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留泉[1]2004年在《缢蛏(Sinonovaculla Constricta)贮藏特性与蛏肉蛋白酶水解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运用感官、化学和微生物学的方法,对缢蛏(Sinonovaculla Constricta)在不同贮藏温度和添加复合生物保鲜剂条件下的贮藏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还以水解率为主要指标,探讨了蛏肉蛋白质酶解的工艺条件,以期为缢蛏的贮藏保鲜与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缢蛏在室温、+5℃冷藏和-18℃冻藏条件下,其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游离脂肪酸含量(FFA)在一定的测定时间范围内,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均呈增加趋势,但增加的速度相差较大,-18℃冻藏条件下增加最慢,+5℃冷藏次之,室温增加最快。而盐溶性蛋白质溶解度(EPN)的变化趋势则正好与之相反,在一定时间内随贮藏温度的升高均呈下降的趋势,-18℃冻藏条件下EPN下降最慢,+5℃冷藏次之,室温时下降最快。盐溶性蛋白质溶解度(EPN)的变化与蛋白质变性密切相关,可能也与缢蛏的鲜度存在较大关系。不同贮藏温度对缢蛏化学特性变化有较大的影响,这对于进一步研究缢蛏的保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用溶菌酶、乳酸链球菌素(NISIN)等组成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结合冷藏保鲜蛏肉,各保鲜剂组的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细菌总数增加速度均慢于普通冷藏的蛏肉(对照组),从色泽、弹性、气味、黏度等感官评定指标来看,保鲜效果也均明显优于普通冷藏(对照组),说明溶菌酶、NISIN等对蛏肉具有较好的防腐保鲜效果。溶菌酶、NISIN等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保鲜效果更佳,可能因为各自的适用条件及抗菌范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而扩大了其抗菌谱,这对延长缢蛏冷藏保鲜货架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蛏肉经预处理后分别用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四种酶进行水解,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水解率为主要指标,得出了较适宜的酶用量、温度、底物浓度(料水比)、时间和pH值,同时还进行了部分双酶组合水解实验。最后综合考虑了水解率、总氮回收率和水解液的色泽、澄清度等指标,得出了较适宜的酶种为单酶以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效果较好,双酶以风味蛋白酶与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双酶组合水解效果较好,其适宜的水解工艺条件分别为: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加酶量为2.4%,水解温度50℃,料水比1:3,pH值中性条件下水解6h,绕蛙蛋白质的水解率和总氮回收率分别为42.46%和83.04%;酸性蛋白酶水解编蛙肉的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加酶量6.0%、水解温度50℃,料水比l:4,pH值3.5条件下水解sh,水解率为46.37%,总氮回收率为87.94%,水解液呈较清澈的淡黄色;双酶采用先用2.6%风味酶水解3h后,再加入2.4%中性蛋白酶水解3h,水解率达44.57%,总氮回收率为86.95%。上述酶水解液经活性炭、p一环状糊精和酵母等方法脱苦和脱腥处理后可进一步开发复合氨基酸调味品、营养日服液及分离提取功能性低聚肤等。
