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油田古1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评价

克拉玛依油田古1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评价

陈荣灿[1]2003年在《克拉玛依油田古1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古16井区位于克拉玛依白碱滩区和百口泉镇之间。构造上准葛尔盆地西北缘的克——乌逆掩大断裂(有的叫克拉玛依大断裂)带的中段,白碱滩断裂与西白碱滩——百口泉断裂之间的白碱滩~百口泉南部段;为克拉玛依大逆掩推覆构造的前缘断块带。该区石炭系火山岩发育,并在该火山岩中发现了丰富油气藏。但由于火山岩中构造复杂、岩性分布无规律、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等特点,目前对于火山岩储层的认识不深入,指使该油藏的开发工作遇到极大困难。根据上述现状,本文利用钻井、岩心资料,重点是测井资料解释,对研究区的构造、岩性、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进行了初步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火山岩的裂缝进行了评价解释,最后对该研究区的裂缝进行了评价。 通过以上研究工作,得出了以下几方面认识: 1) 该区构造是推覆构造的前缘的一部分,主要受推覆构造控制,火山岩层向西北方向倾斜,倾角较大; 2) 火山岩岩性复杂,由于受火山岩形成方式和构造的影响,岩性分布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上都无明显的规律性;但测井响应特征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纵向上可分为4个测井相带,该分带主要受构造运动以后的风化溶蚀作用的影响而成,并非真正的岩石学意义上的分带; 3) 火山岩储层中裂缝发育,主要以中、低倾角裂缝为主,其中网状裂缝的密度最大,在10~15条/米之间,平均值为12.9条/米,斜交缝次之,全区的平均密度为3.11条/米;测井资料计算的裂缝孔隙度在0.01~0.08%之间,裂缝宽度在0.01~35um之间;但由于部分裂缝被全充填或部分充填,裂缝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研究区现代地应力方位大约为100°左右,沿此方向延伸的天然裂缝可能会有一定程度张开,对油气运移方向有一定的作用; 4) 石炭系储层空间类型主要为粒内溶孔、微裂缝、裂缝、基质溶孔,裂缝和基质溶孔是主要的储层空隙空间; 5) 储层模式主要有裂缝直接连通的裂缝型、裂缝间接连通的孔隙-裂缝型两种模式; 6) 火山岩储层是由裂缝和基块孔隙组成的多重介质储层,石炭系主要储层类型有低孔-裂缝型和孔隙-裂缝型两种。

周林[2]2005年在《九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地质特征综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是通过储层地质学理论,结合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理论,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已有测试分析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先进的测试分析技术手段,开展对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石炭系各单井火山岩储层的地质特征以及是否含油,找准单井不产油的原因,为选择合理的钻采工艺方案提供翔实的油藏地质基础。研究认为: 1) 火山岩岩性复杂,分布情况不易预测,但按照岩石结构特征和力学特征将其分为凝灰岩类、熔岩类和角砾岩类3大类型。 2) 通过岩心观察,结合区域构造分析,认为裂缝发育了4期,裂缝的主要方位为北东40°~50°,且充填程度较高。 3) 通过现代地应力研究,并探讨了其与裂缝的关系,认为地应力与主要裂缝方位不匹配,对天然裂缝的有效性作用不大。 4) 根据测井资料特别是成像测井资料,并结合岩心、地质资料对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和评价裂缝的方法。 5) 在结合岩心和成像测井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石炭系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常规测井资料计算裂缝参数模型,获得了8口井的裂缝孔隙度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有效储层的识别和划分方法。 6) 在岩心-刻度测井的基础上,建立了石炭系储层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获得了5口井的基质孔隙度和储层厚度等参数。 7) 通过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分析数据,对石炭系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分析,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粒内溶孔、微裂缝、裂缝、基质溶孔、粒模孔,裂缝和基质溶孔是主要的储层空隙空间。 8) 储层及高产井段主要分布在距风化壳150米的深度范围内。 9) 石炭系为油水同层产出,95403井全为油水层,其它4口井(93432、95410、95063、92312)。以油水层为主,分布在储层段的中下部。 10) 古16井~古42井一带的断裂(实际为克~乌断裂带)活动是油气充注的主要控制因素,九区的油气富集分布主要受克~乌断裂的影响,其次为岩性、风化作用的控制。 11) 5口井的生产潜力从好到差依次排列为:95403—93432—95410一95063—92312。

