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镶嵌构造论文_陈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波浪镶嵌构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波浪,学说,地壳,北洋,秦岭,地中海,油气藏。

波浪镶嵌构造论文文献综述

陈晨[1](2012)在《波浪镶嵌构造学说的理论特征与哲学基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以下简称波浪镶嵌构造学说),是论述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它的创立,使一个基本的哲学命题——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是波浪状运动发展的——在地学领域内进一步被验证。与其它任何一个科学假说的产生一样,波浪镶嵌构造学说扬弃地继承了它以前的一些假说,兼容并蓄了“收缩说”与“脉动说”的合理部分,从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变化来解释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的形成机制。在张伯声院士的学术思想里,包含把地质学以自然史观的一部分来看待,而且波浪镶嵌构造学说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在重建大地构造的演化史,因为张伯声院士不但是一位成功的地质构造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成功的地学哲学家。所以本文旨在依据“波浪镶嵌构造理学说”中存在的理论特征进而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哲学基础,用其中反映出的规律性去指导实践应用方面的各种问题。在借鉴了张伯声院士及其助手王战教授大量着作文献基础上,首先从“波浪镶嵌构造学说”的形成过程及主要理论框架出发,详细梳理了该理论的内涵以及张伯声院士创建该学说的过程。因为总结梳理“波浪镶嵌构造学说”的形成过程和理论框架是整体全面认识其理论特征和探讨其成因机制的必要前提。其次重点分析探讨了有关“波浪镶嵌构造学说”的理论基础以及其理论特征,本文从系统论的地球观中,主要从地球四面体理论角度方面研究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哲学领悟:例如实践第一的思想;以及由点到面的思想等。本文还将“波浪镶嵌构造学说”与其他相关理论对比分析,其中分别与“地槽地台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方面以及从地质系统整体观角度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若干结论。最后着重于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中存在的哲学基础这一章,主要从“物质世界的运动观”,“物质世界的联系观”,“认识世界的实践观”以及该理论的方法论研究这四个方面来分析探讨波浪镶嵌构造学说中存在的若干哲学问题,引导大家认识波浪运动的普遍性等以及其中存在的哲学思想。最终经过分析可以得出,我们能够将地球的一切运动变化纳入到了波浪运动理论的体系中,并且都提高到了哲学的高度来看待它们,而这一切本身就具有很深远的意义。所以说,就能够利用从该理论反映出的规律性以及用这种规律性去指导实践应用的方方面面。(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2-05-15)

徐继山[2](2010)在《“波浪镶嵌构造说”对地震活动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地震活动进入相对活跃时期,而这一时期的跨度将在几十年到一二百年的时间内。回顾近期发生的几次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2009年印尼7.6级地震、2010年1月20日海地7.3级地震、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以及4月14日青海玉树县7.1级(本文来源于《大自然》期刊2010年03期)

彭国力[3](2006)在《波浪镶嵌构造与泌阳凹陷油气勘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泌阳凹陷构造展布特征和油气藏分布规律,发现总体上南北可分为6个正向构造带,东西可分为3个构造带,并分别平行南部边界大断层和东部边界大断层呈波浪镶嵌排列,波浪镶嵌的构造高部位是油气富集成藏的主要场所,已探明的9个油田和控制3个含油区块呈排成带分布,受构造控制。波浪镶嵌构造的特征预测和查明局部构造的分布对泌阳凹陷进一步勘探有一定的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石油》期刊2006年02期)

王学印,王森林,张志贵[4](1998)在《运用波浪状镶嵌构造理论找寻地下水》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波浪镶嵌构造学说得出:两个不同方向的地壳波浪相交织,形成3种不同构造特征的地壳块体,可导致不同的水文地质环境,从而循其规律,能快速、准确地寻找不同类型的地下水。运用该理论在宁夏南部山区打井扶贫,共设计井位140眼,成功率达到100%,其中很多井位处于前人多次打井失败的地区。实例表明,“波浪状镶嵌构造”理论在指导找寻地下水资源方面是成功的。(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8年05期)

张伯声,王战[5](1993)在《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撮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发了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的要义。在对学说的创立和发展做了简要的回顾之后,着重阐述了学说发展的现状,并对其今后发展的广阔前景及有待解决的问题也进行了概略的讨论。(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1993年04期)

田培仁[6](1992)在《新疆波浪镶嵌构造与区域主要金属矿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地壳波浪学说,镶嵌构造观点为指导,在中国镶嵌构造格架的基础上,对新疆大地构造作了进一步划分。与之同时,对其地壳发展规律及构造空间展布作了探索,总结归纳了新疆地壳波浪的主要特点。置根于大地构造基础上的区域矿产,受制于构造交会、碰接与归并形成13个矿产集中区,构成新疆主要金属矿产分布的总格局。(本文来源于《新疆有色金属》期刊1992年03期)

中州戈[7](1991)在《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的创立者——张伯声教授》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伯声教授,曾用名张遹骏,1903年6月23日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乔楼村,1918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6年毕业,遂被保送留美,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芝加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攻读化学和地质学研究生,1930年回国。1930~1936年间,他先后在焦作工学院、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1年01期)

