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系源岩论文_刘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煤系源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潜力,同位素,上古,黄骅,潜山,碎屑岩,生油。

煤系源岩论文文献综述

刘英[1](2019)在《大港油田开辟天然气增储新战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刘英)停滞了17年的乌马营潜山勘探,在煤系源岩领域连获重大突破。2月13日记者从大港油田获悉,该潜山西缘逆冲带部署的营古1井、营古2井,相继在下石盒子组获得10万立方米以上高产油气流,落实了整装天然气潜力区,成为大港油田天然气增储新战场。$(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报》期刊2019-02-15)

李洪,姚亚明,张俊敏,陈建军,赵娟娟[2](2015)在《焉耆盆地煤系源岩特征、生烃机理及烃源岩倾向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焉耆盆地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部,是在华力西期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含煤沉积盆地。作为西部地区一个小型的侏罗纪含油气盆地,焉耆盆地除与周缘的塔里木、吐哈盆地有相似性外,亦有自己独特的地质条件,即:改造型盆地、煤系生烃和高地温梯度。通过研究认为,煤系源岩特征是决定生烃能力的内因,高地温梯度则是促使油气生成的外因。笔者通过现今地温的测量和岩石热导率的分析,认为焉耆盆地博湖坳陷现今地温梯度较高,其原因主要是该盆地大地热流值较高,认为地温梯度高的原因来自地内深处。从侏罗系煤系源岩的类型、特征、分布,到对其有机显微组分:镜质组、惰性组、壳质组、腐泥组的组成,开展了侏罗纪煤系烃源岩倾气倾油性评价;尤其是进行热压模拟实验,开展中下侏罗统煤岩、碳质泥岩和煤系泥岩热压模拟液态烃、气态烃产率分析。指出侏罗系煤系源岩液态产烃率以煤岩为最高、泥岩次之、碳质泥岩最差;气态产烃率则以泥岩为最高、煤岩次之、碳质泥岩最差。(本文来源于《西北地质》期刊2015年01期)

陈鸿平[3](2014)在《呼和湖南屯组煤系源岩地化特征及油源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和湖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未来储量接替重点领域,目前勘探程度低,主力勘探目的层段南屯组为一套煤系地层,发育多种类型烃源岩,精细评价该区南屯组煤系烃源岩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源控论为基本指导思想,采用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及盆地模拟技术分类评价呼和湖凹陷南屯组不同类型烃源岩。结果表明,呼和湖凹陷南屯组煤、炭质泥岩及泥岩均可作为烃源岩,炭质泥岩及泥岩母质类型较好,丰度较高,为优质烃源岩层。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和碳同位素对比分析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油源关系,结果表明,呼和湖凹陷南屯组分布2种不同成因的原油类型:南二段原油具有煤成油的特点,与南二段煤及炭质泥岩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南一段原油为湖相泥岩生成的正常原油,与南一段的泥岩及南二段泥岩具有较好的亲缘性。应用这一方法对煤系源岩进行评价,不仅对呼和湖凹陷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勘探程度低、钻井稀少的含煤凹陷中的烃源岩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4年01期)

