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喀索斯论文_罗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那喀索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德里,情结,回族,麦克,石蒜,图像,神话故事。

那喀索斯论文文献综述

罗欢[1](2019)在《萨尔瓦多·达利与那喀索斯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那喀索斯作为希腊神话故事中的重要人物,是艺术家反复描绘的对象,同时也是艺术家表达自身情感的媒介。达利是超现实主义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童年经历为以后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与那喀索斯情结有莫大的关联,以下笔者就对其做粗浅的论述。(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9年09期)

沈非[2](2019)在《《美国志》中的形象与后现代那喀索斯》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小说家唐·德里罗长篇处女作《美国志》是其首部"后现代状况小说",呈现了"图像转向"趋势下形象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后现代社会中,形象的社会作用已偏离传统理论分析范畴,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重写的那喀索斯神话提供了相应的解读新范式,他提出形象延伸、麻痹和伺服机制等概念,有助于分析《美国志》中反复出现的"后现代那喀索斯"意象及其形象宰制寓意。《美国志》中,"第叁人称"形象成为新的宗教偶像麻痹与控制人,将其困于形象封闭环路中;人成为背负供奉形象的伺服机制。(本文来源于《当代外国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崔凌鑫[3](2019)在《福克纳《圣殿》中那喀索斯式现象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福克纳在美国南方文学的地图上建筑约克纳帕塔法县的过程,亦是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的过程。他思想上包罗万象,作品虽立足于美国南方,但创作内容广博,视野绝不囿于所生活的一方土地。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人士,在阅读福克纳作品时,随时都可能会被其不经意间透露出的深邃内涵所吸引,本文仅仅选取其智慧之火中的微小一簇,从既定的角度来研究福克纳。福克纳的作品中常见对圣经故事和希腊神话的使用。本文以福克纳于1931年出版的小说《圣殿》为研究对象,立足于作品中对那喀索斯式自恋型人格的描述,力图从原型分析、人物形象梳理、社会意义等多个层面进行研究。本文主题为贯穿《圣殿》整个文本的“那喀索斯式现象”,文本从人物命名到个人行为乃至人物命运走向都与古希腊美少年那喀索斯的神话故事有密切的联系。正文分成叁部分,探讨潜藏于人物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思考其对当下社会的意义。第一部分探寻古希腊神话在福克纳文学创作中的作用。福克纳不止一次地将神话模式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创作,《喧哗与骚动》《熊》《押沙龙!押沙龙!》中蕴藏着多元的、复杂的神话元素,《圣殿》则是以古希腊神话为主,把俄狄浦斯情结蕴于其中的同时将古希腊神话中的那喀索斯形象打碎,将“自恋”抛洒至社会的每个角落。经过历代文人的解读,那喀索斯的故事不仅是对过于沉迷外貌者的危险警告,也成为了一种原型,不仅投射出人类的自恋与欲望,还书写了不完全人格必将导致的悲惨结局。第二部分对小说中的那喀索斯式人物根据不同的特征和标准进行分类。在美国南方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部分成员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那喀索斯式的自恋。活跃在社会各个阶层的那喀索斯们地位迥异,在私欲面前却是人人平等,精心粉饰的道德外壳面对欲望时时刻刻的冲击终有破裂的一刻。在这一部分里,对小说中的细节的解读从那喀索斯泉边自照出发,重点选取小说中的“泉水”意象以及与之相似的“镜中人”意象,探讨顾影自怜的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心理波动对后续情节走向的影响。对外部环境的过度关注,不仅可以使个人求得自我内心暂时安慰,还可能改变他人的命运轨迹。消费升级的时代,除了低级的固有的肉体欲望,经济发展带来的众多新奇事物使得人们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新欲望,以书中人物为代表的社会成员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第叁部分论述那喀索斯式现象的社会意义。福克纳通过讲述自恋、自我导致的社会悲剧引导读者进行思考:对于人的异化,应该承担最重要责任的到底是新生事物还是人们与日俱增的内心欲望。每个人都既是裹挟在时代洪流中的牺牲品,又是造成他人悲剧命运的凶手,对这种双重身份的不自知,不仅使人际交往日趋复杂,也无意间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在《圣殿》出版80余年后的今天,小说中表现出的善与恶仍然广泛存在,“上帝已死”的时代,面对罪恶和诱惑,唯有人性的闪光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才能救赎堕落的自我。(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1)

张文悦[4](2019)在《那喀索斯在19世纪——《道连·葛雷的画像》中道连形象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道连·葛雷的画像》中的道连形象与希腊神话中的那喀索斯相类比,从"水仙的生成""不幸的厄科"与"观看与被看的倒置"叁个角度切入,探讨画像作为镜像隐喻的内涵,解读作为19世纪那喀索斯的道连形象之传统与叛逆。(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14期)

窦剑,陈迎晖,黄胜男[5](2018)在《水仙与那喀索斯——有关水仙属名的小知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仙属是石蒜科中一类具膜质有皮鳞茎的多年生草本,那喀索斯是神话故事中爱上自己倒影的少年,它们具备相同的名字——"Narcissus"。水仙之属名与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名两者之间到底有没有任何真正的联系?让我们了解一些有关水仙属名的小知识!一、水仙属之简介水仙属(Narcissus)是石蒜科中早春开花的多年生草本。"daffodil"、"daffadowndilly"、"narcissus"和"jonquil"等各种常见的名称为本属种类的统称或某些种类特指。水仙属植物的花儿较为显着(图1),花被裂片(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8年03期)