曹科武[2]2009年在《缢蛏综合保鲜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缢蛏为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其肉丰腴脆嫩,鲜美清甜,药物功效显着,深受人们的喜爱。而缢蛏壳薄易碎,加之容易腐败变质,因此其保鲜问题亟待解决!为延长缢蛏的货架期,进一步扩大其销售半径及流通领域,本文通过对缢蛏基本状况研究基础上,考察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和不用气调组分包装条件,综合运用菌落总数,pH值,TVB-N,乳酸含量,感官评分和色差等指标,考察不同条件下缢蛏的货架期和生理状况,以期为气调技术应用于缢蛏及其他贝类的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本文首先分析了缢蛏包括基本营养成分和生态冰温的基本状况,其次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缢蛏保鲜效果,为缢蛏综合保鲜技术的研究做了铺垫。在缢蛏生态冰温区域2℃和不同气调组分条件下,进行了缢蛏气调冰温保鲜效果的研究。综合保藏期间各项指标如TAC、乳酸、TVB-N、pH值的测定感官评分和色差测定,确定了不同条件下缢蛏的货价期。最后对缢蛏超高压保鲜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与气调保鲜技术作出比较。得到结论如下:1.缢蛏是一种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粗蛋白含量占鲜肉重的9.90%,灰分为2.06%,脂肪含量最低,约0.573%。肉中蛋白质氨基酸品种齐全,营养丰富18种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均衡,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3.10%,呈鲜味的两种特征性氨基酸谷氨酸(14%)与天门冬氨酸(9.19%)和呈甘味的两种特征性氨基酸甘氨酸(6.39%)与丙氨酸(12.27%)的含量即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1.85%。测得缢蛏生态冰温区为2.7~-2.4℃,为后续气调保鲜结合冰温技术对缢蛏进行综合保鲜研究做好准备。2.根据国家海产品卫生标准,1gTAC<7,TVB-N<15mg/100g,分别为可接受范围和2级鲜度标准。对不同温度下保鲜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温度对保鲜效果的影响显着;10℃条件下货架期只有4天,0℃条件下货架期约为8~10天。TAC和TVB-N数值随着时间的变化互相之间显示一定的相关性,pH值和乳酸数值随着时间的变化互相之间显示一定的相关性。仅根据一项指标判断缢蛏货架期会产生偏差,综合运用各项指标会更好。3.根据各指标随时间变化,综合国家海产品卫生标准:1gTAC<7,TVB-N<15 mg/100g,分别为可接受范围和2级鲜度标准,参考感官评分>5等条件,对缢蛏不同气体包装保鲜研究结果显示,气调M1,M2,M3,M4,普通A,真空VP包装条件下缢蛏货架期分别为6,7,8,10,4,4天,最长气调包装较普通包装时间延长150%。4.CO_2在气调保鲜包装中作用明显,25%含量时效果不明显,75%~100%CO_2含量对缢蛏保鲜效果显着。真空包装对于缢蛏的保鲜几乎没有任何效果,而且在腐败后菌落总数增加数量尤其较大,说明在包装中添加一定含量的O_2是有效果的。5.超高压杀菌工艺中300Mpa以上压力的有非常显着的杀菌效果。菌落总数总体上都减小2,3个数量级,大肠杆菌已经无法检出。综合评定结果得出,500Mpa,20℃,15min为较好的超高压处理条件。6.缢蛏在500Mpa,20℃,15min超高压处理后与普通包装在4℃条件保藏下效果差异较大。综合各项指标,缢蛏在4℃普通包装条件的货架期为4天,经500Mpa,20℃,15min超高压处理后的货架期为8~9天。这与气调保鲜效果M3和M4条件下的货架期水平相当。因此,超高压技术也为水产品保鲜开辟了另一思路,具有很好的前景。
李太武, 林叶, 苏秀榕[3]2008年在《不同群体缢蛏营养成分的多元性分析》文中认为本实验研究不同地区缢蛏的总蛋白、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灰分、呈味核苷酸、甜菜碱、游离总糖、肌球蛋白等与品质密切相关的各类指标。其中,脂肪酸、游离总糖、外套膜中呈味核苷酸及肌球蛋白含量均呈现出春季含量明显高于秋季的规律(p<0.05),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总蛋白、脂肪、灰分含量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p<0.05),甜菜碱含量无显着差异。春季的长街种群优势主要体现在甜菜碱、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呈味核苷酸的含量;秋季的长街种群缢蛏优势主要体现在游离总糖、脂肪、肌球蛋白明显高于当季的其他种群(p<0.05)。由于养殖方式的不同造成了缢蛏营养的多样性,从总体上可以看出,不管是春季还是秋季养殖缢蛏,滩涂养殖方式的缢蛏品质上明显优于围塘养殖缢蛏,聚类分析结果也可以看出,各样品最终可以聚为两类,即滩涂养殖和围塘养殖。
祁营利, 李含, 邱万伟, 王则金[4]2015年在《缢蛏无水保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温度、湿度、清洗对缢蛏无水保活的存活率、失重率和开壳率的影响,探索其无水保活的关键因素。对缢蛏个体进行控湿、清洗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缢蛏置于0℃、5℃、12℃、24℃下进行无水保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时保活效果最好,存活率最高且失重率和开壳率较低。清洗组效果不如带沙组,控湿组的保活效果比不控湿组的存活率更高。
