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碎片论文-刘晓光

生活的碎片论文-刘晓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活的碎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短视频,网络世界,生活世界,传播

生活的碎片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光[1](2019)在《将生活碎片化为诗意图景——“短视频”特色简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世界中的轻骑兵短视频风生水起,进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体量短小、传播量大、动感十足、内容丰富的短视频引起全社会关注,深受网民喜爱。短视频切近人们的日常生活,适应网络时代碎片化的接收方式,以其便捷灵活的形式以及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给人们带来视听享受。短视频的创作应该总结经验,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提高审美品位,杜绝庸俗、低俗、恶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正能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期刊2019年10期)

杨文臣[2](2019)在《叙事的限度与可能——《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与《尖叫的碎片》的对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纳博科夫《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与墨白《尖叫的碎片》都可归入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之列:在叙事的自我指涉和拆解中瓦解了叙事的可靠性,揭示了历史和现实的建构性质。但二者并没有因此否定叙事的意义,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沼,而是在质疑叙事的同时又极其精妙地对其进行了肯定:尽管叙事有其限度,无法绝对地复写历史和现实,但它仍为我们敞开了另外的可能性,帮助我们抵达存在的澄明之境。(本文来源于《郑州师范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王梓伊[3](2019)在《“浅阅读”在碎片化阅读生活中的设计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与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我们常常有着整块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随着进入到新媒体时代,生活的节奏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生活的浸入,我们工作越来越方便快捷,信息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获取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同时随着我们生活的越来越便捷,但是工作与休息也重迭起来。我们整块的时间、资讯、知识、阅读、人际交往等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的日益碎片化了被打碎了,然而碎片化的生活和工作生活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我们的阅读方式从过去的整块的时间进行文字的阅读改变成为更为直接的图像信息的提炼进行获取。阅读变得更易获取了,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在路上看到越来越多的"低头族"—行走时、吃饭时、工作时都低头刷着信息。可以随时停止或者关掉手中的阅读设备。而这样的阅读方式也就会逐渐形成我们常说的"浅阅读"。"浅阅读"的普遍化时在当我们生活中最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而"浅阅读"却也会引发一些问题,例如:纸质书籍的购买量降低、对长篇的文字阅读失去耐心、阅读浮皮潦草不深入甚者会因阅读的浅层次影响到思考能力的下降。所以"浅阅读"既有在当前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又有其存在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人们如何在生活合理有效地运用"浅阅读","浅阅读"的真正意义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鲁圣鹏,杜欢政,李雪芹[4](2018)在《从碎片化到协同:中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认为农村垃圾协同治理,是降低垃圾管理成本、实现垃圾资源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垃圾治理主体、流程、政府职能分工以及政策等方面,系统探讨当前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按照系统管理的思维,运用顶层设计方法,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协同治理总体框架;从主体整合、流程再造、区域协同、机制协调和信息共享5个方面,重点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本研究对构建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实现美丽乡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农业》期刊2018年09期)

罗争妍[5](2018)在《《生活碎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14期)

王梓伊[6](2018)在《“浅阅读”在碎片化生活中设计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图像时代的来临,人们得到的信息方式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方便快捷,信息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元。同时在网络影响下我们的生活日益碎片化,碎片化仿佛是一种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它把完整的事物打碎成多块,让我们的时间、信息、知识、学习、人际关系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或被动或主动成为一种零碎的存在而我们的生活就是这些事物所构成的,我们生活变的碎片化了,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之中无形的少了许多的时间。生活的碎片化和节奏的加快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读取更多的图像信息而非文字信息成为当下最为主流的阅读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量也成为了人们的阅读期待。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低头族”,他们随时随地通过手机阅读信息和图像,这种阅读习惯便引发了“浅阅读”现象的普遍化。对于“浅阅读”有多种定义解释,最为常见的是“一种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式,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一目十行、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怡悦等等”。“浅阅读”的确给我们的阅读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它可以简单明确地给人们提供想要获取的讯息,内容的图像化也同时满足了人们视觉上的享受。然而“浅阅读”的普遍化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阅读的浮皮潦草,甚至会导致思考能力的下降;影响人们的阅读节奏;人们开始读纸质阅读失去耐心等等。因此,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浅阅读”?“浅阅读”的真正的意义在哪里?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我将在第一章来提出“浅阅读”在当前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第二章通过对当前“浅阅读”的相关设计分析,并的本章的小结论,在第叁章来阐述如何让将“浅阅读”运用在设计中,在第四章通过实践创作来对这一课题进行论证,并在第五章得出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18-05-01)

