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秆强度论文_邱述金,崔清亮,武志明,李晓斌,郭玉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茎秆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强度,基因,观赏植物,抗拉强度,甘蓝,钾肥,青稞。

茎秆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邱述金,崔清亮,武志明,李晓斌,郭玉明[1](2019)在《不同龄期柠条茎秆的拉剪强度试验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优化柠条联合收获机切割过程中的平茬参数,本文研究了不同平茬位置与不同生长年限柠条茎秆的生物力学性质。[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分别对柠条茎秆样本进行拉伸与剪切试验。[结果]试验测得柠条茎秆的抗拉强度均值为138N·mm~(-2),柠条茎秆的抗剪强度均值为35N·mm~(-2);柠条茎秆的拉伸断裂强度与平茬位置和生长年龄都密切相关,且生长年龄对其试验指标的影响比平茬位置对其的影响要大,随生长年龄的增加,柠条茎秆抗拉强度升高;柠条茎秆的抗剪强度与生长年龄相关,而与柠条的平茬位置关系不大。[结论]在柠条联合收获机平茬作业时,应当首先考虑柠条的生长年龄,其次考虑平茬位置。本研究为柠条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作业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槊,杜嵇华,赵亮,焦静,李尊香[2](2019)在《王草茎秆拉伸与剪切的强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发优质高效的王草收获机械和加工机械,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从根径、取样高度2个维度上研究了收获期王草茎秆拉伸与剪切的强度问题,同时考察了茎秆含水率与观测截面的长径、短径、圆度对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根径20~30 mm、取样高度10~200 cm、含水率72.53%~90.65%、长径15.20~30.40 mm、短径13.90~27.65 mm、圆度1.0144~1.2428范围内时,王草植株的节间抗拉强度、节间抗剪强度和茎节抗剪强度处于3.2456~28.9373MPa范围内。茎秆含水率在72.53%~90.65%之间变化时,对上述3个强度指标的影响在0.005水平上显着。根径、取样高度、长径、圆度等对3个强度指标的影响0.05水平上均不显着。含水率与根径、取样高度、长径、短径、圆度等在0.05水平上均线性无关。综上,相近生长期的王草植株,虽然其根径、取样高度、长径及圆度不同,但对茎秆强度无显着影响,茎秆强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茎秆内部组织结构的不同,含水率是独立影响茎秆强度的重要因子。(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吉祥,张伟莉,周浩,原向阳,张海颖[3](2019)在《单穴留苗数对晋谷21号茎秆机械强度和倒伏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单穴不同留苗数对晋谷21号茎秆机械强度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研究了在单穴留苗数为1,2,3,4,5株下的晋谷21号的茎秆特性,比较了单穴留苗数对茎秆机械强度和倒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晋谷21号在单穴留苗3株时,植株茎秆机械强度最高,倒伏指数最低;其次为单穴留苗2,4株。(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文进,张小虎,李葆春[4](2018)在《钾肥不同施用量对青稞茎秆弹性强度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测定不同钾肥施用量对青稞茎秆弹性强度和产量的影响,设置了5个钾肥不同施用量处理进行试验(其中,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固定)。结果表明:在A4处理下,即钾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茎秆弹性强度最强且产量居第二位,在A5处理下,即钾肥施用量为180 kg/hm~2时,茎秆弹性强度居第二位且产量居第一位。因此得出,适当增施钾肥,能够提高青稞茎秆弹性强度和产量。(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8年24期)

