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持续性腹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肺脏组织,水肿,板蓝根注射液,乙酰甲喹
持续性腹泻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1](2016)在《中西医结合防治山羊“持续性腹泻症”》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以来,在贵州黔东南州的施秉、镇远、凯里等市县饲养的部分山羊群发生了以持续性拉水样稀便、重度脱水死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几年里4~8月为该病的多发期,病程可持续10~15d左右,经用大量抗炎、止痢的抗生素及化药治疗,其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大部分患病羊只最后多因重度脱水衰竭死亡,给养羊户带来(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种业》期刊2016年01期)
翁晓刚[2](2015)在《北京市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持续性感染牛IFN-α/β反应及连翘酯苷A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 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引起的给奶牛业造成严重损失的传染性疾病。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北京地区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筛查持续性感染牛。2010-2013年间,本研究调查了北京郊区的25个牛场,采集和检测样品4,327份(4,320份血清样品和7份组织样品),应用间接ELISA方法对随机选取的1,000份样本进行了抗体检测,应用抗原捕获ELISA和RT-PCR方法对全部样本的病毒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检测出18份抗原阳性样品,其中12份样本确定来自于持续性感染牛。随机选取的1,000份血清样本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有934份呈现阳性。应用细胞培养法对18份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细胞培养结果显示所有毒株的生物型都为非致细胞病变型(noncytopathic, NCP)型,随后本研究对病毒的5’端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 UTR)和Npro进行了PCR扩增和克隆测序,参考国内外报道毒株,依据5'-UTR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8株病毒依次为BVDV-lm(6株)、1a(5株)、1d(3株)、1q(3株)和lb(1株)。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说明北京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基因多态性较高,并且持续性感染牛是造成广泛流行的重要原因。先天性免疫反应是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而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 IFN)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核心。本研究以持续性感染牛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为研究对象,探讨持续性感染牛在适应性免疫反应缺失的情况下先天性免疫的功能。从受体、转录因子和效应分子叁个角度,具体检测包括模式识别受体中的人视黄酸诱导基因1样受体(RIG-I-like receptor, RLR)和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 IRF-3)与IRF-7,以及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15, ISG-15)和黏病毒抵抗蛋白1(myxovirus (influenza virus) resistance 1, Mxl)的mRNA或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持续性感染牛在与健康牛相比,TLR-7, IFN-α和IFN-β的mRNA表达量显着降低,IRF-3与IRF-7的蛋白表达量也出现降低,与之相对的是,I型干扰素效应分子ISG-15及Mxl mRNA表达量显着升高。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暗示:一方面,不止IRF-3的降低在BVDV逃避I型干扰素反应的过程中发生作用,IRF-7的表达也受到病毒的影响。此外,IRF-7的上游受体TLR-7转录也受到抑制,这说明TLR-7-IRF-7信号通路在病毒抑制Ⅰ型干扰素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ISG-15和Mxl的转录水平升高表明-血液中有外源性干扰素产生,这些外源性干扰素可能为PBMCs抵抗其它病原的感染起着重要作用。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TLR-7-IRF-7信号通路受到影响可能是产生持续性感染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价了中药连翘的有效成分连翘酯苷A(Forsythoside A, FTA)对受BVDV感染牛PBMCs的4-1BB和OX40共刺激分子信号的影响。本研究对各组中CD28, CTLA-4,4-1BB,4-1BBL和OX40的转录水平进行了检测,另外也利用Western blot对4-1BB在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也进行了研究。