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表达式论文_任庆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隐喻表达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达式,空间,概念,图式,语义,普遍性,修辞。

隐喻表达式论文文献综述

任庆亮[1](2018)在《修辞劝说理论视角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隐喻表达式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反映了中国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针,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其英译本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 China作为我国外宣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英语国家的广泛欢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亲民性。书中善于讲故事、用典故和借隐喻等。笔者认为,书中的隐喻表达式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牵涉到一种认知方式,是旨在对受众产生影响的修辞话语。为准确传递原文隐喻表达式的内涵,取得最佳的劝说效果,译者必须提高修辞意识,借鉴西方修辞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因此,本研究尝试将西方修辞学中的劝说理论引入外宣翻译的研究中来,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隐喻表达式的翻译为研究对象,考察修辞因素在汉译英转换中的重要作用,以探索修辞劝说方式对实现外宣翻译预期目标的借鉴意义。研究发现:(1)修辞劝说理论视角与外宣翻译研究有着诸多共同点,如跨学科、目标导向以及情境适应的学科属性;(2)修辞劝说理论视角的引入能够为外宣翻译研究带来一些新的发现,如对翻译行为、翻译过程、译者角色等的重新认识与定位。质言之,译者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中的操作者,更是一名修辞劝说家,承担着传递原文修辞内涵、实现对译文读者有效劝服的任务;(3)通过对研究案例的分析,发现在翻译过程中,综合运用诉诸理性、情感和人格的劝说策略,采用灵活多样翻译方法和技巧,既强调原文意义的准确传达,又注重译文受众的接受效果,有利于实现原文的有效劝服。因此,本文认为将修辞劝说理论引入外宣翻译研究有利于拓宽翻译研究的视野,并且在诉诸理性、情感和人格的劝说策略下,通过不同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有利于赢得英文受众的认同,实现外宣翻译的预期目标。(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4-01)

周蕾,王小娇[2](2014)在《隐喻表达式“婚姻是······”始源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婚姻为抽象概念,存在许多隐喻,对其不同隐喻始源域的探究能深入了解人们如何认知及表达婚姻。婚姻隐喻表述千变万化,本文仅从创新、积极和抽象叁个程度对典型结构"婚姻是……"隐喻表达式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4年11期)

薛艳[3](2011)在《汉英爱情隐喻的共性分析——以汉英歌词中“爱情”的隐喻表达式为语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和思维现象,人们赖以生存的概念系统本质上也是隐喻性的。爱情这一抽象概念常常是由隐喻来表达的,英汉歌词语言中有着大量表达情感的隐喻,它们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这源于人们共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本文来源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文柳燕[4](2008)在《英语“head”和朝鲜语“(?)”隐喻表达式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Lakoff提出隐喻概念之后,认知语言学把隐喻理论纳入到人的行为活动、思维方式、概念范畴和语言符号等各个领域的研究中。“head”与“(?)”作为人体的主要器官之一,在英、朝语中使用率都很高,其隐喻数量也非常多。本论文选择了英语“head”和朝鲜语“(?)”表达式为研究对象,根据隐喻理论把“head”和“(?)”表达式分为作为始源域的隐喻表达式和作为目标域的隐喻表达式,并各自分为具体域和抽象域的映射。本论文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作为理论基础,根据此隐喻理论对比分析“head”和“(?)”隐喻表达式,并找出其共性和异性及产生的原因。由于英、朝两个民族具有相似的身体结构和认知模式,因此在使用隐喻表达“head”和“(?)”概念时具有一致性,导致了英语和朝鲜语中许多相似的“head”和“(?)”隐喻表达式的产生。但是,由于两个民族文化模式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语言本身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英、朝语中与“head”和“(?)”相关的隐喻表达式存在不对称性。基于“head”和“(?)”隐喻表达式的对比研究,本论文说明了“head”和“(?)”的语义理据和隐喻表达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隐喻性思维是构成“head”和“(?)”多义词和习语的重要理据。了解其理据性有助于我们学习“head”和“(?)”的多义词和习语。(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08-06-01)

