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分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间,光谱,分辨力,单点,纳米,测量,热辐射。
空间分辨论文文献综述
黄玉萍,刘英,杨雨图,张正伟,陈坤杰[1](2019)在《空间分辨光谱和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番茄颜色等级判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分析空间分辨光谱和单点可见/近红外光谱(可见/短波近红外光谱和中波近红外光谱)对番茄颜色的识别能力。根据番茄表面和内部颜色将600个样品分为6个等级(green,breaker,turning,pink,light red和red)。分别利用新型空间分辨光谱系统(550~1 650 nm),可见/短波近红外光谱仪(400~1 100 nm)和中波近红外光谱仪(900~1 700 nm)采集番茄的空间分辨(spatially-resolved,SR)光谱和单点可见/近红外(SP Vis/NIR)光谱,建立番茄等级的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模型,比较其对番茄颜色等级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SR光谱组合可在最佳单一SR光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番茄颜色的识别能力,对番茄表面颜色和内部颜色的识别率可分别达到98.8%和84.6%。光源-检测器距离较近的SR光谱对番茄表面颜色的识别有帮助,而光源-检测器距离较远的SR光谱能较好的判别番茄内部颜色。SP NIR光谱在对番茄表面颜色判别中与SR光谱具有一定可比性,其分类准确率可达到95%,但SP Vis/NIR光谱在对番茄内部颜色识别中具有较低的分类准确率,分类结果远不如SR光谱,说明SR光谱比SP Vis/NIR光谱对番茄颜色的判别更具潜力。(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1期)
孙宏伟,彭彦昆,王凡[2](2019)在《空间分辨散射光谱多参数信息融合方法的生鲜肉嫩度无损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嫩度是猪肉食用品质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猪肉嫩度取决于猪肉组织复杂的物理、化学特性,目前难以实现快速无损伤检测。探索空间分辨光谱技术用于生鲜肉嫩度无损检测的可行性。首先利用点光源高光谱扫描系统采集54块猪肉背最长肌的空间可分辨散射光谱,经过感兴趣区域选择,提取出猪肉样本表面光斑的空间扩散轮廓,结合4-参数洛伦兹分布函数对扩散轮廓进行非线性拟合,拟合优度R~2>0.992,并通过残差分析,表明4-参数洛伦兹分布函数符合肉样表面光强的空间散射规律,进而提取出480~950 nm波长下空间分辨光谱的四个形态学参数:渐进值a、峰值b、半带宽c以及半带宽处的斜率d。然后将单参数谱分别与猪肉样本Warner-Bratzler剪切力(WBSF)测量值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参数谱都含有猪肉嫩度信息,其中峰值参数谱b建模效果最佳,其回归模型的校正集决定系数R_c~2为0.674,均方根误差SEC为8.396N,预测集决定系数R_c~2为0.610,均方根误差SEP为8.643N。为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实现多参数谱信息的融合,先通过PLSR分析,分别提取出每个参数谱中对猪肉嫩度方差贡献大的公共因子,然后将其因子得分组合在一起作为参数谱的特征变量,与猪肉样本WBSF测量值作多元统计回归分析。为避免数据冗余,对不同参数谱特征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判别,进一步采用PLSR算法对参数谱特征变量进行降维和变换,采用交叉验证方法,选择前两维因子得分进行校正模型的建立。其中所提取第一维公共因子对猪肉WBSF值方差解释率达92.28%。与单参数谱所建PLSR模型相比,多参数谱信息融合模型预测效果有了较大提高,其R_c~2和R_c~2分别为0.923和0.800, SEC和SEP分别为4.083N和5.655N。通过对回归系数进行统计量t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回归系数极显着(p<0.01)。本研究通过采取多参数信息融合方法为空间分辨光谱在生鲜肉嫩度无损检测应用提供一种思路,该方法有效将空间分辨光谱解析为4个形态学参数,并实现不同参数谱信息的提取和融合,为开发基于空间分辨光谱的生鲜肉嫩度无损快速检测装备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1期)
储松南,刘海涛,胡奇琪,王海峰,张大勇[3](2019)在《一种面阵成像光谱相机空间分辨力的精确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光谱成像领域建立由空间分辨力的量化测量方法,但在探测器分辨能力不足时,其存在测量时成像位置不同带来测量结果不同的现象。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面阵成像光谱相机空间分辨力的精密测量方法,其基于黑白线对在精密平移下的光谱图像,绘制出单个像素的灰度随位移的变化曲线,理论上通过曲线的分割可获得各种可能成像位置下灰度随像素的分布结果,在实际操作时可仅通过一种曲线分割取点,直接得到各成像位置均能分辨的线对密度值。该方法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方法在探测器分辨能力不足时的缺陷,通过对一台面成像光谱相机的实验测量验证了其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李强,徐梓铨[4](2019)在《空间可分辨的动态可调控热辐射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红外隐身、红外目标仿真、红外敌我识别、辐射制冷等领域,实现空间可分辨的动态可调控热辐射器件尤为关键。通过在不同的空间位置设置具有不同辐射特性的材料/微纳光学单元/电阻阵列,不同位置的辐射率/温度能够受到调控,从而在不同空间位置有不同程度的热辐射。受限于材料在红外波段的本征吸收、大面积亚波长结构阵列的制备等条件,已有的一些空间可调控的热辐射器件存在热辐射调控动态范围低、器件加工制备复杂、动态调控响应速度慢甚至不具备动态调控能力等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光热效应调控二氧化钒相变材料实现空间多级动态可调的热辐射器。通过设计光学谐振腔,我们在8~14μm的大气窗口波段实现了0.19~0.91的平均热辐射率调控,有效拓展了辐射器的动态范围;利用激光直写的方式,我们对二氧化钒薄膜实现了空间可分辨的相变程度控制并实验展示了9级可调控的热辐射。上述结果展示了该器件及方法应用于红外信息处理领域的巨大潜力。(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七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4)