吴家辉[5](2018)在《小麦茎秆强度SSR相关位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倒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而茎秆强度是衡量小麦倒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论文利用174份小麦品种(系)组成的自然变异群体材料,测定两个环境下的茎秆强度表型值,与2D染色体上26个SSR标记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木质素合成基因T2DG3基因编码区设计引物,尝试开发与茎秆强度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小麦抗倒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分别测定了两年茎秆强度表型值,方差分析表明,重复间差异不显着,品种间差异极显着;相关性表明,两年间茎秆强度呈极显着正相关(r=0.441,P<0.01),说明茎秆强度测定较为准确。(2)在小麦2D染色体筛选到了4个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相关性表明,其中SSR标记2DL(gwm539)和标记2DL(barc11)与两年茎秆强度均呈显着正相关(P<0.05)。标记gwm539和barc11之间物理距离40cM,两标记区间存在一个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T2DG3基因。(3)在T2DG3基因编码区开发了一个新的分子标记,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将分子标记定位于小麦2D染色体上。用174份小麦材料进行有效验证,共扩增出8个片段,命名为T2DG3-1~T2DG3-8,划分为A、B、C、D四种带型。A带型包含3个起负调控作用的扩增片段(T2DG3-1 r=-0.15,P<0.05;T2DG3-2 r=-0.15,P<0.05;T2DG3-6 r=0.229,P<0.01),因此具有A带型的小麦品种茎秆强度低于平均值。C带型包含3个对起正调控作用的片段(T2DG3-3,r=0.265,P<0.01;T2DG3-4,r=0.15,P<0.05;T2DG3-7 r=0.265,P<0.01),因此具有C带型的小麦品种茎秆强度明显高于平均值。B带型既包含起正调控作用的片段(T2DG3-4),又包含起负向调控作用的片段(T2DG3-5+T2DG3-8),因此具有B带型的小麦品种茎秆强度接近平均值。D带型既包含起正向调控的片段(T2DG3-4),又包含更多的负向调控片段(T2DG3-6、T2DG3-5+T2DG3-8),因此具有D带型的小麦茎秆强度明显低于平均值。表明引物T2DG3-8FR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区分小麦品种茎秆强度的高低。(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夏星,汤寓涵,陶俊,赵大球[6](2018)在《观赏植物茎秆强度形成及其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茎秆强度不足引起的弯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赏植物的观赏价值与商品价格。本文围绕观赏植物的茎秆强度,从形态特征、解剖结构、理化特性以及分子水平研究等方面阐述其形成机理,并对其调控措施进行归纳,为观赏植物茎秆品质的改良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洪戈,张丽萍,伍晓明[7](2018)在《甘蓝型油菜茎秆强度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辅助抗倒伏育种,了解甘蓝型油菜茎秆强度的遗传调控,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方法,对M417×Brongoro(MB)组合和浙油18×Brongoro(ZB)组合六个世代(P_1、P_2、F_1、B_(1∶2)、B_(2∶2)和F_(2∶3))的茎秆强度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甘蓝型油菜茎秆强度性状的最佳遗传模型为MX2-ADI-ADI,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表明该性状受2对主基因和微效多基因共同控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MB组合和ZB组合的平均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9.46%和69.93%。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在MB组合中作用方向相反,而在ZB组合中作用方向相同,同时还存在多种上位性效应。两个组合中环境变异占表型变异的54.68%和13.23%,说明环境对茎秆强度性状具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杜斌,冉辉,胡笑涛,王文娥,周始威[8](2018)在《基于茎秆直径微变化信号强度监测交替沟灌玉米水分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茎秆直径微变化信号强度与交替沟灌玉米水分状况,试验设置常规沟灌处理、交替沟灌高水处理和交替沟灌低水处理,研究了3种处理玉米茎秆直径最大日收缩量(maximum daily shrinkage,MDS)、茎秆直径日增长量(daily increase,DI)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探讨了以信号强度(指标实测值与参考值的比值)诊断玉米水分状况的可行性,并通过"信噪比"结合水分敏感性对各生育期内MDS信号值(signal MDS,SIMDS)与DI信号值(signal DI,SIDI)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DS和DI在不同生育期表现出显着差异(P<0.01),易受到气象因素影响,对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响应较弱。信号强度可排除气象因素干扰,各水分处理信号值呈现出不同规律,交替沟灌玉米信号值高于常规处理信号值。不同生育期内信号强度与水分敏感性表现出显着差异,拔节期内3组处理SIDI信噪比平均值大于SIMDS,且复水后SIDI信号强度降低幅度平均值(51.44%)大于SIMDS(30.55%),因此SIDI是更适宜的拔节期水分诊断指标;抽穗期内2种指标敏感性和信噪比相差不大,SIMDS与土壤含水率相关性更好,抽穗期应选择SIMDS作为水分亏缺诊断指标。成熟期SIMDS信噪比平均值大于SIDI,复水后信号强度降低幅度平均值(65.12%)大于SIDI(52.78%),SIMDS更适宜作为玉米水分状况诊断指标。该研究可为监测交替沟灌玉米水分技术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徐新,任雪娇,栾奕,苏义臣,李蓉[9](2017)在《玉米茎秆压碎强度遗传改良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on-Reid群骨干自交系PH4CV、PHB1M、B12和Dom群骨干自交系昌7-2、M5972、丹598、F349为基础材料,育成改良系JD1、JD2、JD3、JD4、JD5。试验于玉米灌浆初期对5个改良自交系与7个亲本自交系进行取样,研究了影响玉米茎秆压碎强度的因素及改良系在茎秆压碎强度这一性状上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玉米灌浆初期茎秆压碎强度随茎秆基部节位的上升呈下降趋势,且节位越往上,下降越明显;在植株茎秆各性状中,单位节间干物质量对茎秆压碎强度影响最大,可作为判断茎秆压碎强度的重要指标;在5个改良系中,JD5的改良效果最明显,JD2和JD3的改良效果比较明显,JD1和JD4的改良效果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柏鹤[10](2017)在《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茎秆强度与穗弯曲度等性状的QTL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茎秆强度与植株的倒伏性密切相关,穗弯曲度与株型密切相关,使得茎秆强度、穗弯曲度的表型值对水稻产量的高低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针对水稻茎秆强度、穗弯曲度以及其他穗相关性状为研究对象,以NG17-2与日本晴配制构建的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对抽穗后21天的茎秆强度、主茎粗、主茎壁厚性状以及成熟期的株高、有效穗数、穗弯曲度等性状进行了 QTL定位分析。其研究结果如下:1、2015年亲本NG17-2和日本晴的茎秆强度分别为1.59N和0.84N,2016年分别为1.70N和0.92N,NG17-2的茎秆强度明显高于日本晴;2015年RIL群体茎秆强度变异在0.43N-2.30N,2016年变异在0.21N-1.94N。2015年亲本NG17-2和日本晴的穗弯曲度分别为10°和101°,2016年分别为14°和88°,NG17-2的穗弯曲度明显小于日本晴;2015年RIL群体穗弯曲度变异在10°-114°,2016年变异在12°-118°。2015年亲本NG17-2和日本晴的着粒密度分别为9.93粒/cm和6.13粒/cm,NG17-2的着粒密度明显高于日本晴,RIL群体着粒密度变异在4.65粒/cm-10.87粒/cm。2、相关分析表明,穗弯曲度与株高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与着粒密度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着粒密度与株高、有效穗数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株高与有效穗数呈显着正相关关系。3、以RIL群体的229个家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区间作图法,构建了含有140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全基因组总长为1439.5cM,平均距离为10.4cM。4、2015年检测到与茎秆强度和穗弯曲度等性状的QTL 8个,其中与茎秆强度相关的QTL只有1个,qSS3-1位于第3染色体的RM1350-RM448区间,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91%;与穗弯曲度相关的QTL有2个,位于第9染色体的相近区间RM257-RM1189 和 RM1189-RM7048 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20.96%-21.26%与株高相关的QTL有2个,位于第9染色体的相近区间RM257-RM1189和RM1189-RM7048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2.92%-13.46%;与着粒密度相关的QTL有3个,qGD7-1位于第7染色体的RM248-RM22184区间,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39%,另外2个位于第9染色体的相近区间RM257-RM1189和RM1189-RM7048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16.21%-17.75%。5、2016年检测到与茎秆强度和穗弯曲度等性状的QTL 2个,其中1个与穗弯曲度相关,在第9染色体的RM1189-RM7048区间,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5.57%;另1个与株高相关,位于第9染色体的RM1189-RM7048区间,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0.28%。6、在2015年和2016年重复检测到的QTL有2个,1个与穗弯曲度相关,它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RM1189-RM7048区间,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5.57%-20.96%,另1个与株高相关,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RM1189-RM7048区间,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10.28%-13.46%。7、共检测到与株高、茎秆强度、有效穗数、穗弯曲度4个性状相关的环境互作效应QTL 6个,分布在第3、6、9号染色体上。与有效穗数相关的qEPN3-1的环境互作贡献率大于加性贡献率,说明受环境影响较大,其余5个QTL的环境互作贡献率均小于其自身的加性贡献率,说明这些QTL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7-12-20)

