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白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和湖南。白族有本民族语言,也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采访相结合的形式、以言语行为理论和交际民族学视角探究云南大理白族婚庆用语。研究发现:(1)婚姻的幸福庇佑与当地的宗教信仰“本主”有关;(2)4类象征婚姻幸福的言语行为:祝福语、歌曲、食物的寓意。
关键词:白族;幸福;言语行为理论;交际民族学
引言
婚礼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一生中盛大的节日。婚礼上有着风格迥异的言语交际行为,这些行为被视为给新婚夫妇带来幸福。然而,不同的文化有着其独特的一系列婚礼惯例和传统(AliZ.al-Zu'abi,2008)。美国传统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BillyHaselton,2002)。“拜堂”则是传统中国婚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对于白族来说,婚礼一般要为期三天。许多学者对中国婚礼(李银,2002;;程星洁,2012)和白族婚礼(王海娜,2012;杨玉藩)做了一些研究。在对白族婚礼研究上,学者们聚焦于白族婚俗的研究,几乎没有研究是在语言学视角下对白族婚庆用语的研究。
本文在言语行为理论和交际民族学视角下研究云南大理白族人民婚庆用语。本文聚焦于:
1、“幸福”在白族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2、婚礼上的那些言语行为象征着幸福美满的婚姻?
1.言语行为理论和交际民族学
JohnAusti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其包含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白族婚礼研究中采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其用语,便于更好的了解人们用语的目的、其隐含的意义,有利于深层次的了解特定文化中的用语。
言语行为学家和语用学家侧重于语言的引申/内涵意义,忽视了语言的使用的隐喻性、交际性,而民族学的分析法恰恰能弥补了这一不足(MurielSaville-Troike,2003)。交际民族学以描述性、文化个体性的方式阐述了参与者的说话准则、说话规则和交互规则(Hymes,1962,1964,1962)。因此,交际民族学从文化视角上解释特定群体语言的使用。白族婚庆用语研究以言语行为理论和交际民族学为视角,予于人们特定文化中言语的全面而广泛的了解。
2、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了5名(2名男性、3名女性)研究对象。他们生长在云南大理白族村寨中,接受白族语言和白族文化的熏陶。两位男性分别为:35岁的中学语文教师、62岁的退休村上老干部。三位女性分别为:37岁的中学语文教师、58岁的退休教师和35岁的镇政府文化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45.4岁。
通过参加白族婚礼,了解相关白族婚礼习俗,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的设计参照MaryFong(2000)对中国新年祝福语的研究一文。问卷并对研究对象的社会身份背景进行收集,如性别、年龄、职业、白族村寨的居住时间和白语的使用情况。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采访,以便于深入了解信息。
3.白族
白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于云南大理。白族人民主要沿洱海而居,洱海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据记载,3000多年前洱海边就有白族人民的踪迹(陈子丹,2002)。、大理于元朝作为行省并入中原王朝。早在20世纪60年代,大理就因电影“五朵金花”闻名于世。白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文化的根源为“本主”崇拜(杨志明,2000)。白族人民普遍追寻本主信仰。三月街(物资集会、广交好友)、绕三灵(祈雨仪式)和火把节(杨明,1982)都是白族富有特色的文化传统节日。
4.象征幸福的婚礼言语行为
基于问卷收集和采访数据,本文对象征婚姻幸福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1)婚姻的幸福庇佑与当地的宗教信仰“本主”有关;(2)4类象征婚姻幸福的言语行为:祝福语、歌曲、食物的寓意。
4.1幸福的意义
受访者称婚礼时,婚姻的幸福不仅来自人们的行为更来自于他们的神灵本主的庇护。在中国,许多人都有着强烈的宗教信仰。一位受访者称:“白族人民相信婚姻幸福是来自他们所信仰的本主”。本主对于白族人民来说,就如基督教于西方人。“本主”,白语称之为“武增”,意为“我们的主人”,是白族社区或地区的保护神(金少萍,2008)。白族人民深信本主庇护他们的日常生活。本主崇拜的功能是起到幸福美满的未来(杨志明,2000)。同时,另一位受访者表示:“婚礼进行的环节必须包含拜本主。婚礼的前一天,新郎需到当地本主庙拜本主,以期盼一对新人能得到本主的庇护,可以早生贵子、恩爱美满、白头偕老;另一方面,参加婚礼的人们也会说一些祝福语,以期盼一对新人吉祥如意、幸福美满”。因此,婚姻的吉祥如意来源于本主的庇护,也来源于人们的祝福。
4.2象征幸福的婚礼言语行为
喜气洋洋的气氛贯穿这个婚礼,象征幸福的婚礼言语行为为这一气氛增添色彩。根据收集的数据以及受访者的采访,4类言语行为与白族人民信仰婚姻的幸福息息相关:(1)祝福语;(2)歌曲;(3)食物的寓意。
4.2.1祝福语
婚礼上,白族人民述说祝福语来祝福一对新人幸福美满、吉祥如意之希望。最常见的祝福语为“新婚快乐”,以来祝福这对新人幸福快乐。这种类型的话语言行称为言外行为(Searle,1977),通过祝福语来表达人们对一对新人的希望。
表1:其他形式的祝福语:
祝福语寓意
早生贵子早日生出儿子的希望
白头偕老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百年好合夫妻永远和好
天生一对生来就注定是一对
金玉满堂金玉财宝满堂
祝福语是人们通过话语传递其对一对新人的希冀,所有这些祝福语都表达了人们希望一对新人幸福美满、吉祥如意一生。
