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机结构论文_韩中成,林美,侯艳艳,胡俊祥,蔡黄河

导读:本文包含了整机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起重机,静力学,有限元,模态,永磁,同步电动机,频率。

整机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韩中成,林美,侯艳艳,胡俊祥,蔡黄河[1](2019)在《门座起重机整机结构全自动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四连杆门座起重机因幅度、回转角度组合情况复杂、载荷组合较多而引起的结构分析工况众多、手动装配计算耗时长问题,提出在Ansys环境下用APDL语言编写宏命令,实现四连杆门机整机自动装配、加载和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自动输出各回转角度下的各结构应力——幅度曲线。该方法能大幅减少整机结构计算时间,并详细的得出各结构在每个工作幅度、回转角度下的应力情况,为设计提供有力指导。(本文来源于《起重运输机械》期刊2019年19期)

潘石群,陈攀,张小明[2](2019)在《VMC1000L立式加工中心整机结构优化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VMC1000L立式加工中心进行静力结构分析,根据分析结论对机床的薄弱环节进行结构优化,并通过对比分析明确结构优化后的整机较优化前最大变形减少19.5%,且经抽样检测验证了结构优化方向的正确性。在实现整机结构优化的同时,为后续机型的设计和结构优化、分析验证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9年19期)

林家春,余启迪,王鹏,石照耀,岳会军[3](2019)在《锥齿轮传动形性测试仪整机结构的动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锥齿轮传动形性测试仪进行齿轮传动误差、振动噪声测量时,其模态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问题,对试验仪的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首先使用Solid Edge进行了结构建模,使用ANSYS Workbench进行了模态分析,并进行了谐响应分析;然后使用压电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采集了动态响应数据,并利用DASP软件进行了实验模态分析,进行了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振动数据采集;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模态得到了仪器的前6阶模态,证明了实验模态分析与软件仿真得到的模态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仿真得到了整体结构XYZ 3个方向的位移谐响应曲线;分析了不同工作状态下振动信号,发现了振动信号与仪器模态有明显联系;利用模态分析结果确定了仪器在工作条件下需要避开的共振频率区域,并通过振动实验确定了主动轴与机床连接部分为仪器动态特性的薄弱位置。振动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仪器工作条件下,仪器第1阶固有频率应避开与齿轮转频、啮频相同的区域。(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蔡晨晨,陈力,朱勇[4](2019)在《63T双梁门式起重机整机结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63t+32/5t、30 m双梁门式起重机为研究对象,根据双梁门式起重机的结构特点及尺寸参数,利用ANSYS Workbench中DM建模,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在两小车位于主梁跨中和端部工况下,对整机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出相应的位移变形云图、等效应力云图。结果表明,该门式起重机结构的静强度、静刚度均满足起重机设计规范要求,且主梁跨中刚度还有较大优化空间,为后续主梁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郑夕健,李国龙,常晓华[5](2019)在《18 m大跨度升降工作平台整机结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导架爬升式升降工作平台整机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升降工作平台的工作能力及失效形式的分析,提出升降工作平台工作能力评判条件,确定刚度为主要考虑因素。运用类比设计的方法,增大对结构刚度影响较大的杆件截面尺寸及厚度,设计出一种18 m大跨度升降工作平台,并运用理论计算对其组成结构进行校核,同时利用ANSYS软件对整机结构进行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各组成结构及整机均满足要求,且整机结构最大变形量分别为34.629 mm,36.698 mm,35.143 mm和37.826 mm,变形量与许用变形量接近,避免了材料浪费,为进一步各组成结构的静力学分析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与电子》期刊2019年03期)

蒋小平,李源,段志强[6](2018)在《直驱式风电发电机整机结构强度、疲劳及振动特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于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的应力、疲劳及振动特性的分析进行了系统阐述。介绍了发电机主传动链进的应力计算、疲劳寿命分析及结果评判,并对发电机的固有频率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本文来源于《东方电气评论》期刊2018年04期)

