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闻事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新闻,事实,民生,热点,记者,媒体,认知。
新闻事实论文文献综述
栾月琳[1](2019)在《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新闻事实认知心理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社会中的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民生新闻的采访,记者应通过正确的方式,利用自身的思维逻辑深度了解民生新闻的情况,确保民生新闻的真实性。发生在人民身边、贴近人民的生活是民生新闻的主要特点,由于采访内容的特殊性,许多采访对象会为采访民生新闻的记者设定障碍,记者想要顺利得到民生新闻的相关信息,就必须在采访之前做好一系列准备,从而在采访领域中脱颖而出,得到民生新闻中的"精华"。(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21期)
衣茜[2](2019)在《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新闻事实认知心理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好新闻认知心理可以让民生获得更多的认同,防止民生新闻向着同质化、低俗化的方向发展。文章引入了新闻事实认知心理的概念,介绍了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新闻事实认知心理运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新闻事实认知心理的途径,让在民生新闻采写过程更加符合观众的事实认知心理。(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17期)
肖隆平[3](2019)在《新闻评论中新闻事实的功用与核实》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新京报》社论版编辑,作者结合日常工作中的案例,讨论了新闻评论中新闻事实所发挥的若干作用,并且分享了核实新闻评论中新闻事实真实性的两条渠道。(本文来源于《中国记者》期刊2019年06期)
余慧仙[4](2019)在《用细节让新闻事实丰满起来——碎片化阅读时代打造优质内容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时代,纵使传播形态多种多样,传播技术、传播渠道不断革新,人们对优质新闻内容的追求始终未变,对新闻事实本身的求知欲始终不变,人们追求的依旧是"想知、应知而未知"的新闻故事。当前,人们的阅读正在被碎片化,我们要如何打造优质内容来吸引受众?万变不离其宗,只有丰满的新闻事实,才能造就"王的内容"。那么,如何让新闻事实丰满起来?笔者以为,得先让细节丰富起来。(本文来源于《传媒评论》期刊2019年03期)
刘伟[5](2019)在《探寻新闻事实背后的“势”和“理”——《时事“裘”势》序》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几天,裘立华来电话,请我给他的《时事"裘"势——一名高级记者的十年观察》写个序。我当即答应了。这本书的书名取得好,显示了小裘的自信和自负。看了书名就忍不住就想翻开集子,看写了哪些时事评论,其写作风格与气势如何。略略一翻,这本评论集收入评论竟有130多篇,遑遑一卷,令我这老记者汗颜。我不免忐忑起来。小裘此前在我印象里是个职业记者,而现在,小裘新闻采访报道和新闻评论两翼齐飞,士别叁日(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9年01期)
刘冬梅[6](2019)在《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新闻事实认知心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民生新闻不断发展,成为社会大众与新闻界关注的热点,而在民生新闻的快速发展中却出现了众多问题影响民生新闻的播出效果。问题出现的根源是民生新闻采访记者没有很好地掌握民生新闻采访方法。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保证民生新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提高核心品质。(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01期)
田珍祥[7](2018)在《让新闻事实更具有穿透力——谈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获奖作品《这28项治疗我都没做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访调查是记者工作的基本功和重头戏。如何采访、如何写好新闻报道,让新闻事实呈现在读者面前,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过程。《这28项治疗我都没做过》作为一篇调查性报道,能够打动读者和评委,荣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我认为主要是报道用新闻事实来说话,用新闻事实的穿透力来打动受众,反映问题,并解决问题。从2017年10月底接到举报线索,(本文来源于《报林》期刊2018年Z1期)
张瑜[8](2018)在《自媒体新闻事实核查实践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新闻业秉承新闻真实性原则不同,“后真相”时代的自媒体崇尚的理念是:事实不再重要——即将事实本身放置在比较次要的位置。事实被抽空之后,新闻事件的细节就会成为自媒体上舆论讨论的热点,人物与细节使舆情讨论变成故事消费,此类舆情中蕴含大量可传染情绪,这些(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11-22)
白龙[9](2018)在《从区块链到媒体链:后真相时代假新闻事实核查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真相时代"的假新闻泛滥暴露出新媒介环境下媒体治理手段的集体失灵。处于危机中的新闻业的专业能力不断遭到质疑,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备受挑战。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发展触发事实核查迎来历史性变革,本文认为,智能媒体技术革新带动一系列事实核查方式的业务提升,区块链与媒体链形成新闻业的双重把关,是后真相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两个重要着力点。媒体应革新原有事实核查方式,引入区块链技术增加假新闻传播成本,构建高信誉度媒介环境,并形成众媒核查的新式媒体链,重塑媒体权威和公信力。(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8年11期)
赵新宁[10](2018)在《新闻事实判断标准在后真相语境中的矛盾与张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事实的发展经历了叁个重要阶段,分别是经典事实时期、传统媒体事实时期和网络化事实时期。在后真相语境下,新闻事实的判断标准发生了新变化,新闻报道的矛盾对新闻的专业化生产造成了冲击,主要表现为,应该提供故事的人在大量生产评论,应该发表评论的人在大量制造故事,应该挖掘真相的人在大量传播和消费情绪,新闻正在成为一个模糊的概念。公众个体间的互动又为新闻事实的选择和报道提供了张力,不同媒介技术条件下人们的交互性呈现不同的强弱程度,口头传播时期为面对面人际交流互动,大众传播时期为单渠道缺少互动的信息传递,移动互联网时期则表现为多渠道双向紧密互动。互动性在口头传播时期与移动互联网时期有着相似表征,成为当前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混乱"状态的一个影响因素。重新打造知识权威,打造关于真相和事实的标准,需要媒体人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本文来源于《编辑之友》期刊2018年09期)
新闻事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好新闻认知心理可以让民生获得更多的认同,防止民生新闻向着同质化、低俗化的方向发展。文章引入了新闻事实认知心理的概念,介绍了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新闻事实认知心理运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新闻事实认知心理的途径,让在民生新闻采写过程更加符合观众的事实认知心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闻事实论文参考文献
[1].栾月琳.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新闻事实认知心理运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9
[2].衣茜.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新闻事实认知心理运用[J].科技传播.2019
[3].肖隆平.新闻评论中新闻事实的功用与核实[J].中国记者.2019
[4].余慧仙.用细节让新闻事实丰满起来——碎片化阅读时代打造优质内容的思考[J].传媒评论.2019
[5].刘伟.探寻新闻事实背后的“势”和“理”——《时事“裘”势》序[J].新闻战线.2019
[6].刘冬梅.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新闻事实认知心理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
[7].田珍祥.让新闻事实更具有穿透力——谈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获奖作品《这28项治疗我都没做过》[J].报林.2018
[8].张瑜.自媒体新闻事实核查实践探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9].白龙.从区块链到媒体链:后真相时代假新闻事实核查启示[J].视听.2018
[10].赵新宁.新闻事实判断标准在后真相语境中的矛盾与张力[J].编辑之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