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游离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淀粉,组胺,乙胺,咪唑,皮层,高效,生产率。
游离率论文文献综述
张清泉,杨延辰,赵有斌,吴刚,徐考群[1](2005)在《新型高效锉磨机各参数对淀粉游离率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高效锉磨机的锉磨鼓转速、处理量、粉碎块位置和加水量对淀粉游离率影响的主次因素。(本文来源于《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期刊2005年08期)
王国扣[2](2002)在《提高马铃薯淀粉游离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提高马铃薯淀粉游离率为目标 ,从对比试验入手 ,探讨了破碎颗粒的几何形状、破碎机理及动力学分析 ,研究了提高淀粉游离率的方法及影响淀粉游离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淀粉游离率的主要因素是线速度、生产率和加水量 ,其中线速度最为显着 ;选择剪切破碎方法和薄片体几何形状是提高淀粉游离率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徐业平,宋钦华,李全新,陈从香,马兴孝[3](1999)在《血液中碘代芳香胺的蛋白游离率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引入蛋白游离率( Ef) 的比较取代基常数( Cf) , 其定义为 Cf = Log Ex/ E H, 计算了碘代芳香胺系列物的蛋白游离率( Ef) 的比较取代基常数 ( Cf) 。结果表明取代基不同, Cf 数值不同。对一定的基团为常数,且具有加和性。该结果可用于评价药物取代基对蛋白游离率的贡献和药物的药效, 以及计算碘代芳香胺的 Ef值。(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1999年04期)
王国扣[4](1993)在《马铃薯的破碎特性对淀粉游离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淀粉生产中的破碎效果是提高淀粉游离率的关键问题.本文从马铃薯的破碎机理入手,研究了马铃薯破碎颗粒的几何特性、马铃薯破碎的动力学特性及工作参数对淀粉游离率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淀粉游离率的有关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1993-10-01)
郑鸿祥,史克菊[5](1990)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组胺含量及组胺游离率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属1型变态反应。变应原和鼻粘膜上皮层内结合IgE抗体的嗜碱性细胞作用,使释放组胺。现将我们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检查对象:经问诊、鼻镜检查、变应原皮试、鼻激发试验、鼻粘膜表层嗜碱性细胞检查均为阳性,屋尘螨和屋内尘土致敏的42名中症,常年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实验对象,经一年以上屋尘螨和屋内尘土减敏治疗,显效组28名,无效组14名。以10名无鼻疾患的健康成人及10名无变应性鼻炎病史的(本文来源于《上海免疫学杂志》期刊1990年04期)
石铁铮[6](1978)在《锡石单体游离率的测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锡石单体游离率是选矿的不可缺少的原始资料。目前,测定方法满足不了要求,速度慢、精确度差。如对0.037毫米粒级而言,每人每班最多做二个样品,做一个混合粒级样品往往需要几天时间,并难以确定误差范围。因此,有必要寻求速度快、准确度高的测定方法。(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1978年11期)
游离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提高马铃薯淀粉游离率为目标 ,从对比试验入手 ,探讨了破碎颗粒的几何形状、破碎机理及动力学分析 ,研究了提高淀粉游离率的方法及影响淀粉游离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淀粉游离率的主要因素是线速度、生产率和加水量 ,其中线速度最为显着 ;选择剪切破碎方法和薄片体几何形状是提高淀粉游离率的有效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游离率论文参考文献
[1].张清泉,杨延辰,赵有斌,吴刚,徐考群.新型高效锉磨机各参数对淀粉游离率影响的试验研究[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5
[2].王国扣.提高马铃薯淀粉游离率的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2
[3].徐业平,宋钦华,李全新,陈从香,马兴孝.血液中碘代芳香胺的蛋白游离率的计算[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9
[4].王国扣.马铃薯的破碎特性对淀粉游离率的影响[C].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3
[5].郑鸿祥,史克菊.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组胺含量及组胺游离率测定[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0
[6].石铁铮.锡石单体游离率的测定方法[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