虞怡达[5](2006)在《中国二语学习者对俗约型隐喻表达式的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自Lakoff & Johnson(1980)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之后,学术界掀起一阵隐喻研究狂热。当代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思想的根源,是人类进行认知、思考、行动以及发展语言的工具。 这一观点也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开启了新的视野。隐喻的普遍性、功能以及形成的过程为二语学习者习得隐喻表达式提供了可能性。Lakoff & Johnson(1980)指出俗约型隐喻表达式为一定的语言社会普遍接受,更具有认知价值。这些隐喻表达式对母语者来说不再具有隐喻性,是植根于广泛存在的概念隐喻的语言表征,因此它的认知对二语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来自上海师范大学117位英语专业学生(其中59位一年级学生,58位叁年级学生)进行测试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二语学习者对俗约型隐喻表达式的理解和使用的情况。结果显示二语学习者在理解和使用上都不尽如人意:对隐喻表达式和非隐喻表达式的理解上存在显着差异;语言使用上多用字面意义表达:学习者多将隐喻看作是修辞方式,缺乏系统习得的指导和方法。 本文认为发展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任务迫在眉睫。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隐喻性语言是掌握二语的标志性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也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最后本文还提出继续进行英汉对比研究,尤其是建立中文隐喻表达语料库;并且建议在语言评估测试中给予隐喻能力一席之地。(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李艳[6](2006)在《上—下意象图式影响垂直性空间隐喻表达式理解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莱科夫等人提出,空间概念是建构和理解抽象意义的重要概念之一,大多数抽象思维是建立在以意象图式的隐喻性映射为基础的空间思维上。 空间隐喻中存在以上-下空间方位概念为始源域,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中和抽象意义的认知方式,我们称其为垂直性空间隐喻。国内外研究者通过语言记录发现借助于垂直性空间隐喻的上-下意象图式映射进行建构和理解的抽象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地表达出来,我们称其为垂直性空间隐喻表达式,这些抽象概念涉及到状态、数量、社会等级、时间等,其映射规律为“积极的为上、消极的为下”。但我们需要运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来验证此图式及其映射的心理现实性,即我们的概念系统中的确存在对建构和理解某些抽象概念起作用的上一下意象图式。本次研究的假设是,被试在理解这些抽象概念时,如果上-下意象图式被激活理解产生了影响,那么表明我们的概念系统中的确存在该意象图式。 考虑到思维发展状况,被试的选取为幼儿园中班、小学叁年级、初一、高一共四个年级儿童,研究由两个实验组成。(1)实验一的被试为学龄期叁个年级的儿童,让他们阅读内容为具有上述抽象意义的物体上下方位摆放的句子,这些句子一半符合上-下图式,一半不符合。其结果为被试阅读符合上-下图式句子的反应时明显低于不符合上下图式的句子(2)实验二的被试为学龄前的中班儿童,借助于实物让儿童对给出的成对物品进行上下位置的摆放,并让其回答摆放理由,儿童将积极性物品摆在上面的回答显着多于将消极属性物品摆在上面的回答。 研究结果表明上-下意象图式的确存在于我们的概念系统中;并且幼儿园中班的儿童就已经具有该图式;虽然被试思维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对这些抽象概念进行理解的认知模式却是一致的,这表明通过意象图式映射来组织和理解抽象概念是十分重要和基本的。(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张金伟[7](2006)在《英汉基本情感隐喻表达式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情感作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精神和社会生活中均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通过语言特别是隐喻化的语言研究情感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的重点课题。新兴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metaphor)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我们赖以进行思维和行为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是隐喻的。喜怒哀乐等人类情感从本质上来说是都是抽象的概念,为了便于表达和理解这些情感,人们经常将它们隐喻化。即通过人类熟悉的,具体的思想或概念去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抽象的或不那么确定的概念。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人们对英语中情感的概念化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一概念化过程中,隐喻和换喻(metonymy)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选取了喜、怒、哀、惧这四种人类基本情感并通过英汉语对比研究,验证从英语语料得出的关于情感的概念化及其语言表达的理论的普遍适用性。研究显示,汉语和英语一样,情感的概念化在很大程度上都借助于隐喻和换喻。一方面,英汉语都遵循同一换喻原则:通过情感的生理、心理或行为反应来表达情感。两种语言在情感的概念化过程中都借助一些相同的概念隐喻,这些概念隐喻均可归结为一个根隐喻froot metaphor)—情感是力(EMOTION IS FORCE)。另一方面,在英汉情感的概念化与语言表达中也存在不少文化差异。认知语言学认为,英汉情感语言表达的同是因为英汉情感的概念化均是以人的身体(经验)为基础,而两种语言在情感表达中的异又可通过概念化背后的文化模式(cultural model)做出解释。本文一反隐喻理论的传统观点,从认知的角度对情感隐喻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特别是通过大量英汉对比,从汉语的角度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了当代隐喻理论,即抽象概念主要是通过隐喻来形成和理解的,而概念隐喻,至少是情感概念隐喻存在着认知普遍性和文化相对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6-04-01)

隐喻表达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婚姻为抽象概念,存在许多隐喻,对其不同隐喻始源域的探究能深入了解人们如何认知及表达婚姻。婚姻隐喻表述千变万化,本文仅从创新、积极和抽象叁个程度对典型结构"婚姻是……"隐喻表达式进行探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喻表达式论文参考文献

[1].任庆亮.修辞劝说理论视角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隐喻表达式英译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

[2].周蕾,王小娇.隐喻表达式“婚姻是······”始源域研究[J].金田.2014

[3].薛艳.汉英爱情隐喻的共性分析——以汉英歌词中“爱情”的隐喻表达式为语料[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

[4].文柳燕.英语“head”和朝鲜语“(?)”隐喻表达式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8

[5].虞怡达.中国二语学习者对俗约型隐喻表达式的认知[D].上海师范大学.2006

[6].李艳.上—下意象图式影响垂直性空间隐喻表达式理解的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7].张金伟.英汉基本情感隐喻表达式的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论文知识图

隐喻表达式语义层与词汇语法层的...从一致式到隐喻式的历时发展符合上.下图式个数的被试人数联系“容器”隐喻我们可将情感这种“物...概念隐喻“美德看‘君子看作水”

标签:;  ;  ;  ;  ;  ;  ;  

隐喻表达式论文_任庆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