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斜截面极限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承载力,截面,极限,偏心,生土,植物纤维,混凝土。
斜截面极限承载力论文文献综述
孙作强[1](2019)在《隧道衬砌截面极限承载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隧道工程设计的经验类比性,出于保守考虑往往将二次衬砌设计得过厚,配筋过密。但是,这样的设计并不一定就能保证是偏于安全的,有时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有必要从复合式衬砌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出发,探索合理的设计优化方法。《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16)(以下简称《铁路隧规》)中基于破损阶段法对衬砌结构进行验算,再通过工程类比引入安全系数,使构件有了总体安全度的概念。这种方法与容许应力法相比,有明显进步,但最小安全系数由经验确定,且在计算安全系数时未考虑衬砌变形和裂缝的影响,使得无法通过安全系数大小评判不同类型衬砌的优劣。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蒙华铁路隧道复合式衬砌优化设计科研项目为依托,研究基于材料本构关系的衬砌截面极限承载力曲线(M-N曲线)和衬砌截面安全性评价方法,结合现场试验,进一步研究了评价方法的实用性。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衬砌截面极限承载力曲线的概念,对《铁路隧规》中偏心受压衬砌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和安全系数计算方法进行梳理,明确了《铁路隧规》中基于破损阶段法衬砌计算的局限性:不同种类的衬砌(钢筋混凝土衬砌和素混凝衬砌)和不同受力状况的衬砌截面(大偏心受压衬砌和小偏心受压衬砌)对最小安全系数的规定和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不一致,难以利用安全系数的比较来评价不同种类和不同受力状态的衬砌截面的优劣;另外,对钢筋混凝土衬砌截面进行检算时,承载力和裂缝宽度是分开进行的,不能统一的考虑裂缝对衬砌截面承载力的影响。(2)基于混凝土和钢筋的本构关系,分别对对称配筋、非对称配筋和素混凝土的衬砌截面极限承载力曲线,及其和衬砌截面变形开裂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素混凝土衬砌,当允许裂缝宽度为0.2mm时,衬砌截面能够承受的最大弯矩增加值达到极限最大弯矩增加值的65%左右;对于钢筋混凝土衬砌,当允许裂缝宽度为0.2mm时,最大弯矩增加值达到极限最大弯矩增加值的80%左右;对比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衬砌,钢筋对于衬砌截面裂缝的发展有明显抑制作用。(3)基于衬砌截面极限承载力曲线,提出了衬砌裂缝安全性指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蒙华铁路隧道(单线、双线和黄土隧道)在Ⅳ、Ⅴ级围岩加强初期支护条件下,二次衬砌厚度减薄以及采用素混凝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优化后,衬砌截面裂缝安全性指标有所提高;单线隧道、双线隧道裂和双线黄土隧道裂缝安全性指标都大于4,复合式衬砌优化方案可行。(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黄炜,吴振飞,马国庆,张敏,张黎明[2](2015)在《中高层生态复合墙体斜截面极限承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多层住宅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中高层生态复合墙体结构体系。本文在保持原有生态复合墙原有诸多优点基础上,根据中高层生态复合墙体的受力特点和破坏模式,建立复合墙体软化拉-压杆模型进行研究,通过拟合参数有限元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统一的斜截面承载力公式,该分析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生态复合墙体的极限承载力特性,可应用于不同受力状态下生态复合墙体的极限承载力验算。(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5年02期)
张黎明[3](2014)在《内填植物纤维生土基砌块生态复合墙体斜截面极限承载力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提高传统生土房屋抗震能力的要求,实现传统生土房屋的生态节能,课题组将生态复合墙结构与传统生土房屋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各汲优点,提出一种内填植物纤维生土基砌块生态复合墙结构。该结构体系既继承了生态复合墙结构良好的抗震性能,又具有生土材料因地制宜、节能环保的优良特点,实现了结构安全性、适宜性与良好经济性的统一。本文采取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诠释内填植物纤维生土基砌块生态复合墙体受力机理,建立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墙体斜截面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着重研究以下问题:(1)介绍植物纤维生土基砌块的主要制备工艺及流程。通过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填充块材的受力特点,得到材料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参数。用线性回归分析法拟合出材料的单轴受压本构方程,用两段直线构造出其单轴受拉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对4榀1/2比例内填植物纤维生土基砌块生态复合墙体开展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分析框格形式、高宽比对墙体的承载力、滞回特性、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框格约束植物纤维生土基砌块,外框约束预制墙板,各组件分阶段释放能量,实现了墙体的功能分区,使墙体具有多道抗震防线;墙体XML-1、ECW-2发生合理的“强柱弱板”剪切型破坏,墙体ECW-3发生不利的“强板弱柱”弯曲型破坏,高宽比较大的ECW-4发生不利弯剪型破坏模式,工程中应注重墙板框格划分及高宽比控制;4榀墙体从屈服阶段到破坏阶段,墙体的延性较好、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均有明显增大,均未出现倒塌,有效改善传统生土墙的抗震性能。