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层级城市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体系,层级,城市,同构,资本,全球,经济。
层级城市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高翔[1](2019)在《高速铁路在服务业分布中的作用——基于城市层级体系视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中心地理论从理论角度分析了高铁如何通过缩小市场范围下限和扩大市场范围上限的方式增加所有城市服务业的种类,从而扩大潜在市场范围。服务业市场存在交叉的城市之间会进行竞争,而自身服务业规模较大、聚集经济更明显的城市具有优势。本文以中国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从实证角度支持了以上假说。将市辖区视为地级市服务业中心,在高铁连接的城市中,原本市辖区第叁产业GDP较大的城市市辖区第叁产业GDP占全市GDP比重更高,而自身市辖区第叁产业GDP较小的城市该比重不变或更低。使用在建高铁信息进行安慰剂测试的结果支持了基本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01期)
王俊,罗宁[2](2018)在《珠叁角城市体系的层级结构与优化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研究城市体系产业结构及其关联性,认为珠叁角地区形成了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的城市层级体系,呈现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协调发展格局,其中广州和深圳分别为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且对该地区发挥着差异化的服务性功能。本文通过考察公共服务产品指标研究了城市治理水平与经济规模的关系,认为深圳、广州和珠海均表现出了较高的城市治理水平,而其他六个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及经济规模均有待提高,其中广州和珠海拥挤程度相对不高,可分别代表大、小城市的发展方向,而深圳为该地区最为拥挤的城市。另外,本文提出要运用市场和政府两种手段,加强统筹规划,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及城市分工水平,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为契机推动珠叁角城市体系的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开发性金融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梁琦[3](2018)在《构建有机有序的城市层级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窗口期”谋划推动区域发展问题尤为重要 “虹吸效应”是指核心城市、中心城市、大城市、具有优势地位的城市,能够将周边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资源要素吸引过来,在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北京的发展对河北地区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就是典型的虹吸集聚效应,但是这种“虹(本文来源于《四川日报》期刊2018-07-04)
李鹏举[4](2017)在《长叁角城市群层级体系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群作为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由于城市群整合资源的能力较强,其发展水平影响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过程中,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对城市群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城市群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一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都市圈(区)或大城市为基本构成单元。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城市群区域范围内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经济要素的交流,使得城市间出现比较优势,对城市群的层级体系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理想的城市群是一个在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整体结构上具有合理层级体系,在空间边界、资源配置、产业分工、人文交流等方面具有功能互补和良好协调机制的城市共同体。城市等级体系是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学及区域经济学长期研究的议题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对城市群层级体系研究的理论和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形成关于城市群层级体系的形成诱因及动力机制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长叁角城市群的层级体系进行演化分析,分析长叁角城市群层级体系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城市群层级体系的建议。首先,本文从区域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和城市经济学相关理论的研究文献出发探寻城市群层级体系演化可能存在的规律,然后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城市群层级体系的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发现不同的学科对城市群层级体系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地理学主要将空间结构作为研究主题,忽略了功能方面的研究;经济学则从产业集聚、扩散和要素流动等方面着重研究城市群功能结构。城市群的层级体系包含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叁个方面,而相关文献只选择其一进行研究,则出现不能全面认识城市群层级体系的问题,并大多运用静态分析,缺乏时间维度的对比。对长叁角城市群层级体系研究过程中,把某一年的区域规划作为整个研究时间段的区域规划,不能分析政府规划对城市群层级体系的影响。本文将从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叁个方面着手分析长叁角城市群的层级体系,并纳入时间维度,从演化的视角分析城市群的层级性演化特征。其次,本文从人口视角和经济视角分析长叁角城市群的规模结构。