刘寻美[6](2015)在《那喀索斯主题在西方绘画中的流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那喀索斯(Narcissus)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也是西方历代艺术家反复描绘的对象。在西方绘画中,那喀索斯主题的流变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变化得以呈现的。那喀索斯这—人物形象在西方绘画发展史中几经变换,既经历了理想化——喻己——异化——消解的过程,也经历了男性主体——回归“性别混乱”——女性主体——性别模糊的过程,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本文紧扣那喀索斯主体形象变化这一线索,选取普桑、卡拉瓦乔、巴尔蒂斯和达利创作的那喀索斯主题绘画作为节点,并将他们的具体画作置于不同历史背景及文化背景之中,依据哲学、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画家个人创作中的心路历程,在那喀索斯主体形象转化过程中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归纳出那喀索斯主题在西方绘画中流变的整体脉络及个中缘由。本文尝试将绘画与精神分析领域的成果相结合,旨在阐明希腊神话中的历史理性主义以及“此在的”神、人性的神给西方艺术带来的长久深思。笔者希望通过对那喀索斯主题流变的研究,进一步廓清西方艺术的总体精神和时代风貌,这不仅对更加深入地理解西方艺术大有裨益,在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还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2015-06-30)

钱晓娟[7](2015)在《英语散文翻译中的意韵与神韵的再现——以杨自伍的译文《那喀索斯—论自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着名的哲学家和散文家。在文学上,培根被认为是英国随笔的开山祖师。他的散文文字简洁凝练,充满入世精神,有浓郁的风格。杨自伍先生翻译的培根的随笔《那喀索斯—论自恋》,不仅再现了培根散文先叙述后议论的文风,更保留了原作结构严谨、构词巧妙、措辞凝练、笔锋雄健的意韵和神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杨自伍先生的翻译技巧,探讨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在翻译过程中,其意韵与神韵是如何再现的。(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5年43期)

吕殊佳[8](2015)在《那喀索斯情结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古希腊神话中,那喀索斯是河神刻菲索斯与仙女利里额珀的儿子,在他刚出生时,就被神告知不可认识自己。那喀索斯一直不知自己有着非凡俊朗的外表,他也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样子。他的模样引来林中众仙女们的爱慕,而他却不为所动。一日他来到湖边,无意中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便爱上了它,因不能得到对方的爱,从而抱憾痛苦的死去。这则神话后来被阐释为"自恋情结"。这种自恋情结体现了西方文化的一面,西方文化推崇这种个人本位精神,而这种精神(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5年09期)

邹建林[9](2015)在《谈图像知觉的“那喀索斯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媒介的角度看,西方文化中"无功利"的审美态度,作为一种图像知觉的方式,实际上是拼音文字导致的结果。拼音文字造成了视觉和听觉的分裂。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透视这种视觉模式,不但排斥时间,而且也排斥跟时间有关的身体经验。这就造成一种"麻木",像神话传说中的那喀索斯那样,无法感觉到他看见的实际上是自己的图像。摄影是以透视为基础的,因此也延续了这样一种图像知觉的方式。(本文来源于《天津美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丁旭辉[10](2014)在《克服“那喀索斯情结”——张承志散文的回族文化自我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文化主体能否自觉地进行文化自我批判,关系到一种文化的兴衰存亡。张承志在高扬回族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逐渐对民族文化中的缺陷——乡约传统、小商传统、内部分裂、宗教世俗化堕落、人道主义的缺失、穷人消极等待救助等进行了批判。这种自觉的文化自我批判意识,对于他的文学主题的升华和回族文化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那喀索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小说家唐·德里罗长篇处女作《美国志》是其首部"后现代状况小说",呈现了"图像转向"趋势下形象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后现代社会中,形象的社会作用已偏离传统理论分析范畴,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重写的那喀索斯神话提供了相应的解读新范式,他提出形象延伸、麻痹和伺服机制等概念,有助于分析《美国志》中反复出现的"后现代那喀索斯"意象及其形象宰制寓意。《美国志》中,"第叁人称"形象成为新的宗教偶像麻痹与控制人,将其困于形象封闭环路中;人成为背负供奉形象的伺服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那喀索斯论文参考文献

[1].罗欢.萨尔瓦多·达利与那喀索斯情结[J].风景名胜.2019

[2].沈非.《美国志》中的形象与后现代那喀索斯[J].当代外国文学.2019

[3].崔凌鑫.福克纳《圣殿》中那喀索斯式现象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9

[4].张文悦.那喀索斯在19世纪——《道连·葛雷的画像》中道连形象解读[J].名作欣赏.2019

[5].窦剑,陈迎晖,黄胜男.水仙与那喀索斯——有关水仙属名的小知识[J].花卉.2018

[6].刘寻美.那喀索斯主题在西方绘画中的流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

[7].钱晓娟.英语散文翻译中的意韵与神韵的再现——以杨自伍的译文《那喀索斯—论自恋》为例[J].考试周刊.2015

[8].吕殊佳.那喀索斯情结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与启示[J].知识文库.2015

[9].邹建林.谈图像知觉的“那喀索斯效应”[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

[10].丁旭辉.克服“那喀索斯情结”——张承志散文的回族文化自我批判[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论文知识图

那喀索斯和厄科Fig2.1EchoandN...普桑那喀索斯与山林女神74x100...)卡拉瓦乔《那喀索斯》瓦乔的果等...那喀索斯与厄科:普桑《厄科与那喀索斯》1628...注润伟‘《记忆的众.》.,习.润.《.未》...

标签:;  ;  ;  ;  ;  ;  ;  

那喀索斯论文_罗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