胡健民[8](1990)在《论“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的哲学基础(节要)》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以下简称镶嵌说),是论述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它的创立,使一个基本的哲学命题——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是波浪状运动发展的——在地学领域内进一步被验证。 与其它任何一个科学假说的产生一样,镶嵌说扬弃地继承了它以前的一些假说,兼收并蓄了“收缩说”与“脉动说”的合理部分,从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变化来解释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的形成机制。 “收缩说”是作为康德—拉普拉斯太阳系起源观点逻辑思维的继续而提出来的(B.B.齐霍米罗夫)。19世纪下半叶,欧美各地推覆构造的发现,使收缩说思潮大为高涨(孙荣圭)。然而,19世纪末铀盐放射性的发现、20世纪初地球上冰期的研究成果,以及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和一些与收缩说极为矛盾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开始认为地球在膨胀。(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1990年03期)

张伯声,王战[9](1989)在《从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观点看陕西》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萌芽于“天平式摆动”原理的发现,该原理是张伯声在秦岭及其南北两侧经过多年地质实践后提出的。地壳波浪的概念起源于对地块波浪的认识,后者又始于对秦岭造山带内“半地垒—半地堑”构造系列及其所具有的近等间距性的认识。再后,对地壳运动斜向性和周期性认识的深化,又缘于对陕西地震的研究。因此,陕西是波浪镶嵌学说的故乡。中国构造网由北东向的环太(平洋)构造活动带各分带与北西向的特提斯构造活动带各分带交织而成,陕西即位于中国构造网的中央部位。由于属于环太构造活动带的燕辽—太行—龙门山构造带(Ct_4)和属于特提斯构造活动带的祁连—秦岭—大别构造带(Tt_4)的交织,在陕西中南部形成一个 X 形构造骨架,陕西境内的造山带及其分支全都位于这个骨架之上。这个构造骨架的中心是秦岭构造结(Tt_4Ct_4),其北为隶属于华北联合地块的陕甘宁地块(Tb_4Cb_4)之主体,其南为隶属于华南联合地块的扬子地块(Tb_3Cb_3)之西北一隅(汉南山块)。综观陕西各构造单元的特性,无不同华北、华南两大联合地壳块体的天平式摆动以及从东南向西北方传播的环太地壳波系和从西南向东北方向传播的特提斯地壳波系的主导地位的周期性变更及其相互的迭加、干涉有关。秦岭构造结因其具有两大波系的双重构造活动性以及长期处于华北、华南地壳块体作天平式摆动的支点带上,因而具有很强的活动性与很复杂的构造。(本文来源于《陕西地质》期刊1989年02期)

李治堂,刘春富[10](1988)在《陕西小秦岭区波浪状镶嵌构造及其对金矿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小秦岭地处 NWW 向天山—秦岭—大别山构造带和 NE 向大兴安岭—龙门山构造带交汇部位。区内发育着一系列 NE 和 NWW 向等距平列分布的次级构造带。这两系统的构造互相交织,将该区织编成规律的斜方网格构造格局。构造波峰带控制着成矿带的分布;网结(构造带交汇处)控制着金矿田、矿床和含金石英脉密集区及金的化探异常区的分布;网眼(波谷与波谷带交汇区)是与金有关的Hg、Sb、As 异常分布区,不利金矿形成。具体断裂则控制着具体的含金石英脉和蚀变构造带的分布。这些控矿构造具有级级相套和等间距分布的规律性,因而矿带、矿床、矿脉亦具等间距分布规律。(本文来源于《陕西地质》期刊1988年01期)

波浪镶嵌构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地震活动进入相对活跃时期,而这一时期的跨度将在几十年到一二百年的时间内。回顾近期发生的几次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2009年印尼7.6级地震、2010年1月20日海地7.3级地震、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以及4月14日青海玉树县7.1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浪镶嵌构造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晨.波浪镶嵌构造学说的理论特征与哲学基础分析[D].长安大学.2012

[2].徐继山.“波浪镶嵌构造说”对地震活动的解析[J].大自然.2010

[3].彭国力.波浪镶嵌构造与泌阳凹陷油气勘探[J].河南石油.2006

[4].王学印,王森林,张志贵.运用波浪状镶嵌构造理论找寻地下水[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5].张伯声,王战.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撮要[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3

[6].田培仁.新疆波浪镶嵌构造与区域主要金属矿产[J].新疆有色金属.1992

[7].中州戈.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的创立者——张伯声教授[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

[8].胡健民.论“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的哲学基础(节要)[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0

[9].张伯声,王战.从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观点看陕西[J].陕西地质.1989

[10].李治堂,刘春富.陕西小秦岭区波浪状镶嵌构造及其对金矿的控制作用[J].陕西地质.1988

论文知识图

3 受力分析图陕甘宁地块基底断裂构造同黄报刊表:西安地区部分内部资料名录(表)西泊测区中梯激电视电阻率平面等值线图地表下5 km深处水平剖面上垂直方向位移...孔二段原始构造形态恢复

标签:;  ;  ;  ;  ;  ;  ;  

波浪镶嵌构造论文_陈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