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整理国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国故,新文化运动,胡适,中医,鲁迅,科学,新文学。
整理国故论文文献综述
雷颐[1](2019)在《“整理国故”:为科学在中国寻根》一文中研究指出一1919年年末,经过群情激昂的"五四运动"之后,"新思潮""新文化"取得了摧枯拉朽般的巨大胜利。在这种情况下,胡适发表了重要的《新思潮的意义》一文,试图对新思潮的目的、内容和意义作一概括性的说明和总结。胡适开篇即提出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作为新思潮和新(本文来源于《同舟共进》期刊2019年05期)
高晓瑞[2](2018)在《及门弟子与追随者的共同演绎——从师承关系的角度重看“整理国故”》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20年代,有识之士刚刚兴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他们提倡白话文,并大量吸纳西方思想,一时间新思潮如雨后春笋,纷纷盛放于中国大地。但作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大国,传统文化并不会轻易在"五四"的冲击下偃旗息鼓,甲寅派、学衡派、鸳鸯蝴蝶派等都纷纷以反对的姿态出现。新文学虽保有风雷之势,却(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8年04期)
周海波[3](2018)在《策略与方法:整理国故与新国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整理国故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所寻找到的与"五四"新文化相关的另一链条,其一端连接着新文化运动,另一端连接着科学的方法和精神。整理国故成为新国学产生的坚实的基础,新国学是在整理国故过程中提出并形成的,因而,新国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既存在某些关联,而又是不同特质的两种文化体系。惟其如此,发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几场文化论战,往往是错位的,各自从不同角度对新国学的建立阐述自己的理解。各种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相互交锋,整理国故与反整理国故、整理国故与保存国粹等问题,概念与方法、范畴与认识等问题,使本来就容易混淆的问题,在反思与转向、辨析与论争中逐渐失去整理国故讨论的意义,国学失去了应有的逻辑,新国学也在各种声音中被湮没。(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谢桃坊[4](2018)在《关于整理国故与科学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中国在20世纪初年兴起的国学运动,以1905年上海国学保存会主办的《国粹学报》的创刊为标志,迄于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这一运动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我们回顾国学运动的发展过程可以明显地看到,它自始至终是存在两个倾向的,即以文化保守主义者为主的国粹派和以新文化学者为主的新倾向派。《国粹学报》于1911年停刊,表明国粹思潮(本文来源于《国学》期刊2018年01期)
周晓平[5](2018)在《论鲁迅对“整理国故”的矛盾态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整理国故"成为了中国新文化发展史上一桩公案。赞同抑或质疑,引发了一场空前的论争。对于"整理国故",鲁迅更是有一个思想交锋的过程,其态度前后也出现新的变化,甚至俨然对立。在国故的整理中,鲁迅亲力亲为,凸显真知灼见,并作出了不少贡献。然而,出于对中国文化革新的最终考量,从传统文化在"五四"新文化现实中产生的功效出发来评判其价值,当发现传统文化成为新文化发展的桎梏并导致文明之衰落时,鲁迅不得不进行批评乃至抨击。它表明了鲁迅思想矛盾的斗争性,但其目的是满足建立新文化秩序的大局所需。(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8年09期)
谷建军,李成文[6](2018)在《从整理国故论当代中医古籍整理方法的深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古籍整理研究的核心在于体现和挖掘古籍的学术价值,整理国故是中医古籍整理从传统学术到现代学术转换的重要关捩。中医古籍整理的重点在于切合于临证,应按照整理国故方法,围绕有关学术的、思想的、体现医学发展规律的古籍价值再现与挖掘,进行系统性整理。中医各家学说学科以类编法包括按药类编、按方类编、按医案类编、按治法类编、按病类编、按学术思想类编等整理古籍,揭示了古籍更深层次的学术内涵,为中医古籍整理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祝永新[7](2018)在《胡适整理国故二叁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胡适整理国故一事,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上个世纪20年代左右,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遭到批判,但与此同时,刘师培、黄侃等人却在北大成立"国故社",同年创办《国故》月刊,他们申明办社办刊的宗旨在于:"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在时人看来,这无疑是逆潮流而动,以罗佳伦、傅斯年、毛子水等为代表的北大青年学生,纷纷对此展开批评。而更令人意外的是,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竟随即在《新青年》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公开呼(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8年06期)
刘春云,龚蛟腾[8](2018)在《新文化运动与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图书馆学近代转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上半叶,新文化运动与整理国故运动两大社会文化思潮相继兴起,其合力最终促使传统校雠学向近现代图书馆学转型。一方面,新文化运动舶来西式图书馆学之成果,从传播西方图书馆理念,到普及欧美图书馆学思想,进而推动西式图书馆学学科创立。另一方面,整理国故运动弘扬传统校雠学之精髓,在凸显传统校雠学与图书馆学同质的基础上推动二者对接,并促使校雠学朝图书馆学转向。前者奠定了西式图书馆学的基础,后者则敦促学界批判、继承传统校雠学说,于是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经此酝酿喷薄而出。"中国的图书馆学"的建设揭示了学科发展的根基,尽管未能弥补中西图书馆学的失衡,但开创了图书馆学学科发展的道路。(本文来源于《大学图书馆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荆琦[9](2018)在《整理国故——俞剑华画籍研究之方法论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初年由胡适所倡导的"整理国故"运动,以理性批判的精神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美术理论家俞剑华自觉将"整理国故"的主张运用到画籍研究中,提出了"消极之整理"与"积极之建设"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改变了旧式画籍内涵混淆、类例不分、个人感情浓烈的弊端,从而确保了研究的客观与明确,为近现代中国绘画史的编着拉开了崭新的序幕。(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期刊2018年03期)
叶毅均[10](2018)在《范文澜与整理国故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今日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的范文澜,当他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由中学教师步入大学讲堂,并逐次出版其学术着作而为学界所知之时,其作品内涵非但与马克思主义无关,亦且与专业史学毫无牵连。身为黄侃在北京大学的授业弟子,又是顾颉刚之同窗挚友,范氏是受到胡适和梁启超所提出之典范引导,以致逐渐向整理国故运动靠拢,而其早期着述也在当世被视为整理国故之一环。此一隐没不彰的案例可以体现盛极一时的整理国故运动内涵之复杂性。(本文来源于《近代史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整理国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20年代,有识之士刚刚兴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他们提倡白话文,并大量吸纳西方思想,一时间新思潮如雨后春笋,纷纷盛放于中国大地。但作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大国,传统文化并不会轻易在"五四"的冲击下偃旗息鼓,甲寅派、学衡派、鸳鸯蝴蝶派等都纷纷以反对的姿态出现。新文学虽保有风雷之势,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整理国故论文参考文献
[1].雷颐.“整理国故”:为科学在中国寻根[J].同舟共进.2019
[2].高晓瑞.及门弟子与追随者的共同演绎——从师承关系的角度重看“整理国故”[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8
[3].周海波.策略与方法:整理国故与新国学的几个问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4].谢桃坊.关于整理国故与科学方法[J].国学.2018
[5].周晓平.论鲁迅对“整理国故”的矛盾态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
[6].谷建军,李成文.从整理国故论当代中医古籍整理方法的深化[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7].祝永新.胡适整理国故二叁事[J].散文百家.2018
[8].刘春云,龚蛟腾.新文化运动与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图书馆学近代转型的影响[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
[9].荆琦.整理国故——俞剑华画籍研究之方法论概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
[10].叶毅均.范文澜与整理国故运动[J].近代史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