韩甲胜, 向小玲, 吴让彬, 方志斌, 李斌[3]2015年在《火山岩油藏衰竭式开发特征及产能受控因素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古1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开发特征及产能受控因素研究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有好多火山岩油藏已投入开发多年,由于火山岩油藏储层非均值性强,且裂缝及其发育,使得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难度大,注水效果差,注水开发对提高油藏采收率作用不大,所以90%以上的火山岩油藏都采用衰竭式开发。新疆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藏,不管从数量上还是从储量规模上,均在我国火山岩油藏中占主导地位。本文通过新疆准噶尔盆西北缘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古1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衰竭式开发实例,深入研究分析了火山岩衰竭式开发过程中的主要特征表现及产能受控因素,为类似火山岩油藏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韩甲胜, 杨丽, 高蓓, 赵文苹, 梁涛[4]2015年在《火山岩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水平井地质设计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古1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评价水平井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有好多火山岩油藏已投入开发,然而火山岩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仍然存在不同的认识和争议,通过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古1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有利储层预测,发现了该区发育两个"低速异常体"为该区有利储层,应用该成果,对该区评价区进行了针对"低速异常体"的评价水平井部署和水平井地质设计,水平井完钻后,生产效果很好,成功确定了扩边区储量规模。推动了火山岩储层预测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的应用,为类似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地质设计和利用水平井评价、开发火山岩油藏提供了宝贵经验。