随后,我们测定了OX40和4-1BB的接头分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umor necrosis factors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1, TRAF-1)与TRAF-2以及下游凋亡相关分子Bcl-xL与Bim在各组中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FTA不仅能够促进OX40,4-1BB及4-1BBL的转录水平,还能上调其接头分子TRAF-2及抗凋亡基因Bcl-xL的转录水平。除此之外,本研究还检测了PBMCs在不同组及不同时间点IFN-γ与IgG2a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BVDV的感染会诱导过量的IFN-γ产生,而FTA的加入能够抑制这种过度的反应,同时FTA不会抑制抗体的型别转换。总之,本部分研究的结果表明FTA具有调节受BVDV感染牛PBMCs共刺激信号通路的功能,FTA具有潜在的免疫反应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5-11-01)
付强[3](2015)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其定点突变株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造成猪、牛、羊和鹿等家畜动物和部分野生动物的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的主要病原体。该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牛源生物制品(血清和冻精等)质量提高等造成巨大的威胁。但是,目前我国尚无有效的药物和防控措施抵御BVDV感染,其主要原因之一是BVDV持续性感染的分子机制尚未系统阐明。而大量的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和凋亡等信号通路直接影响病毒持续性感染,而且microRNA(mi RNA)也能通过调控细胞自噬和凋亡等信号通路进而影响病毒持续性感染,所以本研究全面探索BVDV、miRNA、自噬和凋亡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阐明BVDV持续性感染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定点突变和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BVDV定点突变株,为研发抗BVDV有效方法奠定了技术和理论支持,也为家畜的抗病育种工作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目的:本研究以BVDV标准株NADL为研究对象,探索BVDV NADL调控宿主细胞MDBK的细胞自噬和凋亡通路及自噬改变对BVDV NADL复制影响的分子机制,并探索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定点突变性BVDV毒株。(1)探索BVDV NADL影响MDBK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2)探讨MDBK细胞自噬水平改变后对BVDV复制的影响;(3)探究miR-29b对BVDV NADL感染诱导的细胞自噬及BVDV NADL复制的影响;(4)分析miR-29b对MDBK细胞凋亡的影响;(5)使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定点突变型BVDV毒株。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为系统阐述BVDV持续性感染的分子机制、开发防控BVDV的新方法和家畜的抗病育种工作奠定理论依据。方法:(1)BVDV NADL感染GFP-LC3质粒转染的MDBK细胞,在处理后不同时间,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和自噬活性变化;并构建红色荧光标记的BVDV NADL叁个糖蛋白Erns、E1和E2基因过表达的慢病毒,使用相同方法检测糖蛋白过表达对细胞自噬活性的影响;(2)使用自噬抑制剂、促进剂和RNA干扰技术分别处理MDBK细胞,检测细胞自噬水平的变化;并使用BVDV NADL感染自噬活性改变的MDBK细胞,检测BVDV NADL mRNA水平变化;(3)预测并鉴定miR-29b在自噬信号通路中靶基因ATG14和ATG9A;检测pre-miR-29b过表达的慢病毒和BVDV NADL感染后靶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自噬水平及BVDV NADL复制水平;并设计ATG14和ATG9A回补实验,进一步验证miR-29b通过下调靶蛋白ATG14和ATG9A的表达,进而影响BVDV NADL感染诱导的细胞自噬水平和BVDV的复制;(4)预测和鉴定miR-29b在凋亡信号通路中的靶基因NAIF1和caspase-7;检测miR-29b模拟物和抑制剂转染后MDBK细胞凋亡水平及caspase-7和NAI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设计caspase-7和NAIF1回补实验,进一步证明miR-29b通过下调caspase-7和NAIF1的表达,进而影响凋亡水平;(5)构建T7 RNA聚合酶基因过表达的慢病毒,并感染MDBK细胞;使用嘌呤霉素进行稳定表达筛选;检测T7RNAP表达水平和T7 RNA聚合酶活性;传至40代,鉴定MDBK-T7RNAP细胞的稳定性;并以pACNR/NADL质粒为模板,使用定点突变试剂盒突变E2和NS4B基因位点;转染突变质粒至MDBK-T7RNAP细胞中,拯救定点突变株,并检测BVDV定点突变株复制水平的变化;并传代鉴定其遗传稳定性。结果:(1)BVDV NADL感染及Erns和E2过表达都能显着性增加自噬体/自噬溶酶体的数量、GFP-LC3 puncta数量、Beclin1和ATG14 mRNA和蛋白水平;(2)3-MA、渥曼青霉素和RNA干扰能抑制细胞自噬活性和BVDV NADL的复制;相反地,rapamycin处理能显着性促进细胞自噬和增加BVDV NADL复制;当BVDV NADL感染18 h后,5’UTR转录水平出现降低,加入溶酶体抑制剂氯喹,其转录水平又出现升高;(3)miR-29b能特异性靶向ATG14和ATG9A的3’UTR区并抑制其表达;同时miR-29b高表达能显着性降低BVDV NADL的复制水平及其感染诱导的细胞自噬;ATG14和ATG9A表达回复后,BVDV NADL复制水平和BVDV NADL感染诱导的细胞自噬水平又出现升高;(4)miR-29b降低了MDBK细胞凋亡水平;miR-29b能直接靶向NAIF1和caspase-7 3’UTR并抑制其表达;NAIF1和caspase-7过表达后显着性增加细胞凋亡水平;(5)成功筛选获得具有较强的T7 RNA聚合酶活性和较好稳定性的MDBK-T7RNAP细胞;并成功构建E2和NS4B突变的BVDV毒株BVDV E2M和NS4BM;与亲本株相比,BVDV E2M和NS4BM mRNA复制水能力和增殖能力有所下降。