQ中毒所致的肺损伤。(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4-01)
苏红燕[5](2010)在《阿司匹林赖氨酸盐与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前列环素与血栓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与口服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前列环素(PGI2)与血栓素的影响。方法:60例UA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赖氨酸盐组(治疗组)30例,阿司匹林组(对照组)30例。在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首次540mg,之后180mg/d,连用13d;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首次300mg,之后100mg/d,连服13d。治疗前后检测所有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与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TXB2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6-keto-PGF1α水平明显升高(P<0.01),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TXB2、6-keto-PGF1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口服阿司匹林比较,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能更有效降低UA患者血浆TXB2、升高6-keto-PGF1α,使血栓素A2(TXA2)/PGI2水平保持平衡。(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0年07期)
张惠芳[6](2009)在《阿司匹林赖氨酸盐注射剂致眼睑和结膜严重水肿》一文中研究指出1例7岁男孩因咽痛、咳嗽、发热给予阿司匹林赖氨酸0.35g溶于5%葡萄糖100ml中静脉滴注。静脉滴注约35ml,患者出现眼睑和结膜严重水肿,睑结膜轻度充血,视物略模糊。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滴眼液,冷湿敷,肌内注射异丙嗪,静脉给予10%葡萄糖酸钙及地塞米松。4h后症状完全消失。(本文来源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张月林,叶云,李筱俊,李子广,祝晓光[7](2008)在《阿司匹林赖氨酸盐在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ese-2,COX-2)抑制剂阿司匹林赖氨酸盐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es-9,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作用于MDA-MB-231细胞24h后,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采用MTT法检测阿司匹林赖氨酸盐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阿司匹林赖氨酸盐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COX-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光学显微镜下阿司匹林赖氨酸盐处理组的细胞密度减小,细胞变圆,胞核染色变浅。阿司匹林赖氨酸盐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与对照组相比,阿司匹林赖氨酸盐可显着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COX-2、MMP-9蛋白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效应(P<0.05)。结论:阿司匹林赖氨酸盐可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COX-2、MMP-9蛋白的表达。(本文来源于《肿瘤》期刊2008年07期)
苏红燕,靳维华,王斌,梁国威[8](2007)在《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与口服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与口服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对10名健康志愿受试者采用开放交叉随机试验,分别予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540mg(相当于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或口服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均用药7日。于用药前、用药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6小时、12小时、24小时及第7日晨抽取受试者的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观察用药前后两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后15分钟、30分钟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38±5)%、(23±4)%,口服阿司匹林为(48±5)%及(33±5)%,两者比较及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的作用最高峰出现在用药后30分钟,而口服阿司匹林作用最高峰出现在用药后60分钟。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无明显不良反应,口服阿司匹林2例出现反酸。结论: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且比口服阿司匹林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不能口服且要求起效快的患者。(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07年02期)
郭淑云,孙晓莉,黄维国,刘顺利[9](2007)在《赖氨酸阿司匹林对庆大霉素耳毒性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庆大霉素与赖氨酸阿司匹林混合用药对庆大霉素耳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豚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庆大霉素(GM)组、庆大霉素联合赖氨酸阿司匹林(GM+LAP)组和对照组。GM组:12mg·kg-1,sc,qd;GM+LAP组:GM 12 mg·kg-1+LAP 135 mg·kg-1,sc,qd。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耳蜗铺片观察用药前后听阈及耳蜗毛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GM组1、8 kHz ABR4 wk平均阈移与GM+LA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蜗铺片结果显示,GM组底圈毛细胞有损伤,与正常组比较排列不整齐,毛细胞损伤向上逐渐减轻,与听阈升高的程度相平行;而GM+LAP组的毛细胞排列整齐,无损伤。结论赖氨酸阿司匹林对庆大霉素耳毒性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学杂志》期刊2007年01期)
上官斌,李青,雷旭珍[10](2007)在《注射用赖氨酸阿司匹林与14种药物配伍后pH值及外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注射用赖氨酸阿司匹林是乙酰水杨酸与赖氨酸的复盐,其水中溶解度较大,临床上可肌肉和静脉注射,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和疼痛。为了解该药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是否稳定,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我们对注射用赖氨酸阿司匹林与14种药物模拟临床,小壶加药进行配伍试验,观(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07年01期)
赖氨酸阿司匹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赖氨酸阿司匹林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2012年赖氨酸阿司匹林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以及北京大兴区人民医院不良反应上报系统,对其典型案例的发生特点、规律及预后等进行汇总。结果赖氨酸阿司匹林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共25篇,北京大兴区人民医院不良反应上报系统共有2例,其中肾损害13例,变态反应13例,肝损害2例,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各2例,死亡2例。结论赖氨酸阿司匹林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与合并用药、患者年龄、肝肾功能、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对其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要高度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赖氨酸阿司匹林论文参考文献
[1].尹永杰,张京晓,宋德彪.赖氨酸阿司匹林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脏AQP5表达及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C].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2].李艳娜,崔向丽,董杰.赖氨酸阿司匹林注射液不良反应中文文献分析[J].中国医刊.2014
[3].黄春生.赖氨酸阿司匹林致变态反应1例[J].人民军医.2013
[4].王杰赞.赖氨酸阿司匹林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损伤的干预研究[D].浙江大学.2011
[5].苏红燕.阿司匹林赖氨酸盐与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前列环素与血栓素的影响[J].新医学.2010
[6].张惠芳.阿司匹林赖氨酸盐注射剂致眼睑和结膜严重水肿[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9
[7].张月林,叶云,李筱俊,李子广,祝晓光.阿司匹林赖氨酸盐在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肿瘤.2008
[8].苏红燕,靳维华,王斌,梁国威.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与口服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的对比研究[J].新医学.2007
[9].郭淑云,孙晓莉,黄维国,刘顺利.赖氨酸阿司匹林对庆大霉素耳毒性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7
[10].上官斌,李青,雷旭珍.注射用赖氨酸阿司匹林与14种药物配伍后pH值及外观变化[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