祁营利, 李含, 邱万伟, 王则金[5]2016年在《缢蛏无水保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了温度、湿度、清洗对缢蛏无水保活的存活率、失重率和开壳率的影响,探索其无水保活的关键因素;对缢蛏个体进行控湿、清洗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缢蛏置于0℃、5℃、12℃、24℃下进行无水保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时保活效果最好,存活率最高且失重率和开壳率较低。清洗组效果不如带沙组,控湿组的保活效果比不控湿组的存活率更高。
齐凤生, 刘红英, 张辉[6]2010年在《缢蛏无水保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温度、湿度和氧气等因素对缢蛏无水保活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将缢蛏置于6种温度条件下(-1.5~0、5±1、10±1、18±1、24±1℃、冰藏(淡水冰、海水冰))进行保藏,每组分别加湿、充氧,研究不同试验组缢蛏的存活情况。[结果]缢蛏在冰温条件下(-1.5~0℃)的保活效果最好,保存10d时存活率仍可达100%,随着温度的升高,缢蛏存活率逐渐降低;加湿、充氧可提高缢蛏的存活率。[结论]该研究促进了缢蛏保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张超, 励建荣, 李学鹏, 朱军莉, 刘永吉[7]2011年在《臭氧杀菌结合气调包装对缢蛏的保鲜效果》文中研究说明以缢蛏为研究对象,通过臭氧杀菌及不同气调包装处理,测定其在(0±0.5)℃冷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理化和感官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臭氧杀菌结合气调包装的保鲜效果。臭氧处理浓度为1 mg/L,包装条件分别为低氧气调包装(60%CO2+30%N2+10%O2)、无氧气调包装(60%CO2+40%N2)、空气包装(对照)、低氧气调包装(60%CO2+30%N2+10%O2)与臭氧处理复合、无氧气调包装(60%CO2+40%N2)与臭氧处理复合、臭氧处理包装。结果显示:0℃下缢蛏在空气包装下贮藏4 d和臭氧处理包装下贮藏8 d后菌落总数分别达到1.76×107 cfu/g和1.14×107 cfu/g,在有氧气调包装条件下和无氧气调包装调节下贮藏10 d后菌落总数分别达到1.87×107 cfu/g和1.03×107 cfu/g,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而有氧气调包装结合臭氧处理可使缢蛏的货架期达到12 d(9.33×106 cfu/g),无氧气调包装结合臭氧处理可使缢蛏货架期延长至14 d(8.74×106 cfu/g)以上。各处理组的TVB-N、K值、感官评分、pH变化也均与贮藏时间相关(P<0.05),并且气调包装结合臭氧处理组样品在冷藏期间的TVB-N、pH、K值和感官等指标均优于单独的气调包装或臭氧处理。相对于其它实验组,臭氧处理结合无氧气调包装组保鲜效果最好,样品在货架期末(14 d)TVB-N达到14.952 mgN/100 g,K值达到55%,感官评分达到5分,仍处于中等新鲜水平或可接受程度。总体结果表明,臭氧处理结合气调包装能有效延长冷藏缢蛏的货架期。
龚倩[8]2011年在《海水滩涂贝类中重金属镉的检测及富集规律的研究》文中指出文蛤、泥蚶、缢蛏等贝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保健作用,是深受我国沿海地区消费者青睐的水产品,这叁种滩涂贝类目前已在国内开展人工育苗和养殖,是我国重要的贝类养殖品种。滩涂贝类因其滤食性、活动性差等生活特点,很容易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而贝类具有很高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因此,贝类中重金属的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镉(Cd)是一种半衰期很长的多器官、多系统毒物,具有广泛的毒理学效应,已被美国毒物管理委员会(ATSDR)列为第6位危及人类健康的有毒物质。镉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人体。微量镉在进入人体后会逐渐累积,通常肾脏中镉含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心脏、肌肉和骨组织,镉在人体内的积累会对肺、肾、肝、免疫系统和生殖器官等产生一系列损伤。