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压技术论文_张晓慧,刘阿波,窦玲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压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精密,透镜,技术,玻璃,复合材料,摩擦,非球面。

模压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慧,刘阿波,窦玲元[1](2017)在《SMC整体模压技术应用于载货汽车顶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解放V卡系列车型SMC整体模压顶盖开发过程为例,探讨了SMC整体模压成型技术在载货汽车驾驶室顶盖上的应用研究。该技术提升了产品一致性,提高了强度,减轻了质量,实现了通用化、模块化,外观造型更漂亮,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本文来源于《汽车工艺与材料》期刊2017年06期)

虎将[2](2015)在《折衍二元光学元件模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红外成像系统中加入衍射光学元件,不但可以达到减小系统体积和重量的目的,而且还可使系统具有独特的消色散和消热差功能。目前,红外衍射光学元件主要采用单点金刚石车削技术进行加工,国内此类元件还未实现批量化生产和大规模应用。因此研究新的技术工艺进行红外衍射元件的批量化制造显得尤为重要。据此,本论文提出了模压法制造衍射光学元件技术。论文研究的模压法制造红外衍射光学元件的主要工艺流程为:在匀热的真空环境中,首先使用硬质模具对受热软化的红外玻璃加压,并在保持合适时长后撤去压力,最终经过设定的退火降温程序后得到衍射红外光学元件。模压红外玻璃使用的硬质模具为单点金刚石车削得到的Si模具。此外论文还研究了,使用此Si模具作为母版,采用微模压技术,将母版的衍射微结构转移到SiC基底的环氧树脂抗刻蚀层上,然后通过ICP刻蚀,将衍射微结构转移至基底上制作出硬度更高、寿命更长的SiC模具。在SiC模具制造部分,论文研究分析了聚合物抗蚀层微结构的模压成型和ICP刻蚀转移微结构的工艺参数。在聚合物抗蚀层微结构的模压成型部分,论文研究分析了热压法、软模压法以及不同的聚合物材料对微结构模压成型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室温下,使用PDMS软模具对环氧树脂抗蚀层进行软模压,经过24小时固化后,微结构完整,轮廓尺寸符合要求,误差保持在0.03%以下,表面粗糙度6-8nm。在ICP刻蚀转移微结构部分重点研究了不同的工艺参数对刻蚀比和刻蚀速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SF6流量为60sccm、O2流量2sccm、ICP功率1000w、偏置功率40w、温度30℃、反应压强30mTorr的参数下,SiC刻蚀速率为118.67nm/min。环氧胶刻蚀速率为329.90nm/min。SiC和双酚A主份的环氧树脂的刻蚀比为1:2.78。此刻蚀速率和刻蚀比适于对微结构的刻蚀转移。在硫系红外玻璃模压部分,论文研究分析了不同的模压温度和加热方式对模压结果的影响。实验最终确定模压参数,模压部分分为升温过程和降温过程。升温过程为:首先由室温经过40min升温至200℃并保温20min,然后经过40min升温至350℃保持20mmin,最终再经40min升温到至430℃后加压9.6kg并保持30min。降温过程为:首先随炉冷却至350℃保持2小时以消除应力,再经过6小时后炉温由350℃降至110℃,此时开炉取出样片。实验结果良好:红外玻璃填充完全,微结构完整,经接触式测量仪测量所得衍射微结构尺寸符合要求,误差在0.03%以下,粗糙度在8-10nm。(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5-05-25)

赵孟钢[3](2013)在《红外玻璃光学元件模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压技术是一种高效制备超精密复杂面形光学元件的技术,用它代替传统制备非球面透镜或衍射透镜等光学元件的材料去除工艺,不仅能降低复杂工艺的成本,减小因材料去除造成的浪费,还能实现大批量生产。而红外玻璃属于一种非晶态材料,作为模压材料十分合适,因此对红外玻璃光学元件的模压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内容,首先利用ZEMAX光学软件设计出折/衍红外光学系统,并对该系统中衍射元件的衍射面进行了仿真及加工;其次完成模压所需的模具。本文研究表明:1.设计了折/衍红外光学系统,通过分析点列图,得出均方根值的最大值为15.159μm,小于一个像元尺寸;在381p/mm处,光学传递函数为0.13,接近衍射极限。全视场的光学传递函数均大于0.1。2.研究了二氧化硅在腐蚀液中的腐蚀速率、表面粗糙度及腐蚀深度随着NH4F配比、HF配比及腐蚀液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改变腐蚀液配比和腐蚀温度等条件,从腐蚀速率及表面形貌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确定不同条件下二氧化硅的腐蚀速率,以及腐蚀条件对二氧化硅表面粗糙度及表面深度的影响。3.通过光刻技术和湿法腐蚀工艺,将图案转移到二氧化硅模具上。并对图案进行了检测,测得的图案,在0.9×0.9mm范围内模具腐蚀平均精度为74%。(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3-04-28)

