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渝鄂背靠背柔性直流工程投运后可提高相邻区域电网的稳定性,但引入的电力电子设备也将改变系统的故障特征,因此有必要对原有交流保护进行重新校验。在不同的直流输送容量、功率传输方向以及STATCOM无功支撑等运行方式下,分析了柔性直流侧注入交流短路点的故障电气量特性:正负序故障电流幅值受直流控制策略影响较大,正序故障电流幅值随电压跌落程度的加深而降低、负序故障电流被完全抑制,但零序故障电流未受影响。分析发现,交流故障穿越期间的有功电流限幅环节是影响柔性直流侧故障电流幅值大小的主要原因。随后,针对该故障特性可能会影响交流线路差动保护启动判据、降低保护动作速度甚至造成保护拒动的缺陷,提出了交流强故障侧指挥柔性直流弱故障侧并辅以电压减量判据的启动元件优化策略。最后,基于实际柔性直流工程的控制策略及参数,利用PASCAD/EMTDC软件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优化策略的有效性。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李勇,时伯年,谢俊,孙刚,王英英,金明亮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交流故障穿越,线路差动,启动元件,保护优化
来源: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9年20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电力工业
单位: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 国网华中分部科技项目资助(SGHZ0000DKJS 1800142)~~
分类号: TM721.1
DOI: 10.19783/j.cnki.pspc.201911
页码: 149-155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698K
下载量: 116
相关论文文献
- [1].直流工程逆变站过零点测量故障改进方案[J]. 云南电力技术 2019(05)
- [2].青豫直流工程双极低端成功启动带电[J]. 河南电力 2020(07)
- [3].±800kV直流工程换流变压器现场安装关键技术探讨[J]. 电力设备管理 2019(10)
- [4].青豫直流工程二三事[J]. 河南电力 2020(06)
- [5].鲁西背靠背直流工程投运电压等级、输电容量世界之最[J]. 云南电力技术 2016(06)
- [6].智慧型工程管控模式在直流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 项目管理评论 2019(06)
- [7].巴西美丽山特高压双回直流工程协调策略设计[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0(17)
- [8].世界首个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工程全面复工[J]. 变压器 2020(03)
- [9].世界首个±500千伏三端直流工程投运[J]. 电器工业 2020(07)
- [10].建设一线的红色能量——党建引领青豫直流工程建设纪实[J]. 河南电力 2020(06)
- [11].永富直流工程功率分送控制策略研究与实现[J]. 电气技术 2017(05)
- [12].昆柳龙直流工程在滇全面开工,建设工程有多项世界第一[J]. 变压器 2019(01)
- [13].两翼齐飞 打造一流专业化直流工程公司[J]. 国家电网 2010(12)
- [14].光伏升压柔性直流工程设计及调试技术研究[J]. 四川电力技术 2020(04)
- [15].众志成城 坎坷成坦途——±800千伏向上直流工程鄂2标段施工纪实[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9(19)
- [16].当好“东道主” 护航特高压——青豫直流工程属地协调工作侧记[J]. 河南电力 2020(06)
- [17].按下工程建设“加速键”——青豫直流工程防疫复工工作侧记[J]. 河南电力 2020(06)
- [18].亨通助力世界超级电力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J]. 现代传输 2020(03)
- [19].溪洛渡直流工程正式向粤送电[J]. 四川水力发电 2013(S1)
- [20].大事记[J]. 河南电力 2020(06)
- [21].打造精品工程——青豫直流工程质量管控工作侧记[J]. 河南电力 2020(06)
- [22].厦门柔性直流工程换流站噪声处理研究[J]. 低碳世界 2016(05)
- [23].三广直流工程融冰运行方式仿真试验[J]. 电网技术 2008(19)
- [24].南方电网贵广二回直流工程安全运行12年[J]. 电力安全技术 2020(01)
- [25].±660kV中蒙直流工程送端孤岛运行方式最小功率启动研究[J]. 电网技术 2010(05)
- [26].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提前阶段性投产[J]. 河南科技 2020(22)
- [27].舟山多端柔性直流工程系统方案[J]. 电力建设 2014(03)
- [28].省委书记王国生到青豫直流工程现场调研[J]. 河南电力 2020(06)
- [29].高岭背靠背直流工程阀脉冲丢失故障分析[J]. 电力建设 2012(04)
- [30].呼辽直流工程投产后辽宁电网运行特性分析[J]. 东北电力技术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