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流行为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理论,信息交流,言语,巴赫,主体,语料,场所。
交流行为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谢珈[1](2019)在《“负责任”、交流和意识形态生产——巴赫金表述理论中的行为主体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表述理论是巴赫金整个思想体系中一个完备的"理论子体系",表述理论中的言语主体以及表述主体是在巴赫金主体思想具体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它是一个负责任的行为主体,通过我与他人的表述体现出来。表述的过程是行为主体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表述主体既继承了巴赫金主体论思想,又有所突破;表述在自己的内容里反映着认识的、伦理的意识形态构成物,它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意识形态交流符号。(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高迪[2](2019)在《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信作为一款潮流的移动应用,满足了当下移动互联网用户对移动即时通讯与社会交流的需求,在推出之后便保持高速增长,拥有庞大的注册用户数量与实际使用数量。微信以用户关系为核心,通过强关系链条与弱关系链条交织形成复杂关系网,体现出更强的社交属性与情感黏度。微信本质是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这一本质在微信群内部体现尤为明显,微信群内成员既可以通过@功能进行点对点的沟通,又可以按照话题为中心展开点对面或面对面的交流,成员通过信息交流过程中话题的“无限漂移”与话语的“无限流动”进行自我呈现。微信群内的信息交流是微信群内用户身份特征的体现,其内蕴含成员的地位、职业、年龄等要素,存在权利的控制与资本的渗透。因而对于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分析微信群用户信息交流行为,帮助平台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文以社交网络环境下的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为起点,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分析、归纳出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影响因素,通过实证分析检验影响因素。首先本文对选题背景以及选题意义进行阐述,通过梳理文献,界定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概念及特点,信息交流行为相关理论、社会网络相关理论,为影响因素分析提供理论上的准备。其次通过对微信群信息交流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影响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影响因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分析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涉及的节点、关系强度、网络类型,总结影响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影响因素,再通过用户访谈的方法对之前分析出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补充。然后依据影响因素构建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通过调查问卷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检验前面得出的影响因素及研究假设,经检验信息时效性、信息有用性、信息真实性、个体偏好、用户活跃度、交流互惠性、互动频率、网络类型与网络影响力对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最后本文对前面的分析进行总结和深化,总结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影响因素,以增强微信群用户信息交流的表达能力,提升用户信息交流的积极性,并对平台更好的为微信群信息交流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宋小康,朱庆华,赵宇翔[3](2019)在《社会化媒体中表情包使用对信息交流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言语行为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社会化媒体逐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本文旨在探究表情包这一新的语言符号如何影响在线信息交流的效果。【方法/过程】基于言语行为理论,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利用问卷调查和偏最小二乘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表情包的文字注释能够正向影响用户对交流信息的感知易懂性以及用户的感知愉悦性;表情包的视觉呈效能够正向影响用户的社会临场感以及感知愉悦性;用户的感知易懂性、社会临场感、感知愉悦性能够正向影响在线信息交流的效果。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加深入的了解表情包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情报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程璐璐,尚晓明[4](2017)在《学前儿童语用交流行为的发展特点与取效行为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语用交流行为是最基本的语用现象,对儿童语言发展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儿童词汇、语法的发展,而且能够展示儿童的社会理解力和认知程度。本研究运用INCA-A编码系统和CLAN语料分析系统,从言语倾向与言语行动类型及其数量的角度对CHILDES语料和自建学前儿童口语语料进行分析,揭示学前儿童语用交流行为的发展特点,并据此构建了取效行为理论分析框架。该框架根据取效行为中语言目的和效果的互动关系,通过具体语料重点阐述了知识与不可预料效果、语言与可预料效果、行为与探试效果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家长应针对儿童知识、语言和行为现状,培养其语用交流行为,如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多模态教学法等帮助儿童积累百科知识,通过发展儿童的故事叙事能力训练儿童语言技能,借助主题互动游戏发展儿童的行为交往方式等,以此提高儿童的语言运用水平。(本文来源于《学前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陈曦[5](2016)在《言语行为理论在交流理解中的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外之意有多种表达方式,特殊的语言结构、说话语境、表达方式等都可以表达言外之意。而这些言外之意如何运用及表现在对话之中,则需要仔细分析和细心体会。从应用分析的角度研究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言外之意的表达方式及相关语境,通过对相关例句的分类及解释,归纳出言语行为理论在交流层面所产生的强大后续影响力。总结出言语行为理论在语意交流和哲学思想上做出的重大贡献及意义,有助于培养交流意识,提高日常及理论语用能力。(本文来源于《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期刊2016年06期)
