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冷却点论文_孔维娜,王怡,郭永福,高越,赵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过冷却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食心虫,耐寒,油松,存活率,幼虫,瓢虫,种群。

过冷却点论文文献综述

孔维娜,王怡,郭永福,高越,赵飞[1](2019)在《梨小食心虫过冷却点及结冰点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是世界性的果树害虫,以老熟幼虫越冬。由于果树新品种的选育以及气候变暖等原因,梨小食心虫寄主植物的适生区扩大。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的耐寒能力,即是否可以随着寄主植物种植范围的扩大而向寒冷地区发生迁移,本试验对不同虫态、不同龄期幼虫、不同性别的蛹与成虫以及来源于不同环境下的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进行测定,进而为判断梨小食心虫是否可以顺利越冬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梨小食心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及结冰点差异显着,结冰点和过冷却点表现为幼虫>蛹>成虫;(2)不同龄期幼虫的过冷却点及结冰点差异显着。5龄幼虫的过冷却点(-12.47±0.27)℃与结冰点(-8.21±0.41)℃最低,4龄幼虫的过冷却点(-9.23±0.38)℃与结冰点(-5.06±0.37)℃最高;(3)雌雄成虫与蛹的过冷却点及结冰点差异不显着;(4)不同环境下幼虫的过冷却点及结冰点差异显着,外采幼虫的过冷却点(-24.42±0.69)℃和结冰点(-10.21±0.71)℃最低,室内幼虫经冷驯化后过冷却点降低。因此,在越冬过程中梨小食心虫老熟幼虫的抗寒能力较强,提前经历低温环境可提高其抗寒能力。(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3期)

孔里微,涂广平,朱瑾,朱春刚[2](2018)在《菊方翅网蝽越冬种群过冷却点测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菊方翅网蝽的抗寒性和适生区域,对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1878)]越冬种群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雌成虫过冷却点为-10.97℃,冰点为-9.53℃;雄成虫过冷却点为-8.64℃,冰点为-7.40℃。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冰点显着低于雄成虫。(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21期)

秦建洋,兰建军,张蕾,程云霞,江幸福[3](2018)在《劳氏黏虫幼虫和蛹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测定昆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方法,研究了室内饲养劳氏黏虫不同发育阶段幼虫和蛹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劳氏黏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蛹期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低,分别为-16.33℃和-11.67℃;幼虫期中,6龄幼虫的过冷却点最低(-10.45℃),各龄期幼虫的结冰点不存在显着差异;预蛹期的过冷点和结冰点最高,分别为-5.79℃和-3.45℃。蛹期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在日龄和性别上均不存在显着差异。研究表明,劳氏黏虫蛹的抗寒能力强于幼虫,幼虫期3龄和6龄幼虫的抗寒能力较强。(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8年08期)

徐伟,秦昊东,高宇,毕锐,崔娟[4](2018)在《大豆食心虫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及其体内小分子内含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越冬幼虫的过冷却能力和耐寒机制,采用模拟自然埋土法调查越冬幼虫的存活率,用热电偶法测定越冬前后不同深度土层的幼虫过冷却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虫体小分子内含物含量。结果表明,大豆食心虫越冬幼虫自然种群存活率随所处土层深度加深而显着升高,地表、地表下3 cm和8 cm土层的越冬幼虫存活率分别为5.00%、51.14%和91.50%,土层对越冬幼虫起保护作用;按体重分组的越冬幼虫,在相同深度土层中其存活率随体重降低而升高,且大、小幼虫间存活率差异显着。越冬前结茧滞育的大、中、小幼虫过冷却点分别为-14.22、-16.30、-17.64℃,越冬后过冷却点降低,降低幅度随所处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少。在越冬幼虫体内检测到海藻糖、葡萄糖和L-异亮氨酸等10种化合物,海藻糖平均相对含量最高,为60.55%,其次是葡萄糖,为1.68%。幼虫过冷却点与海藻糖相对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海藻糖对大豆食心虫越冬具有抗冻保护作用;除甘氨酸外其它7种氨基酸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与幼虫过冷却点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超过0.6797。表明上述这些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能够调节大豆食心虫的抗寒能力。(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廖咸康,苗思远,钟剑,杨晨,马玥[5](2018)在《8种草本地被植物细胞溶液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安康学院江北校区鸢尾、白车轴草等8种草本地被植物的根、茎、叶为试验材料,测定了这些植物材料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在被试的8种草本地被植物中,葱莲和麦冬的过冷却点较低,抗寒性较强;鸢尾、姬胧月和黑法师过冷却点较低、抗寒性较差。并且,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过冷却点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显着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8年11期)