结论:(1)BVDV NADL感染及Erns和E2过表达能显着性增加细胞自噬的活性,首次阐明BVDV感染对自噬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2)细胞自噬水平下降后阻止了BVDV NADL复制;早期自噬水平上调后增加了BVDV NADL的复制;阐述了自噬改变对BVDV复制的影响,也进一步为阐明BVDV持续性感染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依据;(3)miR-29b直接靶向自噬相关蛋白ATG14和ATG9A并抑制其表达,进而抑制BVDV NADL感染诱导的细胞自噬和BVDV NADL复制,阐明了miR-29b通过影响自噬进而影响BVDV复制的分子机制;(4)miR-29b直接靶向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7和NAIF1并抑制其表达,进而降低MDBK细胞凋亡水平,阐明miR-29b影响细胞凋亡和BVDV复制的分子机制;(5)成功拯救生长能力有所降低和遗传稳定性好的BVDV点突变株E2M和NS4BM,为建立有效的BVDV定点突变型疫苗候选株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5-06-01)
代振江,刘钊,曾智勇,汤德元,梁海英[4](2015)在《一起主要由猪结节虫病引起的猪只持续性腹泻的诊治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食道口线虫病是由盅口科食道口属的线虫寄生于反刍家畜和猪的大肠所引起的一类线虫病。由于某些种类的食道口线虫的幼虫可在寄生部位的肠壁上形成结节,故又称为结节虫病。重度感染食道口线虫幼虫可使仔猪发生持续性腹泻,粪便呈暗绿色,含有多量黏液,有时带血,严重时引起死亡;慢性病例患畜则表现为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渐进性消瘦,下颌水肿,最后可因机体衰竭而死亡。1??发病及流行情况贵州省湄潭县某猪场存栏生猪180(本文来源于《猪业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应光璐[5](2014)在《中医辨证结合膳食调护治疗小儿持续性腹泻45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医辨证结合膳食调护治疗小儿持续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均给予患儿合理的膳食指导,对照组采用思密达和甘草锌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推拿及中药辨证治疗。疗程均为5~10天。记录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等主要症状评分,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结果: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10天,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胀、食欲及黏液便等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对照组血清IgA、IgM及Ig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明显,观察组血清IgA、IgM及Ig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并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膳食指导、推拿及中药辨证调护持续性腹泻患儿能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增强患儿体液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4年04期)
刘成丽,方路,郭会军[6](2013)在《艾滋病持续性腹泻与中医肝脾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明确艾滋病诊断基础上,分析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腹泻与中医肝脾的关系。方法:总结、归纳近年来关于艾滋病腹泻的文献,就艾滋病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腹泻作一综述。结果:从情志失调论治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以肝脾为主辨证论治,注重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强调疏肝解郁、健脾补气、化湿止泻。结论:通过中医基础理论对艾滋病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腹泻的分析,才能更好地运用中医药的特色治疗本病。(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贾蔚凝[7](2013)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持续性腹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持续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10月收治的92例小儿持续性腹泻患儿,按来院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疗法、纠正代谢紊乱和脱水,有细菌感染者使用敏感抗生素,加强营养,指导饮食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脾养儿颗粒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显效率70.0%;对照组总有效率82.5%,显效率47.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有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实肠止泻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3年08期)
