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观教育论文_郭立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择业观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择业观,大学生,青年,核心价值观,职业,政治课,新时代。

择业观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郭立祥[1](2019)在《加强新时代青年择业观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的青年是一个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想的群体,促进其高质量就业对于推动整个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年择业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青年群体能否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因此,为了促进青年群体高质量就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我们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青年自身层面入手,加强新时代青年的择业观教育。(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24期)

钱昕,方雅静[2](2019)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学生择业观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是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重要生力军,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与实现"中国梦"的继承者,在就业这个环节上,大学生不但实现着个体价值,更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其内容覆盖国家、社会和个人叁个层次,在大学生择业观教育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既体现着高校学生就业工作育人职能的使命与责任,也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基础与路径。(本文来源于《生涯发展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何洋[3](2019)在《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着名思想家、社会学家马克思在青年时期撰写的论文,文章主要对青年选择职业时的必要性、方式以及何种职业的选择做出论断。当代毕业生面临空前的竞争以及就业压力,马克思对这叁个问题的回复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感教育仍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本文就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分析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如何开展,以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促进社会进步以及时代发展。(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9年12期)

肖凯[4](2019)在《美术类高校择业观教育——基于价值澄清理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科学的择业观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对大学生择业观进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国外高校的就业教育研究发现,发达国家都很注重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择业观。在美国,学生通过就业辅导,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向,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呈(本文来源于《国画家》期刊2019年02期)

卢言言[5](2018)在《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也是中国梦实现的主力军,是完成“两个百年”任务的践行者。职业的选择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重要的人生转折。近些年来,中国的教育环境日益优化,伴随中国大学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毕业人数在逐年增加,大学生和就业单位都感觉到了压力,就业难的现象也一年比一年严峻。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以及自身素质等的差异,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学生与用人单位,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等的矛盾复杂。社会十分关注大学生的成长问题,择业观作为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表现之一,格外引发关注,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的指导。虽然时代在发展,但正确的思想理念不能被遗忘,经典的思想也不能被超越。《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马克思重要的作品,其中蕴含着正确的择业思想,马克思从择业的理想、原则、途径等各个方面为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给予了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学习马克思青年择业观,结合时代的青年特色,是大学生们进行择业观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择业观是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形成的思维状态,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特色,爱好,生活习惯,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形成各自不同的择业观,个体是有差异性的,但在时代大环境下,具有典型的共性,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在时代影响下有好的方面,比如竞争意识的增强,效率意识的提高,创新性的进发,不再拘泥于狭小的发展空间等,但同时许多不好的方面也呈现出来,比如诚信意识的缺少,功利化严重,忽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过于追求自我的实现等,择业心理不健康,容易引发大学生各种职业焦虑,不能很好的从校园过渡到职场。(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8-05-01)

任义[6](2018)在《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择业观教育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择业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与择业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中阶段是择业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高中思想政治课则承担着高中生择业观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时代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和国家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从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出发,分析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择业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高中择业观教育的具体措施,引导新时代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促进国家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保证。(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任义[7](2017)在《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掌握新技术、新思想的新时代劳动者,其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大学生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和大学生的择业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大学生择业观既表现出自主择业意识增强、择业竞争意识增强等积极的变化,也存在着创新创业意识不足、择业功利化倾向明显等问题,这使得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具有紧迫性。而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择业观教育的社会环境制约,学校、家庭、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缺失有关。因此,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为六个组成部分。在引言部分中,主要对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在本文的第二部分,通过厘清大学生择业观、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概念,分析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作用和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内容、意义,为研究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揭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打下理论基础。在本文的第叁部分,通过大量的相关数据和事实分析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积极表现和存在问题,旨在说明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紧迫性。在本文的第四部分,针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大学生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分析当前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存在问题。在本文的第五部分,针对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从优化社会环境、创新学校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倡导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优化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具体措施。在本文的结语部分,主要对本文的前五个部分进行概括和总结。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内容和方式,丰富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理论,还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大学生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张萌[8](2017)在《心理学引导在医学生择业观教育中的应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择业观引导与教育在医学就业领域同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市场择业压力大的现状下,着重分析医学生择业观中的突出问题,从中来剖析并运用心理学引导来辅助和改善医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促进医学生就业成功。(本文来源于《时代教育》期刊2017年09期)

