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化运动论文_邱蕊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业合作化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农业合作化,中国共产党,农民,国家,湘潭县,统购统销,高级社。

农业合作化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邱蕊[1](2019)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成就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其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广大农民群众的领导、组织、动员,成功地将农村分散的个体经济改造成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促进了农业合作化的顺利完成。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功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视和加强。对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所取得成就的考察及总结,对当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9年06期)

张庆玲[2](2019)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使了"一化叁改"的完成,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这对于我们现在解决"叁农问题"仍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0期)

吴建征,武力[3](2018)在《国家整合与体制重塑:以1949—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为中心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国家催生的基础上,大体经历了衍生发展、短暂异动、格局形成的"叁部曲"。这一进程中,充斥着国家整合与体制重塑的色彩。在国家与乡村社会的互动进程中,国家为推动性因素,集体为连接性纽带,农民为最终执行者。在经历了衍生、发展、高潮、异动与基本形成的进程后,农业合作化存续发展并作用于整个集体化时期。(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姜裕富[4](2018)在《农村经营管理体制 国家治理 国家与农民的互动——评价农业合作化运动历史意义的叁个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不仅仅改造了传统的小农经济,建立了农村经济集体所有制,还对国家治理模式、国家与农民关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评价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必须要跳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本身,以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全能型的国家治理模式和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叁维视角来分析其成功与失败,更客观地认识农业合作化运动,进而理解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伟大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姜裕富[5](2018)在《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国家治理、国家与农民的互动——评价农业合作化运动历史意义的叁个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不仅仅改造了传统的小农经济,建立了农村经济集体所有制,还对国家治理模式、国家与农民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评价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必须要跳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本身,以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全能型的国家治理模式和国家与农民关系叁维视角来分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更客观地认识农业合作化运动,进而理解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伟大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赵荣文[6](2018)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高级社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农业合作化运动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它对我国农村过去经验的总结,甚至今天农村的发展都存在着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从开始学习苏联的集体农庄,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有效开展,体现党对农村的生产关系的一次重要变革,其中黑龙江省走在了变革的前端。然而近几年来关于高级社的研究进入了反思的阶段,怎样看待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高级社成为一项新的课题。就此,本文概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高级社的研究阶段、研究成果及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来源于《吕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邓世平[7](2018)在《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宣传动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宣传动员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宣传动员,对于提高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推动农民走上集体化生产道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快速推进和完成,和声势浩大的宣传动员有重要的关系。土地改革后的湖南农村,农民个体生产的热情高涨,但是由于生产资料的缺乏,很多贫农想通过单独农业生产“发家致富”并不现实,他们有“组织起来”的愿望。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毛泽东“组织起来”的思想在建国后的继续实践。但是,党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目的是要引导农民走上集体生产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和个体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又有明显的冲突。长期浸染在传统个体生产中的农民,小农意识和小农特征十分明显,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实现个人的发家致富。由于落后的农业生产几乎没有剩余,小农生产条件下的农民,关注更多的是眼前的利益,他们对于未来没有多少的预期。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宣传动员,恰恰是向广大农民讲一个有关未来的故事,故事的主题就是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生产的优越性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因此,许多农民对于要走集体生产和社会主义道路起初存在犹疑、恐慌甚至不满,对于农业合作化运动有较严重的抵触情绪。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宣传动员主要是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消除农民中的这些怀疑与不满,引导农民走上党所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去。湖南是新解放区,虽然经历了土地改革,但是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党是一个具有陌生面孔的外来者。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后,湖南农村基层党组织才大部分得以建立。而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宣传动员,则加速了党的组织系统在农村的下沉过程。同时,通过整顿和发展农村党的宣传网和群众性的宣传网,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宣传机制更加完善;通过加强农村干部对农业合作化政策的学习和对宣传干部的培训,党牢牢把握了宣传动员中的话语权,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宣传动员也更加规范;通过围绕农业合作化运动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动员,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宣传动员的影响力持续地扩大。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宣传动员是一个由内而外、层层展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党团员、青年积极分子以及农村妇女是重点的宣传动员对象。农村党团员要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起带头和模范的作用,他们受过党团的教育,对正在走的集体化道路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农村党团员大部分是从农民中发展的,他们身上还保留着小农的气息,思想容易发生动摇,对他们的宣传动员是农业合作化运动顺利进行的保证;青年积极分子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热情高涨,但是他们对农业生产不太里手,而且一般不适应农业生产中的艰苦劳动,对他们的宣传动员主要是要他们安心农业生产,发挥青年人在农业合作社中的作用;动员农村妇女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和妇女的解放联系在一起的,妇女参加农业生产,是妇女彻底解放的标志,同时也解决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劳动力的需要。党在长期革命中所积累的宣传动员经验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从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宣传动员的途径来看,党基本上沿袭了土地改革时的经验,主要进行文字、语音以及示范性的宣传动员。不过在宣传动员的具体过程中,已经有了不同于土地改革运动时期的特征。例如,土地改革运动中广泛采用的“诉苦会”已经很少采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召开的群众大会或贫农会同样使用回忆、对比和算账的方法,但是其着眼点不再是引起农民对旧社会或旧制度的厌恶,而是激发他们对新社会和新道路的向往。在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宣传动员中,报纸、图书、广播、展览、电影以及剧团等宣传形式也主要是正面的宣传为主,宣传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宣传农业合作社能够增产的优越性。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宣传动员具有双面或多面性的特点,宣传动员中既有耐心的思想教育又有严重的强迫命令,既强调经济利益的激励又有着阶级觉悟的斗争。这些因素往往夹杂在一起,使得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宣传动员显得有些复杂而混乱。但从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整个过程来看,在互助组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宣传动员中的思想教育和物质激励多些;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宣传动员中的强迫命令和阶级斗争则多些。同时,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宣传动员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及统购统销政策的宣传动员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呼应与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发掘和研究史料,将历史过程真实、立体地呈现出来,这是历史研究的最主要目的。同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也是党史研究的重要任务。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在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中国农民富裕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地解决,甚至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短板和短腿。因此,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对农民宣传动员的经验教训,对于党在新时代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都有着现实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期刊2018-06-01)

