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波束论文_王瑞峰,席皓哲,姚军娟,吝天锁,郭博迪

导读:本文包含了切换波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波束,越区,天线,卫星通信,终端,微带,锥面。

切换波束论文文献综述

王瑞峰,席皓哲,姚军娟,吝天锁,郭博迪[1](2019)在《基于位置信息与波束赋形辅助的LTE-R切换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速铁路LTE网络切换成功率未被充分提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位置信息与波束赋形辅助的切换算法.首先通过接收信号波达角(Direction of Arrival, DoA)和邻区列表快速锁定目标小区;然后将波束赋形引入高铁的切换重迭区,以产生不同的波束赋形增益服务于不同的区域;最后计算出预触发起点位置和触发位置,并分别执行信道资源的预分配和触发判断任务.由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相比于传统切换算法和提前切换算法,在列车处于相同位置时有更高的切换成功率,可更好地适应高速铁路环境.(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陈拓,刘海客,王大印,郝晓强[2](2019)在《Ka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波束切换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地面通信网建设齐全,但机载宽带通信发展缓慢,而Ka频段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为我国机载宽带通信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基于机载终端移动性的特点,针对Ka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波束切换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终端在高速移动状态下的波束切换策略。(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21期)

徐洪成[3](2019)在《锥面共形阵列天线波束切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形阵列天线由于其具有辐射覆盖范围广、受载体空气动力特性影响小等优点,引起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天线与锥形曲面结构共形作为共形天线阵列的典型,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周向、母线方向以及锥角叁个维度的约束,随着约束的增加,共形天线阵列方向图综合过程变得困难,因此,实现共形阵列大范围扫描在共形天线方向图综合上一直是共形天线研究领域需要克服的问题。由于锥面共形阵列天线可以沿周向方向布置,因此空间位置的分布恰好给天线提供了辐射主波束自主偏转的条件,利用这一特性即可实现共形天线的波束切换。此外,圆周方向的波束切换方式灵活,具有大角度转换和全向辐射的特点,大角度转换给共形天线提供了宽扫描范围的基础。尽管锥面共形天线在周向具有大范围扫描的优势,但是实现大角度扫描却受到很多限制,例如扫描过程中的移相器低可调相位、二维阵列空间辐射相互制约严重等因素限制了天线的扫描范围,因此,为解决共形天线大角度扫描问题,研究拓宽天线扫描范围的方法对锥面共形天线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工作如下:一、大规模锥面共形阵列天线宽固定角波束切换技术研究基于线性阵列和圆环阵列方向图综合基础,本论文提出了一种超薄类缝隙天线的双菱重迭(Overlaping Square patch,OSP)结构的微带共形单元组成7单元线性阵列天线(Linear Array Antenna,LAA),八组线性阵列沿圆周等间距(圆周间距为?=28°)分布,形成56单元阵列的大规模锥面共形阵列天线(Conical Conformal Array Antenna,CCAA),利用有限元算法分析共形阵列天线模型,确定多路输出控制波束切换机制的建立,分析相邻线性阵列近距耦合效应,通过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MIMO)开关切换技术实现阵列波束的扫描,设计的CCAA工作在5G频段,H面扫描角度可实现0~195°。二、射频半导体开关控制多输出馈电系统的波束切换实现提出基于射频半导体开关(Radio Frequency Semiconductor Switch,RFSS)与由八路功分器组成的56路馈电系统集成方法,通过RFSS的开关状态切换不同线阵的馈电支路,集成馈电系统与锥面共形阵列天线达到信号链接的目的,实现了不同共形线阵的宽固定角波束切换,极大的缩减了波束扫描馈电系统设计的复杂性。最后,通过高密度互联技术(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or,HDI)工艺实现馈电系统制作和开关集成,完成整个样机的制作,基于频域分析和自由空间测试法验证锥面共形阵列天线宽固定角波束切换技术的可行性。针对锥面共形阵列大范围扫描的波束切换技术的建立能有效拓宽共形天线的扫描范围,为共形天线提供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5-30)