袁锡藩,葛毅成,易茂中[4](2012)在《模压技术制备C/C-BN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h-BN、石墨、短切PAN炭纤维和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单向模压结合呋喃树脂浸渍炭化技术制备C/C-BN复合材料。在M2000型实验机上测试不同取向的C/C-BN试样与表面镀Cr的40Cr钢配副时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在平行于压制方向的试样(试样1)中,抗压强度达82.43 MPa,高于垂直于压制方向试样(试样2)的(51.47MPa)。摩擦实验结果表明:随载荷增加,试样1、试样2的摩擦因数均先增加后降低,试样1的摩擦因数在120 N时达到峰值0.157,而试样2在100 N时达到峰值0.152;随载荷增加,试样1的体积磨损除150 N外,基本为增加态势,最高达2.07 cm3;而试样2的体积磨损则呈现叁段式增加趋势,最高值为1.66 cm3。SEM形貌表明,在实验后,试样1的摩擦膜更完整、致密。其中,在60 N时,试样1的摩擦膜表层因粘着发生卷曲撕裂,而试样2则形成了网络状裂纹。(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葛毅成,罗健,毛佩林,雷宝灵,易茂中[5](2012)在《h-BN含量对模压技术制备C/C-BN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h-BN、石墨、短切炭纤维和树脂等为原料,采用模压技术+浸渍/炭化技术制备4种C/C-BN复合材料,并在M2000型试验相同测试其与40Cr钢配副时的滑动摩擦性能。结果表明:h-BN质量分数分别为3.4%和20.7%的材料的抗压强度较高,其摩擦因数随载荷增加均先增加后降低;h-BN为6.8%的材料的摩擦因数降幅最大,达0.049;而h-BN为10.1%的材料的抗压强度最低,其摩擦因数呈现波浪状起伏。随载荷增加,h-BN为3.4%和20.7%的材料的体积磨损增幅较低;而h-BN为6.8%的材料的体积磨损增幅最大,达2.41 mm3。随着时间的延长,4种材料的摩擦因数均逐渐稳定。SEM观察表明:h-BN为3.4%的材料的摩擦表面在中低载荷下较完整致密、但有长度与石墨微晶尺寸接近(10~50μm)的网络状裂纹,摩擦表面在高载荷下则较粗糙;而h-BN为10.1%的材料的摩擦表面均较粗糙、不完整。(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吴澄[6](2012)在《精密模压技术于光学玻璃的制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阐述精密型料成形技术,非球面透镜的压型制程,详细介绍了低熔点玻璃精密模压制造技术的工艺特点以及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市场周刊(理论研究)》期刊2012年02期)

张静,郭莉[7](2011)在《实木模压技术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压技术在金属工业、塑料工业、陶瓷工业中的应用日趋成熟,但鉴于木材特殊的性质,导致其模压工艺并不完善,有待改进。本文就实木模压产品在生产中常出现的表面龟裂提出了解决方法。1、木材的模压机理(本文来源于《品牌与标准化》期刊2011年08期)

陈璠,王伟[8](2010)在《低熔点玻璃精密模压技术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阐述非球面透镜的压型制程,玻璃材料预形体以及模具材料和加工,详细介绍了低熔点玻璃精密模压技术的概况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市场周刊(理论研究)》期刊2010年09期)

方沫[9](2010)在《温康纳第二届模压技术研讨会暨二期厂房奠基典礼圆满落幕》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5月20—21日,国际知名的木材表面加工机械制造商——德国温康纳(常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常州举办了针对橱柜和门板加工生产的"第二届叁维异型贴面技术研讨会"及实践交流活动。本届(本文来源于《中国人造板》期刊2010年08期)