段云博,吴海盼,郑霞林,李俊,陆温[6](2018)在《钩纹皮蠹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初步明确钩纹皮蠹Dermestes ater De Geer不同虫态的抗寒能力,本文运用智能昆虫过冷却点测定仪及配套软件测定钩纹皮蠹幼虫、蛹和成虫的过冷却点及结冰点,比较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差异,以期为钩纹皮蠹的越冬区划分、发生期预测和虫害防控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钩纹皮蠹3日龄蛹的平均过冷却点最低,为-24.31℃,1龄幼虫平均过冷却点最高,为-16.34℃,其余虫态平均过冷却点依次为老熟幼虫(-24.04℃)<5日龄蛹(-23.84℃)<1日龄蛹(-23.01℃)<7日龄蛹(-19.53℃)<7龄幼虫(-19.16℃)<5龄幼虫(-18.75℃)<3龄幼虫(-18.43℃)<成虫(-18.25℃);老熟幼虫的平均结冰点最低,为-18.41℃,5龄幼虫平均结冰点最高,为-10.84℃,其余虫态平均结冰点依次为3日龄蛹(-18.26℃)<1日龄蛹(-17.13℃)<5日龄蛹(-16.87℃)<1龄幼虫(-14.66℃)<成虫(-14.55℃)<7日龄蛹(-13.20℃)<3龄幼虫(-12.96℃)<7龄幼虫(-12.38℃)。钩纹皮蠹蛹和老熟幼虫有较强的抗寒能力,但幼虫和成虫的抗寒能力较弱。(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8年02期)

邵钰莹,冯宇倩,田斌,宗世祥[7](2017)在《冷驯化对油松毛虫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及主要耐寒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冷驯化可增强昆虫的耐寒性,本文研究旨在明确不同冷驯化条件下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和主要耐寒物质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热电偶方法测定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分别采用差量法、氯仿甲醇法、苯酚硫酸法及毛细管气相测谱法测定其含水率、脂肪、糖原和小分子糖醇的含量。【结果】冷驯化会导致幼虫含水率显着降低;过冷却点和脂肪含量在低于环境气温5℃冷驯化后显着降低,当驯化温度低于环境气温10℃及以上则升高;糖原含量在9月份显着增加,越冬中期(1、3月份)含量略有降低但不显着;小分子糖醇含量的变化均不显着;海藻糖含量略降低;甘油、葡萄糖和半乳糖含量在低于环境气温5℃冷驯化后略降低,低于环境气温10℃冷驯化则升高。【结论】冷驯化使幼虫虫体含水率和脂肪含量降低,糖原含量提高,从而导致其过冷却点降低,耐寒能力提高;冷驯化的温度和时间均会影响其过冷却能力,在最适合的温度和时长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其耐寒能力。研究结果为揭示油松毛幼虫的耐寒机制及潜在分布区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刘延超,李颖姣,高宇,史树森[8](2017)在《两种蝗虫越冬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与长额负蝗(Atractomorpha lata)是东北地区水旱田中主要害虫。为明确中华稻蝗和长额负蝗越冬卵过冷却点及耐寒性,采用热电偶法,运用过冷却点测定仪和超低温冷冻储存箱进行测定中华稻蝗和长额负蝗越冬卵过冷却点,同时测量中华稻蝗与长额负蝗卵的含水量,长宽及卵囊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中华稻蝗越冬卵的过冷却点平均值为(-15.85±1.42)℃,结冰点平均值为(-12.73±1.29)℃,含水量平均值为59%,长额负蝗越冬卵的过冷却点平均值为(-25.09±0.18)℃,长额负蝗的结冰点平均值(-19.44±0.40)℃,含水量平均值为71%。中华稻蝗和长额负蝗卵内含水量的改变对过冷却点具有显着影响。在蝗虫的耐寒性的研究当中应与其与生活环境、发育阶段与生物学状态、体内含水量及抗冻保护物质、冰核物质等因素联系起来。(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7年23期)