姜笑吟[7](2018)在《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哗啦啦——"车窗外大雨如注,公交车发动机嘈杂的轰鸣声更令我百无聊赖,看着窗外的雨水不断地在玻璃上滑出道道不规则的水纹,我的眼皮渐渐沉下……"嗒嗒嗒""嗒嗒",耳边不断传来奇特的音调。什么声音?我抬眼望去,车厢内的人无论是站着的还是坐着的,双眼都直勾勾地盯着手中闪闪发光的手机屏幕。一个戴眼镜的大叔在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看朋友圈,一个玩消消乐的胖哥哥手指不停滑动,神情高度紧张,两个年轻的小姐姐正(本文来源于《当代学生》期刊2018年06期)

李建毛[8](2018)在《重拼湖南古代饮食生活碎片》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时代、一个地区,平民生活方式的进步,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而恰恰这是二十四史等正统史书所忽略的,我国几千年的正史所载,都是"帝王将相"史,梁启超《中国史界革命案》:"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满书皆是帝王活动等"国之大事",对民生则无只言片语。而在各时期出土的文物中,多出于墓葬。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去了阴间,阴间是阳间的倒影,阳间生活所需,阴间同样需要,故墓中随葬之物,多则按"事(本文来源于《文物天地》期刊2018年03期)

窦宪彬,孟庆海[9](2018)在《文化民生润“静城”》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海静城”加格达奇,如今,再添“书香”新内涵。高站位规划、大手笔推进,当前,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以来,颇具规模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文化惠民工程、文明创建工程,在兴安首府加格达奇区蓬勃兴起。2017年,因为一场文化滋养而(本文来源于《大兴安岭日报》期刊2018-02-28)

施俞晨[10](2018)在《碎片化生活 结构性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对于"碎片化知识"的诟病不绝于耳,更多时候,人们将它与肤浅、快餐文化、浅阅读直接挂钩。我想,对于碎片化的生活,我们不该一味唱衰,而应该鞭策前行与自我修正。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雪崩式增长,以及工作、生活节奏的加速,"碎片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原因之一在于社会外部环境对于个体的施压。(2)现代生活要求我们多线程并进,接收更多的信息,扮演更多的角色,承担更多(本文来源于《当代学生》期刊2018年Z2期)

生活的碎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纳博科夫《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与墨白《尖叫的碎片》都可归入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之列:在叙事的自我指涉和拆解中瓦解了叙事的可靠性,揭示了历史和现实的建构性质。但二者并没有因此否定叙事的意义,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沼,而是在质疑叙事的同时又极其精妙地对其进行了肯定:尽管叙事有其限度,无法绝对地复写历史和现实,但它仍为我们敞开了另外的可能性,帮助我们抵达存在的澄明之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活的碎片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光.将生活碎片化为诗意图景——“短视频”特色简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

[2].杨文臣.叙事的限度与可能——《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与《尖叫的碎片》的对读[J].郑州师范教育.2019

[3].王梓伊.“浅阅读”在碎片化阅读生活中的设计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4].鲁圣鹏,杜欢政,李雪芹.从碎片化到协同:中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之路[J].世界农业.2018

[5].罗争妍.《生活碎片》[J].大众文艺.2018

[6].王梓伊.“浅阅读”在碎片化生活中设计应用[D].中央美术学院.2018

[7].姜笑吟.遇上“碎片化”的生活[J].当代学生.2018

[8].李建毛.重拼湖南古代饮食生活碎片[J].文物天地.2018

[9].窦宪彬,孟庆海.文化民生润“静城”[N].大兴安岭日报.2018

[10].施俞晨.碎片化生活结构性思考[J].当代学生.2018

标签:;  ;  ;  ;  

生活的碎片论文-刘晓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