李文良,毛立,张纹纹,张则斌,赵永前[8](2013)在《从山羊持续性腹泻病例中分离到边界病病毒(BDV)》一文中研究指出边界病(Border disease)是由边界病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引起的以新生羔羊发生震颤和被毛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最早发现于英格兰与威尔士边界地区,故名。该病在临床上以繁殖障碍和羔羊畸形为特征,如不孕、流产、死产、产出弱小胎儿、羔羊先天震颤、骨骼异常和多毛[1]。与(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刘定远,蒲友华,胡波,李琴,彭好[9](2011)在《葡萄糖酸锌治疗儿童持续性腹泻53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持续性腹泻患儿血锌变化及口服葡萄糖酸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5例持续性腹泻(病程≥2周)患儿进行血锌检测,并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和同期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的血锌值进行对照。将105例持续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疗法、纠正代谢紊乱和脱水,有细菌感染者使用敏感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指导饮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3~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止泻时间及总疗程。结果持续性腹泻组血锌值(60.48±9.61)mg/L,低于急性腹泻组(73.75±10.6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腹泻组血锌值低于正常组(87.53±13.4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3.0%(44/53)高于对照组59.6%(3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止泻时间和总疗程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性腹泻患儿锌缺乏程度比急性腹泻患儿更严重,合理补充微量元素锌是治疗持续性腹泻病经济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期刊2011年04期)
徐梅,赵红,毕凤晨[10](2010)在《婴幼儿持续性腹泻体锌水平变化及甘草锌佐治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婴幼儿持续性腹泻(Persistent diarrhea,PD)发锌及血锌水平变化;探讨甘草锌佐治婴幼儿PD的有效性。方法测定87例PD婴幼儿和100例健康婴幼儿的发锌、血锌水平,比较其差异及相关性;将87例PD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补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草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PD婴幼儿的发锌、血锌水平低于正常婴幼儿(P<0.01),发锌与血锌高度相关(r=0.824,P<0.001);补锌组治疗2周后发锌、血锌值含量较治疗前增加(P<0.05)。补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6.3%)明显高于对照组(76.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泻时间补锌组(4.8±2.1)d,短于对照组(6.4±2.9)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腹泻婴幼儿发锌、血锌水平均低于健康儿;发锌检测可以较准确反映出锌营养水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甘草锌治疗PD可以缩短腹泻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有明显的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期刊2010年03期)
持续性腹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 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引起的给奶牛业造成严重损失的传染性疾病。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北京地区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筛查持续性感染牛。2010-2013年间,本研究调查了北京郊区的25个牛场,采集和检测样品4,327份(4,320份血清样品和7份组织样品),应用间接ELISA方法对随机选取的1,000份样本进行了抗体检测,应用抗原捕获ELISA和RT-PCR方法对全部样本的病毒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检测出18份抗原阳性样品,其中12份样本确定来自于持续性感染牛。随机选取的1,000份血清样本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有934份呈现阳性。应用细胞培养法对18份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细胞培养结果显示所有毒株的生物型都为非致细胞病变型(noncytopathic, NCP)型,随后本研究对病毒的5’端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 UTR)和Npro进行了PCR扩增和克隆测序,参考国内外报道毒株,依据5'-UTR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8株病毒依次为BVDV-lm(6株)、1a(5株)、1d(3株)、1q(3株)和lb(1株)。