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性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烟气,竖井,火灾,应力,刚性,烟囱,地基。
中性面论文文献综述
张远村,汪海涛,张杰[1](2019)在《Moldflow中性面技术在墙壁开关电子门铃产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墙壁开关电子门铃面盖为例,通过Moldflow中性面技术应用,对产品中部复杂横截面进行近似表示,可大量节省CAE分析时间,同时只需在对中性面网格属性进行设置,无需调整产品CAD模型,实现方案的调整,进行快速验证,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本文来源于《日用电器》期刊2019年10期)
姜文雨,刘一[2](2018)在《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性面深度与桩土应力比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性面深度及桩土应力比的简化计算主要基于桩侧摩阻力线性分布假设,当桩身较长时,桩端侧摩阻力的计算值会远大于实际值,致使中性面深度及桩土应力比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差别较大,故有必要对线性分布模式予以修正。据此将桩侧摩阻力分布简化为分段线性模式,考虑负摩阻力作用及桩上、下刺入变形,根据褥垫层-桩-土变形协调关系推导了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性面深度、桩顶面桩土应力比、中性面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模型试验与工程实例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12期)
陈健,张昊,李宏文,张见文[3](2018)在《瘦高型中庭开口方式对火灾中性面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中庭发生火灾时,中性面位置将显着影响烟气流动,本文从烟气流动时的质量守恒定律出发,推导了上、下双开口中庭中性面位置理论公式。为了验证理论公式对该类型中庭建筑的适用性,利用Fluent软件计算分析了40种不同工况下中庭模型内部流场及压力变化,研究发现,当中庭具有顶部水平开口时,理论公式可以较准确地计算中性面高度,但中庭上部开口位于侧墙上时,理论公式所计算出的中性面高度和模拟计算结果差距较大;同时发现上下开口面积相同时,开口位置越高则中庭中性面高度越低。最后提出理论公式实际应用时的4个约束条件。(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游宇航,阳东[4](2017)在《烟气渗入竖井的压力中性面与开口质量流率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无烟气持续渗入竖井和有烟气持续渗入竖井的中性面与质量流率计算模型,研究火灾时竖井的烟囱效应。根据质量平衡与热量平衡推导竖井开口质量流率与竖井内部压力中性面位置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简化。选取横截面内部尺寸为4 m×4 m、高度为304 m、顶部与底部开口的面积4 m2的竖井,设定火灾烟气从50 m高处连续渗入到竖井内部空间,渗入烟气的初始温度为177℃,烟气渗入的质量流率为10、20、30 kg/s,对比分析理论计算结果与FDS模拟结果。研究发现,KLOTE模型获得的压力中性面位置明显高于数值模拟结果,且该偏差会随着烟气渗入质量流率的增大而增大。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差异较小,具有可靠性与高效性。(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07期)
游宇航,阳东[5](2016)在《火灾烟气进入建筑竖向结构后的压力中性面位置判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火灾烟气进入到建筑竖向结构后的压力中性面位置的定量判定方法。考虑烟气从竖向结构旁侧房间渗入,并考虑热烟气在竖向结构内流动时与壁面的热交换。通过质量平衡与能量平衡分析,获得了压力中性面住置与开口质量流率的计算方法。理论计算公式与FDS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该压力中性面位置判定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1-11)
张强,邱榕,蒋勇[6](2016)在《基于贝叶斯方法的竖井中性面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其发生火灾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火灾烟气是导致火势蔓延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问题可谓重中之重。建筑中性面的性质决定了其在防排烟设计中的关键地位,通过对建筑中性面位置的研究来优化建筑防排烟设计,减少火灾烟气对人和建筑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场模拟的方法得到样本值,并引入贝叶斯概率方法量化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了竖井结构单一参数的不确定性对中性面位置分布的影响。旨在为火灾安全工程设计和竖井模型实验台设计,以及建筑竖向通道防排烟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火灾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许兴亮,李俊生,田素川,刘忠堂,李跃文[7](2016)在《沿空掘巷小煤柱变形分析与中性面稳定性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小煤柱沿空掘巷条件下采场侧方煤体支承压力分布特征,通过数值计算和原位实测方法研究发现小煤柱内部存在不变形或变形极小的中性面区域。随煤柱尺寸增加,中性面区域的宽度逐渐增大,但其占煤柱宽度比例增速降低并逐渐趋于稳定。研究发现锚杆支护强度可以显着增大煤柱内中性面极限承载区的宽度与承载能力,通过采用高强度锚杆支护的方法实现了全塑性区小煤柱稳定性控制,并将研究结果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王晓栋,周汝,何嘉鹏,赵贤,谢娟[8](2016)在《高层建筑着火层中性面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防排烟模式对走廊中性面的影响,采用FDS模拟长廊型高层建筑。设置有无机械排烟、不同机械排烟量和不同挡烟垂壁组合的9组工况,分析比较各工况下烟气的中性面高度、温度分布和CO_2浓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走廊中增设机械排烟可以将中性面位置提高约0.25 m;在正压送风加机械排烟条件下,自然排烟可以提高中性面0.2 m;在自然排烟条件下,改变机械排烟量对中性面影响很小;在走廊中部排烟口EP1右侧增设挡烟垂壁时,可以将中性面位置提高0.3m,并达到烟气抑制临界条件,保证前室无烟状态,给人员安全疏散提供条件。