王伟,杜晓彬,胡弼,胡土雄,赖文海[7](2018)在《SPMSM定转子系统及整机结构的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nsys平台对一款表贴式永磁同步电动机(SPMSM)建立主要系统包括定子系统、转子系统以及整机的有限元电机模型,并对其主要模态参数进行模态仿真。仿真得到各部分系统的径向模态振型以及固有频率,并分析定、转子系统及整机结构对电机电磁共振的影响,并采用锤击法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整机固有频率相对误差在5.3%以内,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为后续调整电机结构改变固有频率以期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避免共振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防爆电机》期刊2018年05期)

王爱张[8](2018)在《QTC1200全地面起重机整机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地面起重机是一种兼具汽车起重机和越野起重机的特点、可以吊装大吨位重物的起重机。它在风力发电、桥梁施工、水利水电以及船舶制造业等国家基础行业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我们国家的起重机领域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以QTC1200全地面起重机整机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包括以下内容:(1)对全地面起重机的重要部件进行强度和刚度理论分析计算,为后期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提供理论依据。(2)建立全地面起重机整车叁维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对典型工况进行静力分析,得到整机应力和位移分析结果以及各支腿支反力结果,通过与理论解析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相近,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3)应用已开发的整车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和ANSYS软件的优化模块对典型工况下超起装置的空间构形进行了优化,设计变量是空间构形参数超起装置与主臂伸缩方向的夹角和超起桅杆之间的夹角两个空间构形参数,以主臂等效应力最小为优化目标,以整车最大等效应力小于许用应力和主臂挠度小于设计准则为约束条件。为实际作业超起装置空间构形设置提供理论依据。(4)最后,对最危险工况(最大作业幅度工况),运用力矩法对全地面起重机整车抗倾覆稳定性进行分析,有限元数值解和理论解结果一致,确认在该工况下该起重机满足抗倾覆稳定性要求,且有足够安全度。(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王耀邦[9](2018)在《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整机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是大功率光伏逆变器中的主流机型,具有容量大和体积大等特点。本设计中采用独立柜体结构解决较大功率逆变器的整体布局,将独立柜体采用隔板进行有效分隔形成各具功能的箱体。首先将独立柜体进行左右隔离,左边用作直流侧箱体,右边用作交流侧箱体,然后再对左右箱体采用隔板进行前后分隔,分隔之后形成具有各自功能的箱体,箱体与箱体之间既相互隔离,又相互关联,箱体与箱体之间的距离很近,器件与器件之间连接短、转接少、节省材料,有效减小整机设备的体积。利用分隔箱体的自身结构和隔板自然形成散热风道,散热风道有效散热并且相互之间互不干扰,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整机设备总体积缩小、结构紧凑,器件的中间连接变短,材料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运输、存储和装配成本均得到有效降低,转接部件减少,整机设备的可靠性得到相应提高。(本文来源于《电源世界》期刊2018年04期)