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说明北京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基因多态性较高,并且持续性感染牛是造成广泛流行的重要原因。先天性免疫反应是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而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 IFN)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核心。本研究以持续性感染牛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为研究对象,探讨持续性感染牛在适应性免疫反应缺失的情况下先天性免疫的功能。从受体、转录因子和效应分子叁个角度,具体检测包括模式识别受体中的人视黄酸诱导基因1样受体(RIG-I-like receptor, RLR)和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 IRF-3)与IRF-7,以及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15, ISG-15)和黏病毒抵抗蛋白1(myxovirus (influenza virus) resistance 1, Mxl)的mRNA或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持续性感染牛在与健康牛相比,TLR-7, IFN-α和IFN-β的mRNA表达量显着降低,IRF-3与IRF-7的蛋白表达量也出现降低,与之相对的是,I型干扰素效应分子ISG-15及Mxl mRNA表达量显着升高。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暗示:一方面,不止IRF-3的降低在BVDV逃避I型干扰素反应的过程中发生作用,IRF-7的表达也受到病毒的影响。此外,IRF-7的上游受体TLR-7转录也受到抑制,这说明TLR-7-IRF-7信号通路在病毒抑制Ⅰ型干扰素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ISG-15和Mxl的转录水平升高表明-血液中有外源性干扰素产生,这些外源性干扰素可能为PBMCs抵抗其它病原的感染起着重要作用。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TLR-7-IRF-7信号通路受到影响可能是产生持续性感染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价了中药连翘的有效成分连翘酯苷A(Forsythoside A, FTA)对受BVDV感染牛PBMCs的4-1BB和OX40共刺激分子信号的影响。本研究对各组中CD28, CTLA-4,4-1BB,4-1BBL和OX40的转录水平进行了检测,另外也利用Western blot对4-1BB在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也进行了研究。随后,我们测定了OX40和4-1BB的接头分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umor necrosis factors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1, TRAF-1)与TRAF-2以及下游凋亡相关分子Bcl-xL与Bim在各组中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FTA不仅能够促进OX40,4-1BB及4-1BBL的转录水平,还能上调其接头分子TRAF-2及抗凋亡基因Bcl-xL的转录水平。除此之外,本研究还检测了PBMCs在不同组及不同时间点IFN-γ与IgG2a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BVDV的感染会诱导过量的IFN-γ产生,而FTA的加入能够抑制这种过度的反应,同时FTA不会抑制抗体的型别转换。总之,本部分研究的结果表明FTA具有调节受BVDV感染牛PBMCs共刺激信号通路的功能,FTA具有潜在的免疫反应调节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持续性腹泻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丽.中西医结合防治山羊“持续性腹泻症”[J].中国畜禽种业.2016
[2].翁晓刚.北京市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持续性感染牛IFN-α/β反应及连翘酯苷A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
[3].付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其定点突变株的构建[D].石河子大学.2015
[4].代振江,刘钊,曾智勇,汤德元,梁海英.一起主要由猪结节虫病引起的猪只持续性腹泻的诊治报告[J].猪业科学.2015
[5].应光璐.中医辨证结合膳食调护治疗小儿持续性腹泻45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4
[6].刘成丽,方路,郭会军.艾滋病持续性腹泻与中医肝脾的关系[J].中医学报.2013
[7].贾蔚凝.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持续性腹泻初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
[8].李文良,毛立,张纹纹,张则斌,赵永前.从山羊持续性腹泻病例中分离到边界病病毒(BDV)[J].江苏农业学报.2013
[9].刘定远,蒲友华,胡波,李琴,彭好.葡萄糖酸锌治疗儿童持续性腹泻53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
[10].徐梅,赵红,毕凤晨.婴幼儿持续性腹泻体锌水平变化及甘草锌佐治效果观察[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