王贵一[10](2010)在《单组分液体硅橡胶模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体硅橡胶(LSR)的模压技术是制备大批量小型硅橡胶件的一种非常经济的方法。LSR机器制造商与模具制造商及原材料供应商合作开发了所需操作人员很少的自动化系统。尽管这些系统对大批量的生产,如消费品和汽车用部件是经济的,但用于小批量几百或几千个部件的生产就不(本文来源于《橡胶参考资料》期刊2010年02期)

模压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红外成像系统中加入衍射光学元件,不但可以达到减小系统体积和重量的目的,而且还可使系统具有独特的消色散和消热差功能。目前,红外衍射光学元件主要采用单点金刚石车削技术进行加工,国内此类元件还未实现批量化生产和大规模应用。因此研究新的技术工艺进行红外衍射元件的批量化制造显得尤为重要。据此,本论文提出了模压法制造衍射光学元件技术。论文研究的模压法制造红外衍射光学元件的主要工艺流程为:在匀热的真空环境中,首先使用硬质模具对受热软化的红外玻璃加压,并在保持合适时长后撤去压力,最终经过设定的退火降温程序后得到衍射红外光学元件。模压红外玻璃使用的硬质模具为单点金刚石车削得到的Si模具。此外论文还研究了,使用此Si模具作为母版,采用微模压技术,将母版的衍射微结构转移到SiC基底的环氧树脂抗刻蚀层上,然后通过ICP刻蚀,将衍射微结构转移至基底上制作出硬度更高、寿命更长的SiC模具。在SiC模具制造部分,论文研究分析了聚合物抗蚀层微结构的模压成型和ICP刻蚀转移微结构的工艺参数。在聚合物抗蚀层微结构的模压成型部分,论文研究分析了热压法、软模压法以及不同的聚合物材料对微结构模压成型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室温下,使用PDMS软模具对环氧树脂抗蚀层进行软模压,经过24小时固化后,微结构完整,轮廓尺寸符合要求,误差保持在0.03%以下,表面粗糙度6-8nm。在ICP刻蚀转移微结构部分重点研究了不同的工艺参数对刻蚀比和刻蚀速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SF6流量为60sccm、O2流量2sccm、ICP功率1000w、偏置功率40w、温度30℃、反应压强30mTorr的参数下,SiC刻蚀速率为118.67nm/min。环氧胶刻蚀速率为329.90nm/min。SiC和双酚A主份的环氧树脂的刻蚀比为1:2.78。此刻蚀速率和刻蚀比适于对微结构的刻蚀转移。在硫系红外玻璃模压部分,论文研究分析了不同的模压温度和加热方式对模压结果的影响。实验最终确定模压参数,模压部分分为升温过程和降温过程。升温过程为:首先由室温经过40min升温至200℃并保温20min,然后经过40min升温至350℃保持20mmin,最终再经40min升温到至430℃后加压9.6kg并保持30min。降温过程为:首先随炉冷却至350℃保持2小时以消除应力,再经过6小时后炉温由350℃降至110℃,此时开炉取出样片。实验结果良好:红外玻璃填充完全,微结构完整,经接触式测量仪测量所得衍射微结构尺寸符合要求,误差在0.03%以下,粗糙度在8-10n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慧,刘阿波,窦玲元.SMC整体模压技术应用于载货汽车顶盖的研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7

[2].虎将.折衍二元光学元件模压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

[3].赵孟钢.红外玻璃光学元件模压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3

[4].袁锡藩,葛毅成,易茂中.模压技术制备C/C-BN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

[5].葛毅成,罗健,毛佩林,雷宝灵,易茂中.h-BN含量对模压技术制备C/C-BN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

[6].吴澄.精密模压技术于光学玻璃的制造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

[7].张静,郭莉.实木模压技术的探讨[J].品牌与标准化.2011

[8].陈璠,王伟.低熔点玻璃精密模压技术概况[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

[9].方沫.温康纳第二届模压技术研讨会暨二期厂房奠基典礼圆满落幕[J].中国人造板.2010

[10].王贵一.单组分液体硅橡胶模压技术[J].橡胶参考资料.2010

论文知识图

大型直缝埋弧焊管制造工艺流程传统方法与模压技术加工方法的...2模压成型的透镜国光学玻璃高温模压可模压用的玻璃型号以及材料特性要求...射出模压技术生产的产品实例接触式模压技术工艺图

标签:;  ;  ;  ;  ;  ;  ;  

模压技术论文_张晓慧,刘阿波,窦玲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