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采光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采光,模型,建筑,自然,天空,照度,空气质量。
采光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苑,欧阳金龙[1](2019)在《建筑采光缩尺模型动态评价实验的模拟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采光口设置的3个房间为例,以采光系数(DF)、采光量(DA)、有效采光照度(UDI)为评价指标,选择全年动态采光模拟软件Daysim作为主要分析工具,通过模拟和分析3个房间的4种不同缩尺比例模型内工作面上的DF、DA_300、UDI_(100-2000)等指标及分布情况,可知:同一房间不同模型内各指标的平均值非常接近,误差基本上在1%以内,且这些指标的伪色图也非常相似。从而证明了:缩尺模型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全面、准确地模拟建筑采光情况。这为建筑采光缩尺模拟的动态评价实验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Miguel,ángel,PADILLA-MARCOS,Alberto,MEISS,Jesús,FEIJó-MU?OZ[2](2018)在《利用采光井进行建筑通风的新型应用模型:基于案例研究评估的建议(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探究如何在有限的室外空间下简便地计算换气质量;2.建立利用采光井进行建筑通风的应用模型。创新点:1.案例研究评估的成熟方法论应用;2.得到采光井对室内空气通风促进度的速算图表。方法:1.采用风洞分析的两步确认法;2.对实际采光井模型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应用。结论:1.高长比小于3的采光井表现出了不错的换气能力;2.对空气质量要求更高的居住空间(如卧室和起居室)而言,室内通风口必须被设在高度低于24米的采光井的上半部分或者其他采光井中距离顶部12米以内的位置。(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期刊2018年10期)
周心慧,陈玲熙,魏永生[3](2016)在《楼房采光数学模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在建商品住房常以高层建筑为主,其采光已成为消费者选房时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基于此,结合球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考虑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及楼房的长宽高和影长等参数,建立楼房采光数学模型.借助Matlab软件求解出楼房采光效果及其相互影响的规律,可以得到不同房间全年的采光效果.(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边宇,马源,方小山[4](2016)在《基于参数化模型的建筑采光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参数化模型技术的推出使得建筑领域中量化分析工作的效率大幅提高,使得建筑光环境问题的研究可以朝向更加精细的方面发展。本文结合华南区的光气候特点介绍了广州地区某建筑项目使用参数化模型技术进行建筑采光方案的分析并进行择优的方法并对优化方案进行了采光表现的分析。(本文来源于《照明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韩国帅[5](2015)在《基于采光调研的京津地区高校体育馆典型建筑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快速发展,与体育馆建筑节能、健康相关的研究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京津地区高校体育馆比赛厅采光设计的研究,提取一种较为直观的采光设计建筑模型,为建筑师在建筑设计阶段提供一种直观的采光设计参考依据。论文首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明确界定出对高校体育馆天然采光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体育馆比赛厅,包括训练场地和观众席,其中也包含高校训练馆。本文的研究内容立足于对高校体育馆建筑设计阶段与采光设计息息相关的几个方面,包括高校体育馆建筑设计理念、体育馆平面功能设计、体育馆造型设计等,这些方面都对高校体育馆采光方式的选择、采光口的形态以及室内采光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通过对高校体育馆建筑设计相关问题的研究,发现高校体育馆建筑设计和采光质量影响因素之间的密切关联。本文选择京津地区高校体育馆比赛厅作为研究载体,通过对京津地区大量建成高校体育馆的实际调研,对体育馆建筑的使用情况、平面功能设计、采光口设计、室内光环境指标等进行了重点调查研究。从影响因素、采光口形态、比赛场地光环境测试叁个方面进行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归纳分析高校体育馆的采光问题及解决方案。分别从比赛厅平面、剖面、采光口立面叁个方向提出京津地区高校体育馆天然采光典型建筑模型,通过叁个方面的量化分析表格,概括京津地区高校体育馆的建筑模型。最终通过对京津地区高校体育馆的光环境模拟分析,进一步确定出京津地区高校体育馆最优的采光方案模型,提取合理的京津地区高校体育馆天然采光的典型建筑模型,为建筑师今后的高校体育馆建筑设计,提供一种较为直观的采光设计参考模型。(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高敏[6](2015)在《基于VELUX的可持续建筑模型可视化自然采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持续建筑中利用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可达到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节约建筑能耗。文章介绍了利用VELUX软件,模拟建筑自然采光,并将其进行可视化显示的方法与步骤。通过在VELUX软件中所做的实验表明,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可以使建筑物内部获得良好的自然采光,从而达到节约照明能耗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5年31期)
