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廉臣论文-李亚鲁

韦廉臣论文-李亚鲁

导读:本文包含了韦廉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学》,植物学术语,定量,历时

韦廉臣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鲁[1](2017)在《《植物学》(韦廉臣、艾约瑟辑译李善兰笔述)植物学术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外来词大量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其中既包括日常交际词汇,也包括大量的术语。因为这一时期我国的现代植物学研究成果接近空白,而国人又渴望吸收西方的科技成就,所以植物学术语译名在译介的西方书籍以及植物学着作中大量出现,成为西源外来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我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植物学着作,《植物学》(韦廉臣、艾约瑟辑译李善兰笔述,以下简称为《植物学》)中的植物学术语在汉语传统植物学术语向现代植物学术语的演变和发展中起到了起承转合的重要作用,对汉语术语学研究、术语历时研究和植物学术语研究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小到个人的日常交际、学习,大到科研活动、词典和教科书的编纂、公共场所植物学知识的普及等都与植物学术语息息相关,因此,对植物学术语译名做出规范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植物学》中的植物学术语为立足点,综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描写分类法、文献检索法和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传统植物文献、明清传教士植物学文献、民国时期植物学教科书、建国以来植物学专着中的植物学术语系统,展现出汉语植物学术语及其关系的演变进程,总结其演变规律,并给汉语植物学术语工作如植物学术语的制定、规范及植物学术语词典的编纂以启示和建议。本文一共划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给确定了《植物学》的研究版本、意义和作者,确定了“术语”的概念,并概述了论文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部分主要给出了《植物学》中植物学术语的辨识原则与方法,并对其进行定量统计,进一步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第叁部分是对《植物学》中植物学术语的关系统计,包括层级关系、同义关系、同位关系等,展现出《植物学》中植物学术语之间复杂的关系;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植物学》中植物学术语的复杂性特点并从语音、词汇、汉字、心理等方面分析了其原因;第五部分是对《植物学》中植物学术语的历时考察,主要从对汉语早期植物学术语的继承以及对之后植物学术语译名的影响;第六部分是对《植物学》中植物学术语的汉化规律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现代汉语中植物学术语处理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6-13)

孙海琳,纪卫宁[2](2015)在《农业图书汉译的合译模式和译者培养——从李善兰和韦廉臣、艾约瑟合译《植物学》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学》是李善兰和韦廉臣、艾约瑟合译的,这种合译模式可以将不同学术背景的人员联合起来,合作翻译,不需要译者既具有高深的农学知识又具有较高中外语言能力。合译译员分别来自农学专业、外语专业和汉语专业,可以分别学习和培养,减少译员的学习任务,减轻培养院校的压力。(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5年23期)

耿升[3](2008)在《从英国传教士韦廉臣夫人的游记看19世纪下半叶的烟台与山东半岛》一文中研究指出韦廉臣(Alexandre Williamson,1829—1890年)原来是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生于苏格兰的福尔科克。他于1855年莅华,先在上海传教两年,后因病返回其祖国。1863年,他又代表苏格兰圣经会,再度携夫人莅华。他们先在浙江省从事布道活动,从1864年起主要是在山东烟台一带传教,并且还多次深入到中国内地,特别是在华北地区活动。他于1869年再次返国,以接受其母校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此后不久,他又携夫人第3(本文来源于《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10-11)

田勇[4](2006)在《韦廉臣在华的西学传播与传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来华传教士韦廉臣(DR.Rev.Alexander Williamson)在近代中国的几个文化传播组织传播西学和传教的工作,以及他个人的着作等方面作一些研究。 全文分为六节: 第一节介绍了韦廉臣在烟台传教时的情景,以及他在华的简要经历。其中穿插了一些对他家属的介绍。 第二节主要内容是韦廉臣在上海墨海书馆的工作。这一时期他主要是与李善兰翻译了《植物学》一书,该书是最早介绍到我国的近代植物学译着。同时,他也为墨海书馆发行的综合性杂志《六合丛谈》撰稿,文章中介绍了一些韦廉臣发表于《六合丛谈》中的文章。 第叁节介绍了韦廉臣在益智书会的主要工作。其中主要介绍了在益智书会成立和益智书会统一科技术语等方面韦廉臣所作的工作,并对在益智书会宗教和科学的冲突情况有所介绍。 第四节主要内容是韦廉臣在广学会的工作。主要介绍了韦廉臣在广学会建立和广学会赠书、征文等传播策略制定等中的作用,以及韦廉臣对广学会继任者的影响。 第五节主要介绍了韦廉臣复刊《万国公报》的工作,以及对他在《万国公报》上发表的一些文章做了介绍。 第六节介绍了韦廉臣最重要的一部着作——《格物探原》。介绍了《格物探原》的科学和宗教内容以及该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6-05-28)

王景泽[5](1998)在《韦廉臣来黑龙江的准确时间》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季,基督教始传入黑龙江地区,第一位到达这里的基督教传教士是韦廉臣。据《黑龙江日报》1989年6月25日第四版贾中原《也谈黑龙江早期的基督教》一文称:1866年英国苏格兰长老会传教士韦廉臣由兰朵(今属烟台市)泛海,在牛庄(今属营口市)登陆,先后到达双城((本文来源于《北方文物》期刊1998年02期)

韦廉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学》是李善兰和韦廉臣、艾约瑟合译的,这种合译模式可以将不同学术背景的人员联合起来,合作翻译,不需要译者既具有高深的农学知识又具有较高中外语言能力。合译译员分别来自农学专业、外语专业和汉语专业,可以分别学习和培养,减少译员的学习任务,减轻培养院校的压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韦廉臣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亚鲁.《植物学》(韦廉臣、艾约瑟辑译李善兰笔述)植物学术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孙海琳,纪卫宁.农业图书汉译的合译模式和译者培养——从李善兰和韦廉臣、艾约瑟合译《植物学》说起[J].语文学刊.2015

[3].耿升.从英国传教士韦廉臣夫人的游记看19世纪下半叶的烟台与山东半岛[C].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4].田勇.韦廉臣在华的西学传播与传教[D].首都师范大学.2006

[5].王景泽.韦廉臣来黑龙江的准确时间[J].北方文物.1998

标签:;  ;  ;  ;  

韦廉臣论文-李亚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