王珂[4](2019)在《高铁环境下基于波束赋形技术的无缝双链路切换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最为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如何使高铁运行更加安全、乘客的通信体验更加良好便是高铁无线通信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高铁极高的机动性,其给高铁无线通信系统带来了诸如信号的不稳定、频繁切换等问题,致使通信质量锐减。为提升高铁越区切换性能,本文提出了基于波束赋形技术的高铁越区切换方案,具体工作内容如下:首先,本文结合波束赋形技术与传统无缝双链路切换方案提出新的切换方案。即当列车行驶至小区重迭区域时,目标基站运用波束赋形技术向该区域赋一增益波束覆盖整个重迭区域,以提高切换天线接收到目标基站的接收信号强度,从而优化切换时机,提升切换性能。并且本文也对所提切换方案的切换算法及切换流程进行详细说明,使得对所提切换方案做出更加清晰的陈述。其次,本文对于传统切换方案中的切换条件进行优化,考虑了切换时通信天线的通信链路连接情况。本文提出切换触发不仅要满足列车接收到目标基站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其接收到源基站接收信号强度一个阈值,而且后天线接收到源基站的接收信号强度要满足列车保持正常通信的最低阈值,以保证列车的“无缝”切换,从而完备切换条件。除此之外,本文对于传统无缝切换方案的切换模式进行改进,允许切换天线进行多次切换。即当切换天线首次切换失败之后,无需后天线断开其通信链路进行切换,而是允许其继续进行切换直至达到其最大切换次数为止。该措施大幅度降低了切换失败概率。同时,考虑到小区间同频干扰对接收信号强度及切换性能的影响,本文对天线接收信号时受到的同频干扰进行分析,并且用信干比代替接收功率来表示接收信号质量以此来进一步优化切换时机,提高切换性能。最后,本文对所提切换方案建立了概率分析模型,对切换概率、切换失败概率和通信中断概率进行理论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表达式。在性能分析中还加入切换成功率来描述切换位置与切换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5-20)

戴彤洋,薛红,晋军,曹秋艳[5](2019)在《五波束可切换微带天线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五波束可切换微带天线的设计,实现主辐射方向不同的五个波束覆盖上半空域。天线由四单元矩形辐射贴片和移相电路构成。通过HFSS仿真软件构建天线模型,经过一系列优化和仿真,得到单元天线的结构参数、阵元的排列以及间距,采用移相电路通过相位改变完成开关切换实现波束切换。天线模型的远场反射系数和叁维方向图验证了天线的工作机理。天线具有低成本、小型化等特点,在无线通信系统的车载应用天线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浩先[6](2019)在《Ku波段宽带快速波束切换开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Ku波段宽带快速波束切换开关进行研究。Ku波段宽带快速波束切换开关以四端口差相移式环行器为器件结构基础,具有更大的功率容量,主要应用于大功率微波系统。基于Ku波段宽带快速波束切换开关的原理,在分别对构成Ku波段宽带快速波束切换开关的魔T、π/2差相移器、3dB窄边裂缝电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大功率波束切换开关的结构。为了满足波束切换开关在Ku波段的带宽大于1.5GHz的要求,采用多级匹配的原理对魔T、3dB窄边裂缝电桥进行了设计与优化,两者都得到了各端口回波损耗小于-20dB、传输损耗-3dB、带宽约2.5GHz的设计结果,表明采用多级匹配结构可以有效展宽这类微波元件的带宽;考虑到功率、散热、外加磁路结构问题,采用H面单侧加载铁氧体片结构对π/2差相移器进行了设计与优化,得到了在13.0GHz~15.2GHz频率范围内,端口回波损耗小于-20dB,插入损耗-0.06dB~-0.02dB,差相移量为90°±10°性能良好的π/2差相移器。在此基础上,对构成的Ku波段宽带快速波束切换开关整体性能进行了设计与仿真,结果表明在13.2GHz~14.8GHz范围内,端口反射小于-20dB、插入损耗小于-0.07dB、带宽1.6GHz,满足宽带与低插入损耗的设计要求,并且通过外加磁场的变化,实现波束切换开关的功能。针对大功率下的散热问题,采用ANSYS稳态热仿真工具Steady-State Thermal,在1.5kW的平均功率条件下,对Ku波段宽带快速波束切换开关进行了热分析。根据器件热分析结果,分别对仿真结果中的插入损耗-0.07dB与-0.7dB两种状态进行了稳态热仿真。结果表明插入损耗为-0.07dB时,在风冷条件下,最高温度为71.7℃;插入损耗为-0.7dB时,在风冷条件下,最高温度为485.7℃;插入损耗为-0.7dB时,在水冷条件下,最高温度为100.1℃。Ku波段宽带快速波束切换开关需要外部驱动电路系统才能实现波束切换开关功能。根据Ku波段宽带波束切换开关的驱动系统原理,设计了NMOS管H桥激励电路,使用了Altium Designer软件对电路原理图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实物制作与测试;使用Verilog HDL硬件编程语言对逻辑控制电路进行了设计、仿真,采用Xilinx开发板实现了逻辑控制电路的功能与测试;对外磁路模型进行了设计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并采用MATLAB对开关时间进行了预估,结果为0.4ms。本文所设计的这种驱动电路系统能实现0到50V的驱动端电压范围、电流方向切换、脉冲宽度调整,电流容限60A,完全导通下内阻约为0.6mΩ,最快开关频率600kHz的功能与性能指标,具有很好的逻辑电平兼容性,是一种适合大部分铁氧体波束开关与移相器的驱动电路,具有很高的通用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段增睿[7](2019)在《基于波束切换的方向图可重构天线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方向图可重构天线通过使用电子开关或改变天线的机械结构,实现天线辐射方向图形状或辐射方向的改变,从而实现天线辐射方向图的可重构。基于波束切换的方向图可重构天线技术与其他方向图可重构天线技术相比有着天线阵列结构简单,可重构方式简单,波束指向易于调节,可编程自由度高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地面交通、机场等场景中。本文通过合理设计天线阵列辐射单元和多路可重构天线阵列馈电网络,完成了基于波束切换的方向图可重构天线阵列的设计;利用液态金属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宽带双极化波束宽度可重构天线,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设计开关逻辑网络作为可重构天线阵列的馈电网络,实现了功率从一路输入到单波束对应的两路输出或双波束对应的四路输出间的选择性传输,并实现了 1.9dB的插入损耗和低于1°的端口相位不平衡度以及大于15dB的端口隔离度。2.设计1X2的低剖面高增益方向图可重构贴片天线阵列单元,采用八木天线技术,通过控制寄生贴片上槽缝的长度,实现了二元贴片天线阵列5波束±14°的俯仰角方向图可重构。同时,利用可重构天线阵列馈电网络和高增益可重构阵列单元,构建了基于波束切换的方向图可重构天线阵列,方位角波束扫描范围从-90°到90°,俯仰角波束扫描范围从-14°到14°,共80种波束状态,并支持同时存在两个波束。3.设计宽带双极化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单元,通过将传统的直臂偶极子进行弯折而增加了天线的工作带宽,同时在天线两侧引入液态金属柱,通过改变液态金属柱的高度,实现了天线单元的波束宽度可重构,可重构角度范围从75°到200°。(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3-27)