(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郭维超[9](2015)在《考虑负摩阻力的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性面深度及桩土应力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刚性桩复合地基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由于褥垫层的设置,上部荷载通过褥垫层作用在桩和桩间土上,桩土协调变形、共同承载,在桩身上部区域不可避免的形成一个负摩阻区,而负摩阻区的存在会对桩、土受力及变形产生较大的影响。桩土应力比是反映桩土荷载分配的重要指标,也是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的重要参数,在考虑桩侧负摩阻力的情况下对桩土应力比进行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桩顶平面桩土应力比,还应对中性面深度及中性面桩土应力比进行研究,这样可以真实地计算出中性面处最大桩土应力比以及桩的最不利受力状况,具有重要工程研究价值。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荷载传递法,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土工作性状的影响,建立了桩土共同作用分析模型,结合垫层-桩-土的变形协调方程,推导了中性面深度、桩顶平面桩土应力比以及中性面桩土应力比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具体算例验证了公式的可行性。利用FLAC3D对实际工程中刚性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进行了模拟,通过反演分析取得了桩土接触面的力学参数,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将中性面深度和桩土应力比的模拟值与本文计算方法得到的计算值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的可行性。最后,以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数值模拟为基础,建立了群桩复合地基模型,探讨了中性面深度及桩土应力比随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中性面深度及桩土应力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刚性桩复合地基的中性面深度比在0.15~0.55之间,中性面处桩身应力相比桩顶处增幅明显,一般增大4%~30%。故在工程应用时不应忽略负摩阻力对桩土工作性状的影响,建议刚性桩复合地基在桩体承载力设计时,采用中性面桩土应力比作为桩土荷载分配计算的指标;而在沉降计算和桩间土承载力验算时采用桩顶平面桩土应力比作为桩土荷载分配计算的指标。这样采用更符合工程实际,偏于安全。(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5-12-01)
张洪杰,鲁亚丽,向晓东,丁玉洁[10](2015)在《煤矿竖井单纯烟囱效应下中性面位置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确定单纯烟囱效应下中性面的位置对研究煤矿竖井中火灾烟气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不考虑矿井通风的情况下,推导出竖井在单纯烟囱效应作用下的中性面理论位置,并通过实例研究了温度变化、开口位置变化以及开口面积对中性面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口位置对中性面的影响比温度引起的变化要显着;在一定条件下,中性面高度与开口高度和开口面积成正比关系,与温度成反比关系;得到关于中性面位置的"两个必定"和"四个特殊"条件。中性面的确定可为煤矿井巷防火设计和人员安全疏散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5年05期)
中性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性面深度及桩土应力比的简化计算主要基于桩侧摩阻力线性分布假设,当桩身较长时,桩端侧摩阻力的计算值会远大于实际值,致使中性面深度及桩土应力比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差别较大,故有必要对线性分布模式予以修正。据此将桩侧摩阻力分布简化为分段线性模式,考虑负摩阻力作用及桩上、下刺入变形,根据褥垫层-桩-土变形协调关系推导了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性面深度、桩顶面桩土应力比、中性面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模型试验与工程实例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性面论文参考文献
[1].张远村,汪海涛,张杰.Moldflow中性面技术在墙壁开关电子门铃产品中的应用[J].日用电器.2019
[2].姜文雨,刘一.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性面深度与桩土应力比计算[J].岩土力学.2018
[3].陈健,张昊,李宏文,张见文.瘦高型中庭开口方式对火灾中性面影响研究[J].建筑科学.2018
[4].游宇航,阳东.烟气渗入竖井的压力中性面与开口质量流率计算[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7
[5].游宇航,阳东.火灾烟气进入建筑竖向结构后的压力中性面位置判定方法[C].2016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2016
[6].张强,邱榕,蒋勇.基于贝叶斯方法的竖井中性面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研究[J].火灾科学.2016
[7].许兴亮,李俊生,田素川,刘忠堂,李跃文.沿空掘巷小煤柱变形分析与中性面稳定性控制技术[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6
[8].王晓栋,周汝,何嘉鹏,赵贤,谢娟.高层建筑着火层中性面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
[9].郭维超.考虑负摩阻力的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性面深度及桩土应力比研究[D].燕山大学.2015
[10].张洪杰,鲁亚丽,向晓东,丁玉洁.煤矿竖井单纯烟囱效应下中性面位置的确定[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5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