茎秆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发优质高效的王草收获机械和加工机械,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从根径、取样高度2个维度上研究了收获期王草茎秆拉伸与剪切的强度问题,同时考察了茎秆含水率与观测截面的长径、短径、圆度对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根径20~30 mm、取样高度10~200 cm、含水率72.53%~90.65%、长径15.20~30.40 mm、短径13.90~27.65 mm、圆度1.0144~1.2428范围内时,王草植株的节间抗拉强度、节间抗剪强度和茎节抗剪强度处于3.2456~28.9373MPa范围内。茎秆含水率在72.53%~90.65%之间变化时,对上述3个强度指标的影响在0.005水平上显着。根径、取样高度、长径、圆度等对3个强度指标的影响0.05水平上均不显着。含水率与根径、取样高度、长径、短径、圆度等在0.05水平上均线性无关。综上,相近生长期的王草植株,虽然其根径、取样高度、长径及圆度不同,但对茎秆强度无显着影响,茎秆强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茎秆内部组织结构的不同,含水率是独立影响茎秆强度的重要因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茎秆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邱述金,崔清亮,武志明,李晓斌,郭玉明.不同龄期柠条茎秆的拉剪强度试验与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槊,杜嵇华,赵亮,焦静,李尊香.王草茎秆拉伸与剪切的强度特性[J].热带作物学报.2019

[3].王吉祥,张伟莉,周浩,原向阳,张海颖.单穴留苗数对晋谷21号茎秆机械强度和倒伏指数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

[4].王文进,张小虎,李葆春.钾肥不同施用量对青稞茎秆弹性强度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

[5].吴家辉.小麦茎秆强度SSR相关位点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8

[6].夏星,汤寓涵,陶俊,赵大球.观赏植物茎秆强度形成及其调控[J].植物生理学报.2018

[7].李洪戈,张丽萍,伍晓明.甘蓝型油菜茎秆强度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8

[8].杜斌,冉辉,胡笑涛,王文娥,周始威.基于茎秆直径微变化信号强度监测交替沟灌玉米水分状况[J].农业工程学报.2018

[9].徐新,任雪娇,栾奕,苏义臣,李蓉.玉米茎秆压碎强度遗传改良效果[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7

[10].柏鹤.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茎秆强度与穗弯曲度等性状的QTL分析[D].延边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茎秆抗折力、茎秆直径、茎秆强度一B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柱状图小麦茎秆强度测试结果年和2014年174份小麦材料茎秆强年和2014年茎秆强度数据泰安茎秆强度SNP关联分析MLM模型...

标签:;  ;  ;  ;  ;  ;  ;  

茎秆强度论文_邱述金,崔清亮,武志明,李晓斌,郭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