杨斌,袁一田,陈晨,肖向红,黄璞祎[9](2017)在《低温驯化对东北林蛙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的耐寒性及其适应低温能力,并为其养殖、运输和暂养提供参考数据,本研究分别测定了25℃、4℃和0℃驯养条件下东北林蛙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显示,东北林蛙过冷却点最低可达-2.6℃,最高为-1.4℃;结冰点最低可达-2.3℃,最高为-1.2℃;低温驯化可显着降低东北林蛙结冰点。基于本试验结果和相关文献分析表明,经过低温驯化的东北林蛙可通过升高血糖维持在-2℃左右的过冷却状态,其耐寒对策为避免冰冻;在东北林蛙的人工养殖越冬、暂养、运输过程中,应尽量控制在-1℃以上以防冻死或降低其食用品质。(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韩光荣[10](2017)在《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的过冷却点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端尖食植瓢虫、柳蓝叶甲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方法]采用数字万用电表和低温培养箱对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1~3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虫分别进行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测定。[结果]端尖食植瓢虫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由高到低顺序为1龄幼虫[(-12.83±0.25),(-12.14±0.14)℃]、成虫[(-15.45±0.20),(-13.67±0.24)℃]、2龄幼虫[(-16.26±0.21),(-14.73±0.15)℃]、蛹[(-18.87±0.23),(-16.65±0.18)℃]、3龄幼虫[(-22.65±0.09),(-19.67±0.09)℃]。柳蓝叶甲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略低于端尖食植瓢虫,其由高到低顺序为1龄幼虫[(-13.74±0.15),(-13.15±0.24)℃]、2龄幼虫[(-16.12±0.21),(-14.28±0.16)℃]、3龄幼虫[(-17.05±0.15),(-15.73±0.20)℃]、蛹[(-19.57±0.13),(-17.25±0.16)℃]、成虫[(-22.73±0.12),(-19.69±0.10)℃]。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的雌成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都低于雄成虫,端尖食植瓢虫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5.67±0.19)、(-14.81±0.22)℃,雄成虫分别为(-15.23±0.21)、(-12.53±0.26)℃,柳蓝叶甲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8.66±0.21)、(-18.11±0.22)℃,雄成虫分别为(-18.24±0.19)、(-17.23±0.26)℃。[结论]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存在显着差异,2种昆虫各自的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差异不显着,而结冰点呈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8期)

过冷却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菊方翅网蝽的抗寒性和适生区域,对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1878)]越冬种群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雌成虫过冷却点为-10.97℃,冰点为-9.53℃;雄成虫过冷却点为-8.64℃,冰点为-7.40℃。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冰点显着低于雄成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冷却点论文参考文献

[1].孔维娜,王怡,郭永福,高越,赵飞.梨小食心虫过冷却点及结冰点测定[J].植物保护.2019

[2].孔里微,涂广平,朱瑾,朱春刚.菊方翅网蝽越冬种群过冷却点测定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

[3].秦建洋,兰建军,张蕾,程云霞,江幸福.劳氏黏虫幼虫和蛹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测定[J].中国植保导刊.2018

[4].徐伟,秦昊东,高宇,毕锐,崔娟.大豆食心虫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及其体内小分子内含物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8

[5].廖咸康,苗思远,钟剑,杨晨,马玥.8种草本地被植物细胞溶液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研究[J].现代园艺.2018

[6].段云博,吴海盼,郑霞林,李俊,陆温.钩纹皮蠹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测定[J].植物保护.2018

[7].邵钰莹,冯宇倩,田斌,宗世祥.冷驯化对油松毛虫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及主要耐寒物质的影响[J].应用昆虫学报.2017

[8].刘延超,李颖姣,高宇,史树森.两种蝗虫越冬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测定[J].中国农学通报.2017

[9].杨斌,袁一田,陈晨,肖向红,黄璞祎.低温驯化对东北林蛙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影响[J].野生动物学报.2017

[10].韩光荣.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的过冷却点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7

论文知识图

猫栉首蚤不同雌雄成虫过冷却点和...飞蝗越冬卵在不同月份过冷却点值...飞蝗卵过冷却点测定记录图枣实蝇3龄幼虫过冷却点和体液结...过冷却点(T1)和体液结冰点(T2)测...27℃恒温条件下不同阶段滞育与非滞育幼...

标签:;  ;  ;  ;  ;  ;  ;  

过冷却点论文_孔维娜,王怡,郭永福,高越,赵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