(2)采用ANSYS建立的墙体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在荷载-位移曲线、钢筋应变等方面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开展关键参数变化的墙体数值扩展分析,获得框柱配筋率、轴压比等关键因素对墙体弹性刚度、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基于试验研究及数值结果,分析墙体的抗剪机理,依据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内填植物纤维生土基砌块生态复合墙体斜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利用试验数据和数值结果验证式的适用性。(3)基于随机响应面基本理论,引入均匀设计表,提出基于改进的随机响应面法的内填植物纤维生土基砌块生态复合墙斜截面极限状态方程可靠指标计算公式;利用该方法建立了内填植物纤维生土基砌块生态复合基于可靠指标理论的斜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为实现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安全储备。(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陈宗平,应武挡,陈宇良[4](2013)在《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7个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试件的试验实测数据,利用传统型钢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和我国相关设计规程,探讨了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JGJ 138—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计算型钢再生混凝土偏压柱,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但传统型钢混凝土理论计算型钢再生混凝土轴心受压柱,以及YB 9082—2006《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规程》计算型钢再生混凝土偏压柱,计算值大于试验值,不安全。最后提出了实用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可供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3年10期)
吴波,冯玮,文波[5](2012)在《高温下混凝土轴压柱的截面极限承载力随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已有的混凝土和钢筋高温力学性能统计结果基础上,拓展了它们相对高温强度概率模型的温度适用范围;通过在混凝土轴压柱的截面分析中引入2种材料的随机性,探讨了该类柱的截面高温极限承载力的概率特性.研究表明:无论是否考虑材料常温强度的随机性,柱截面高温极限承载力都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是否考虑材料常温强度的随机性,对柱截面高温极限承载力均值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其变异系数影响明显;直接选用混凝土和钢筋常温强度以及相对高温强度的均值进行计算,可较好地确定柱截面高温极限承载力的均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张育智,何伟[6](2011)在《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截面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能简便有效地提高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截面极限承载力的调整方法,通过对一个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柱截面极限承载力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截面高度、截面宽度及纵向钢筋面积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截面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就提高构件的截面极限承载力而言,不论构件属于大偏心受压还是小偏心受压,增大截面高度的效果最显着;当构件属于大偏心受压时,增大纵向钢筋面积比增大截面宽度更有效;当构件属于小偏心受压时,增大截面宽度比增大纵向钢筋面积更有效。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对各种设计调整方案的适用条件进行了讨论,供相关设计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1年06期)