郭晓冉[9](2017)在《当前我国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研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较为普遍存在,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经济发展下行导致就业岗位不足、人才市场机制不够规范健全、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质量下降、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但大学生自身在择业观当中存在的问题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观原因,许多时候不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他们的择业观存在问题。当前不少文科大学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式地去报考公务员就体现了“学而优则仕”对择业观的影响根深蒂固,而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缺乏限制了大学生择业渠道的多元化。“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国家发展之本,为促进大学生充分而顺利就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教育引导大学生,使他们树立符合自身发展、国家政策要求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择业观。虽然目前国内学界关于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研究成果数量众多,但现有研究成果在系统性、层次性、条理性、理论性上均有待提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在当前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研究中缺乏一致性的标准或规范,学者们在研究中往往各行其是,由此难以对研究成果进行合理比较。有鉴于此,本文借鉴了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理论,结合择业观教育的特殊性,建构起了择业观教育的“目标—主体—客体—方法—环境”分析模式,从目标、主体、客体、方法、环境等五个要素对我国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进行研究。根据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建国以后的择业观教育可分为叁个阶段,分别为计划经济时期、转轨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的择业观教育,本文依据目标、主体、客体、方法和环境等五要素对上述叁个时期的择业观教育进行了概括。就当前我国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经过制定教育目标、确立教育主体、引导教育客体、探索教育方法以及改善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显见成效,教育目标更加合理,教育主体逐渐多元,教育客体积极变化,教育方法渐趋丰富,教育环境不断优化。当前我国在择业观教育当中取得成绩固然值得肯定,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更值得关注。从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能看出择业观教育在目标、主体、客体、方法、环境等五个要素上的应然要求,与上述应然要求相比,当前我国择业观教育在目标、主体、客体、方法与环境上都存在差距,这就是当前我国择业观教育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当前我国择业观教育,必须找到问题的原因方可“对症下药”。本文认为,导致当前我国择业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择业观教育目标缺少层次性、长期性、全面性;第二,择业观教育社会主体、高校主体及家庭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够;第叁,择业观教育客体在择业认知、择业理想、择业价值、择业心理与择业实现上存在问题;第四,择业观教育方法缺少针对性、时代性、综合性;第五,择业观教育环境存在负面影响。鉴于上述原因,为改进我国大学生择业观教育,需要从目标、主体、客体、方法和环境等五个要素入手。第一,设定择业观教育的科学目标。本文根据层次高低、时间跨度和内容维度等叁重标准来对目标进行解构。根据层次高低,可以将目标划分为个体目标与社会目标;根据时间跨度,可以将目标划分为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根据内容维度,可以将目标划分为思想教育目标、政治教育目标、道德教育目标和心理教育目标。第二,树立择业观教育的社会化主体。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原则,对择业观教育的应然主体进行了阐释,主要是从社会主体、高校主体、家庭主体等维度来展开分析,并明确了各主体的职责作用。第叁,明确择业观教育的客体要求。根据本文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维度分解即择业认知、择业理想、择业价值、择业心理和择业实现等五个方面,将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客体要求划分为理性全面的择业认知、崇高合理的择业理想、导向正确的择业价值、积极健康的择业心理以及精详规范的择业实现等五个方面。第四,丰富择业观教育的实施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说服教育与示范教育相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交往式”教育,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教育等七种方法。第五,优化择业观教育的外部环境。择业观教育不仅处在一定环境中且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作为教育者能够主动选择并优化环境。根据从宏观到微观的层次标准,本文依次从社会环境、高校环境、家庭环境等叁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择业观教育环境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3-23)

常艺凡[10](2016)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公民叁个层面凝练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仅是党在理论建设上的巨大创新,也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对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具有直接的重要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当前,随着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以及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大学生择业难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尽管导致大学生择业难的因素非常之多,但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择业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高等院校毕业生的择业观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索、分析和研究,以公民个人层面为切入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论为导向,针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存在的诸多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加强引导和教育,为进一步提高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解决当前大学生择业难问题提供依据,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展开论述:首先,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及逻辑之间的关联,提出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内容;其次,界定了大学生择业观的内涵,针对当前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契合和引领作用;最后,重点针对大学生择业观反映出来的问题,探寻包括社会、高校及大学生个人通力合作,以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对大学生的择业观进行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引导,旨在更加积极有效地推动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6-06-30)

择业观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学生是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重要生力军,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与实现"中国梦"的继承者,在就业这个环节上,大学生不但实现着个体价值,更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其内容覆盖国家、社会和个人叁个层次,在大学生择业观教育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既体现着高校学生就业工作育人职能的使命与责任,也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基础与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择业观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郭立祥.加强新时代青年择业观教育[J].人民论坛.2019

[2].钱昕,方雅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学生择业观教育[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9

[3].何洋.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现实意义[J].知识经济.2019

[4].肖凯.美术类高校择业观教育——基于价值澄清理论的分析[J].国画家.2019

[5].卢言言.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现实意义[D].安徽大学.2018

[6].任义.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择业观教育论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

[7].任义.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论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7

[8].张萌.心理学引导在医学生择业观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时代教育.2017

[9].郭晓冉.当前我国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研宄[D].电子科技大学.2017

[10].常艺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高校对大学生择业教育成效大学生未就业的原因分析对初步构建的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四因素...返乡农民工工作行业分布返乡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情况社会评价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

标签:;  ;  ;  ;  ;  ;  ;  

择业观教育论文_郭立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