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通灵论文_杜猛

导读:本文包含了脉通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栓,闭塞,合剂,疗法,血小板,脉管炎,动脉。

脉通灵论文文献综述

杜猛[1](2008)在《脉通灵联合西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4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有效途径。方法:对照组40例,采用目前常用的下肢缺血性药物治疗(前列腺素E1、丁洛地尔、维脑路通等)。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时加服脉通灵(黄芪、党参、夏枯草、葛根、二花、川芎等)。结果:治疗组显愈率77.5%,对照组显愈率56.0%(P<0.05)。两组治疗后血胆固醇、甘油叁脂水平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有提高疗效的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08年03期)

韩颐,霍凤[2](2006)在《脉通灵合剂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脉通灵合剂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脱疽)热毒伤阴型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中医辨证属热毒伤阴型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脱疽)患者,用脉通灵合剂治疗并总结疗效。结果临床痊愈28例;显效3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91.25%。肢体皮肤发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愈合等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P<0.01)。结论脉通灵合剂是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效安全的药物。(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期刊2006年04期)

韩颐[3](2004)在《脉通灵合剂的扩大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的慢性退行性增生性病变,最后导致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是目前致残率高的疾病,占周围血管病发病率的首位,我们2001年10月——2003年10月对60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脱疽)热毒伤阴证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进行用药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4-06-30)

张媛媛[4](2002)在《脉通灵针足叁里穴封闭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60例及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致残因素之一 ,给糖尿病患者带来较大痛苦。笔者自 1 999年以来采用脉通灵针于足叁里穴位封闭治疗和护理该病 60例 ,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显着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0例患者中 ,男 35例 ,女 2(本文来源于《国医论坛》期刊2002年01期)

金云海,娄宁,单春文[5](1999)在《脉通灵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葡聚糖制造大鼠血瘀模型,复方丹参作为阳性对照药,研究脉通灵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脉通灵对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有降低作用。以上作用和复方丹参基本相当,提示脉通灵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1999年01期)

陈铁军,陈瑞芬,周乙建,李楠[6](1997)在《脉通灵 I 号溶栓作用病理形态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家兔股动脉血管(直径1mm)制作血栓形成动物模型。分别观察脉通灵I号组[经胃插管给药,5mL/(kg·d)]和对照组的血栓病理形态变化,同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脉通灵I号可推迟血栓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增加血栓中中性白细胞的数量促进血栓溶解。(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1期)

李娟,蒋致诚,陈振良,苏忆兰,吴萍[7](1994)在《脉通灵Ⅱ号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脉通灵Ⅱ号进行了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即90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生长发育、食物利用系数、血液常规和生化指标、脏体比和脏器病理检查等方面均无统计学上的显着性差异。研究表明脉通灵Ⅱ号对大鼠无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首都医学院学报》期刊1994年02期)

杨秋生,赵淑芬,金有豫[8](1993)在《脉通灵Ⅰ、Ⅱ号对NE、KCl引起的兔主动脉条收缩及A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脉通灵Ⅰ、Ⅱ号对家兔主动脉条收缩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脉通灵Ⅰ、Ⅱ号(50~150g/L)对 NE、KCl 引起的主动脉条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66.7~4.2g/L PRP 时,对 AA、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首都医学院学报》期刊1993年04期)

翟庆华[9](1993)在《脉通灵Ⅰ、Ⅱ号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液流交学动态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对脉通灵Ⅰ、Ⅱ方剂及经本方剂治疗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仅叙述血液流变学的观察结果。临床资料按统一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验交流学习班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防治手册以下简称文献1)确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住院志者210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大50岁,最小20岁,平均32岁。病程0.5~7年,平均(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1993年01期)

石晶华,秦学贤,翟庆华[10](1992)在《脉通灵Ⅰ、Ⅱ号液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脉通灵是我院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有效方剂。最近,我们对脉通灵Ⅰ、Ⅱ号制剂进行了有关的实验研究,为临床使用提供了可靠依据。一、急慢性毒性实验1.根据大鼠最敏感的LD50观察,认为脉通灵Ⅰ、Ⅱ号液无毒,蓄积性也很小,未发现有诱变性。因此可以认为此两制剂用于临床是安全的。2.通过亚慢性毒性试验,实践结果表明,从血液常规指标、生化指标、血清尿素氪含量、(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期刊1992年04期)

脉通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脉通灵合剂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脱疽)热毒伤阴型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中医辨证属热毒伤阴型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脱疽)患者,用脉通灵合剂治疗并总结疗效。结果临床痊愈28例;显效3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91.25%。肢体皮肤发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愈合等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P<0.01)。结论脉通灵合剂是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效安全的药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通灵论文参考文献

[1].杜猛.脉通灵联合西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40例[J].陕西中医.2008

[2].韩颐,霍凤.脉通灵合剂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

[3].韩颐.脉通灵合剂的扩大应用[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

[4].张媛媛.脉通灵针足叁里穴封闭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60例及护理体会[J].国医论坛.2002

[5].金云海,娄宁,单春文.脉通灵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9

[6].陈铁军,陈瑞芬,周乙建,李楠.脉通灵I号溶栓作用病理形态的定量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97

[7].李娟,蒋致诚,陈振良,苏忆兰,吴萍.脉通灵Ⅱ号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J].首都医学院学报.1994

[8].杨秋生,赵淑芬,金有豫.脉通灵Ⅰ、Ⅱ号对NE、KCl引起的兔主动脉条收缩及A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首都医学院学报.1993

[9].翟庆华.脉通灵Ⅰ、Ⅱ号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液流交学动态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

[10].石晶华,秦学贤,翟庆华.脉通灵Ⅰ、Ⅱ号液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1992

论文知识图

章如愚李娟科技2003年宣武区科技成果一览表(2)科技2003年宣武区科技成果一览表(1)黄玉郎的《漫画神雕侠侣》随书附送小型...

标签:;  ;  ;  ;  ;  ;  ;  

脉通灵论文_杜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