本文针对贝类样品的特点,通过对分析条件的筛选,同时选择合适基体改进剂和实验条件,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贝类中镉、铬、铅、铜,利用高分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法测定同时测定贝类中镉、铬、铅、铜,以及利用湿法消解-ICP-MS法测定底泥中重金属镉叁种检测方法,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74%-106%、90%-107%、95%-96%,相对标准偏差全部在6%以下,准确度试验和精密度试验结果良好,表明这叁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可靠,新的检测方法的建立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检测效率,为富集试验打好基础。同时本文还对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外相关标准中有关贝类重金属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贝类卫生状况调查结果以及国内外文献资料,对我国贝类标准中的重金属限量进行探讨,提出我国贝类标准中重金属的建议限量指标为:汞0.5mg/kg,无机砷1.0mg/kg,铅1.5mg/kg ,镉2.0mg/kg (不包括牡蛎、扇贝、泥蚶),铜50mg/kg ,铬2.0mg/kg。为了进一步支持所提出的标准限量建议值,通过人工模拟养殖环境,构建海水-底泥-生物体体系,在海水中添加氯化镉溶液配制成不同镉浓度的海水,研究恒定水温下、不同时间点的文蛤、泥蚶、缢蛏各组织(肌肉、内脏、贝壳)中镉的分布,得到无污染养殖海水(海水中镉浓度符合国家水质标准中一类海水、二类海水的镉限量)中文蛤、泥蚶、缢蛏对镉的富集能力规律。叁种贝类各组织镉含量分布情况的结果表明,海水中的镉在进入泥蚶、缢蛏、文蛤体内后最先富集于内脏团,然后向腹足等其它肌肉组织转移,并且不会在贝壳中富集。研究结果表明,0.2μg/l、1μg/l海水富集试验中,泥蚶、文蛤、缢蛏的底泥、贝肉的镉含量均不具有显着差异(P>0.05),如按照《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18406.4-2001 )中镉限量值(0.1mg/kg)评定,天然海水(0.2μg/l)中生长的缢蛏多数可以达到限量要求,在一级海水(1μg/l)中生长的缢蛏均达不到限量要求;而在两个浓度的海水中正常生长的文蛤和泥蚶体内实际镉含量亦均无法达到该要求。5μg/l海水30天富集试验中,泥蚶、文蛤、缢蛏的底泥、贝肉的镉含量均有显着差异(P<0.05),可见5μg/l海水会导致叁种贝类体内镉的富集量增加。5μg/l海水富集试验中,泥蚶镉含量由1.10mg/kg上升至1.77mg/kg,在30天内可能尚未达到平衡,30天后泥蚶体内镉含量可能会缓慢升高,但稳定值不超过2mg/kg。文蛤体内镉含量在10天以后基本稳定在0.80mg/kg左右,而缢蛏体内镉富集量远小于泥蚶,5μg/l海水富集试验后期的缢蛏体内镉含量基本稳定在0.18mg/kg。镉含量0.2μg/l、1μg/l、5μg/l的海水富集试验中,泥蚶体内镉含量全部在1.0mg/kg以上,表明泥蚶对镉有很强的富集能力,验证了贝类标准中镉限量建议的合理性,为现行部分标准中镉限量值的修订提供数据支持。
张超[9]2011年在《臭氧杀菌、壳聚糖涂膜结合气调包装对缢蛏保鲜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缢蛏,俗名蛏子,属软体动物门,系瓣鳃纲,异齿亚纲、竹蛏科,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鲜活缢蛏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壳薄易碎,加之容易腐败变质,因此其保鲜问题亟待解决!为延长缢蛏的货架期,进一步扩大其销售范围及流通领域,本文通过对缢蛏基本品质状况研究基础上,研究了臭氧处理、气调包装及壳聚糖涂膜等处理方式对缢蛏的保鲜效果,综合运用菌落总数,TVB-N值,pH,感官评分和K值等指标,考察了不同处理条件下缢蛏的品质变化情况,以期为复合生物保鲜技术应用于鲜活缢蛏及其它鲜活贝类的保鲜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结果结果如下:1.鲜活缢蛏品质状况分析:缢蛏是一类典型低脂肪高蛋白的食品,理想的蛋白质来源,蛏肉中氨基酸营养丰富,极具开发应用价值;净化过程中缢蛏乳酸含量变化不大,不会造成对后期指标测定的影响;缢蛏中大肠杆菌数量低于30MPN/100g,且未检测到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表明鲜活缢蛏具有良好的安全品质。2.