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基丙烯酸乙酯论文-曹玉杰,毛凛鹤,吴伟林,王伟忠,田增艳

氰基丙烯酸乙酯论文-曹玉杰,毛凛鹤,吴伟林,王伟忠,田增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氰基丙烯酸乙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ECA,静电喷雾沉积,锥-射流模式

氰基丙烯酸乙酯论文文献综述

曹玉杰,毛凛鹤,吴伟林,王伟忠,田增艳[1](2019)在《α-氰基丙烯酸乙酯粘合剂的静电喷雾沉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α-氰基丙烯酸乙酯(ECA)为静电喷雾溶液,采用传统静电喷雾装置,着重考察了施加电压和温度因素对静电喷雾沉积的影响以及PECA聚合薄膜的组分分析、热稳定性能和表面润湿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ECA溶液,理想的锥-射流稳定模式的电压范围为5.8~8.0 kV;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沉积率和聚合率都明显下降;静电喷雾沉积PECA薄膜外延起始分解温度为184℃,中心区域表面润湿接触角为69.46°。(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邱劲松,罗磊,刘思燕,金若刚[2](2018)在《基于CB技术的氰基丙烯酸乙酯职业暴露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长沙市某毛刷生产企业存在的化学品氰基丙烯酸乙酯职业暴露进行风险评估,帮助劳动者正确选择个人防护用品,为同类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运用分类控制技术基本原理对氰基丙烯酸乙酯风险分级,选择相应控制措施。结果研究对象风险等级为2,无局部通风设施和呼吸防护用品,U<S,采取的控制措施低于标准控制措施。结论研究对象需加强局部通风和个人呼吸防护。化学品分类控制技术有一定的实用性,可尝试用于职业病危害评价。(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8年09期)

孟二娟,桑延晓,祝智慧,刘事林,胡方中[3](2017)在《(E)-2-氰基-3-[4-(2,4-二氟苯氧基)-苄氨基]-3-甲氧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对超螺旋质粒DNA的特异性切割(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新型丙烯酸酯(E)-2-氰基-3-[4-(2,4-二氟苯氧基)-苄氨基]-3-甲氧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MAE)对超螺旋pUC19 DNA的定点切割作用。利用紫外吸收、荧光光谱、凝胶电泳和DNA测序技术研究其核酸切割特异性。紫外吸收光谱的红移和减色效应,以及静态荧光猝灭表明MAE与DNA的作用属于典型的插入模式。不仅如此,凝胶电泳条带的变化以及DNA测序结果表明DNA的定点切割是通过DNA双链的分步水解完成。(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7年10期)

刘兆林[4](2017)在《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对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电解质界面的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发展到如今已经有接近30年的历史了。随着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储能设备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人类迫切需要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来满足市场需求。选择高电压正极材料是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法。但是,高电压正极材料对现有的商品碳酸酯类电解液带来一系列挑战,容易引发电解液分解、电极与电解质界面反应、过渡金属离子溶出等界面问题,降低了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因此,本文以高电压正极材料钴酸锂(LiCoO2)和镍锰酸锂(LiNi0.5Mn1.5O4)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包覆对高电压正极材料/电解质界面的改性作用,并初步探讨了改性机理。首先,研究了聚氰基丙烯酸乙酯(PECA)包覆对高电压LiCoO2/PEO/Li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界面改性作用。XRD,SEM和TEM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在LiCoO2颗粒表面均匀包覆一层约50 nm厚的PECA膜之后,LiCoO2的晶体结构保持不变。FTIR,XPS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进一步表明,PECA包覆层抑制了LiDFOB的分解,并且在高电压循环期间保持了PEO和LiDFOB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与LiCoO2/PEO/Li电池相比,PECA-LiCoO2/PEO/Li电池在高电压循环期间表现出稳定的界面阻抗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这说明PECA包覆层能够有效改善高电压的LiCoO2正极和全固态PEO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稳定性。其次,研究了共形的PECA纳米包覆层对高电压LiNi0.5Mn1.5O4的界面改性作用,并对改性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PECA聚合物能够形成连续的、约10 nm厚的表面包覆层,并为锂离子提供快速传输通道,从而在避免因LiNi0.5Mn1.5O4与电解液直接接触而导致的界面反应的同时,保证了锂离子在电极和电解液之间的有效传输。因此,PECA共形纳米包覆层能够改善LiNi0.5Mn1.5O4与电解液之间的界面稳定性,降低界面阻抗,显着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此外,多价金属离子与PECA的强相互作用能抑制过渡金属离子溶出并避免它们在负极上沉积,从而消除了由此导致的活性锂损失,提高了电池的容量保持率。(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7-06-01)