对人口视角的研究,以往都是选择城市市辖区户籍人口,本文则选择城市市辖区常住人口,更符合城市群规模结构的特征。研究方法方面,选择位序-规模法则研究长叁角城市群整体的规模结构演变特征,选择等级钟研究长叁角城市群个体城市的位序变化及演变特征。对长叁角城市群职能结构的研究,本文选择矿业职能、工业职能、建筑业职能、交通通信职能、商业职能、金融业职能、房地产业职能、科研管理职能、行政职能、社会服务职能、其他服务职能进行研究,利用区位熵得出长叁角城市群的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并分析长叁角城市群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及城市主导部门,进而得出长叁角城市群职能结构的演化特征。而对长叁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分析,本文主要选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投资环境、科技信息化、基础设施等5个方面共23个指标来构建城市群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得出长叁角城市群2005—2015年的各城市综合实力得分,并使用ARCGIS10.2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长叁角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特征,同时利用Getis-Ord G~﹡指数研究长叁角城市群城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格局演变。最后,本文根据前文从规模、职能、结构叁个方面对长叁角城市群的层级性演化特征的分析,总结文章并凝练出研究长叁角城市群层级性所得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通过联系长叁角城市群的发展现状,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以期长叁角城市群具有合理的层级体系,并具有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发展潜力。同时,文章最后对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并进一步说明提高和改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7-12-01)
王姗[5](2017)在《成渝城市群层级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群是全球城市化发展主流趋势的伴随物,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群层级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本文以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理论的梳理基础上,研究成渝城市群层级体系形成及其协调。研究成渝城市群层级体系有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上游经济区协调发展。首先,在对成渝城市群地域构成界定基础上,分析成渝城市群层级体系现状。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镇化水平,成渝城市群都呈现出明显空间差异和空间分形特征。进行层级分析可知,成渝城市群层级体系不完善,缺乏超大城市,且大中城市数量不足,小城市数量多但发展水平低。其次,对成渝城市群层级体系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成渝城市群层级体系基本符合齐普夫定律。但帕累托指数略大于1,属于城市人口分布差异较大、首位城市不强的城市体系。实证分析得出:产业结构、科技发展水平及融资能力是城市群等级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依据成渝城市群层级体系现状,综合考虑各城市发展规划及发展潜力,提出针对性的成渝城市群层级体系完善路径:继续提高成都、重庆城市经济辐射势能,强化其辐射带动作用;将南充、绵阳、达州作为副中心城市,促进它们发展为特大城市,以弥补特大城市断层短板;促进泸州、自贡、遂宁、内江、乐山等城市向Ⅰ型大城市发展;继续推动原有中等城市规模扩展,并选择有潜力的小城市发展为中等城市;促进小城市规模扩张,更好的发挥链接城乡的纽带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封博卿,李平,王普[6](2016)在《基于层级化云应急服务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系统体系架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其安全和应急能力的建设十分重要。本文系统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类型和应急管理模型,给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系统的四阶段发展模型,即监控分散化,应急文档化阶段;监控局部综合化,应急信息化阶段;监控全局化,应急协同化阶段;监控与应急融合化、智能化阶段。首次提出了基于层级化云应急服务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系统体系架构,并给出了层级化云应急服务的应用模型,建立了组合云应急服务的形式化描述。(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大会论文集》期刊2016-11-16)
王桀,唐志儒,张敏婕,梁振凯[7](2016)在《面向层级控制的城市竖向规划编制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竖向规划是伴随城市规划各个阶段的重要专项规划,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安全、经济、美观。随着竖向规划编制的进一步发展,既有竖向规划体系面临的体系不够完整具体、内容深度规定不够详尽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有必要对此进行完善。通过对相关的城市竖向规划编制和城市竖向建设情况的问题分析,总结出广泛存在的五大问题,继而提出上下位规划有效衔接的竖向规划编制体系,特别是明确各层级规划的具体要求和重点。文章最后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对城市竖向规划编制体系的实践进行了阐述。萧山实践以分区竖向规划为先导,总结经验后进行全区竖向规划编制,明确上下位规划衔接,再向下反馈到各控规单元的竖向修编中,这一做法对其他城市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工程规划)》期刊2016-09-24)