张勇,杨林森,李晓钰[8](2019)在《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及多波束切换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全球低轨(LEO,Low Earth Orbit)卫星通信系统的现状及最新建设计划进行了介绍。针对LEO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多波束体制技术以及波束切换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包括波束规划、波束切换策略、切换性能分析等,并归纳了还可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参考方向。(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3-07)

柳绵,石云,程子敬[9](2019)在《HTS通信系统波束切换机制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障移动终端在多点波束HTS(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通信系统中的业务连续性,研究高效的点波束切换技术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系统建模,对基于地理位置和基于剩余时间的两种波束切换机制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低速终端与高速终端占比均为50%的情况下,后者相对于前者降低了切换失败率,且在中高负载情况下更为明显;在负载较高的情况下,慢速终端占比较高时切换失败率更低。文中提出的系统建模分析方法可适用于多类型终端的卫星通信系统,并且性能分析的结果对工程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王友保,刘振,肖顺[10](2018)在《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多波束切换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多波束切换天线。该多波束切换天线由6个相同的端射天线围绕同一圆心旋转排列组成,相邻端射天线之间的夹角为60°,端射天线到圆心的距离均为70 mm。每个端射天线由馈源单极子、反射器和能产生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开口谐振环结构组成,实现了全向场到定向场的转换及辐射。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天线在9~10. 8 GHz频段内可以实现波束切换的功能,且具有高增益的特性,平均峰值增益约为19. 3 dBi。(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切换波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我国地面通信网建设齐全,但机载宽带通信发展缓慢,而Ka频段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为我国机载宽带通信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基于机载终端移动性的特点,针对Ka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波束切换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终端在高速移动状态下的波束切换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切换波束论文参考文献

[1].王瑞峰,席皓哲,姚军娟,吝天锁,郭博迪.基于位置信息与波束赋形辅助的LTE-R切换算法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拓,刘海客,王大印,郝晓强.Ka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波束切换技术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9

[3].徐洪成.锥面共形阵列天线波束切换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9

[4].王珂.高铁环境下基于波束赋形技术的无缝双链路切换方案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5].戴彤洋,薛红,晋军,曹秋艳.五波束可切换微带天线的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9

[6].王浩先.Ku波段宽带快速波束切换开关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7].段增睿.基于波束切换的方向图可重构天线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8].张勇,杨林森,李晓钰.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及多波束切换技术综述[C].第十五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9].柳绵,石云,程子敬.HTS通信系统波束切换机制性能分析[J].电子设计工程.2019

[10].王友保,刘振,肖顺.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多波束切换天线[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论文知识图

开槽加载的可重构微带天线结构切换波束系统发射方框图切换波束系统接收方框图-1利用多波束形成网络的切换波束一1切换波束智能天线系统小区覆盖...切换波束方式的结构

标签:;  ;  ;  ;  ;  ;  ;  

切换波束论文_王瑞峰,席皓哲,姚军娟,吝天锁,郭博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