刘蕾,梁静,孙澄[7](2015)在《严寒地区办公建筑自然采光性能预测模型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办公空间模式、外窗可见光透过率、照明控制方式、朝向、进深层高比为变量,运用DIVA、COMFEN软件,研究严寒地区办公建筑光环境质量、整体能耗及主要空间设计参数叁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自然采光性能预测模型。用HDRI技术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用6个实际方案简化模型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最后计算主要空间设计参数的敏感性系数,总结归纳严寒地区办公建筑方案设计阶段自然采光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新建筑》期刊2015年05期)
边宇,马源,遇大兴[8](2015)在《参考天空亮度分布模型下的建筑采光设计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观测研究某地区天空亮度分布的方法以及参考天空模型的构建方式,提出了华南区参考天空模型(CSRS),并通过房间内的实地测量验证了该计算模型;然后在华南区夏季光气候条件下以某侧窗采光教室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CSRS的建筑采光优化设计方法;最后针对该案例给出了优化的采光设计方案及量化参数,并说明了其采光效果.结果表明:使用CSRS模型进行采光模拟与分析的结果较CIE标准全云天模型更准确.(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7期)
赵俊,于海洋,杨敬一,姜贤杰[9](2014)在《一种新型室内采光模拟演示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人们在购买房屋时对房屋室内采光情况的重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叁维坐标模拟的新型房屋采光模拟演示模型。介绍了该演示模型的工作原理、变量设置及算法。该系统通过查表调整轨道至预定位置并滑动光源照射房屋模型达到模拟指定条件下房屋采光情况的目的。解决人们对于无法全面了解室内采光效果所带来的困扰。(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4年15期)
衡涛,张建红,范文芹[10](2014)在《天然采光模型应用与分析的探索性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学生对节能降耗的认识,掌握采光口的形状、位置与采光系数、采光均匀性之间的规律,共确定36种教室模拟模型,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型,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探索性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数据对不同采光口与采光系数、采光均匀度之间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3个结论:从节能方面考虑,建议教室的窗墙比大于1∶3.5;从室内照明均匀度方面考虑,建议教室的窗墙比小于1∶3.5;从综合性因数方面考虑,教室的窗墙比为1∶3.5为最佳状态。(本文来源于《照明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采光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1.探究如何在有限的室外空间下简便地计算换气质量;2.建立利用采光井进行建筑通风的应用模型。创新点:1.案例研究评估的成熟方法论应用;2.得到采光井对室内空气通风促进度的速算图表。方法:1.采用风洞分析的两步确认法;2.对实际采光井模型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应用。结论:1.高长比小于3的采光井表现出了不错的换气能力;2.对空气质量要求更高的居住空间(如卧室和起居室)而言,室内通风口必须被设在高度低于24米的采光井的上半部分或者其他采光井中距离顶部12米以内的位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光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春苑,欧阳金龙.建筑采光缩尺模型动态评价实验的模拟验证[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9
[2].Miguel,ángel,PADILLA-MARCOS,Alberto,MEISS,Jesús,FEIJó-MU?OZ.利用采光井进行建筑通风的新型应用模型:基于案例研究评估的建议(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2018
[3].周心慧,陈玲熙,魏永生.楼房采光数学模型及应用[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边宇,马源,方小山.基于参数化模型的建筑采光设计方法[J].照明工程学报.2016
[5].韩国帅.基于采光调研的京津地区高校体育馆典型建筑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5
[6].高敏.基于VELUX的可持续建筑模型可视化自然采光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5
[7].刘蕾,梁静,孙澄.严寒地区办公建筑自然采光性能预测模型建构[J].新建筑.2015
[8].边宇,马源,遇大兴.参考天空亮度分布模型下的建筑采光设计优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9].赵俊,于海洋,杨敬一,姜贤杰.一种新型室内采光模拟演示模型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10].衡涛,张建红,范文芹.天然采光模型应用与分析的探索性实验[J].照明工程学报.2014