张家政[5]2009年在《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火山岩作为盆地基底的一部分几乎见于所有盆地。构造一火山活动对原有油气藏具有破坏、改造和建造等多重效果。经过近百年的勘探与开发,在国内外含油气盆地中不断有火山岩油气藏被发现,其中不乏高产油气藏。2006年5月,中科院院士刘嘉麒在大陆火山作用国际会议上提出“沿着火山岩找油气是我国石油界的第叁次创新”。可以预见,火山岩有着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和空间,将成为我国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一个重要的领域。火山岩油藏因储层分布规律复杂,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难度大而且往往开发效果不佳。如何精细刻画火山岩油藏储层分布规律,深入剖析控制因素,是该类油藏能否成功开发的关键所在。本论文以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工区新采集的精细叁维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针对火山岩地层划分对比、岩性岩相、裂缝识别与评价、储集空间类型及组合、储层成岩演化、储层控制因素、储层综合评价及储层地质建模等诸多难点,制定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技术路线。对火山岩油藏岩性、岩相、孔隙、裂缝、成岩作用、地质建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在精细描述火山岩储层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火山岩油藏成藏条件、圈闭类型、成藏规律及控制因素等方面进行了仔细研究并提出了评价井位的部署建议。研究表明,控制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火山岩油藏储集层的关键因素有叁:第一、岩性岩相是决定火山岩储集性能的物质基础本次研究优选了火山岩复杂岩性识别技术,认为Fisher判别分析方法根据投影原理将多个变量的特征差异表现在几个主要的判别函数中,通过对四亚类九小类的岩性识别,识别符合率高。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火山岩岩相研究,研究区火山岩岩相由侵入相、溢流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和冲积扇相组成,大部分地区发育火山沉积相,东部发育溢流相、爆发相,南部发育火山沉积相与冲积扇相。储层综合研究表明:岩性上安山岩、凝灰岩和凝灰质砂砾岩易形成良好的次生孔隙和裂缝,是有利油气储集岩性;岩相上溢流相、爆发相及冲积扇相是有利油气储集相,主要分布在工区的东部和东南部。第二、构造运动形成的裂缝是影响火山岩储集性能的关键因素精细叁维地震资料研究表明,C-P期断层是改善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关键,T-J期断层是形成高角度缝和斜交缝的关键。裂缝系统控制了次生孔缝的形成和分布,同时裂缝系统形成了油气运移的有利疏导体系,是制约油气富集的重要原因。本次研究探索性建立了裂缝孔隙度和裂缝角度解释模型,对44口井进行解释。研究认为裂缝的发育规律为:类型上以构造缝为主,成岩缝次之,溶蚀缝不发育;岩性上以安山岩、凝灰岩为主,凝灰质砂砾岩、沉凝灰岩次之,火山角砾岩较差;产状上以斜交缝和网状缝为主,高角度缝次之,水平缝最差:有效性上以晚期构造缝为主,大部分未被充填,有效性最好,中期和早期构造缝则多被充填;剖面上裂缝主要集中在距风化壳300m的范围内,尤其是150m的距离内最为发育;平面上裂缝主要发育在区域大断裂附近,成带状分布;裂缝发育方向上,红56A井区裂缝走向约25~0、车72井区约330~0、红18井区约300~0-340~0,裂缝走向与T-J期主断裂基本平行。第叁、溶蚀溶解作用是影响裂缝性储层有效性的重要条件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储集层基质具有低孔特低渗的特点,对储集层改造起关键作用的另一因素为溶蚀溶解作用。溶蚀溶解作用发生的条件:(1)良好物质基础:火山岩主要以基性安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是溶蚀溶解作用发生并形成次生孔缝的物质基础。(2)充足流体介质:①无机酸性流体来源:a.火山在喷发过程中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气体形成的酸性流体.b.深大断裂使地壳深部富含二氧化碳、硫化氢的酸性流体上升至浅层,从而发生溶蚀,这种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深大断裂两侧。②有机酸性流体来源:二迭系烃源岩具有有机碳含量高、干酪根类型好,在叁迭纪末期白碱滩组沉积时达到生油高峰,有机质热演化产生了有机酸,干酪根成熟过程中裂解也形成了大量的有机酸。(3)多重流体通道:研究区流体通道主要为不整合面、区域性断裂及次级断层和裂缝性储集层。溶蚀溶解作用的主要类型:①玻璃基质溶蚀作用;②沿长石解理缝的溶蚀作用;③沿长石边缘的溶蚀作用;④岩屑(包括浆屑)的溶蚀作用;⑤颗粒内的溶蚀作用;⑥方解石充填裂缝后,再被溶解形成的溶蚀缝;⑦颗粒和基质均被溶蚀形成的溶蚀孔洞。溶蚀溶解作用发生较普遍且主要集中在区域性断裂及次级断层附近,对研究区储层改造起到关键作用。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表明,来自昌吉凹陷的二迭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烃源岩的油源沿断层、不整合面和火山岩裂缝型储集层,在裂缝、溶蚀孔缝发育的有利构造、地层圈闭中聚集成藏,是典型的新生古储油气组合。其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断裂和不整合面对油气运移聚集以及再分配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局部盖层直接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范围、丰度和规模;有利的岩相(或沉积相)带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规模。在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建议部署的红019井在石炭系用5mm的油嘴测试获日产油110t、气2.527×10~4m~3的重大突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彭通曙[6]2003年在《准噶尔盆地九区石炭系储层地质研究》文中指出新疆重油公司原油生产主要依托六、九区侏罗系齐古组浅层稠油油藏的开采,在十余年的开发生产后,油藏已探明的优质储量全部投入动用,寻找和开发新的优质储量接替区块成为制约油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前期勘探开发表明九区石炭系还有可利用的优质储量,但由于石炭系内幕复杂,对其研究仍较薄弱。本文以区内石炭系现有检(探)井和评价井为基础,根据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压汞分析资料,研究、描述了石炭系储集体的岩石类型、孔隙结构特征;根据石炭系实测物性资料和测井资料,划分储集体类型,研究石炭系储集体的纵、横向变化规律;分析、研究裂缝形成和发育的期次及其对储集层的改造作用;根据试油、试采资料,研究石炭系油藏流体性质在纵、横向上的变化规律和含油气分布特征;根据石炭系原油组分分析,研究井间储集体的连通性和油气富集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建立石炭系储集体的地质结合区域构造特征,研究评价了石炭系储渗结构和油气分布特征及规律,建立了储层概念模型,并重新计算了油气储量,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何鑫[7]2003年在《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克拉玛依油田九区位于克拉玛依白碱滩区和百口泉镇之间。构造上准葛尔盆地西北缘的克——乌逆掩大断裂(有的叫克拉玛依大断裂)带的中段,白碱滩断裂与西白碱滩——百口泉断裂之间的白碱滩~百口泉南部段;为克拉玛依大逆掩推覆构造的前缘断块带。该区石炭系火山岩发育,并在该火山岩中发现了丰富油气藏,但由于火山岩基质孔渗能力较差,并具非常明显的非均质性特点,裂缝是油气运、聚的主要通道和场所。初期的研究发现,火山岩裂缝发育分布非常复杂。本文利用钻井、岩心、测井资料,首先对研究区的裂缝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构造运动和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模拟,综合预测了该研究区的裂缝,并结合现代地应力的研究,分析了裂缝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研究工作,得出了以下几方面认识: 1) 研究区火山岩油藏裂缝非常发育,几乎所有的火山岩中都不同程度地发育有裂缝。 2) 火山岩中裂缝类型较多,但主要发育的是构造裂缝,此外,火山成岩裂缝也有一定程度的发育。 3) 与构造运动相对应,火山岩体发育了4期构造裂缝,不同构造运动时期形成的裂缝特征不同,其中第2(晚海西运动)、3(印支运动)期构造运动形成的裂缝规模大,特别是晚海西期随推覆构造运动形成的裂缝规模最大;早期(中海西期)形成的裂缝规模小、倾角低缓。 4) 裂缝延伸方位主要为北东-南西(NE-SW)向,其次是北西-南东(NW-SE)向。其中北东-南西(NE-SW)向延伸的裂缝规模较大、倾角高,与断裂方向基本一致。 5) 裂缝主要以中、低倾角裂缝为主,其中高角度裂缝(>50°),延伸方向主要是北东-南西(NE-SW)向,其次是北西-南东(NW-SE)向。 6) 裂缝充填程度较高,除第4期(燕山期)构造运动形成裂缝充填程度稍差外,其余裂缝基本上被不同类型的矿物所充填。 7) 裂缝平面分布规律:裂缝在平面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断层附近,特别是断层的交汇部位,如古42井附近:另外,在古16井断块中,裂缝在中部地区靠近古42井断层的区域比较发育,而南部及西部地区裂缝发育程度相对最低。 8) 裂缝的有效性较差,但沿100°方向延伸的天然裂缝可能会有一定程度张开,对油气运移方向有一定的作用。