张月皎,陈舒,李剑锋[5](2019)在《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实现纳米级别空间分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作为一名古老的学科,它的发展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光的调控和利用也标志着人类科学的重大进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人们需要对纳米尺度下物质的性质进行探索,然而,受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传统的光学手段只能达到近百纳米的空间分辨率。表面等离激元的出现为突破传统光学衍射极限带来了契机。表面等离激元是指金属纳米结构中自由电子受外部光场驱动发生集体振荡形成的一种束缚电磁波。电子振荡可极大增强金属表面光电场,并将其束缚在几个纳米或者十几纳米的空间内,其空间分辨率远远超出了光学衍射极限。然而,由于叁维(3D)多粒子表面构型中存在复杂的等离子体相互竞争和协同效应,很难准确预测热点位置。我们制备了叁种类型的Au@probe@SiO_2核-壳纳米粒子,采用层层迭加的方法组装了纳米级别的叁维热点矩阵。利用SERS可以精确定位热点。更重要的是,利用不同的激发波长可以实现纳米基本热点位置的调控,理论和实验结果都验证了这一点。这项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见解,为精确探测和控制化学反应提供了一个平台,这对表面分析和表面等离子体学都具有深远的意义~([1])。光诱导自由电子的集体震荡会引起纳米结构表面的等离激元共振,然而人们对于等离激元共振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完善。广义上来说,金属纳米粒子间的等离激元共振模式可以分为电模式和磁模式。人们的研究一般都集中于等离激元电模式,而忽略磁模式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对于一般纳米结构而言,在可见光区,磁场与物质间的耦合作用远远弱于电场与物质间的耦合作用。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理论模拟,我们设计并构建了一种具有强磁共振效应的纳米间隙结构。该纳米间隙结构由单颗粒大尺寸金纳米球-电介质-金基底构成。实验表明,磁共振与电共振的协同作用会产生高度局域化的电磁场增强,并可得到比常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更高的增强因子。结合时域有限差分理论模拟,发现等离激元磁模式显着影响该体系中远近场之间的关联。对于一般的表面等离激元结构而言,远场中的散射峰对应着最强的近场增强。然而,在该体系中,由于电磁模式间的耦合效应,磁模式在散射光谱中以波谷的形式存在,这就导致最强的增强由远场散射谱中的波谷提供。这一发现革新了人们对远近场关联性的传统认识。同时,对于等离激元磁模式在其他表面增强光谱方面(如表面增强二次谐波、表面增强荧光等)的应用也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2])。(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吴长锋[6](2019)在《我首次实现纳米级空间分辨电磁场量子传感》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合肥10月22日电(记者吴长锋)记者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的孙方稳小组实验实现了50纳米空间分辨力高精度多功能量子传感。该系列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应用物理权威期刊《应用物理评论》上。微纳光电子器件具有尺寸小、电磁场强度低、易受干(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10-23)
本刊编辑部[7](2019)在《基于空间分辨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新方法及肿瘤标志物多元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曹俊涛博士2018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空间分辨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新方法及肿瘤标志物多元分析研究,项目编号:21874115.光电化学(PEC)检测由于灵敏度高、装置简单、易于微型化等优点备受关注,近年来进展迅速.然而,目前的PEC检测主要是基于单信号响应模式,方法的多(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澎涛,孙文昌[8](2019)在《多分辨方法在Besov-Q型空间和Triebel-Lizorkin-Q型空间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利用高正则性小波和多分辨分析技术研究与Besov-Q型空间B_(p,q)~(γ_1,γ_2)(R~n)和Triebel-Lizorkin-Q型空间F_(p,q)~(γ_1,γ_2)(R~n)相关的调和分析问题及其相关应用所取得的一些进展,包括B_(p,q)~(γ_1,γ_2)(R~n)和F_(p,q)~(γ_1,γ_2)(R~n)的小波刻画、Calderon-Zygmund算子有界性、调和延拓以及流体方程适定性.(本文来源于《数学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洪浩,耿建华,王瑞,郑容[9](2019)在《SPECT固有空间分辨力和线性稳定性检测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两种SPECT固有空间分辨力和线性稳定性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为医疗机构进行SPECT稳定性检测提供参考。