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埃索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甘谷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医务室甘肃甘谷741200)

【摘要】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症状缓解有效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RE黏膜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埃索美拉唑与雷贝拉唑均能够有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但埃索美拉唑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破损黏膜愈合,临床上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胃食管反流病

【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211-01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指胃内的容物向食管反流,研究显示,美国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为在15%~20%之间,该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1]。所以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以此来改善其生活质量,将医疗费用降低是十分必要的[2]。本研究主要比较埃索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来源于2013年6月—2016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以1:1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9.21±8.26)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9.05±8.12)岁。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排除标准:不适合参与此次试验者;妊娠期妇女;对埃索美拉唑与雷贝拉唑过敏者;伴有全身性疾病者;伴有胃肠道疾病者;进行试验前的一到两周之内进行过其它抑酸治疗者;不愿配合研究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具体为:给予患者口服雷贝拉唑(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715)20mgqd。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具体为:餐前三十分钟给予患者口服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公司,国药准字H20046379)40mgqd。如果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夜间酸突破现象,则要在服用以上药物的基础上服用法莫替丁(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3631)20mgqn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连续八周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在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均要对其进行上消化道检查,采用GERDQ量表对其进行评分,反流症状评估标准为:分别对胸骨后疼痛、烧心以及反酸等症状进行频率与程度计分。频率计分为:重度计3分,中度计2分,轻度计1分,无发作计0分;程度计分为:重度计3分,中度计2分,轻度计1分,无发作计0分。临床疗效评定:患者原有的症状没有发生变化,甚至更加严重,症状评分下降10%以下为无效;患者原有的症状得到改善,症状评分下降10%~70%为有效;患者原有的症状完全消失,症状评分下降70%以上为显效。

采用洛杉矶分级标准对RE进行评价,黏膜破损融合,并且超过了食管周径的75%为D级;黏膜破损有融合,没有超过食管周径的75%为C级;黏膜存在有数个散在的破损,病灶间没有融合为B级;黏膜存在有单个破损,直径小于5mm为A级。食管炎改变消失为治愈,改变1个级别为有效,没有明显改善为无效。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选用软件版本SPSS19.9,以“(n/%),χ2”代表文中相关计数资料,对照两组相关信息,若结果表现出显著性的特征,则表明(P<0.05)。

2.结果

2.1两组症状缓解情况对比

对照组显效32例(64%),有效12例(24%),无效6例(12%),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观察组显效30例(60%),有效15例(30%),无效5例(10%),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两组症状缓解有效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RE黏膜愈合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愈24例,治愈率为48%,有效22例,有效率为44%,无效4例,无效率为8%;对照组治愈16例,治愈率为32%,有效15例,有效率为30%,无效19例,无效率为38%。观察组的RE黏膜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其症状缓解,对胃酸分泌进行有效抑制,对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3]。相对于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在抑制胃酸上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药效,对反流症状的复发能够进行有效预防。埃索美拉唑属于一种左旋奥美拉唑,患者口服药物之后,药物能够在肝内经过CYP3A4以及CYP2C19进行代谢,当药物达到壁细胞浓度之后,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抑酸能力,并且能够延长其抑酸时间。雷贝拉唑属于苯丙咪唑类PPI,主要代谢方式为非酶途径代谢,只有少部分经过CYP3A4以及CYP2C19进行代,所以CYP2C19基因多态性很少会对抑酸效应造成影响,进而能够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症状缓解有效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RE黏膜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埃索美拉唑与雷贝拉唑均能够有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但埃索美拉唑能够有效促进黏膜愈合,临床上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其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陈宝进,颜娜芬.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7):40,42.

[2]苗云龙.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8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6):134-136.

[3]李迪,李增男,薛刚刚等.较低剂量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伴述情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6,11(1):62-66.

标签:;  ;  ;  

埃索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