唐子来,李粲,李涛[8](2016)在《全球资本体系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层级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城市体系和全球资本体系的关联性趋于显着。从全球资本体系的视角,考察中国城市层级体系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基于全球资本支配和基于全球资本服务的中国城市层级体系并不完全一致。以福布斯2000中国上榜企业总部为表征,全球资本支配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层级体系呈现特定的国家制度语境;以GaWC175境外公司分支机构为表征,全球资本服务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层级体系遵循普遍的市场经济规律。尽管如此,国家中心城市和以其为核心的国家级城市群均占据主导地位。以全球资本服务视角为主和以全球资本支配视角为辅,可以将中国城市群划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是能级最高的国家级城市群,其它叁个层级包括能级较高、能级一般和能级较低的区域性城市群。值得关注的是,能级最高的国家级城市群和能级较高的区域性城市群均位于沿海发展带或长江发展带,形成T形分布格局。(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学刊》期刊2016年03期)
陈建军,周维正[9](2016)在《空间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土地经营策略、竞争机制和中国的城市层级体系——来自中国186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中国城市发展的主题形态是城市群,而关于中国城市群层级优化的愿景模式是高首位度还是扁平化这一问题一直以来存在争议,作者以地方政府土地经营策略为切入点,从空间视角论证中国当前城市层级体系状态形成的内在机制并对其合理性进行把握。研究方法:空间分布图形分析与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研究结果:地方政府土地经营效果存在空间非均衡形态,地方政府间基于招商引资效应的土地经营策略存在着空间外溢效应与空间竞争效应。研究结论:地方政府间基于土地经营策略的竞争,促使中国城市层级体系趋向扁平化,而在中国现有的制度背景及路径依赖约束下,趋向扁平化的城市层级体系有其合理性且符合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与基本国情。(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郝良峰,邱斌[10](2016)在《基于同城化与产业同构效应的城市层级体系研究——以长叁角城市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长叁角城市群作为国内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和区域信息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其内部城市间的同城化效应逐步增强,城市体系结构和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演变,目前已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次中心的城市层级体系,并存在产业同构现象。文章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同城化指数,且利用经验数据分析了在多中心城市体系中的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结构关系。此外,为了考察城市的初始禀赋对自身经济活动的长期影响,采用截面OLS回归的方法,并选取2006年和2012年的数据观察城市体系结构的变化。回归结果显示,长叁角城市体系的中心外围结构在特定条件下显着,并通过比较发现2012年次级中心城市尤其是南京市对其外围城市的影响相对较大,同城化水平在提高的同时增加了产业相似度,且验证了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受到行政壁垒影响的假设。(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层级城市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研究城市体系产业结构及其关联性,认为珠叁角地区形成了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的城市层级体系,呈现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协调发展格局,其中广州和深圳分别为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且对该地区发挥着差异化的服务性功能。本文通过考察公共服务产品指标研究了城市治理水平与经济规模的关系,认为深圳、广州和珠海均表现出了较高的城市治理水平,而其他六个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及经济规模均有待提高,其中广州和珠海拥挤程度相对不高,可分别代表大、小城市的发展方向,而深圳为该地区最为拥挤的城市。另外,本文提出要运用市场和政府两种手段,加强统筹规划,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及城市分工水平,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为契机推动珠叁角城市体系的协调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级城市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高翔.高速铁路在服务业分布中的作用——基于城市层级体系视角的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9
[2].王俊,罗宁.珠叁角城市体系的层级结构与优化发展[J].开发性金融研究.2018
[3].梁琦.构建有机有序的城市层级体系[N].四川日报.2018
[4].李鹏举.长叁角城市群层级体系演化分析[D].浙江财经大学.2017
[5].王姗.成渝城市群层级体系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6].封博卿,李平,王普.基于层级化云应急服务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系统体系架构研究[C].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大会论文集.2016
[7].王桀,唐志儒,张敏婕,梁振凯.面向层级控制的城市竖向规划编制体系研究[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工程规划).2016
[8].唐子来,李粲,李涛.全球资本体系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层级体系[J].城市规划学刊.2016
[9].陈建军,周维正.空间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土地经营策略、竞争机制和中国的城市层级体系——来自中国186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中国土地科学.2016
[10].郝良峰,邱斌.基于同城化与产业同构效应的城市层级体系研究——以长叁角城市群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