毛榕[4](2013)在《煤系源岩的生烃特征、机制和生气下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系源岩在我国沉积盆地中广泛发育,煤成气在天然气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不同学者基于大量地质数据的统计及模拟实验对煤系源岩的生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别建立了不同类型有机质生烃模式。然而,由于早期的研究受制于样品和实验技术等限制,关于煤系源岩的生气量和时限等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关于其生气机理仍不甚清楚。基于此,本论文选取了大量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类型的地质样品,通过金管模拟实验,详细地探讨了不同类型煤系源岩的生烃潜力和时限。首先通过煤岩、煤系泥岩和炭质泥岩及湖相有机质的模拟实验中液体产物和气体产物的详细定量分析,对比了不同煤系源岩的生油和生气特征的差异,以及它们与湖相有机质生烃特征的不同;同时,通过不同成熟度煤岩及低熟煤样热解过程中的固体产物的元素分析以及核磁共振等分析,对煤的生气机制和时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合分步恒温热解方法及基于元素演化的理论计算,更准确得到了煤岩的最大生烃量。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最终给出了地质条件下煤岩的“双增加”生烃模式,为典型含煤盆地煤成气资源量的评价提供了更可靠的理论依据。本论文的主要认识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对鄂尔多斯盆地同一区侏罗系地层叁种煤系源岩(煤、煤系泥岩和炭质泥岩)生烃全过程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煤系源岩热解生油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典型的湖相或海相源岩相比,煤系源岩生油潜力明显较低。叁种煤系源岩的最大产油量都不超过20mg/g.TOC,其中,煤系泥岩的最大生油量为19.69mg/g.TOC,大致相当于煤和炭质泥岩最大生油量的2倍,这一结果与煤系泥岩含有相对比较高的H元素的分析结果一致。煤系泥岩与煤岩和炭质泥岩的生油高峰对应的热解温度存在差异,后者的生油高峰的温度更低,约为350-380℃。上述模拟结果说明煤成油最主要的贡献者为煤系泥岩。煤系泥岩、炭质泥岩及煤的最大气体体积产量差别不大,分别为300.5、297.2、304.1ml/g.TOC,考虑到前两者的原始TOC通常要远低于煤岩,单位质量的煤岩产气量可达前两种源岩的几十倍之多。叁种煤系源岩升温热解生成总烃类气体的产量分别为184.6、211.9和195.9ml/g.TOC。以上结果证实,煤系源岩以生气为主,且煤是煤成气的主要贡献者,炭质泥岩的生气潜力也不容忽视。尽管来源于同一地区,其有机母质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但是叁种不同煤系源岩生成烃类气体的稳定C同位素特征却有明显的差异。炭质泥岩和煤热解生成甲烷的稳定C同位素明显要重于煤系泥岩,煤系泥岩生成甲烷碳同位素比煤及炭质泥岩生成甲烷碳同位素偏轻3~5‰。同样,乙烷的碳同位素分布存在如下特征:δ13C2(炭质泥岩)>δ13C2(煤岩)>δ13C2(煤系泥岩)。(2)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Ro>2.0%之后,煤仍具有较高的H/C原子比,与各种官能团链接的甲基和亚甲基的断裂是煤生气的主要来源。核磁分析表明,在Ro=0.35-2.0%阶段,脂肪碳含量降低最快,芳香碳不断增加;而在Ro=2.0%以后煤以芳香碳为主,到达Ro=5.32%,芳碳比为0.9985,接近到1.0,说明Ro=5.5%左右煤中的碳全为芳香碳。基于不同成熟度地质样品(煤样)的升温热解实验,发现高成熟(Ro>2.5%)的煤仍具有一定的生气潜力,这不同于我们常规关于煤生气死亡界限的认识。Ro大于2.5%之后的产气量约为45ml/g.煤,可占到煤总产气量的20%左右。Ro=5.32%还能生成一定的天然气(5.32ml/g.TOC),说明煤生气结束的成熟度界限至少在Ro=5.32%以上。煤系源岩的生气时限明显要宽于湖相有机质,且前者的生气量也要高于后者,后者仅为100mg/g.TOC左右。(3)通过低熟煤样的分步恒温热解和理论计算,可以发现,煤的最大大生气量为300-350ml/g.TOC,这要明显高于传统升温热解得到的生气量。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煤岩在地质条件下的“双增加”生气模式,煤生气结束的成熟度界限可以达到Ro=5.5%。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比,这种生气结束界限下延、生气潜力增加的模式对天然气资源量计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3-03-01)

毛榕,米敬奎,张水昌,何坤[5](2012)在《不同煤系源岩生烃特征的黄金管热模拟实验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鄂尔多斯盆地同一地区侏罗系煤、煤系泥岩和炭质泥岩生烃全过程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煤系源岩热解生油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典型的湖相或海相源岩相比,这3种煤系源岩生油潜力都比较低。生油潜力最高的为煤系泥岩,其最大生油量约为20mg/gTOC,而煤和炭质泥岩的生油潜力几乎只有煤系泥岩的一半。因此,煤系源岩单独大规模形成油藏的可能性较低。煤岩、煤系泥岩及炭质泥岩最大生成烃类气体气量为184~212mL/gTOC,在3种源岩中煤的生气量最大,而煤系泥岩的最大生气量只有3m3/t岩石;煤和炭质泥岩生成气体的碳同位素相近,而煤系泥岩生成甲烷碳同位素值要比煤同温度生成的甲烷碳同位素值偏低3‰~5‰。3种源岩模拟生气实验结果表明:煤应该是煤成气的主要贡献者。(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2年06期)

