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语言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语言,符号,系统,媒体,社区,空间,语言学。
非语言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芳[1](2019)在《非语言传播信息系统的公共策略——以装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文化时代的信息传播纷繁芜杂,语境的改变造成受众作为信息接收终端,从被动接收转为具有主动的认知需求及参与渴望,使得当代艺术信息系统相应地开始采用新的信息传播策略。本文以装置艺术为例,将其推广策略——"对于受众认知结构功能的激活"作为切入点来阐释当代艺术与大众传播的意义和形态,希冀以此来分析非语言信息传播系统在公共场域中的优势。(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08期)
范欣欣[2](2018)在《非语言信息系统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课堂教学评价平台,利用教室中的课堂视频数据检测和识别教师和学生的非语言信息,并根据不同的非语言信息与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文章在研究非语言信息与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具体实现该评价平台所用到的表情识别和行为识别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8年08期)
陶舒晨[3](2017)在《基于非语言符号系统的老龄化社区交往空间塑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截至201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 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不断上升的老年人口已成为城市社区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衰老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上的变化,需要帮助老年人重新建立与社会及亲朋友邻的广泛交往与联系,而养老社区交往空间能够在促进和活跃这些联系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从非语言符号系统视角探讨养老社区交往空间的构建。针对老年人的交往行为和特征,加强社区非语言交往空间建设,有助于吸引老年人参与更大范围的社交活动,提高交往频率,增强交往效果,使老年人在社区生活中得到心理的满足和社会角色的重塑,进而维持独立生活能力,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分为叁部分,首先从非语言理论和老年人交往行为两方面对老年人的非语言交往进行理论分析;接着,根据分析结果从视一动符号系统、目光接触系统、时空组织系统和辅助语言系统出发提出养老社区非语言交往空间设计建议;最后,分析案例小区中非语言交往空间的现状并提出改造意见。(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6-01)
陶舒晨,曹康[4](2015)在《基于非语言符号系统的养老社区交往空间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活范围逐渐缩小并主要集中于社区,社区交往空间成为老年人重建社交网络的重要平台。文章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叁方面分析老年人交往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非语言交往对促进老年人社区交往具有重大帮助;分析老年人非语言交往的主要类型和特征,并从视—动符号系统、目光接触系统、时空组织系统和辅助语言系统出发提出养老社区非语言交往空间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5年11期)
熊恺妮[5](2015)在《非语言符号系统下的曹操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语言符号作为语言符号的辅助手段,在人物塑造上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叁国演义》中曹操形象所运用的非语言符号进行了统计分析,将其分为情感符号与动作符号两大类。情感符号包括喜、怒、笑、惊等,强化了曹操喜怒不定、易怒易躁的暴戾性格,也勾勒出一个知人善任、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动作符号包括亲自、急+动作、指、暗忖等,在增强情感表达效果、展现人物真实意图、表现人物狂放性格上也起着突出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徐冬爱[6](2012)在《人际沟通中的非语言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沟通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个人的家庭、事业、人际关系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商,即沟通能力。人际沟通有很多技巧和艺术。从沟通的载体层面,沟通包括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语言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很多时候人们忽略了非语言系统在沟通中的影响作用。在此,我们重点分析非语言系统的因素和策略。(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2年32期)
杨迪[7](2012)在《多模态话语的语言媒体系统和非语言媒体系统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的交际活动从口述、读写时代进入超文本时代,多模态话语及多模态话语分析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以多模态视角出发审视语言媒体系统和非语言媒体系统的各个角度,期待多模态化的教学及其研究会将教学法及教学改革带来启示。(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2年15期)
孟伟,梅琼林[8](2011)在《论广播非语言符号系统的传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广播话语是广播符号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音乐、音响和无声也是构成广播符号体系的重要元素,它们不仅构成广播的内容部分,也营造广播的氛围,构成广播内容传播的上下文语境,这些非语言的声响为呼唤意义的再现和情感的生发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期刊2011年12期)
刘雯[9](2010)在《中国语境下非语言类英文原版教材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非语言类英文原版教材的语言特点进行研究,以期对国内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的教学活动有所助益。英语作为全世界通用的交流媒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目。最近人们意识到单纯地教授英语不能满足时代需要,转而直接引进英文原版教材,以同时教授英文的语言知识和英文外的科学知识寄希望与国际接轨。但是,部分老师在课堂上把教学重点只放在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上的情况较多,对英文原版教材语篇特点的重视显得不足,导致学生难以宏观把握英文原版教材。我们认为,老师应在课堂上教会学生掌握学术语篇的框架,也就是说学生需掌握科学体裁的学术语域及语言特征。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语篇分析的有力工具,其主要概念如及物性,主位结构,语法隐喻等都是分析语篇的利器。本论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对非语言类英文原版教材《管理学》的其中一章“战略管理”进行剖析,以探索非语言类英文原版教材的体裁,语域及语言特征。本研究发现,学术语篇的语篇特征大致如下:一、学术语篇含有大量的语法隐喻表达式,导致语篇结构复杂。语法隐喻之一的名词化,表达通过使大量信息浓缩到名词短语当中,起到加强前后语句的连贯的作用。二、学术语篇中参与者通常是无生命的、抽象的实体,过程浓缩在名词短语之中。叁、不同语类在语篇组织和句子结构方面有不同的主位推进模式。四、学术语篇的词语密度较高,也证明了有效地将信息展现在语篇当中。本研究成果有望为在中国使用英语原版教材进行教学的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供鉴。(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0-05-17)
邓沁灿[10](1999)在《试论图书馆的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非语言符合系统中的目光接触、姿势表情、说话时的“附加成分”与空间距离等表达方式,并且论述了它们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中加以运用,作者认为这是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本文来源于《图书馆》期刊1999年06期)
非语言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课堂教学评价平台,利用教室中的课堂视频数据检测和识别教师和学生的非语言信息,并根据不同的非语言信息与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文章在研究非语言信息与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具体实现该评价平台所用到的表情识别和行为识别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语言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李芳.非语言传播信息系统的公共策略——以装置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
[2].范欣欣.非语言信息系统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8
[3].陶舒晨.基于非语言符号系统的老龄化社区交往空间塑造研究[D].浙江大学.2017
[4].陶舒晨,曹康.基于非语言符号系统的养老社区交往空间塑造[J].规划师.2015
[5].熊恺妮.非语言符号系统下的曹操形象[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徐冬爱.人际沟通中的非语言系统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
[7].杨迪.多模态话语的语言媒体系统和非语言媒体系统综述[J].学理论.2012
[8].孟伟,梅琼林.论广播非语言符号系统的传播价值[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
[9].刘雯.中国语境下非语言类英文原版教材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D].暨南大学.2010
[10].邓沁灿.试论图书馆的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流[J].图书馆.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