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1]2004年在《Ⅰ型胶原酶一步消化法高效、快速分离培养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及微囊化培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寻求高效、快速体外分离培养人头皮毛乳头细胞的方法;并探讨微囊化人头皮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及异体移植的可行性;同时对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与海藻酸钠—BaCl_2(BA)微囊的物理、生物性能进行评价。 方法:头皮在真皮一皮下组织交界处剪开以获得含有毛囊中下部的皮下脂肪。将含有毛囊中下部的皮下脂肪置于青霉素瓶中,用眼科剪剪成肉泥状,加入胶原酶Ⅰ进行消化。当消化至真皮鞘较为松散但仍包裹毛乳头时,以吸管机械吹打帮助毛乳头游离。通过沉淀、离心的方法,将毛乳头与其它成分分离。最后,在显微镜下用移液器收集毛乳头后进行培养。对毛乳头贴壁率、细胞迁出时间、工作强度、污染机会与显微解剖法、显微解剖加酶消化法进行比较。细胞培养成功后,取4~6代细胞进行实验。在高压电场微囊发生器作用下,将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分别用APA微囊与BA微囊包裹。将微囊化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异体移植,观察微囊化细胞在体外及异体内的存活情况,并对两种微囊的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免疫隔离效果及微囊内细胞活性进行比较。 汕头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结果:“I型胶原酶一步消化法”分离一个毛乳头平均的显微镜下工作时间为巧秒,污染率为0%,与显微解剖法及显微解剖加酶消化法比较,显着降低了工作强度和污染机会。其所需要的显微技术仅仅是在显微镜下用移液器将毛乳头吸出,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该法保留了显微解剖加酶消化法促进毛乳头贴壁和细胞迁出的优点。在微囊的相互比较方面,APA微囊生物相容性优于BA微囊(只0.01),但机械强度低于BA微囊(只0.01)。成囊后短期BA微囊内细胞活性高于APA微囊,但A以微囊内细胞活性增高较快,与未微囊化细胞相比,两者细胞活性均有所下降。在微囊完整,表面无纤维化时,用锥虫蓝染色观察,两种微囊均可起到良好的免疫隔离效果。结论:“I型胶原酶一步消化法”是一种高效、快速分离培养人头皮毛乳头细胞的方法。微囊化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可在体外及同种异体内培养;综合评价各种类型微囊的利弊,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成囊方式是必要的。
蔡湘娜[2]2005年在《人工毛乳头体内外诱导组织工程化毛囊结构形成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 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是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开发能够修复、维持或改善损伤组织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科学。其方法是将体外培养的高浓度功能相关的活细胞种植于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中,然后将其移植到动物体内,从而达到形成新的有功能的组织的目的。运用此项技术形成组织工程化毛囊结构,将为临床毛发移植提供取之不尽的材料来源。 毛乳头位于毛囊球部的基底,由一群高度特化的真皮成纤维细胞——毛乳头细胞组成。毛乳头细胞通过上皮-间充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系列信号分子、信号通路及信号分子间相互作用,实现了诱导、控制和调节毛囊的形态发生及维持毛囊的生长发育、周期性循环的作用。体外培养人毛乳头细胞,形成组织工程化毛乳头是重建毛囊结构的关键的一步。 本实验首次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及微囊化技术,体外重建“人工毛乳头”,并将其移植于裸鼠皮下,诱导局部皮肤长出肉眼可见的毛发,组织切片可见:大量发育完整的毛囊结构。同时也初步研究了人工毛乳头在体外与表皮干细胞共培养,诱导后者向毛囊上皮细胞分化的可能性。目的: 制备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微囊,并观察微囊化毛乳头细胞对裸鼠背部皮肤毛囊再生的诱导作用,及其在体外诱导表皮干细胞向毛囊上皮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1、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再将细胞以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lginate-polylysine-alginate,APA)微囊包裹。2、以胶原凝胶作为载体,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移植空囊做为对照,观察移植部位毛发生长情况,组织学方法观测所形成的毛囊结构。3、利用表皮干细胞对IV型胶原的粘附特性,分离培养人表皮干细胞。4、将表皮干细胞与微囊化人毛乳头细胞共培养,观察表皮干细胞的生长及分化情况,用组织学方法检测培养物的形态学结构及细胞标志物的变化。结果:1、APA微囊为双层空心囊,直径约400-500 μ m,表面光滑,囊中细胞状态好。2、微囊化人毛乳头细胞皮下移植4周后,裸鼠背部皮肤移植区有白色、浓密、分布均匀
参考文献:
[1]. Ⅰ型胶原酶一步消化法高效、快速分离培养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及微囊化培养的研究[D]. 李国强. 汕头大学. 2004
[2]. 人工毛乳头体内外诱导组织工程化毛囊结构形成的研究[D]. 蔡湘娜. 汕头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