袁雪萍[8](2018)在《湘潭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1951-1956)》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建国后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将小农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运动,也是一次农村社会的巨大变革。作为毛泽东家乡的湖南省湘潭县,在运动中曾多次受到毛泽东的直接指导,其农业合作化运动具有一定典型意义。因此,本文以湘潭县农业合作化运动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地方档案,在全面梳理湘潭县农业合作化运动过程之基础上,考察湘潭县运动中的基层干部选拔、培养、动员模式及作风问题,分析农民心态的类型及心态的变迁,并探求农业合作化运动前期的巨大成就与成功经验,及其农业合作化运动后期出现失误的深层因素。本文正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湘潭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背景。土改后的湘潭县农民社会地位上升,获得了土地和一定的生产生活资料,但也出现了农村阶级分化严重等新问题;与此同时,党中央“一化叁改”总路线的确立,也要求农村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大量的商品粮、工业原料与市场。为此,中央作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决定。第二部分论述湘潭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历程。湘潭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经历了互助组阶段、初级社阶段、高级社阶段叁个阶段,通过梳理和剖析不同阶段合作组织类型、规模、经营管理方式,对湘潭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脉络作了一全景式透视。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特别关注与直接指导下,湘潭县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初级发展势头良好,农民参与热情高涨,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但合作化运动后期,从中央到地方均出现急躁冒进思想,湘潭县农业合作化亦急剧升温,至高级社阶段,合作化运动遭受挫折。第叁部分考察湘潭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层干部。基层干部介于国家与农民之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贯彻实施顺利与否之重要管道。在对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基层干部的选拔、培养及其群众动员模式进行全面分析基础上,对基层干部的贡献与不足进行评估。第四部分分析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农民心态。主要对农民在运动中表现出的心态类型,即信任与感恩心态、经济诱导下的功利心态、政治压力下的畏惧心态、随大流的从众心态进行剖析,并探讨不同时期农民心态变迁的原因及其实质。湘潭县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一次较为全面深刻的农村社会变革,对农民、农村、农业而言均是一场社会主义的洗礼。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了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同时在这一运动中基层干部亦得到了锻炼,为农村长期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在农业合作化运动后期,以政治手段推进农村改革衍生诸多弊端,农民心态呈现出复杂性面相,并在当时引发了退社风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下降。(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6-01)