婚礼上,人们不仅通过祝福语来传递其对新人一生幸福的希望,也把这些幸福之意以红纸的形式表达出来。其中一个就是以中国传统剪纸形式呈现的红色“囍”字;另一个就是传统的“对联”,粘贴于门上,以示喜庆、吉祥。
4.2.2歌曲
白族婚礼歌声嘹亮,以期给新人带来幸福如意。歌曲是白族婚姻的最终媒介,一位受访者提到:“歌曲是白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婚礼的整日活动都以白族哨呐伴奏”。
每逢白族婚庆活动,新郎家在结婚前一晚聚亲朋友,请艺人通宵演唱吹吹腔《仙姬送子》,一次来庆祝主任婚姻吉祥幸福(丁慧,2010)。婚礼当天的“哭嫁”环节是白族婚礼的最富有特色部分,接亲时,新娘哭泣着由兄长从阁楼上牵下来拜别家里的长辈,父母与在场的亲朋好友也会情不自禁的抽泣,这就是著名的哭嫁(刘旭丹),是新娘眷念父母养育之恩的真情流露,以及对未知未来生活的憧憬。孝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本主信仰的一部分。人不能忘本,新娘对亲情的感恩之情,也是新娘对婆家孝顺的延伸,这将会是一对幸福美满、吉祥如意的婚姻。”
歌曲迎亲曲,新郎迎亲路上吹奏的歌曲;出门曲,新娘出娘家门时吹奏的歌曲;迎宾曲,迎接客人时的歌曲;一杯酒、仙家乐、蜜蜂过江,新人拜天地时吹奏的歌曲,这些歌曲体现了白族的智慧和民族特色,给婚礼带来喜气洋洋、幸福吉祥如意之意(王海娜,2002)。
4.2.3食物的寓意
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俗语。婚礼上,新娘食用特定的食物以及摆放一些特定的食物,以食物的名称读音寓意吉祥如意。“红饭”是用红曲或红颜色拌好的一种米饭,一对新人拜完天地,新娘必须食用红饭,以示新娘终身有红福可享、吉祥如意;一对新人互敬交杯酒,以示互敬互爱;共食长寿面,以示夫妻终身长寿。在此,一对新人以食物的言外和言后之意期翼日后的婚姻生活。
表2:其它事物的寓意(杨玉藩):
5.结论
语言和文化在社会中是相互交织的。白族文化中,婚礼上有其独特的用语。本文作者从言语行为理论和交际民族学视角下研究白族婚礼用语,突出言语行为在白族婚礼上的内涵意义。语言上,本文以语用的、交际的、理论的视角探讨其用语;文化上,本文探究本主崇拜影响下白族人民的思维和交际方式。
当然,文章也有其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是研究的样本容量偏小,会影响文章的有效性。本文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由于以语言学理论研究少数民族婚礼用语的文章尚少。因此,以后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婚礼用语。
References:
[1]AliZ.al-Zu'abi.Marriage:AnIntegratedStudyintheContextofCulturalVariation,DigestofMiddleEastStudies,2008.
[2]BillyHaselton.TheAmericanWay:Marriage.EnglishAbstract,2000.
[3]李银河.婚礼的变迁[J].江苏社科科学,2000.
[4]程星洁.国内女性婚礼服消费观念调查及市场需求分析[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26).
[5]王海娜.论大理白族婚俗:以双廊镇大建旁村为例[J],文化遗产,2012,(1).
[6]杨玉藩.白族新娘过三关[J].今日民族,2008.
[7]胡壮麟.语言学教程[Z].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MurielSeville-Troike.Theethnographyofcommunication.3rded.BlackwellPublishingLtd.Searle,John.1977.AClassificationofIllocutionaryActs.In:A.Rogers,R.WallandT.P.Murphy,eds.ProceedingsoftheTexasConferenceonPerformativesPresuppositions,andImplicatures,27-45.Arlington,VA:CenterforAL,2003.
[9]Hymes,Dell.Theethnographyofspeaking.InThomasGladwinandWilliamC.Sturtevant,eds,AnthropologyandHumanBehavior,pp.13–53.Washington,DC:AnthropologicalSocietyofWashington,1962.
[10]Hymes,Dell.TowardEthnographiesofCommunication:TheAnalysisofCommunicativeEvents.AmericanAnthropologist,1964,(66).
[11]Hymes,Dell.Modelsofinteractionoflanguageandsocialsetting.JournalofSocialIssues,1967,(33).
[12]MaryFong.'LuckTalk'inCelebratingChineseNewYear,JournalofPragmatics,2000,(32).
[13]陈子丹.白族档案史料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141).
[14]方铁.论宋朝以大理国为外藩的原因及其“守内虚外”治策[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133).
[15]杨志明.白族本主崇拜的功能探索[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5).
[16]杨明.白族传统节日[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7]金少萍.宗教文化中的性别构建:白族少女与本主崇拜[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1).
[19]Sellmann,James.FromMythtoFestivals:AStructuralAnalysisoftheChineseNewYearCelebration.ChineseCulture,1982,(23).
[20]丁慧..本主崇拜、人神共娱、音声和谐:从云南白族本主信仰仪式看大本曲和吹吹腔的音乐行为[J].湖北师范学院院报,2010,(6).
[21]刘旭丹.大理剑川白族婚俗:以沙溪镇为例[J].文化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