方法:按照WS523-2019标准提供的方法,分别使用RGRMS型SPECT质量控制通用模体中的狭缝铅栅(SLIT)模体和SPECT随机附带的四象铅栅模体分别对叁个生产厂商的六台SPEC T设备进行固有空间分辨力和固有空间线性的检测。对SLIT铅栅的数据分别利用IAEA-NMQCToolkit(软件1)、RGRMS型SPECT质量控制通用模体套装所带软件(软件2)进行数据处理;对四象限铅栅数据,采用目测法。结果:(1)固有空间分辨力:6台设备SLIT通用模体软件1、软件2处理结果一致,并且和四象限铅栅目测法结果基本一致;(2)固有空间线性:软件1处理结果不可信,四象铅栅模体目测法快捷,并且和SLIT铅栅软件2的处理结果基本一致。结论:SLIT通用模体测试法检测数据精确,但需额外购买模体;四象铅栅随机附带,方便简洁,用于稳定性固有空间分辨力和线性的检测,也能保障临床图像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2019医学装备展览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7-18)
柯汉平[10](2019)在《实例分析空间编码技术在高分辨NMR谱技术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作为一种非植入、无损伤的检测手段,由于其能提供精细的分子级的信息,因此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化学等领域。但由于传统的NMR方法存在大的磁场不均匀性条件下无法快速获取高分辨率的谱图,因此结合空间编码超快速方法设计新的NMR序列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空间分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嫩度是猪肉食用品质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猪肉嫩度取决于猪肉组织复杂的物理、化学特性,目前难以实现快速无损伤检测。探索空间分辨光谱技术用于生鲜肉嫩度无损检测的可行性。首先利用点光源高光谱扫描系统采集54块猪肉背最长肌的空间可分辨散射光谱,经过感兴趣区域选择,提取出猪肉样本表面光斑的空间扩散轮廓,结合4-参数洛伦兹分布函数对扩散轮廓进行非线性拟合,拟合优度R~2>0.992,并通过残差分析,表明4-参数洛伦兹分布函数符合肉样表面光强的空间散射规律,进而提取出480~950 nm波长下空间分辨光谱的四个形态学参数:渐进值a、峰值b、半带宽c以及半带宽处的斜率d。然后将单参数谱分别与猪肉样本Warner-Bratzler剪切力(WBSF)测量值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参数谱都含有猪肉嫩度信息,其中峰值参数谱b建模效果最佳,其回归模型的校正集决定系数R_c~2为0.674,均方根误差SEC为8.396N,预测集决定系数R_c~2为0.610,均方根误差SEP为8.643N。为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实现多参数谱信息的融合,先通过PLSR分析,分别提取出每个参数谱中对猪肉嫩度方差贡献大的公共因子,然后将其因子得分组合在一起作为参数谱的特征变量,与猪肉样本WBSF测量值作多元统计回归分析。为避免数据冗余,对不同参数谱特征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判别,进一步采用PLSR算法对参数谱特征变量进行降维和变换,采用交叉验证方法,选择前两维因子得分进行校正模型的建立。其中所提取第一维公共因子对猪肉WBSF值方差解释率达92.28%。与单参数谱所建PLSR模型相比,多参数谱信息融合模型预测效果有了较大提高,其R_c~2和R_c~2分别为0.923和0.800, SEC和SEP分别为4.083N和5.655N。通过对回归系数进行统计量t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回归系数极显着(p<0.01)。本研究通过采取多参数信息融合方法为空间分辨光谱在生鲜肉嫩度无损检测应用提供一种思路,该方法有效将空间分辨光谱解析为4个形态学参数,并实现不同参数谱信息的提取和融合,为开发基于空间分辨光谱的生鲜肉嫩度无损快速检测装备提供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分辨论文参考文献
[1].黄玉萍,刘英,杨雨图,张正伟,陈坤杰.空间分辨光谱和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番茄颜色等级判别[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2].孙宏伟,彭彦昆,王凡.空间分辨散射光谱多参数信息融合方法的生鲜肉嫩度无损检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3].储松南,刘海涛,胡奇琪,王海峰,张大勇.一种面阵成像光谱相机空间分辨力的精确测量方法[J].光电工程.2019
[4].李强,徐梓铨.空间可分辨的动态可调控热辐射器件[C].全国第十七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2019
[5].张月皎,陈舒,李剑锋.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实现纳米级别空间分辨研究[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6].吴长锋.我首次实现纳米级空间分辨电磁场量子传感[N].科技日报.2019
[7].本刊编辑部.基于空间分辨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新方法及肿瘤标志物多元分析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李澎涛,孙文昌.多分辨方法在Besov-Q型空间和Triebel-Lizorkin-Q型空间中的应用[J].数学进展.2019
[9].洪浩,耿建华,王瑞,郑容.SPECT固有空间分辨力和线性稳定性检测的比较研究[C].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2019医学装备展览会论文汇编.2019
[10].柯汉平.实例分析空间编码技术在高分辨NMR谱技术中的运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