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刑事一体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刑事诉讼法,刑法,目的,刑罚,化生,体系,律师。
刑事一体化论文文献综述
边锋,艾乾宇[1](2019)在《市场自由与刑法理性:市场交易欺诈行为的犯罪化限度与进路——以利益法益观为视角的刑事一体化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问题的导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启动了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进程,为确保新型经济体制的平稳建立,国家推进包括经济刑法在内的法律体系建设,频繁颁布的经济刑法成为刑法修正的发动机。①刑法工具主义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体现。然而,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已然到来,"秩序法益观"开始受到检视,公权力对中国市场正处于从管制模式向监管模式的变迁的重大改革之中,②刑法对市场行为的规制亦应当应社会发展之需要。但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并没有恪守刑法的最后(本文来源于《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与刑事审判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30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期刊2019-06-20)
刘崇亮[2](2019)在《刑事一体化视野下对人口监禁率的归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各国的人口监禁率存在着较大差别。为了验证造成这种差别的客观原因,运用犯罪学、刑罚学与行刑学的基本原理,对G20样本国家的1990—2014年的人口监禁率与这些国家的同期10多项反映非刑罚性因素与刑罚性因素的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经验法则上总结出的因素在经过横向与纵向的分析之后,有的能够证实,有的则无法证实。在归因的过程中又发现犯罪规律的流变、刑量的客观定在与背后的非理性、行刑权的被动等有关犯罪人口规模的理论图景,显示出监禁人口规模控制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期刊2019年03期)
梅腾[3](201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缺席审判程序之审视——基于刑事一体化原理之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历经特别没收程序和强制医疗程序的"隐性"承认,最终由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所确立。刑事缺席审判程序能够经受诉讼参与原则的拷问,在刑事一体化立场亦符合刑罚目的的要求。对比域外立法,我国设置贪污受贿犯罪的缺席审判程序,旨在严密海外追逃、追赃的刑事法网。基于提高诉讼效率、保障被害人权益和彰显刑罚目的的考量,应当在明晰轻罪范畴的基础上构建轻刑案件的缺席审判制度。(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解添明[4](2019)在《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财产刑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刑罚体系的组成部分,财产刑在刑罚实践中有着重要作用,财产刑的存在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基础。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了没收财产和罚金两种财产刑。在深入分析财产刑存在困境的基础上,以刑事一体化思想为指导,提出了财产刑未来改革的进路。(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兴军,陆宋颖[5](2018)在《刑事一体化理念下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治理路径探析——以H区检察院办理案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社会民生的时代焦点,紧紧牵动社会公众的神经。在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形下,通过对H区检察院近四年办理的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的调研分析,总结出该类案件的特征和成因,从而提出刑事一体化应对策略,以期对预防、惩治该类犯罪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安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何群,储槐植[6](2018)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体法解读:从刑事一体化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过程中采用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对传统单向的犯罪→刑罚关系的改革在制度上的重要突破。同时,也是司法实践中通过制度建构和改良,运用程序和实体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刑法正义的制度创新,更是现代法治对效率与公平提出新挑战下的司法回应。随着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认罪认罚制度的认可和吸纳,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认罪案件的协商式刑事纠纷处理机制。然而从刑事一体化的视角为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实体法层面的理论支撑和指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该制度的完善,亟需解决以下问题,即确保行为人口供的自愿性、确定行为人再犯可能性的降低、进一步规范从宽的幅度。(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梅腾[7](2018)在《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被告人缺席判决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设置,刑事被告人缺席判决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已做规定并开始施行。无论从刑罚的目的,还是从刑事诉讼价值取向的考量,刑事被告人缺席判决制度都可作为诉讼参与原则的补充。借鉴域外立法,构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和轻刑案件被告人缺席判决制度的双轨制,以求刑事诉讼法的人权保障和刑罚目的的实现。(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刘传稿,杨依[8](2018)在《在刑事一体化视角下探索重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26日,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共同主办的“重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兼议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之完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全国九(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8-08-07)
徐伟[9](2018)在《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犯罪构成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大犯罪构成体系虽然在构成要件与思维进路上迥然各异,但是在犯罪认定的实质内涵上却几无差别。叁大犯罪构成体系均囊括全部犯罪成立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涵摄证明犯罪人主观心态的诸种客观方面,明晰主观方面是犯罪认定的核心,洞彻客观方面佐证主观方面的功能,旨在为犯罪认定提供统一的抽象模型。同时,犯罪构成体系的生成又与一国的传统文化、社会情势、刑事诉讼法和刑事实体法的交互作用休戚相关,紧密相连,意在关照个性基础上的公允认定。犯罪构成体系是指导犯罪认定的思维方法,理解相关法律规范的过程,并无孰优孰劣之分,而仅有适正演绎之别,需要在把握犯罪构成体系的共性特点及甄别个性差异的基础上,予以刑事一体化的方法考量。具体而言,犯罪构成体系的选择和适用应恪守犯罪主观方面认定的中核地位,秉持犯罪构成体系与公众逻辑思维过程的趋同性,凸显控方举证责任的增加,着力犯罪构成有机体的构建。(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劳东燕[10](2018)在《刑事一体化思想下的学术研究所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刑法理论的研究包括叁个维度,即在刑法之上研究刑法,在刑法之外研究刑法,在刑法之中研究刑法。这是储槐植老师在多年以前所主张的。前些年,陈兴良老师提出,要增加在刑法之下研究刑法的维度,重视判例的研究。在刑法学研究的主流转向法教义学的进路之后,储老师所强调的,在刑法之上研究刑法与在刑法之外研究刑法的研究视角,会更具有现实意义。刚才陈瑞华老师在发言中讲到,立足于刑事(本文来源于《中国检察官》期刊2018年03期)
刑事一体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世界各国的人口监禁率存在着较大差别。为了验证造成这种差别的客观原因,运用犯罪学、刑罚学与行刑学的基本原理,对G20样本国家的1990—2014年的人口监禁率与这些国家的同期10多项反映非刑罚性因素与刑罚性因素的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经验法则上总结出的因素在经过横向与纵向的分析之后,有的能够证实,有的则无法证实。在归因的过程中又发现犯罪规律的流变、刑量的客观定在与背后的非理性、行刑权的被动等有关犯罪人口规模的理论图景,显示出监禁人口规模控制的复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刑事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
[1].边锋,艾乾宇.市场自由与刑法理性:市场交易欺诈行为的犯罪化限度与进路——以利益法益观为视角的刑事一体化思考[C].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与刑事审判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30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2019
[2].刘崇亮.刑事一体化视野下对人口监禁率的归因解析[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9
[3].梅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缺席审判程序之审视——基于刑事一体化原理之考量[J].湖北社会科学.2019
[4].解添明.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财产刑改革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5].李兴军,陆宋颖.刑事一体化理念下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治理路径探析——以H区检察院办理案件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
[6].何群,储槐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体法解读:从刑事一体化的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7].梅腾.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被告人缺席判决制度[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8].刘传稿,杨依.在刑事一体化视角下探索重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N].检察日报.2018
[9].徐伟.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犯罪构成体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劳东燕.刑事一体化思想下的学术研究所感[J].中国检察官.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