戴世立[6](2011)在《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煤系源岩热成熟史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牛地气田主力气源岩分布在太原组、山西组,主要为煤层和暗色泥岩,属于Ⅲ型干酪根且源岩热演化程度高,天然气成藏模式属于近距离运聚成藏,因而热成熟史的研究对天然气充注过程和有利目标区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对本区煤系源岩评价和一维、二维地质建模研究的基础上,利用BasinM od软件通过单井1和二维剖面模拟来研究烃源岩的热成熟史,结果表明:在中叁迭世末期,烃源岩埋深达到2200m、温度为85℃时,R o达到5%进入生烃门限,中侏罗世以后,烃源岩持续埋深,在早白垩世末期至最大埋深(4000m左右),温度从110℃增加到180℃,成熟度从0.8%~1.8%,绝大多数的天然气都在这一阶段生成,早白垩世末构造抬升以后只有少量天然气生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1年12期)

王志勇,孟仟祥,王作栋,王晓华,杜宏宇[7](2010)在《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系源岩地球化学分类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烃源岩的沉积环境、母源输入与有机质性质有着密切联系,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不同层系、不同地区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由于其沉积环境、母源输入的不同,导致其地球化学指标差异;通过对源岩地球化学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姥植比(Pr/Ph)是反映源岩沉积氧化还原环境和水体盐度的重要指标;C29ααα20R在C27~C29规则甾烷ααα20R中的相对含量也是反映沉积水体盐度的重要指标。同时发现源岩类型划分的主控指标是族组成中芳烃、沥青质组分含量及饱芳比、非沥比等四项指标,姥植比、伽马蜡烷指数为源岩类型划分的次控指标,据此将台北凹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划分为叁类。(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缪九军[8](2008)在《济阳—临清东部C-P煤系源岩二次生烃机制及潜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济阳-临清东部地区石炭-二迭系的煤系源岩主要是太原组与山西组煤和暗色泥岩(包括碳质泥岩)。该烃源岩经过后期不同程度的抬升、剥蚀及晚期的差异沉降,分别经历了印支末、燕山期和喜山期叁次主要的生烃过程,相当部分在第叁系深凹部位被二次深埋,并发生再次生烃,其中二次生烃发生在燕山期和喜山期,以喜山期为主。有关“二次生烃”的研究目前取得了较多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如二次生烃与连续生烃有何差别?是有机质演化过程的简单重复,还是有变异?二次生烃有何特点?对成藏有何影响等问题仍然是目前勘探中比较关切的问题。本次研究针对目前有关“二次生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研究区煤岩和泥岩进行了二次生烃模拟实验。研究表明,二次生烃作用是一次生烃的继续,同样受母质本身的性质、温度和时间、围岩环境叁要素和热降解、裂解及与之相伴的缩聚作用等机制的支配,但由于参与二次生烃反应的有机质数量和质量不同,与一次生烃反应环境也不同,受热时间不同,所以二次生成的油气有变异,生烃模型多样化、复杂化。处于成熟阶段,特别是低成熟阶段的石炭-二迭系煤系源岩仍有较高的二次生烃能力,但高成熟阶段和过成熟阶段的二次生烃模型有明显的区别。通过对工区内石炭-二迭系不同类型源岩丰度、不同演化阶段热成熟度的研究,以不同类型源岩“二次生烃”模拟结果,分别计算了石炭-二迭系煤岩和暗色泥岩在中生代时期和新生代时期的生烃强度及生烃量。表明:石炭系煤岩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二迭系煤岩。济阳坳陷的滋镇-阳信地区累计平均生烃强度最大,为44.09×108m3/km2,临清东部地区生烃强度最小,一般都在10×108m3/ km2以下。石炭-二迭系资源量累计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为6317.19×108m3,临清东部地区为1617.69×108m3;资源丰度以滋镇-阳信地区最好为0.77×108m3/km2。整个研究以二次生烃模拟实验和盆地模拟为基础,完成了对该地区石炭-二迭系煤系源岩二次生烃机制及二次生烃潜力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8-11-01)