钟光远, 周伟, 汪刚, 王翊田[8]2016年在《火山岩地层的地震储层预测应用》文中指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乌断裂带上盘石炭系为该区重点含油层系,目前该区已有一区、二区、叁区、四区、六区、七区、九区等石炭系油藏相继探明并投入开发。受石炭系储层非均质性强影响,石炭系单井产能差异大,开发效果较差。近年来在九区古16井区石炭系油藏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火山岩地层发育背景、岩相特征、测井、录井资料、生产数据和有利储层发育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该区石炭系主要为火山沉积相背景下的凝灰岩、砂砾岩地层,由于地层长期出露地表,受风化淋滤作用大,风化壳为该区石炭系主要储集层。通过地震波阻抗反演预测风化壳储层,反演结果与已钻井生产资料吻合度高,利用反演结果指导钻井,成功率高。

王辉, 徐恒, 王涛, 胡戈玲[9]2014年在《叁维地震技术在预测石炭系储集层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古16井区东部扩边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火山岩储层岩性、岩相复杂,非均值严重,成层性差,厚度变化大导致火山岩地层内部物性差异大,有效空间难以预测。目前地震反演技术是开展储层空间预测的主要手段,但火山岩在地震剖面上呈现分辨率低、反射同向轴杂乱、振幅强弱变化快的特点,常常导致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预测储层空间展布的难度加大[1-3]。但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古1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以凝灰岩及变质的砂砾岩为主,在剖面上具有一定的成层性,依托高分辨率二次开发叁维,同时结合该区大量的钻、录、测井及取心、成像测井等资料,开展井-震结合精细刻画区域火山岩优质储层,为水平评价井的部署、扩边开发方案及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依据。

霍进, 陈珂, 黄伟强, 李兴瑞, 单朝晖[10]2003年在《古16井区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文中认为通过成像测井资料并结合地质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分析 ,对 16井区火山岩裂缝性储层有效性和渗透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火山岩储层空隙类型主要为裂缝和基质溶孔 ,储层模式主要为裂缝直接连通裂缝型、裂缝间接连通的孔隙—裂缝型 ,储层类型有低孔—裂缝型和孔隙—裂缝型 2种 ;储层孔隙度较小 ,基质岩块孔隙度为 2 %~2 2 % ;裂缝为 0 .0 1%~ 0 .0 8% ,为低孔、低渗性储集层 ;储层主要分布在火山岩的中上部不整合面 2 5 0m以内

参考文献:

[1]. 克拉玛依油田古1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评价[D]. 陈荣灿. 西南石油学院. 2003

[2]. 九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地质特征综合研究[D]. 周林. 西南石油学院. 2005

[3]. 火山岩油藏衰竭式开发特征及产能受控因素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古1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开发特征及产能受控因素研究为例[J]. 韩甲胜, 向小玲, 吴让彬, 方志斌, 李斌.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5

[4]. 火山岩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水平井地质设计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古1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评价水平井设计为例[J]. 韩甲胜, 杨丽, 高蓓, 赵文苹, 梁涛.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5

[5].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研究[D]. 张家政. 中南大学. 2009

[6]. 准噶尔盆地九区石炭系储层地质研究[D]. 彭通曙. 西南石油学院. 2003

[7].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研究[D]. 何鑫. 西南石油学院. 2003

[8]. 火山岩地层的地震储层预测应用[J]. 钟光远, 周伟, 汪刚, 王翊田. 内江科技. 2016

[9]. 叁维地震技术在预测石炭系储集层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古16井区东部扩边区为例[J]. 王辉, 徐恒, 王涛, 胡戈玲.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4

[10]. 古16井区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J]. 霍进, 陈珂, 黄伟强, 李兴瑞, 单朝晖.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3

标签:;  ;  ;  ;  ;  

克拉玛依油田古1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