周宏宇,李振宝,杜修力[7](2011)在《RC受弯构件正截面极限承载力尺寸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3根共5个截面尺寸的钢筋混凝土梁开展尺寸效应试验研究,详细观察记录不同阶段的破坏过程,并采集相应截面弯矩、挠度、截面应变等试验数据。在研究尺度内,评价了混凝土材料抗压性能尺寸效应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实测并推导了相关特征参数随试件尺寸的变化规律,基本验证了现阶段受弯构件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理论的安全性。同时也发现,对于大尺寸受弯构件而言,规范对混凝土非均匀受压极限压应变的取值偏大;试件受压区混凝土材料的极限变形能力随试件尺寸增大而减小,鉴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破坏特征与之联系紧密,应该引起充分重视。(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王强,吴红林,齐军防[8](2011)在《有粘结体的外预应力加固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有粘结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已经成为一种较成熟的加固方法运用在桥梁维修与加固工程中。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针对不同配筋,不同截面形式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以及有粘结体外预应力加固简支梁进行模拟分析。同时结合试验分析结果,验证了现行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对有粘结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的适用性。另外通过与桥梁加固工程中常用的其他加固方法进行比较,总结出本加固方法的优势。(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1年22期)
孙华伟[9](2011)在《宽肢异形柱斜截面极限承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形柱通常指截面为L、T、Z、十形且截面肢高宽比≤4的钢筋混凝土柱,对于10~15层的小高层建筑,由于轴压比限制等因素往往要求截面肢高宽比≥4,本文将此类构件称为宽肢异形柱。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5个宽肢T形截面柱进行不同荷载形式、不同加载方向下的对比模拟分析,研究了不同情况下剪应力在其内部的分布规律,得出若干有价值的结论,为宽肢异形柱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有益建议。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1、对比在两种荷载形式、两个加载方向下宽肢T形截面柱的极限抗剪承载力值,指出了翼缘对提高构件抗剪强度的有利作用和不对称性对构件抗剪强度的影响。2、根据构件变形情况分析了整体结构中的宽肢T形截面柱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可能引起的扭转作用,指出可能存在的扭转破坏影响范围有限。3、根据构件的剪应力云图,讨论了考虑受压翼缘对抗剪有利作用的影响系数对宽肢T形截面柱的适用性。4、根据构件剪应力云图和受剪破坏特点,提出了在宽肢T形截面柱中设置T形暗柱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1-04-01)
金玉娟,李彬[10](2010)在《钢筋混凝土正截面极限承载力通用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向压弯作用下,为快速有效的求解钢筋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极限承载力,提出一种通用算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基于平截面假定列出非线性平衡方程组,通过直接迭代求解与给定外力对应的应变场,在此基础上通过试算求得该截面的极限承载力。该算法适用于任意形状的截面和任意的材料本构关系。大量计算实例证实了该算法稳定收敛且结果准确,给出了其中两种典型截面算例的收敛曲线和计算结果的对比表。该算法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一种简明有效的计算正截面极限承载力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斜截面极限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多层住宅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中高层生态复合墙体结构体系。本文在保持原有生态复合墙原有诸多优点基础上,根据中高层生态复合墙体的受力特点和破坏模式,建立复合墙体软化拉-压杆模型进行研究,通过拟合参数有限元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统一的斜截面承载力公式,该分析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生态复合墙体的极限承载力特性,可应用于不同受力状态下生态复合墙体的极限承载力验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斜截面极限承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孙作强.隧道衬砌截面极限承载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黄炜,吴振飞,马国庆,张敏,张黎明.中高层生态复合墙体斜截面极限承载力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5
[3].张黎明.内填植物纤维生土基砌块生态复合墙体斜截面极限承载力可靠度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4].陈宗平,应武挡,陈宇良.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J].混凝土.2013
[5].吴波,冯玮,文波.高温下混凝土轴压柱的截面极限承载力随机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6].张育智,何伟.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截面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
[7].周宏宇,李振宝,杜修力.RC受弯构件正截面极限承载力尺寸效应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
[8].王强,吴红林,齐军防.有粘结体的外预应力加固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
[9].孙华伟.宽肢异形柱斜截面极限承载力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10].金玉娟,李彬.钢筋混凝土正截面极限承载力通用算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