唐友军,王铁冠,徐佑德[9](2005)在《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煤系源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骅地区在古生代属华北地台的东北部分,在太古界早、中元古界基底之上,沉积盖层主要由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和上古生界石炭二迭系两个构造层所组成,构成了古生界勘探的两个目的层。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包括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沉积的煤、炭质泥页岩和暗色泥岩3大类。其中本溪组(本文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S4期)

张殿伟,刘文汇,刘全有,高波[10](2005)在《煤系源岩显微组分对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影响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不同显微组分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组成,壳质组具有最轻的碳同位素组成,芳构化程度最高的惰质组具有最重的碳同位素组成,因此产物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具有半丝质组>丝质组>镜质组>壳质组的规律。结合不同显微组分产气率的特征(壳质组>镜质组>半丝质组>丝质组),计算了煤系源岩显微组分的差异对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和吐哈盆地煤成气甲烷碳同位素可能产生的影响。认为这种显微组分组成上的差异不足以对所产生的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05年06期)

煤系源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焉耆盆地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部,是在华力西期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含煤沉积盆地。作为西部地区一个小型的侏罗纪含油气盆地,焉耆盆地除与周缘的塔里木、吐哈盆地有相似性外,亦有自己独特的地质条件,即:改造型盆地、煤系生烃和高地温梯度。通过研究认为,煤系源岩特征是决定生烃能力的内因,高地温梯度则是促使油气生成的外因。笔者通过现今地温的测量和岩石热导率的分析,认为焉耆盆地博湖坳陷现今地温梯度较高,其原因主要是该盆地大地热流值较高,认为地温梯度高的原因来自地内深处。从侏罗系煤系源岩的类型、特征、分布,到对其有机显微组分:镜质组、惰性组、壳质组、腐泥组的组成,开展了侏罗纪煤系烃源岩倾气倾油性评价;尤其是进行热压模拟实验,开展中下侏罗统煤岩、碳质泥岩和煤系泥岩热压模拟液态烃、气态烃产率分析。指出侏罗系煤系源岩液态产烃率以煤岩为最高、泥岩次之、碳质泥岩最差;气态产烃率则以泥岩为最高、煤岩次之、碳质泥岩最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煤系源岩论文参考文献

[1].刘英.大港油田开辟天然气增储新战场[N].中国石油报.2019

[2].李洪,姚亚明,张俊敏,陈建军,赵娟娟.焉耆盆地煤系源岩特征、生烃机理及烃源岩倾向性研究[J].西北地质.2015

[3].陈鸿平.呼和湖南屯组煤系源岩地化特征及油源对比[J].西部探矿工程.2014

[4].毛榕.煤系源岩的生烃特征、机制和生气下限研究[D].长江大学.2013

[5].毛榕,米敬奎,张水昌,何坤.不同煤系源岩生烃特征的黄金管热模拟实验对比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2

[6].戴世立.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煤系源岩热成熟史模拟[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

[7].王志勇,孟仟祥,王作栋,王晓华,杜宏宇.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系源岩地球化学分类及意义[J].沉积学报.2010

[8].缪九军.济阳—临清东部C-P煤系源岩二次生烃机制及潜力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8

[9].唐友军,王铁冠,徐佑德.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煤系源岩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

[10].张殿伟,刘文汇,刘全有,高波.煤系源岩显微组分对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影响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

论文知识图

干酪根生排烃模式图(左:I型干酪根,...温吉桑构造带油/源单体烃碳同位素对...台北凹陷胜北洼陷源岩埋藏及热演化史...四川盆地上叁迭统生烃强度、压力系数...托克逊凹陷沉积中心烃源岩埋藏及生烃...西部弧形带第四类原油与台参2井烃源...

标签:;  ;  ;  ;  ;  ;  ;  

煤系源岩论文_刘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