董军超[6](2013)在《东西方法律文化交流——以物权行为理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人说中国几千年的法制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刑法史。这话虽有偏颇,但是客观上反映出我国重刑轻民的法律传统,民法一词在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中虽有出处,但意义与我们今天所言的民法差之甚远,可以说民法一词实为舶来品,是东西方法律文化交流的结果。本文以物权行为理论为视角探讨了自清末以降东西方法律文化的交流情况,阐释了我国对西方民法学理论的继受。(本文来源于《华中人文论丛》期刊2013年03期)
李鹏,韩毅[7](2013)在《基于场所理论的信息聚集地研究——对于信息交流行为场所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定义、理论根源、演化发展等方面探讨了信息聚集地。在此基础上,利用场所理论对信息聚集地进行分析,明确信息聚集地的信息交流行为场所定位,探索信息交流行为场所研究范畴,并指出信息聚集地进一步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情报资料工作》期刊2013年01期)
曹胜[8](2009)在《制度与行为关系:理论差异与交流整合——新制度主义诸流派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制度与行为关系的分析是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所形成的不同看法构成了区分新制度主义内部理论流派的主要标准。新制度主义叁个主要理论流派,即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都以独特的理论视角对制度与行为关系展开了分析,在理论内容和分析途径上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理论流派之间存在差异的同时也为相互学习和理论整合提供了某种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李杰,周旖,高素芹[9](2003)在《运用交流理论 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遵医行为是按照医生开列的处方进行治疗和遵照医嘱进行预防保健的行为 ,其中包括个体对医嘱遵从的程度。遵医行为的好坏可以影响疾病疗效和疾病的转归。尤其当诊断准确 ,治疗方案有效的情况下 ,是否遵医就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遵医的行为(本文来源于《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交流行为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信作为一款潮流的移动应用,满足了当下移动互联网用户对移动即时通讯与社会交流的需求,在推出之后便保持高速增长,拥有庞大的注册用户数量与实际使用数量。微信以用户关系为核心,通过强关系链条与弱关系链条交织形成复杂关系网,体现出更强的社交属性与情感黏度。微信本质是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这一本质在微信群内部体现尤为明显,微信群内成员既可以通过@功能进行点对点的沟通,又可以按照话题为中心展开点对面或面对面的交流,成员通过信息交流过程中话题的“无限漂移”与话语的“无限流动”进行自我呈现。微信群内的信息交流是微信群内用户身份特征的体现,其内蕴含成员的地位、职业、年龄等要素,存在权利的控制与资本的渗透。因而对于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分析微信群用户信息交流行为,帮助平台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文以社交网络环境下的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为起点,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分析、归纳出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影响因素,通过实证分析检验影响因素。首先本文对选题背景以及选题意义进行阐述,通过梳理文献,界定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概念及特点,信息交流行为相关理论、社会网络相关理论,为影响因素分析提供理论上的准备。其次通过对微信群信息交流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影响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影响因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分析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涉及的节点、关系强度、网络类型,总结影响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影响因素,再通过用户访谈的方法对之前分析出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补充。然后依据影响因素构建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通过调查问卷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检验前面得出的影响因素及研究假设,经检验信息时效性、信息有用性、信息真实性、个体偏好、用户活跃度、交流互惠性、互动频率、网络类型与网络影响力对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最后本文对前面的分析进行总结和深化,总结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影响因素,以增强微信群用户信息交流的表达能力,提升用户信息交流的积极性,并对平台更好的为微信群信息交流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提出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流行为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谢珈.“负责任”、交流和意识形态生产——巴赫金表述理论中的行为主体论[J].贵州社会科学.2019
[2].高迪.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微信群信息交流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大学.2019
[3].宋小康,朱庆华,赵宇翔.社会化媒体中表情包使用对信息交流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言语行为理论[J].情报科学.2019
[4].程璐璐,尚晓明.学前儿童语用交流行为的发展特点与取效行为理论[J].学前教育研究.2017
[5].陈曦.言语行为理论在交流理解中的应用(英文)[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6
[6].董军超.东西方法律文化交流——以物权行为理论为视角[J].华中人文论丛.2013
[7].李鹏,韩毅.基于场所理论的信息聚集地研究——对于信息交流行为场所的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13
[8].曹胜.制度与行为关系:理论差异与交流整合——新制度主义诸流派的比较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
[9].李杰,周旖,高素芹.运用交流理论提高患者遵医行为[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