胡晓寒[5](2017)在《2-氰基-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作为氰基源的腈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腈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产物中,是很多生物活性分子及药物分子的基本结构单元。另外芳香腈类化合物也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合成中间体,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应用。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合成芳香腈类化合物的方法,但很多方法还存在效率低和所使用的腈化试剂毒性高、价格昂贵、不易获得等缺点。因此,开发更加廉价、安全的氰基源,发展新型高效腈化反应,以高选择性高产率合成出各种具有重要用途的腈类化合物仍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围绕高效构建芳香腈类化合物的目标,以廉价易得而低毒的2-氰基-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作为一种新型氰基源展开了深入研究,得到以下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1)以TBHP和空气共同作为氧化剂,CuI作为促进剂,我们实现了各种芳基硼酸或芳基碘与2-氰基-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的腈化反应。2-氰基-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在铜盐和氧化剂的作用下发生C(sp2)-CN键的断裂,释放出氰基负离子是反应成功的关键。实验结果显示,芳基硼酸的腈化反应先经历卤化过程转化为芳基碘中间体,再进一步发生腈化反应得到芳基腈产物。反应有很好的官能团兼容性,各种测试的底物都能以较高收率得到对应的目标产物。(2)通过C-H键活化官能团化的策略,我们实现了在Cu(OAc)2为促进剂和分子氧为绿色氧化剂的条件下,以2-氰基-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为氰基化试剂的各种(杂)芳烃的C-H键腈化反应。研究发现,通过控制2-氰基-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的用量和缩短反应时间,可以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高产率地得到单氰基取代的目标产物,抑制双氰基取代的副产物生成。本论文研究进一步拓展了2-氰基-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以及铜氧体系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为一系列结构各异的芳香腈高效合成提供了新方法,丰富了有机化学和绿色化学的内涵。因此,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5-22)

赵婧,杨超[6](2016)在《α-氰基丙烯酸乙酯聚合物的拉曼光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α-氰基丙烯酸乙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粘合剂,俗称502胶,近年来它开始被用于指纹化学提取方面,作为指纹上残留物的背底,它的拉曼光谱分析变得更加重要。之前的报道只对其一部分的拉曼振动模式有比较粗略的指认。本文从实验中得到固化后的α-氰基丙烯酸乙酯的拉曼光谱,将其与丙烯酸、乙基化合物、氰基化合物等已经有详细、成熟指认的有机物的拉曼振动模式进行对比,同时考虑到α-氰基丙烯酸乙酯发生聚合反应的特有形式,对其有拉曼活性的20个振动模式进行了一次细致地指认。(本文来源于《光散射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陈娟,袁伟文,李清青,刘韵,孙卓[7](2015)在《五种2-氰基丙烯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密度泛函B3LYP/6-31G水平下研究了五种2-氰基丙烯酸乙酯类化合物,首先对五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优化,分析比较了不同取代基对该类化合物的键长、键角以及键能的影响,然后计算了相对总能量及HOMO-LOMO能隙,并讨论了其稳定性,结果表明: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的稳定性最好。(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5年11期)

