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刘蔼迎
(西双版纳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云南西双版纳6661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中应用心理疏导与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药物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又给予了心理疏导,6周后对其治疗效果,NOSIE和SANS评分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治疗和护理后,实现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的(88.33%),实验组患者的NOSIE评分(142.4±10.4)高于对照组(132.6±9.8),而SANS评分(34.8±5.3)低于对照组(48.3±5.6),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不仅要为其提供针对性的药物治疗,而且还要给予系统性的心理疏导,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理疏导;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056-02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科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思维、情感、感知和行为等障碍,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治疗,而且容易复发。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发病率已经达到了3.8~8.5%,并且在中青年中发病率最高。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临床上一般采用相关药物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我院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心理疏导,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过程中选择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在19~48岁,平均年龄(36.6±2.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3±1.2)年;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在20~46岁,平均年龄(35.5±3.7)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2.4±1.1)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情况无明显差异,但具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之后,两组患者均给予了全面、系统的检查,随后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药物治疗,口服利培酮(生产厂商: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1808)治疗,最初的服药剂量控制在1mg/次,每天2次,用药2周后,可以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实际情况将剂量增加至4mg/d,但是最大不能超过8mg/d。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又给予了心理疏导,具体措施如下。
1.2.1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对自身的态度和心理发展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此时护理人员就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以耐心、热情的态度为患者提供系统性的治疗,而且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还要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从而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确保患者愿意配合医院的治疗工作。
1.2.2引导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宣讲、视频等方式来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知识,以便他们能够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此时,医护人员就需要将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症状活跃期、恢复期以及治疗后康复期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及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避免病情的恶化。
1.2.3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不正确的言论和行为,而且周围人群的舆论也会诱发患者出现极端心理反应,这对于患者的治疗是不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承受来自于外界的较大压力,一般需要通过对别人的倾诉才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此时就要求医护人员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周的临床指标进行评分,然后根据减分率(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30)×100%)来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治愈,患者的减分率超过75%,显效,患者的减分率在51%~75%,好转,患者的减分率在26%-50%,无效,患者的减分率低于25%。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周的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借助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和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6周的治疗和护理之后,实现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的(88.33%),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OSIE和SANS评分对比
统计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OSIE和SANS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NOSIE评分(142.4±10.4)高于对照组(132.6±9.8),而SANS评分(34.8±5.3)低于对照组(48.3±5.6),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OSIE和SANS评分对比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慢性疾病,在中青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大部分患者会存在焦虑、悲观、抑郁、消极等不良心理情绪,大多数的内心体验与精神活动不协调。临床上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还不全面,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所以在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心理疏导至关重要,因为心理疏导可以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内心的焦虑、恐惧,改善患者与外界的沟通能力、应对能力,从而使患者获得所需要的精神追求,为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不仅要为其提供针对性的药物治疗,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心理疏导,这样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辉.心理疏导与药物治疗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2014,7(11):47-48.
[2]缪从毅,康波,王宇峰.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2(12):105-106.
[3]焦峰,孔令军,郑莉娜.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7(1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