胡陈君[10](2018)在《电动微耕机整机结构优化设计及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丘陵山区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其地块狭小零碎分散,不适用大中型农业机械,目前只能用小微型机械耕作。微耕机因其结构简单、重量轻、易操作与田间转移方便等特点在丘陵山区得到推广使用。且近年来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缺乏,为解决劳动力不足与土地撂荒问题,提高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微耕机成为不可或缺的农业机械。然而微耕机一般以内燃机作为动力,振动噪声大且污染环境,所以电动微耕机的研究是现阶段迫切的需求。但目前关于电动微耕机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就以试制的一款电动微耕机样机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测试其基本性能,对其性能参数及结构进行分析为该款电动微耕机的优化及相关电动微耕机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电动微耕机样机进行田间试验测试其基本性能参数,得到样机的耕深为117.9mm,实际耕作幅宽为801.9mm,正常工作时旋耕刀转速为143.13r/min,正常工作时功耗为1727.86W,生产率为786.67m~2/h,续航时间为0.883h,为后续电动微耕机样机的性能改进提供理论基础。以样机性能参数作为电动微耕机的设计参数,以其结构作为整机结构设计的基础,通过理论计算及动力传动系统相关零部件的性能对比分析,选取了2kW的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作为驱动电机,蓄电池选用了541组的6020锂电池,传动方式为锥齿轮直传,其传动比为3.22。通过对样机结构的分析,确定了电动微耕机的刀辊、扶手、机架、控制器等零部件,完成电动微耕机整机结构的理论设计。为了改进电动微耕机样机结构提高整机性能,提出了扶手力小与振动小的样机优化判别准则,以该准则确定电动微耕机的重心位置,通过调整布局对整机结构进行优化。采用了叁维模型计算重心的方法测试样机重心,依据实物尺寸建立样机叁维模型并赋予其各零部件的相关材料属性,通过对比分析实际样机与叁维模型各部件的质量确定了叁维模型计算重心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该方法计算得到了样机的重心位置。通过对电动微耕机样机进行受力分析,确定了重心位置与扶手力的关系。基于电动微耕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运用振动理论深入研究了“电动微耕机-土壤”系统的激振力、系统关键动态作用过程,对整机结构与其零部件间的动态作用过程进行简化与参数识别建立了“电动微耕机-土壤”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基于该系统动力学模型特点,运用牛顿法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得到了振动系统的微分方程组,将该方程组与重心位置计算方法联系起来,确定了重心与振动的关系。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电动微耕机-土壤”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设置模型参数与仿真参数,对系统的振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得到了扶手架、机架和电动机处振动加速度信号的时域变化曲线,其均方根值分别为5.724 m/s~2、2.884m/s~2与2.953m/s~2。进行田间振动试验测试了该电动微耕机样机扶手架、机架与电动机处的振动加速度信号,通过滤波及时域分析得到了信号的时域变化曲线,其均方根值分别为5.840 m/s~2、3.163 m/s~2与3.102m/s~2。将试验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相对误差分别为1.99%、7.03%与6.64%,均小于10%,满足机械振动特性模型的精度要求,验证所建“电动微耕机-土壤”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正确的。基于重心优化原则对电动微耕机的结构布局进行优化,以扶手力最小确定重心位置,得到在前进方向上电动微耕机的重心位置于扶手与驱动轴之间距离驱动轴中心10.24cm时重心最优,此处电动微耕机正常工作的扶手力为101.1N,相较之前减少25.9%。以调整蓄电池位置的方法进行电动微耕机整机的布局,得到优化后的布局为前进方向上蓄电池处于扶手与驱动轴之间距离驱动轴中心6.99cm处。建立优化后的电动微耕机振动系统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得到该机的扶手架、机架与电动机的振动加速度信号的均方根值为5.347m/s~2、2.693m/s~2与2.807m/s~2,将其与未优化的电动微耕机振动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确定这叁处的振动降低了6.59%、6.62%与4.94%。(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06)

整机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VMC1000L立式加工中心进行静力结构分析,根据分析结论对机床的薄弱环节进行结构优化,并通过对比分析明确结构优化后的整机较优化前最大变形减少19.5%,且经抽样检测验证了结构优化方向的正确性。在实现整机结构优化的同时,为后续机型的设计和结构优化、分析验证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整机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韩中成,林美,侯艳艳,胡俊祥,蔡黄河.门座起重机整机结构全自动有限元分析[J].起重运输机械.2019

[2].潘石群,陈攀,张小明.VMC1000L立式加工中心整机结构优化与验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

[3].林家春,余启迪,王鹏,石照耀,岳会军.锥齿轮传动形性测试仪整机结构的动态特性分析[J].机电工程.2019

[4].蔡晨晨,陈力,朱勇.63T双梁门式起重机整机结构有限元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9

[5].郑夕健,李国龙,常晓华.18m大跨度升降工作平台整机结构优化研究[J].机械与电子.2019

[6].蒋小平,李源,段志强.直驱式风电发电机整机结构强度、疲劳及振动特性分析研究[J].东方电气评论.2018

[7].王伟,杜晓彬,胡弼,胡土雄,赖文海.SPMSM定转子系统及整机结构的模态分析[J].防爆电机.2018

[8].王爱张.QTC1200全地面起重机整机结构分析[D].燕山大学.2018

[9].王耀邦.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整机结构设计[J].电源世界.2018

[10].胡陈君.电动微耕机整机结构优化设计及振动分析[D].西南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望远镜结构图望远镜叁维效果图一3:数据采集与分析主界面主检测系统图6.7中,(a)~(c)为机器人整大型飞机整机结构基于LTCC技术的卫星通信整机结构

标签:;  ;  ;  ;  ;  ;  ;  

整机结构论文_韩中成,林美,侯艳艳,胡俊祥,蔡黄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