张靓,李晓锋,王东瑞,赵宁,党智敏[8](2015)在《聚氰基丙烯酸乙酯空心纳米纤维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空心结构的聚氰基丙烯酸乙酯纳米纤维,纤维直径为50~100 nm.研究了3种溶液体系对形成聚氰基丙烯酸乙酯纳米纤维形貌与直径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通过调控溶液体系内外环境可得到不同形貌的聚合物纤维,且纤维表面表现出疏水性质.该方法适用于平整且具有粗糙结构的表面.所形成的聚氰基丙烯酸乙酯纳米纤维涂层可用于基底的疏水改性.(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练贵宜,周进康,陈家美,穆德霞[9](2014)在《2-氰基-3-取代胺基-3-(β-苯乙胺基)丙烯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氰基乙酸乙酯、二硫化碳、硫酸二甲酯在乙醇钠作用下反应制备中间体2-氰基-3,3-二甲硫基丙烯酸乙酯(1),中间体1经过β-苯乙胺胺化反应得到2-氰基-3-甲硫基-3-(β-苯乙胺基)丙烯酸乙酯(2),最后,中间体2与乙醇胺、正丁胺和环己胺等进行反应,合成了2-氰基-3-取代氨基-3-(β-苯乙胺基)丙烯酸乙酯类化合物(3),化合物结构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氢谱、碳谱等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张雷,栗雪艳,李晶,史志伟,曾仑[10](2014)在《α-氰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的合成工艺和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α-氰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并研究其性能。方法以氰乙酸、乙二醇单甲醚和多聚甲醛为原料,经酯化、Knoevenagel缩合和裂解反应合成α-氰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考察催化剂用量、带水剂对反应收率的影响,测定该物质的剪切强度和黏度。结果目标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气相色谱-质谱、红外光谱等确证其化学结构,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用量2.32%,带水剂分别为环己烷和石油醚(60~90℃),反应收率好,总收率65.6%。结论α-氰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的剪切强度为18.21 MPa,黏度为5.3 mPa·s,适于用作医用胶,而且本工艺简单,合成收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药品》期刊2014年04期)

氰基丙烯酸乙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对长沙市某毛刷生产企业存在的化学品氰基丙烯酸乙酯职业暴露进行风险评估,帮助劳动者正确选择个人防护用品,为同类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运用分类控制技术基本原理对氰基丙烯酸乙酯风险分级,选择相应控制措施。结果研究对象风险等级为2,无局部通风设施和呼吸防护用品,U<S,采取的控制措施低于标准控制措施。结论研究对象需加强局部通风和个人呼吸防护。化学品分类控制技术有一定的实用性,可尝试用于职业病危害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氰基丙烯酸乙酯论文参考文献

[1].曹玉杰,毛凛鹤,吴伟林,王伟忠,田增艳.α-氰基丙烯酸乙酯粘合剂的静电喷雾沉积研究[J].山东化工.2019

[2].邱劲松,罗磊,刘思燕,金若刚.基于CB技术的氰基丙烯酸乙酯职业暴露风险评估[J].职业与健康.2018

[3].孟二娟,桑延晓,祝智慧,刘事林,胡方中.(E)-2-氰基-3-[4-(2,4-二氟苯氧基)-苄氨基]-3-甲氧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对超螺旋质粒DNA的特异性切割(英文)[J].化学通报.2017

[4].刘兆林.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对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电解质界面的改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7

[5].胡晓寒.2-氰基-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作为氰基源的腈化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6].赵婧,杨超.α-氰基丙烯酸乙酯聚合物的拉曼光谱分析[J].光散射学报.2016

[7].陈娟,袁伟文,李清青,刘韵,孙卓.五种2-氰基丙烯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5

[8].张靓,李晓锋,王东瑞,赵宁,党智敏.聚氰基丙烯酸乙酯空心纳米纤维的制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5

[9].练贵宜,周进康,陈家美,穆德霞.2-氰基-3-取代胺基-3-(β-苯乙胺基)丙烯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10].张雷,栗雪艳,李晶,史志伟,曾仑.α-氰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的合成工艺和性质研究[J].食品与药品.2014

标签:;  ;  ;  

氰基丙烯酸乙酯论文-曹玉杰,毛凛鹤,吴伟林,王伟忠,田增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