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了明确油茶籽饼粕中对黄曲霉菌有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该研究开展了油茶籽饼粕不同溶剂提取物对黄曲霉菌菌丝生长及产毒的影响研究。选用80%甲醇作为溶剂对油茶籽粕进行提取,提取液依次利用乙酸乙酯、饱和正丁醇进行梯度萃取,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相、正丁醇萃取相和水相,正丁醇萃取相对黄曲霉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100mg/mL浓度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2.00 mm,菌丝干质量相比对照减少了42.88%,黄曲霉毒素未被检出,而乙酸乙酯萃取相和水相对黄曲霉菌的抑制效果较弱,甚至无抑菌效果。采用柱层析、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对正丁醇萃取相中的抑菌物质进行纯化鉴定,分离出了3种黄酮苷类化合物:1)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3)-O-α-L-吡喃鼠李糖-(1→6)-O-β-D-吡喃半乳糖苷];2)山奈酚-3-O-[2-O-β-D-吡喃木糖基-6-O-α-L-吡喃鼠李糖]-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奈酚-3-O-(6-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α-L-吡喃鼠李糖-(1→6)-O-β-D-吡喃半乳糖苷。以上研究结果为黄曲霉菌天然抑菌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参考,也拓宽了油茶副产物的加工利用途径。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亚萍,费学谦,陆宽宽,姚小华,郭少海,王开良
关键词: 种子,萃取物,活性组分,抑制,黄曲霉
来源: 农业工程学报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一般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00577),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14QB036)
分类号: TS229
页码: 322-329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1678K
下载量: 167
相关论文文献
- [1].霉变油茶籽对压榨油茶籽油的影响研究[J]. 中国油脂 2019(03)
- [2].油茶籽粕反刍动物饲料化利用价值初探[J]. 中国粮油学报 2017(10)
- [3].油茶籽综合利用分析[J]. 绿色中国 2017(22)
- [4].储藏期油茶籽霉菌多样性分析[J]. 中国粮油学报 2018(09)
- [5].油茶籽粕豆酱的研制及成分分析[J]. 中国调味品 2017(06)
- [6].响应面法优化油茶籽多肽制备的工艺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6(02)
- [7].油茶籽粕的综合利用[J]. 粮食与油脂 2016(01)
- [8].油茶籽多糖液体对油脂过氧化值的影响[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25)
- [9].油茶籽粕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饲料研究 2015(10)
- [10].规模发展油茶籽要慎之又慎[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3(11)
- [11].油茶籽壳的化学成分分析与扫描电镜观察[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12].油茶籽粕加工利用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23)
- [13].碾压式油茶籽脱壳装置设计及仿真分析[J]. 农机化研究 2019(12)
- [14].蒸汽爆破辅助提取油茶籽蛋白及其功能性质分析[J]. 中国油脂 2019(09)
- [15].不同品质油茶籽压榨制油工艺的对比研究[J]. 中国油脂 2018(03)
- [16].岑溪软枝油茶籽成熟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和萌发能力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 2017(07)
- [17].油茶籽废渣热解特性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5(12)
- [18].那年学捡油茶籽[J]. 老友 2020(10)
- [19].油茶籽的采收和综合利用[J]. 致富天地 2011(10)
- [20].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茶籽粕中蛋白的工艺研究[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4(04)
- [21].应用油茶籽壳栽培香菇的研究[J]. 食药用菌 2013(02)
- [22].油茶籽粕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2(03)
- [23].油茶籽粕微生物发酵研究进展[J]. 中国油脂 2012(07)
- [24].油茶籽高效加工利用技术[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12(11)
- [25].油茶籽壳栽培香菇的应用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12(06)
- [26].酶法水解油茶籽粕制备油茶籽多肽的研究[J]. 中国油脂 2011(04)
- [27].油茶籽粕蛋白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 2010(08)
- [28].油茶籽储藏过程中品质因子的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4)
- [29].油茶籽油加工安全关键工艺控制技术研究[J]. 中国油脂 2015(12)
- [30].油茶籽粕微生物发酵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