曹晶[9](2018)在《松江专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的深刻变革,逐步实现了中国农村几千年以来以小农生产为主的土地私有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刚刚建立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效仿苏联农业集体经济的模式,通过在中国农村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逐步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松江专区的农业合作化是建立在苏南新解放区为克服灾荒,伴工互助、生产自救的基础上的,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叁个阶段,最终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松江专区农业合作化运动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以陈永康为代表的高产劳模,学习陈永康水稻高产先进经验成为一时的风潮,陈永康也因之成了全国闻名遐迩的农民科学家。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一场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此期间,松江专区农村的土地制度、农业生产主体与管理方式以及产品分配方式都逐步发生了变化。农村土地制度从土地改革后的农民土地私有制逐步过渡到集体主义公有制;农业生产主体由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转变为以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为单位的集体;农业管理方式从家庭自负盈亏的小农经营逐步转变为更复杂的集体管理;随着土地制度、生产主体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分配方式随之改变,“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逐步确立。松江专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农村劳畜力不足、资金匮乏的状况,生产资料得到优化配置;通过发挥集体的力量,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促进了“统购统销”,保证了全国物价稳定和城市的农产品供给,为国家工业建设提供了大量原材料和资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初步培养了农民的集体意识。此外,在松江专区农业合作化运动过程中,也时有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入社和侵犯农民利益的情况发生,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忽视生产力发展规律,群众运动式的生产方式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松江专区农业集体化的第一次尝试,有一定功绩,也有其不足。“以史为镜”,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对当下“叁农”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0)

王博耘[10](2018)在《海南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会经济的一次深刻变革,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完成了从个体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过渡。其中,党对农民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具体考察分析1953年至1956年海南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除导论外,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海南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和海南农民的社会心理状况。海南区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经历了叁个发展阶段。海南农民群众普遍存在私利心理、感恩心理和从众心理。二、海南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及其相关方针政策的教育等。叁、海南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和特点。党在海南农业合作化运用了说服教育、比较教育等方法,主要特点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大张旗鼓的宣传鼓动与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四、海南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是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满足农民的物质利益需求,是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是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是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8-05-01)

农业合作化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使了"一化叁改"的完成,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这对于我们现在解决"叁农问题"仍有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业合作化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邱蕊.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成就及启示[J].理论导刊.2019

[2].张庆玲.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现代交际.2019

[3].吴建征,武力.国家整合与体制重塑:以1949—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为中心考察[J].湖北社会科学.2018

[4].姜裕富.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国家治理国家与农民的互动——评价农业合作化运动历史意义的叁个视角[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8

[5].姜裕富.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国家治理、国家与农民的互动——评价农业合作化运动历史意义的叁个视角[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8

[6].赵荣文.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高级社的研究综述[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

[7].邓世平.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宣传动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8

[8].袁雪萍.湘潭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1951-1956)[D].湘潭大学.2018

[9].曹晶.松江专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10].王博耘.海南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海南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2:“闹退社”后期农民行为逻辑图...一11949一1978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叁十年叁十年来的农垦事...一21958一1958年粮食增长情况④Fig.4一...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

标签:;  ;  ;  ;  ;  ;  ;  

农业合作化运动论文_邱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