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身份论文_李昱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身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身份,女性,美国,加勒比,华裔,人际,女性主义。

女性身份论文文献综述

李昱蓉[1](2019)在《访谈节目中女性身份建构的语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作为社会中的庞大群体,在传统的性别主义中受生理、历史等因素影响,较之于能够在公共领域里扮演重要角色的男性,更多地被限制在一个与私人领域相关的次要的经验领域里。20世纪以来,随着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分工中来,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如何在言语交际中借助话语来构建新的女性身份形象也开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晋中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梦洁,冯茜[2](2019)在《论新女性萨拉身份的不确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独具匠心的实验性作品,塑造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追求自由的新女性形象萨拉。作者提供了叁种不同结局,叁种结局中萨拉对于自我命运的把握程度各不相同,萨拉是否最终得到独立自主的身份难以确定。萨拉呈现出灵与肉的分离,她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却具有后现代女性的前卫思想,萨拉的时代身份不确定。萨拉自身行动及思想带有局限性,没有完全脱离男性的束缚,萨拉的新女性形象具有不确定性。(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6期)

邱畅[3](2019)在《后殖民女性主义下汤亭亭小说中的华裔女性身份缺失与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小说充分反映了华裔女性在父权文化和异质文化下遭受的双重压迫以及女性在压迫下的抗争。双重压迫使华裔女性完全丧失话语权,处于失语状态,进而造成身份缺失,在女性意识觉醒后,华裔女性通过抗争重拾话语权,追求独立和自由,实现身份建构。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汤亭小说中华裔女性的身份缺失与身份建构,这不仅拓宽了汤亭亭小说的研究视角,而且为汤亭亭小说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使汤亭亭小说研究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萧瑾[4](2019)在《霞帔:古代女性社会身份的一种标志》一文中研究指出《格致镜原》引《名义考》中称:"今命妇衣外以织文一幅,前后如其衣长,中分而前两开之,在肩背之间,谓之霞帔"。其中所描述的形式是明代霞帔,到了清代,胸前、背后缀以补子,下摆缀以五彩垂缘。补子纹样只织绣禽鸟,而不用兽纹。霞帔是中国古代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现代披肩。它同时也是宋以来贵妇的命服,式样纹饰随品级高低而有区别,类似百官的补子。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本文来源于《新教育》期刊2019年33期)

王琳[5](2019)在《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央珍的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后殖民主义时期,文化身份是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要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作家的一种表述策略。央珍的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既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又致力于女性话语的建构和文化身份的建构,以自觉的女性意识将自我织进民族话语中,女性文化身份建构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同步交叉强化。(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秋月[6](2019)在《后殖民主义女性理论视角下解读《鬼魂的迁移》中加勒比女性身份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勒比裔女作家保琳·梅尔维尔在她的短篇小说集《鬼魂的迁移》中刻画了多个处在流散和移民背景下的加勒比裔女性形象,她们在后殖民主义社会、种族主义和父权制的压迫下丧失话语权利,沦为沉默的"他者"。本文基于后殖民主义女性理论,分析加勒比裔女性身份缺失的原因,从社会身份和文化身份建构两方面分析加勒比女性的身份建构。(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2期)

张丽丽[7](2019)在《美国华裔文学中女性身份的建构——以《女勇士》和《喜福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历史,其诞生和成长同美国社会息息相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妇女解放运动深入的推动作用下,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女性文学异军突起并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多元文化共同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们开始关注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女勇士》以及《喜福会》两部文学作品为例,对美国华裔女性文学进行简要探讨,解读其中的女性形象,希望能够为女性文学的进步、东西方文化冲突的消弭以及多重文化视角写作的发展等提供些许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覃巧用[8](2019)在《一战期间美国战时宣传中的女性主体身份建构——基于波伏娃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波伏娃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对一战期间美国战时宣传中的女性主体身份建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战争初期至后期,女性形象从作为"他者"、富有"女性气质"转化为"独立自主"。表面上,这种现象昭示着女性已逐步超越"内在性"束缚,走向自由和解放。但本质上,这种新主体身份的转化具有虚假性,其背后是男权社会在操纵和主导。并且女性仍未获得自我筹划、设计的权利,也没有坚持自身的独立性,更未全面实现其作为个体"人"的价值。(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1期)

郑婉琪[9](2019)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女性身份建构与视觉表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身份和社会地位问题近年来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这一建构的过程可以在平面设计中找到一种视觉化的表述。市场经济与平面设计的融合,构造出了女性身份独特的"主体性"。而消费文化的形成对于建构女性身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立足于中国当下平面设计的发展,从男性视阈下的女性身份建构与女性设计师的自我形象建构两个角度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两种建构模式中视觉表述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9年10期)

马行天,唐娇娇[10](2019)在《《慈悲》中黑人女性的创伤记忆与身份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慈悲》是非裔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在2008年发表的小说,其背景设置在17世纪晚期的北美殖民地,主要讲述黑人女性在面对种族主义、性别歧视时所产生的不可磨灭的创伤以及经过一系列的斗争逐步走向独立、觉醒,创伤得以复原,身份得以重构的故事。本文旨在用创伤理论探析小说中黑人女性个体创伤的成因、复原和身份的重构,揭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集体创伤作为一种文化记忆的形成、代际传递和缓慢愈合之旅。(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11期)

女性身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独具匠心的实验性作品,塑造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追求自由的新女性形象萨拉。作者提供了叁种不同结局,叁种结局中萨拉对于自我命运的把握程度各不相同,萨拉是否最终得到独立自主的身份难以确定。萨拉呈现出灵与肉的分离,她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却具有后现代女性的前卫思想,萨拉的时代身份不确定。萨拉自身行动及思想带有局限性,没有完全脱离男性的束缚,萨拉的新女性形象具有不确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身份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昱蓉.访谈节目中女性身份建构的语用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9

[2].陈梦洁,冯茜.论新女性萨拉身份的不确定性[J].名作欣赏.2019

[3].邱畅.后殖民女性主义下汤亭亭小说中的华裔女性身份缺失与建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萧瑾.霞帔:古代女性社会身份的一种标志[J].新教育.2019

[5].王琳.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央珍的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6].张秋月.后殖民主义女性理论视角下解读《鬼魂的迁移》中加勒比女性身份建构[J].青年文学家.2019

[7].张丽丽.美国华裔文学中女性身份的建构——以《女勇士》和《喜福会》为例[J].现代农业研究.2019

[8].覃巧用.一战期间美国战时宣传中的女性主体身份建构——基于波伏娃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分析[J].视听.2019

[9].郑婉琪.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女性身份建构与视觉表述[J].四川戏剧.2019

[10].马行天,唐娇娇.《慈悲》中黑人女性的创伤记忆与身份建构[J].文学教育(下).2019

论文知识图

女红中的眉勒是女性身份与地位的...收入十等分的性别比较分城乡性别群众身份分布3-1辛迪?舍曼《无题479号》,19...女委员陈衍宁70年代可以说自拍像是怀特诱发自我理想化的热...

标签:;  ;  ;  ;  ;  ;  ;  

女性身份论文_李昱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