臭氧杀菌对缢蛏的保鲜效果利用0.5mg/L和1.0mg/L臭氧水处理缢蛏,处理时间为10min,研究了其在0℃时的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显示,贮藏初期,臭氧水能够有效的降低缢蛏的初始菌落数,延缓缢蛏在贮藏前期的pH变化、挥发性盐基氮等理化指标,且浓度越高,保鲜效果越明显。然而,贮藏过程中臭氧分解较快,不能抑制后期细菌的繁殖及对蛋白质等的分解,处理组的理化指标等在后期快速增加,且在贮藏末期,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3.气调保鲜技术(MAP)对缢蛏的保鲜效果:采用低氧气调包装(60%CO2+30%N2+10%O2)、无氧气调包装(60%CO2+40%N2)、空气包装(对照),研究了研究了不同气体比例对O℃贮藏缢蛏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0℃下缢蛏在空气包装下贮藏4d后菌落总数分别达到1.76×107cfu/g,在有氧气调包装条件下和无氧气调包装调节下贮藏10d后菌落总数分别达到1.87×1O7cfu/g和1.03×107cfu/g,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60%C02+40%N2的无氧气调包装可使在0℃冷藏的缢蛏货架期达到了10d,其保鲜效果优于60%C02+30%N2+10%O2的低氧气调包装。60%C02+40%N2的无氧气调包装的缢蛏缢蛏在冷藏期间其菌落总数、TVB-N值、K值、pH值、感官评价等指标均优于60%CO2+30%N2+10%O2的低氧气调包装。4.壳聚糖涂膜对缢蛏的保鲜效果: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溶于1%植酸)溶液对0℃贮藏缢蛏涂膜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较之对照组,处理组能够延缓了K值、TVB-N等理化指标的增加,细菌总数的增长较为缓慢,保持了较好的感官品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保鲜效果较好。其中2%的壳聚糖植酸溶液保鲜效果最为明显,货架期延长了3-4d。5.臭氧处理、气调包装及壳聚糖涂膜复合保鲜效果研究先采用1mg/L臭氧水降低缢蛏初始菌落数,再分别通过气调包装、壳聚糖涂膜进行复合处理,研究其在0℃下的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复合保鲜技术有效的抑制了细菌在贮藏过程中的生长繁殖,延缓了K值、TVB-N等理化指标的增加,保持了较好的感官品质。根据细菌总数、pH、TVB-N、K值等理化指标的变化,再结合感官评定的综合分析,臭氧杀菌结合气调包装、臭氧杀菌结合壳聚糖涂膜及叁者复合的保鲜效果均优于单独处理的保鲜保鲜效果,其中臭氧杀菌、气调包装及壳聚糖涂膜叁者复合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好,使货假期达到了16d左右。6.复合保鲜处理缢蛏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变化通过革兰氏染色及细菌生化鉴定确定了鲜活缢蛏的主要优势菌为弧菌属,通过1mg/L臭氧处理的缢蛏可以有效降低弧菌属的数量,验证了一定浓度的臭氧前处理的杀菌能力。研究了复合保鲜处理下缢蛏在贮藏前期、中期及后期各个阶段的细菌组成,通过臭氧杀菌、气调包装、壳聚糖涂膜复合处理的缢蛏优势菌属在贮藏期间数量逐步下降,说明复合保鲜处理下缢蛏可以较好地保持其感官品质,进而延长产品的货架期。但由于是无氧包装,随时间延长贮藏环境中氧气含量逐渐减少,导致厌氧微生物生长,分解产生代谢产物,引起产品腐败变质。
李炼星[10]2017年在《缢蛏选育系的育种效应与遗传改良的微卫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纲(Heterodonta),帘蛤目(Veneroida),竹蛏科(Solenidae),缢蛏属(Sinonovacula),是我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为典型的广温、广盐性的贝类。随着贝类育苗技术的发展,缢蛏苗种也由自然捕苗发展到现在的人工育苗为主、自然捕苗为辅的状态。通过多年的人工育苗,亲贝选用不当与频繁近交等问题必将导致缢蛏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从而引起缢蛏种质资源和生长性状的退化。近年来,一龄养殖缢蛏个体普遍较小,二龄蛏养殖成本过高,养殖效益差,市场上尚未有人工选育的缢蛏良种供养殖业者选用。因此,通过人工选育对缢蛏进行遗传性状和生长性状改良,培育出生长速度快、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将是缢蛏养殖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采用项目团队先期建立的选育群体,设置一定的选择强度进行群体继代选育,对缢蛏进行性状改良,以期培育出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并对选育后代进行微卫星分析,从遗传稳定性和遗传获得性及生长性状评价选育效果,旨在揭示选育群体的遗传变异,为选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1)以课题组多年选育得到的缢蛏选育系(选择强度2.063)为实验材料,比较了选育系F5与对照群体(乐清养殖群体)的生长差异,并估计F5的选择反应、现实遗传力和遗传获得。结果表明,F5的卵径及受精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但F5的变态率、存活率及后期壳长生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360日龄F5壳长的选择反应、现实遗传力与遗传获得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0~0.78,0.14~0.37和4.83%~42.18%,平均为0.49±0.06,0.23±0.08和(26.49±11.73)%。该研究表明对缢蛏的连续多代选育是有效的,可以明显提高其存活能力和主要经济性状。(2)为监测缢蛏人工选育群体在选育过程中的遗传差异,应用DNA微卫星标记对缢蛏乐清养殖群体、叁门野生群体和人工选育群体F6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选育系F6的壳长分别比乐清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提高34.81%与82.19%,同时选育系F6的体重分别比乐清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提高61.69%与166.06%,表明对缢蛏进行连续多代的生长歧化选育已起到明显效果,选育系的壳长与体重性状得到充分改良。微卫星10个位点在乐清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在选育群体F6中表现出较低的多态性。3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范围为2~5个,期望和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2130~0.8964和0.1000~0.8233。乐清养殖群体、叁门野生群体和人工选育群体F6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83122、0.50675、0.2773。哈迪温伯格平衡(HWE)检验结果可以看出,30个群体与位点组合中有9个群体与位点的组合显着偏离了HWE平衡(P<0.05)。Fst值的范围为0.032~0.071,缢蛏选育系F6与乐清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属于弱分化水平,而乐清群体与野生群体及野生群体与缢蛏选育系F6之间的遗传分化属于中等分化水平。结果表明,连续6代的人工选育已经明显降低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连续累代的选育工作已经使得缢蛏选育系的遗传特性初步稳定,但仍有选育空间,可在后续的选育工作中通过提高亲本数量与不同缢蛏家系间杂交来提高遗传多样性与目标性状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缢蛏(Sinonovaculla Constricta)贮藏特性与蛏肉蛋白酶水解的初步研究[D]. 舒留泉. 中国海洋大学. 2004
[2]. 缢蛏综合保鲜技术的研究[D]. 曹科武. 浙江工商大学. 2009
[3]. 不同群体缢蛏营养成分的多元性分析[J]. 李太武, 林叶, 苏秀榕. 食品科学. 2008
[4]. 缢蛏无水保活技术研究[C]. 祁营利, 李含, 邱万伟, 王则金. 福建省科协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福建省制冷学会分会场——福建省制冷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创新驱动发展)论文集. 2015
[5]. 缢蛏无水保活技术研究[J]. 祁营利, 李含, 邱万伟, 王则金. 冷藏技术. 2016
[6]. 缢蛏无水保活技术研究[J]. 齐凤生, 刘红英, 张辉.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7]. 臭氧杀菌结合气调包装对缢蛏的保鲜效果[J]. 张超, 励建荣, 李学鹏, 朱军莉, 刘永吉. 水产学报. 2011
[8]. 海水滩涂贝类中重金属镉的检测及富集规律的研究[D]. 龚倩.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9]. 臭氧杀菌、壳聚糖涂膜结合气调包装对缢蛏保鲜效果的研究[D]. 张超. 浙江工商大学. 2011
[10]. 缢蛏选育系的育种效应与遗传改良的微卫星分析[D]. 李炼星. 上海海洋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